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巴金的《灭亡》
1
作者
刘志梅
《河南社会科学》
1999年第4期82-84,共3页
《灭亡》是巴金的处女作。巴金在作品中塑造了杜大心、李静淑等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意义。他把满腔的爱国激情和思想上的坎坷求索,尽诉笔端,发出了他从探索人生出发走上文学道路后的第一声光明的呼号。
关键词
巴金
《灭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巴金家庭小说的风格
被引量:
1
2
作者
江倩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关键词
家庭小说
巴金
人物形象
《寒夜》
《家》
作品
《灭亡》
革命者
人物性格
无政府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现代作家笔下的复仇主题─—兼与传统复仇文学主题比较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立
贺雪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09-115,共7页
蕴涵丰富的中国现代文学复仇主题对古代复仇文学主题的变革与超越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与审美意义,其复仇对象由个体指向整个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乃至传统文化的弊端,其复仇目的也从血缘纽带与忠孝节义等伦理义务转向主体深沉忧愤导...
蕴涵丰富的中国现代文学复仇主题对古代复仇文学主题的变革与超越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与审美意义,其复仇对象由个体指向整个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乃至传统文化的弊端,其复仇目的也从血缘纽带与忠孝节义等伦理义务转向主体深沉忧愤导致的自觉反抗乃至革命要求的强调。而作家通过对人物复仇意识的深层透视,又使作品达到现实的具体性与历史的复杂性相结合的艺术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复仇文学
现代作家
复仇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
鲁迅
《原野》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复仇者
《灭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实灵魂的展现——巴金《日记篇》和《书信集》述评
被引量:
2
4
作者
吴锦濂
王兆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86-89,102,共5页
巴金创作标举“真”的旗帜,历经半个多世纪。如今,他愿意在他新近出版的《日记编》和《书信集》中.更充分地展示自己,“准备再到油锅里受一次煎熬,接受读者的批判。”(《书信集·致李济生》)如果他的灵魂在他的小说、散文和诗歌...
巴金创作标举“真”的旗帜,历经半个多世纪。如今,他愿意在他新近出版的《日记编》和《书信集》中.更充分地展示自己,“准备再到油锅里受一次煎熬,接受读者的批判。”(《书信集·致李济生》)如果他的灵魂在他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中还涂沫上一层文学色调的话,那么在书信和日记中无疑更直接更朴素地向读者展示。这需要作家极大的勇气。如果说《随想录》是他日记式散文,那么《日记编》和《书信集》则是他散文化的日记和书信。它们具有散文的美质,但首先是日记和书信。 日记编——真实灵魂的内省 巴金最早的日记是1926年在上海所写的那两三页,不意间被巴金带到法国,成为《灭亡》中主人公杜大心的日记,写进小说的第12章。而1931年创作的《灭亡》的续篇《新生》,整部小说用主人公李冷的日记构成,日记体成为巴金的一种文学样式。作者在为主人公写日记,实际上也在为自己写日记。自1952年起,巴金有意作日记,《日记编》收入的日记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1)赴朝日记:1952年3月15日——10月15日、1953年8月10日——1954年1月10日;(2)成都日记:1960年10月9日——1961年2月8日;(3)上海日记:1962年11月1日——1966年9月30日,其中1965年7月9日——8月29日在越南所写,1965年9月——10月的日记,原稿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书信集
写日记
述评
《灭亡》
安那其主义
主人公
1965年
散文化
至上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金及其创作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瑶
《中国文学研究》
1986年第2期70-76,共7页
巴金是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李尧棠,字芾廿。“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另外还有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笔名。 一、创作活动的准备与开端 1904年11月25日,巴金诞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
巴金是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李尧棠,字芾廿。“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另外还有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笔名。 一、创作活动的准备与开端 1904年11月25日,巴金诞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的大家庭。父亲李道河曾任清政府广元县知县。母亲陈淑芬是巴金的“第一个先生”,除教读古诗词外,还教导他“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贫或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作家
作品
《灭亡》
中篇小说
散文家
三部曲
家庭
抗日战争
《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行杂记(余稿)
被引量:
1
6
作者
巴金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5期4-7,共4页
《海行》初稿手稿(一九二七年一月至十月),在沙多一吉里写完,大约先于《灭亡》十个月。一九三二年校改后交给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另写了序言,并删去最后两篇文章。(三二年十二月)。
关键词
杂记
《灭亡》
新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金的早期创作与无政府主义思想
被引量:
3
7
作者
李恺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90-99,共10页
巴金自三十年代初开始创作,接连发表了《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等十多部作品,显示了卓越的才华。他的作品受到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四人帮...
巴金自三十年代初开始创作,接连发表了《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等十多部作品,显示了卓越的才华。他的作品受到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四人帮”的走卒们竟以巴金早年曾受过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为借口,生拉硬扯,无限上纲,诬指巴金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死敌”,进行残酷斗争,妄图否定巴金及其作品。这当然属于别有用心。对他们所妄加的一切不实之词,都应彻底予以推倒。但从学术范围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无政府主义
早期创作
作品
小资产阶级
觉慧形象
作家
《灭亡》
无政府主义者
杜大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永远的感激——我与编辑
8
作者
夏康达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共1页
在许多作家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编辑的身影。巴金最早的小说《灭亡》,是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叶圣老逝世时,巴金在唁电中深情地说,“圣老是我一生最敬爱的老师”。曹禺的《雷雨》是巴金读后推荐给郑振铎在《...
在许多作家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编辑的身影。巴金最早的小说《灭亡》,是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叶圣老逝世时,巴金在唁电中深情地说,“圣老是我一生最敬爱的老师”。曹禺的《雷雨》是巴金读后推荐给郑振铎在《文学季刊》上发表的,他们后来成为一生的挚友。这样的文学大师尚且离不开编辑的帮助与提携,更何况一般的作者。在我的文学道路上,就曾得到过许多编辑的帮助,使我受益终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
《小说月报》
感激
《文学季刊》
成长过程
《灭亡》
《雷雨》
文学大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金艺术追求中的艺术个性
9
作者
张兴建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6期26-28,共3页
艺术是真善美凝聚的焦点,而真善美则是艺术追求的目标。每一作家,都以其独特的道路从事着他们的美学追求。巴金,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也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艺术的真善美,并且显示了他极其鲜明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个性。“拿起笔用它做武...
艺术是真善美凝聚的焦点,而真善美则是艺术追求的目标。每一作家,都以其独特的道路从事着他们的美学追求。巴金,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也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艺术的真善美,并且显示了他极其鲜明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个性。“拿起笔用它做武器”巴金诞生于本世纪初,那个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小说
艺术追求
《灭亡》
艺术个性
无政府主义
作家
文学道路
小说创作
作品
卢那察尔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金的文艺批评思想与实践
10
作者
吴章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57-61,75,共6页
自一九二八年在法国写下《灭亡》直至今天,巴金步入文坛“用小说的情景发泄自己的爱和恨”(《我和文学》)已经有五十多个春秋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漫长的岁月里,巴金始终不承认自己是文学家,也不承认自已是艺术家,更不承认自已是一位理...
自一九二八年在法国写下《灭亡》直至今天,巴金步入文坛“用小说的情景发泄自己的爱和恨”(《我和文学》)已经有五十多个春秋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漫长的岁月里,巴金始终不承认自己是文学家,也不承认自已是艺术家,更不承认自已是一位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参见《我的自剖》《【爱情的三部曲】总序》等).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历史事实,巴金虽然自谦为“写家”,却创造了那些号称文学界名流无法相匹俦的作品,他虽无意当理论家和批评家,却写出了那些自诩为批评家们难以写出的有价值的批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文艺批评家
文艺批评工作
思想与实践
作家和作品
别林斯基
文艺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
《灭亡》
捍卫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研究巴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1
作者
桑野淑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93-97,共5页
研究巴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日本]桑野淑子我很荣幸有机会到中国攻读硕士学位。在导师的引导下,我开始认识巴金,对巴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研究生三年中,我阅读了巴金的所有创作,也收集并阅读了历来研究巴金的论文和许多有关...
研究巴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日本]桑野淑子我很荣幸有机会到中国攻读硕士学位。在导师的引导下,我开始认识巴金,对巴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研究生三年中,我阅读了巴金的所有创作,也收集并阅读了历来研究巴金的论文和许多有关资料,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其中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政府主义
巴金
《灭亡》
安那其主义
无政府主义者
笔名
信仰
作家
伦理学
《东方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金创作的一个视角
12
作者
周草
《中国文学研究》
1991年第4期73-78,106,共7页
如果考察一下巴金的创作,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巴金的小说创作,尤其是中长篇里,有许多肺病患者的生活描写。从第一部长篇《灭亡》始,到最后一个长篇《寒夜》止,中经《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抗战三部曲》时时出现肺病患者...
如果考察一下巴金的创作,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巴金的小说创作,尤其是中长篇里,有许多肺病患者的生活描写。从第一部长篇《灭亡》始,到最后一个长篇《寒夜》止,中经《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抗战三部曲》时时出现肺病患者形象,如杜大心、陈真、枚、田惠世、汪文宣等,可以说,肺病患者题材贯穿了巴金创作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肺病患者
杜大心
汪文宣
《灭亡》
作家
郁气
《雨》
作品
苦难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巴金的《灭亡》
1
作者
刘志梅
机构
河南财经学院文化传播系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1999年第4期82-84,共3页
文摘
《灭亡》是巴金的处女作。巴金在作品中塑造了杜大心、李静淑等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意义。他把满腔的爱国激情和思想上的坎坷求索,尽诉笔端,发出了他从探索人生出发走上文学道路后的第一声光明的呼号。
关键词
巴金
《灭亡》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巴金家庭小说的风格
被引量:
1
2
作者
江倩
机构
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关键词
家庭小说
巴金
人物形象
《寒夜》
《家》
作品
《灭亡》
革命者
人物性格
无政府主义者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现代作家笔下的复仇主题─—兼与传统复仇文学主题比较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立
贺雪飞
机构
曲阜师范大家中文系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09-115,共7页
文摘
蕴涵丰富的中国现代文学复仇主题对古代复仇文学主题的变革与超越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与审美意义,其复仇对象由个体指向整个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乃至传统文化的弊端,其复仇目的也从血缘纽带与忠孝节义等伦理义务转向主体深沉忧愤导致的自觉反抗乃至革命要求的强调。而作家通过对人物复仇意识的深层透视,又使作品达到现实的具体性与历史的复杂性相结合的艺术高度。
关键词
复仇主题
复仇文学
现代作家
复仇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
鲁迅
《原野》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复仇者
《灭亡》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实灵魂的展现——巴金《日记篇》和《书信集》述评
被引量:
2
4
作者
吴锦濂
王兆芳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86-89,102,共5页
文摘
巴金创作标举“真”的旗帜,历经半个多世纪。如今,他愿意在他新近出版的《日记编》和《书信集》中.更充分地展示自己,“准备再到油锅里受一次煎熬,接受读者的批判。”(《书信集·致李济生》)如果他的灵魂在他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中还涂沫上一层文学色调的话,那么在书信和日记中无疑更直接更朴素地向读者展示。这需要作家极大的勇气。如果说《随想录》是他日记式散文,那么《日记编》和《书信集》则是他散文化的日记和书信。它们具有散文的美质,但首先是日记和书信。 日记编——真实灵魂的内省 巴金最早的日记是1926年在上海所写的那两三页,不意间被巴金带到法国,成为《灭亡》中主人公杜大心的日记,写进小说的第12章。而1931年创作的《灭亡》的续篇《新生》,整部小说用主人公李冷的日记构成,日记体成为巴金的一种文学样式。作者在为主人公写日记,实际上也在为自己写日记。自1952年起,巴金有意作日记,《日记编》收入的日记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1)赴朝日记:1952年3月15日——10月15日、1953年8月10日——1954年1月10日;(2)成都日记:1960年10月9日——1961年2月8日;(3)上海日记:1962年11月1日——1966年9月30日,其中1965年7月9日——8月29日在越南所写,1965年9月——10月的日记,原稿在?
关键词
巴金
书信集
写日记
述评
《灭亡》
安那其主义
主人公
1965年
散文化
至上主义者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金及其创作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瑶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86年第2期70-76,共7页
文摘
巴金是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李尧棠,字芾廿。“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另外还有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笔名。 一、创作活动的准备与开端 1904年11月25日,巴金诞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的大家庭。父亲李道河曾任清政府广元县知县。母亲陈淑芬是巴金的“第一个先生”,除教读古诗词外,还教导他“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贫或富”
关键词
巴金
作家
作品
《灭亡》
中篇小说
散文家
三部曲
家庭
抗日战争
《秋》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行杂记(余稿)
被引量:
1
6
作者
巴金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5期4-7,共4页
文摘
《海行》初稿手稿(一九二七年一月至十月),在沙多一吉里写完,大约先于《灭亡》十个月。一九三二年校改后交给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另写了序言,并删去最后两篇文章。(三二年十二月)。
关键词
杂记
《灭亡》
新中国
分类号
I26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金的早期创作与无政府主义思想
被引量:
3
7
作者
李恺玲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90-99,共10页
文摘
巴金自三十年代初开始创作,接连发表了《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等十多部作品,显示了卓越的才华。他的作品受到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四人帮”的走卒们竟以巴金早年曾受过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为借口,生拉硬扯,无限上纲,诬指巴金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死敌”,进行残酷斗争,妄图否定巴金及其作品。这当然属于别有用心。对他们所妄加的一切不实之词,都应彻底予以推倒。但从学术范围来说。
关键词
巴金
无政府主义
早期创作
作品
小资产阶级
觉慧形象
作家
《灭亡》
无政府主义者
杜大心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永远的感激——我与编辑
8
作者
夏康达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共1页
文摘
在许多作家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编辑的身影。巴金最早的小说《灭亡》,是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叶圣老逝世时,巴金在唁电中深情地说,“圣老是我一生最敬爱的老师”。曹禺的《雷雨》是巴金读后推荐给郑振铎在《文学季刊》上发表的,他们后来成为一生的挚友。这样的文学大师尚且离不开编辑的帮助与提携,更何况一般的作者。在我的文学道路上,就曾得到过许多编辑的帮助,使我受益终身。
关键词
编辑
《小说月报》
感激
《文学季刊》
成长过程
《灭亡》
《雷雨》
文学大师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I03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金艺术追求中的艺术个性
9
作者
张兴建
机构
华中理工大中文系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6期26-28,共3页
文摘
艺术是真善美凝聚的焦点,而真善美则是艺术追求的目标。每一作家,都以其独特的道路从事着他们的美学追求。巴金,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也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艺术的真善美,并且显示了他极其鲜明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个性。“拿起笔用它做武器”巴金诞生于本世纪初,那个时代,...
关键词
巴金小说
艺术追求
《灭亡》
艺术个性
无政府主义
作家
文学道路
小说创作
作品
卢那察尔斯基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金的文艺批评思想与实践
10
作者
吴章胜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57-61,75,共6页
文摘
自一九二八年在法国写下《灭亡》直至今天,巴金步入文坛“用小说的情景发泄自己的爱和恨”(《我和文学》)已经有五十多个春秋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漫长的岁月里,巴金始终不承认自己是文学家,也不承认自已是艺术家,更不承认自已是一位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参见《我的自剖》《【爱情的三部曲】总序》等).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历史事实,巴金虽然自谦为“写家”,却创造了那些号称文学界名流无法相匹俦的作品,他虽无意当理论家和批评家,却写出了那些自诩为批评家们难以写出的有价值的批评文章.
关键词
巴金
文艺批评家
文艺批评工作
思想与实践
作家和作品
别林斯基
文艺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
《灭亡》
捍卫真理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研究巴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1
作者
桑野淑子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93-97,共5页
文摘
研究巴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日本]桑野淑子我很荣幸有机会到中国攻读硕士学位。在导师的引导下,我开始认识巴金,对巴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研究生三年中,我阅读了巴金的所有创作,也收集并阅读了历来研究巴金的论文和许多有关资料,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其中最...
关键词
无政府主义
巴金
《灭亡》
安那其主义
无政府主义者
笔名
信仰
作家
伦理学
《东方杂志》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金创作的一个视角
12
作者
周草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1年第4期73-78,106,共7页
文摘
如果考察一下巴金的创作,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巴金的小说创作,尤其是中长篇里,有许多肺病患者的生活描写。从第一部长篇《灭亡》始,到最后一个长篇《寒夜》止,中经《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抗战三部曲》时时出现肺病患者形象,如杜大心、陈真、枚、田惠世、汪文宣等,可以说,肺病患者题材贯穿了巴金创作的始终。
关键词
巴金
肺病患者
杜大心
汪文宣
《灭亡》
作家
郁气
《雨》
作品
苦难意识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巴金的《灭亡》
刘志梅
《河南社会科学》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巴金家庭小说的风格
江倩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现代作家笔下的复仇主题─—兼与传统复仇文学主题比较
王立
贺雪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真实灵魂的展现——巴金《日记篇》和《书信集》述评
吴锦濂
王兆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巴金及其创作
王瑶
《中国文学研究》
198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海行杂记(余稿)
巴金
《现代中文学刊》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巴金的早期创作与无政府主义思想
李恺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永远的感激——我与编辑
夏康达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巴金艺术追求中的艺术个性
张兴建
《理论月刊》
CSSCI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巴金的文艺批评思想与实践
吴章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研究巴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桑野淑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巴金创作的一个视角
周草
《中国文学研究》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