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舞《点绛唇》的艺术分析
1
作者 刘思含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0期142-143,共2页
舞蹈《点绛唇》展现了一个大家闺秀的等待与无奈,把古典舞的身韵细腻地融入舞蹈动作中,通过舞蹈作品特有的写意手法,把一个女子等待心上人的心理过程十分清晰地表现出来。该作品的舞蹈技巧与其他古典舞作品相比使用较少,但是人物的情绪... 舞蹈《点绛唇》展现了一个大家闺秀的等待与无奈,把古典舞的身韵细腻地融入舞蹈动作中,通过舞蹈作品特有的写意手法,把一个女子等待心上人的心理过程十分清晰地表现出来。该作品的舞蹈技巧与其他古典舞作品相比使用较少,但是人物的情绪与小动作表现丰富,心理活动很多,身韵的展现符合人物的形象,将作品完整地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舞 《点绛唇》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以古典舞《点绛唇》为例
2
作者 孙薇然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1期167-168,共2页
古典舞《点绛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中国古典舞特点。它在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完成和情感表演的体现上要求很高,它运用"身"与"气"的完美结合,使身心随韵律舞动其中,特别是音乐节奏的处理和灵活运用肢体及舞蹈语汇... 古典舞《点绛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中国古典舞特点。它在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完成和情感表演的体现上要求很高,它运用"身"与"气"的完美结合,使身心随韵律舞动其中,特别是音乐节奏的处理和灵活运用肢体及舞蹈语汇将舞蹈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其他舞种所不能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舞 《点绛唇》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古典舞《点绛唇》对古代诗词的解读
3
作者 周格特力加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7期121-122,共2页
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写到:"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也许是李清照一生的情感写照,《点绛唇》从古典文学作品中女性的视角出发来演绎,一语双关... 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写到:"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也许是李清照一生的情感写照,《点绛唇》从古典文学作品中女性的视角出发来演绎,一语双关把行为融入作品,使得其成为自成一派的古典舞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舞《点绛唇》 诗词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自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海燕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57-261,共5页
20世纪早期中国音乐家从事音乐创作时,尝试着将中国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以黄自、赵元任、青主、应尚能、刘雪庵、贺绿汀、冼星海和黎英海等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选用古典诗词创作了众多艺术歌曲。其中,黄自创作的《点绛唇·... 20世纪早期中国音乐家从事音乐创作时,尝试着将中国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以黄自、赵元任、青主、应尚能、刘雪庵、贺绿汀、冼星海和黎英海等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选用古典诗词创作了众多艺术歌曲。其中,黄自创作的《点绛唇·赋登楼》是一首既具有民族风格,又富于浪漫主义气息;既充满宽广的音乐气势,又富有明朗乐观的情愫的歌曲作品。本文以盛唱不衰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为例,通过对该作品的诗词、音乐结构、和声特征、诗词与音乐的融合及演唱技巧的深入剖析,为歌者准确地把握作品创作内涵,以憾人的艺术感染力生动地演绎作品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自 《点·赋登楼》 宋词 王灼 音乐句法结构 演唱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自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作品分析
5
作者 马力 《艺术科技》 2016年第1期190-190,共1页
20世纪早期这一阶段的中国,在音乐创作方面,首次开始尝试把中国古代的诗词和现代音乐结合在一起,并涌现出了许多非常有创造力的作曲家,其中尤以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在当时好评如潮。这一艺术歌曲不仅具有民族烙印... 20世纪早期这一阶段的中国,在音乐创作方面,首次开始尝试把中国古代的诗词和现代音乐结合在一起,并涌现出了许多非常有创造力的作曲家,其中尤以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在当时好评如潮。这一艺术歌曲不仅具有民族烙印,还兼具浪漫主义气息。在音乐气势上,该艺术歌曲更是极为宽广和明朗。因此,本文将结合《点绛唇·赋登楼》这一艺术歌曲,从创作背景方面、词意与结构方面、音乐句法结构方面以及诗词和音乐的融合性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自 艺术歌曲 《点·赋登楼》 作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艺术歌曲的演唱与钢琴伴奏的特点——以黄自的《点绛唇·赋登楼》和古诗词艺术歌曲《声声慢》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姝柳 《黄河之声》 2020年第14期22-23,共2页
艺术歌曲是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学的一种曲目类型,而钢琴伴奏则是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将一首作品完美的呈现出来。有了钢琴伴奏,一首艺术歌曲才如同有了灵魂,意境更深表达更准,但也正是因为艺术歌曲的发展,... 艺术歌曲是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学的一种曲目类型,而钢琴伴奏则是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将一首作品完美的呈现出来。有了钢琴伴奏,一首艺术歌曲才如同有了灵魂,意境更深表达更准,但也正是因为艺术歌曲的发展,钢琴伴奏的技巧、类型、和声等各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进步。《点绛唇·赋登楼》与《声声慢》都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其钢琴伴奏更是具备很大的特色,有学习与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钢琴伴奏的特 《点·赋登楼》 《声声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以《点绛唇·赋登楼》为例
7
作者 陈凯琪 《黄河之声》 2017年第12期68-68,共1页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它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中国的众多艺术歌曲中,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艺术歌曲中的典型代表。古诗词歌曲是作曲家根据中国古代诗词谱曲。笔者以《点绛唇.赋登楼》为例,从...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它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中国的众多艺术歌曲中,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艺术歌曲中的典型代表。古诗词歌曲是作曲家根据中国古代诗词谱曲。笔者以《点绛唇.赋登楼》为例,从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创作特点、以及歌曲演唱风格的研究等方面来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赋登楼》 艺术歌曲 古诗词歌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的演唱风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子凌 《黄河之声》 2020年第9期30-30,共1页
本文以《点绛唇?赋登楼》为例,通过对演唱风格的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师教学以及歌唱者的作品演唱提供一些帮助及借鉴.
关键词 艺术歌曲 《点·赋登楼》 演唱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自艺术歌曲风格探析--以《春思曲》《点绛唇·赋登楼》为例
9
作者 姜星名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3期54-57,共4页
具有西方音乐体裁意义的“中国艺术歌曲”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伴随着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碰撞的语境下产生的,这一时期青主、萧友梅、赵元任、黄自等先贤们都为中国艺术歌曲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创作代... 具有西方音乐体裁意义的“中国艺术歌曲”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伴随着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碰撞的语境下产生的,这一时期青主、萧友梅、赵元任、黄自等先贤们都为中国艺术歌曲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创作代表着这一体裁在中国走向成熟,其作品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经久不衰。本文在对黄自的整体创作成就与创作风格梳理的基础上,选其两首不同类型的艺术歌曲代表《春思曲》和《点绛唇·赋登楼》为切入点与研究对象,分析其音乐特征,从而管中窥豹、揭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整体创作风格,展示、诠释其时代风格与音乐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春思曲》 《点·赋登楼》 风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诗阅读探析李清照形象
10
作者 施玲玲 《作文(高中版)》 2021年第3期53-54,共2页
在我国若提及女性词人,我想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一李清照。这个名字已深深烙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她写的词早已穿越时空,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都知道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后人誉为婉约词宗,以“闺语”独树一帜。因学识... 在我国若提及女性词人,我想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一李清照。这个名字已深深烙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她写的词早已穿越时空,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都知道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后人誉为婉约词宗,以“闺语”独树一帜。因学识渊博,工于诗词,长于文赋,才华横溢,李清照堪称文学女性第一人。综观李清照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创作阶段,主要以南渡为时间节点。前期作品主要是少女诗词,写自己的悠闲生活、真挚爱情,如《如梦令》《点绛唇》等;后期作品主要是悲叹身世、伤怀国事,其中很多诗词与国家社稷以及自身命运交织在一起,如《武陵春》《声声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慢》 前期作品 后期作品 《如梦令》 创作阶段 《点绛唇》 婉约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国际艺术节词七首
11
作者 邹平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3,共2页
蝶恋花 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满眼白桦不归路,人去魂飞,系在谁家树?多少思春常独语,可怜终被战争误。
关键词 《八声甘州》 《蝶恋花》 《点绛唇》 《临江仙》 《虞美人》 邹平 文学作品 诗歌 中国 当代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学生学会“自家拍掌”
12
作者 王元讯 徐慧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第6期1-1,共1页
在古词《点绛唇》中看到这样的话:“来往烟波,此生自号西湖长。轻风小桨,荡出芦花港。得意高歌,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彻千山响。”
关键词 学会 学生 《点绛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