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源与史实——辑本《东观汉记》蔡伦发明造纸佚文辨析
1
作者 郭伟涛 《自然科学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8,共12页
支持东汉蔡伦发明造纸的文献依据,主要是辑本《东观汉记·蔡伦传》有关蔡伦发明造纸的文字。分析姚之骃、四库馆臣和吴树平辑录的《东观汉记·蔡伦传》,可知蔡伦发明造纸的文字都来源于明代俞安期编纂的《唐类函》。《唐类函》... 支持东汉蔡伦发明造纸的文献依据,主要是辑本《东观汉记·蔡伦传》有关蔡伦发明造纸的文字。分析姚之骃、四库馆臣和吴树平辑录的《东观汉记·蔡伦传》,可知蔡伦发明造纸的文字都来源于明代俞安期编纂的《唐类函》。《唐类函》在采录合并《艺文类聚》、《初学记》、《北堂书钞》、《白氏六帖》内容的同时,又打散挪移了不少内容。蔡伦发明造纸的文字,原本是《白氏六帖》从范晔《后汉书·蔡伦传》引录的,后被《唐类函》挪移至《艺文类聚》所录《东观汉记》之下。上述辑本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因此产生了误辑。综合《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隋唐类书所录《东观汉记》蔡伦造纸的记载,《后汉书·蔡伦传》的相关文字应该不是出自《东观汉记》原本。澄清蔡伦发明造纸说的文献来源,有助于造纸术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伦 造纸术 《东观汉记》 《唐类函》 《后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吏籍”小识
2
作者 蒋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16,共1页
战国秦朝之际,“编户齐民”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国家编籍的对象不限于农户,还包括宗亲、官吏等阶层,秦末就有“籍吏民”之说(《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页)。西汉以降,“籍吏民”的做法进一步细化,有普通... 战国秦朝之际,“编户齐民”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国家编籍的对象不限于农户,还包括宗亲、官吏等阶层,秦末就有“籍吏民”之说(《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页)。西汉以降,“籍吏民”的做法进一步细化,有普通的农户名籍,有宗亲“属籍”(《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司马贞索隐,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840页),也有管控市井商贾的“市籍”(《汉书》卷五《景帝纪》,第152页)。那么,当时是否有专门记录行政官吏信息的档案?两汉史书虽无“吏籍”明文,学者亦少讨论,但相关文献有迹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户齐民 属籍 中华书局 司马贞 《汉书》 名籍 有迹可循 吏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为春秋”:《汉书·艺文志》对中国古代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3
作者 雷平 秦宁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6,177,共10页
班固《汉书·艺文志》将《世本》至《汉大年纪》诸书附于“春秋”,后世称之为“‘春秋’二十三家”。阮孝绪、郑樵分别判定“史书甚寡”、“分职校书”是“附”之原因。后世多袭用阮氏之论,视“‘春秋’二十三家”即是史书附于春秋... 班固《汉书·艺文志》将《世本》至《汉大年纪》诸书附于“春秋”,后世称之为“‘春秋’二十三家”。阮孝绪、郑樵分别判定“史书甚寡”、“分职校书”是“附”之原因。后世多袭用阮氏之论,视“‘春秋’二十三家”即是史书附于春秋的体例。若考虑到班固和阮孝绪各自时代的学术认知,则后世对“史书甚寡”的理解未必合于阮氏,遑论契合班固确立“春秋”二十三家的标准,因此后世多从篇(卷)数而论,认为“春秋”所附诸书实难言“甚寡”。实际上,汉代知识体系中,“史书”内涵与后世不同,后世一般的史书分类尚未建立。而班固“春秋”二十三家的标准恰恰反映了当时的“史书”认知和史学意识。在整合司马迁、班彪等人构建的“春秋”谱系基础上,班固以强调史官重要性与创造性引入“事”这一话语,释证了“右史记事,事为《春秋》”的标准,以“释经”与“续传”来定位撰史行为,构建了中国早期史学话语体系,并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产生了潜在而深远的影响,直至近代西方新史学引入前,这始终是传统史学中史学起源书写的主流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史书 春秋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汉简对《汉书·地理志》河西四郡内容的补证
4
作者 徐正英 刘相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32,共16页
结合西北汉简可对《汉书·地理志》河西四郡内容进行系统补证。经考定,酒泉郡、张掖郡设置于元鼎六年(前111),敦煌郡设置于元封四年至六年间(前107-前105),武威郡设置于本始二年至地节三年间(前72-前67),并补论《汉书·地理志... 结合西北汉简可对《汉书·地理志》河西四郡内容进行系统补证。经考定,酒泉郡、张掖郡设置于元鼎六年(前111),敦煌郡设置于元封四年至六年间(前107-前105),武威郡设置于本始二年至地节三年间(前72-前67),并补论《汉书·地理志》所载河西四郡的县治问题。借助文书简从微观史学角度补充《汉书·地理志》河西四郡沟通问题的记述阙失:从平行沟通、上行呈报、下行传达三个角度总结了汉代河西四郡的沟通模式;归纳其在政令传达、人事调动、事故调查、物资调配、钱财出入、外事接待等方面的沟通内容。并结合肩水金关简样本、悬泉简样本探究汉代郡、县的区域观念变迁过程与其制度内涵:可知最晚在昭帝时“×郡×县×里”的籍贯格式已经确立,宣帝时进一步普及,“郡之代县”的区域观念变迁在西汉中期昭宣之际业已完成;其反映了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后郡级政区日益重要的制度变革,体现了政治逻辑向区域地理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汉简 《汉书·地理志》 河西四郡 设置时间 县治问题 沟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图书整理活动的文体学意义——以刘向父子校书为中心
5
作者 李冠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6-206,共11页
以刘向父子为代表的汉代学人对日益繁富的典籍进行了系统的校订、整理、归类。《七略》将上古以来的图籍置于刘向父子所梳理的学术思想源流脉络之中,构建了以宗经为主导的文献谱系,为后世“文本于经”等文体学思想建立了理论框架。《别... 以刘向父子为代表的汉代学人对日益繁富的典籍进行了系统的校订、整理、归类。《七略》将上古以来的图籍置于刘向父子所梳理的学术思想源流脉络之中,构建了以宗经为主导的文献谱系,为后世“文本于经”等文体学思想建立了理论框架。《别录》《七略》展现了刘向父子对诸种典籍及艺术形式的性质、来源、名称之含义、文本之风格的认识,从中可找到后世“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等文体学方法之雏形。《七略》对图书的归类、编次方法透露出潜在的文体观念,对部分“杂”类图书采用“以体序书”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序次,可以看作分体别集的早期形式。班固《汉书·艺文志》对《七略》书目的调整是集部观念形成的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略》 《别录》 《汉书·艺文志》 文体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的美学特征及其利用
6
作者 穆丹 《新疆林业》 2024年第2期27-29,共3页
胡杨,别称胡桐、异叶胡杨、异叶杨、水桐、三叶树,属杨柳科杨属,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等优良的生态适应性。胡杨在我国《汉书》记载中称“胡桐”或“梧桐”,《新疆图志》中描述为“四面多梧桐,大皆合抱”,《新疆游记》有“庄... 胡杨,别称胡桐、异叶胡杨、异叶杨、水桐、三叶树,属杨柳科杨属,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等优良的生态适应性。胡杨在我国《汉书》记载中称“胡桐”或“梧桐”,《新疆图志》中描述为“四面多梧桐,大皆合抱”,《新疆游记》有“庄田弥望,胡桐成林”的记载。胡杨是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疆古老而珍贵的园林乡土树种,其“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特质,已成为新疆各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桐 乡土树种 《新疆图志》 梧桐 《汉书》 美学特征 胡杨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影里的非遗:孝义皮影
7
作者 和羽楠 《村委主任》 2024年第6期40-48,共9页
千年皮影戏,源起帝王情。两千多年前,李延年为汉武帝献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其妹也因此歌得幸,被册封为夫人。据《汉书》记载,武帝对李夫人宠爱有加,李夫人去世后,汉武... 千年皮影戏,源起帝王情。两千多年前,李延年为汉武帝献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其妹也因此歌得幸,被册封为夫人。据《汉书》记载,武帝对李夫人宠爱有加,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相思成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夫人 皮影戏 孝义皮影 李延年 汉武帝 《汉书》 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文的文本结构与学术建构——以小说家为核心的考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昊苏 陈洪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2-84,166-167,共14页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的小序在文本结构上具有明显的体例,其中的"九流框架"与"王官体系"均为后设,蕴含有刘歆以经学思想作为主导,重新建构子学分类体系与评价标准的意识形态。通过对《汉书·艺文志》小...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的小序在文本结构上具有明显的体例,其中的"九流框架"与"王官体系"均为后设,蕴含有刘歆以经学思想作为主导,重新建构子学分类体系与评价标准的意识形态。通过对《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小序和著录的深入解读可以进一步证明这一点。《艺文志》在新创小说家并将其纳入九流框架的基础上,还同时尝试融合小说的方术属性与子学属性为一体。这一汇通之举实质上造成了部分的文本失控,对后世"小说"的发展和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诸子略 小说家 文本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正统儒学对东汉史学的影响──以《汉书》、《汉纪》为中心 被引量:4
9
作者 傅永聚 范学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7,共7页
从董仲舒至《白虎通义》所构建的正统儒学,是东汉史学的指导思想,天命史观突出,强调以“忠君”为中心的伦理纲常和灾异谴告说,则是其具体的表现。这方面,以班固《汉书》、荀悦《汉纪》最为典型。
关键词 班固 荀悦 正统儒学 董仲舒 《白虎通义》 天命史观 灾异谴告说 《汉书》 《汉纪》 东汉 史学 忠君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皋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宝才 雒有仓 《学术界》 CSSCI 1997年第3期56-63,共8页
关键词 皋陶 五帝本纪 《说文》 象刑 五刑 刑罚 《左传》 华夏族 执法 《汉书·刑法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宗庙刍议 被引量:19
11
作者 焦南峰 马永嬴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0-58,共9页
The ancestral shrines were built by the ancient emperors and dukes to be used as special places to offer sacrifices to their ancestors . Based on som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the writers att... The ancestral shrines were built by the ancient emperors and dukes to be used as special places to offer sacrifices to their ancestors . Based on som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the writers attempts to offer discussions on categories of the Westem Han ancestral shrines and its division of time. .Di( emperor) shrines:built for the emperors. 1.Jing( capital) shrines:built in the capital city Chang’an and within the city limit. 2 .Yuan (原 ) shrines:bulit another shrine for the emperor who had a main shrine in the capital. 3. Ling ( mausoleum) shrine:builtclose to the tombs of the shrine owners. 4.Jun( prefecture) ,Guo( state of duke) shrines:shrines built by Jun or Cuo for emperors. .Huang shrines huang here refers to the title assumed by an emperors father when their sons became emperors in the reign including Taishanghuang- father of Emperor Gaozu,Liu Jin - father of Emperor Xuandi,and L iu Kang- father of Emperor Aidi.Its Sub- categoriy is as above .Hou ( empress and imperial concubines) shrinesThese shrines were built for the empresses and concubines who were not buried togetherwith the emperorThe three stages of establishing and abandoning the Western Han ancestral shrines:The first stage covers the period of Emperor Gaozu ,Emperor Huidi,and EmperorShaodi.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rines during this stage are revealed to be the successorsbuilding the shrines for their ancestors- the Huang and emperor.Stage two includes the times of Emperor Wendi,Jingdi,Wudi,Zhaodi,and Xuandi with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perors building their own shrines while still alive.The last stage falls after the times of Emperor Yuandi and Chengdi. The characteristicsshowed the beginning of the Western Han to stangdardize the systems of running ancestralshrines by observing Confucianism. However,the practice experienced constant prevailing andabandoning until Wangmang’s uprising which overtherew the Westem Han Dynasty.Summery of the discussion:1. The Western Han ancestral shrines were mostly built nearby theemperors’mausoleums.This kind of"mausoleum shrinesisdifferentfrom the traditionallay- outof shrines as is recorded in some historical books.It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several shrines at the same spot shown in the Yongcheng Site of Satate Qin of the Spring andAutumn Warring State Period.2 .The Western Han ancestral shrines were scattered in a disorderly way.3.The Western Han Dynasty emperors,from Wendito Xuandi,allbuiltshrinesduring theirlifetime.4.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not only Emperor Gaozu followed the traditionalpractice of the Xia,the Shang,and the Zhou to build a shrine for his father,there were alsoemperors who built shrines for their parents who had never been in the reign.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stern Han ancestral shrines reveal that the rulers followed thetraditional practice building shrines ,but at the same time made chang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庙 太上皇 公元前 宣帝 西汉王朝 惠帝 《汉书·武帝纪》 中华书局 汉文帝 长安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时期我国沙尘天气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社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87,共7页
据二十四史《五行志》和《清史稿·灾异志》的有关记载对我国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时间上看 ,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有愈来愈频繁的趋势 ,而且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沙尘天气发生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季。从... 据二十四史《五行志》和《清史稿·灾异志》的有关记载对我国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时间上看 ,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有愈来愈频繁的趋势 ,而且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沙尘天气发生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季。从空间分布上看 ,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是多发区。另外 ,沙尘天气多发区域还存在着明显的位置移动 ,在 10世纪前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10世纪以后则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历史时期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 ,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 ,但人类活动的加剧会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 ,加速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现代气象学 《汉书·五行志》 《清史稿·灾异志》 成因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中国 历史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延汉简所见侯官少吏的任用与罢免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天虹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6-72,65,共8页
居延汉简所见侯官少吏的任用与罢免李天虹根据文献记载,汉代官吏因秩次而有长吏、少吏之别。《汉书·百官公卿表》序云:"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 居延汉简所见侯官少吏的任用与罢免李天虹根据文献记载,汉代官吏因秩次而有长吏、少吏之别。《汉书·百官公卿表》序云:"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新简 少吏 居延简 《汉简缀述》 燧长 都尉 汉代官吏 《汉书》 兼行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断代史《汉书》中的通史精神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家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8,共11页
《汉书》在体例上是断代史,而班固著书的自我期许却是横罗多重学术、纵贯古往今来,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具体表现就是十二帝纪为断代史,而八表、十志则充满通史精神。八表分为三类:第一类按封爵分有六表,以《异姓诸侯王表》居首,其中的异... 《汉书》在体例上是断代史,而班固著书的自我期许却是横罗多重学术、纵贯古往今来,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具体表现就是十二帝纪为断代史,而八表、十志则充满通史精神。八表分为三类:第一类按封爵分有六表,以《异姓诸侯王表》居首,其中的异姓诸侯王皆为项羽主持下所封,故起点早于汉之统一,已溢出断代范围。表序在内容上与《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颇相似,综述由封建而郡县的发展大势,可看作六表的总序。第二类为《百官公卿表》,其上篇为序,述古代官制通史;下篇则记汉代之官,行文中往往交待某官由前代某官演化而来,可看作通史背景下的断代史。第三类为《古今人表》,所列皆为汉以前人,完全出乎断代汉史之外,实有酌古鉴今之意。至于十志,则都是专门学术通史,其框架大体由损益《史记》八书而来,而以《律历志》居首更寄有深意。《律历志》的重心在历法,涉及天时与农功之关系,引而伸之,则涉及天道与人事之关系,实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修订新版;历法的推阐本来就为古今之流提供了时间坐标,加之把刘歆以三统历与"三统"、"五德"之说相参伍而推演出的《世经》也吸收进来,便直接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通史体系,这又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修订新版!《律历志》在原则上为《汉书》十志起着总导论的作用。作为断代史的《汉书》为什么会有通史精神?一个王朝,有头有尾,而作为其存在载体的文明,则是绵延不断的。《汉书》要呈现的是西汉时期文明的有机构成,所以才有通史精神,政治史只是其划段标志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断代史 通史精神 班固 班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读曰”与“读为”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继明 韦利锋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6-109,128,共4页
关于训诂术语"读曰"与"读为"的功用问题,历代学者在理解上一直存在分歧。我们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的考察,发现这两个训诂术语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所有的训诂术语并不是产生于同一个时代,每个训诂术语在不同时... 关于训诂术语"读曰"与"读为"的功用问题,历代学者在理解上一直存在分歧。我们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的考察,发现这两个训诂术语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所有的训诂术语并不是产生于同一个时代,每个训诂术语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训诂学家的实践运用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能简单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师古 《汉书注》 训诂术语 读曰 读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时期诗歌的传播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水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先秦时期,人们通过诗歌的传播达到交流思想、共享信息甚至处理问题、规范行为的目的。当时诗歌的传播便是诗、乐、舞三者高度融合的被称为“乐”的传播。传播的内容即“志”,它的最初意义就是指“诗”基于人类交往最原始的记忆功能,... 先秦时期,人们通过诗歌的传播达到交流思想、共享信息甚至处理问题、规范行为的目的。当时诗歌的传播便是诗、乐、舞三者高度融合的被称为“乐”的传播。传播的内容即“志”,它的最初意义就是指“诗”基于人类交往最原始的记忆功能,而后转向表现思想观念的沟通,成为记录与抒情兼有的概念;到春秋战国时期,“志”的记载功能为散文所承袭,抒情功能上升为主要特征,主要指作者的志向怀抱。“诗言志”在此一时期兼具记录记载与抒发怀抱的双重功能,并相应地有“观”、“陈”、“喻”、“导”四种传播方式及被孔子概括为“兴观群怨”的传播效果。通常仅在诗学意义上理解这些理论,把诗歌的传播仅视为用诗的行为,对文学及文化而言都是不完整的。分析研究当时人们对诗歌的传播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诗歌 “志” “诗言志” 传播方式 《诗》 “兴观群怨” “乐” 《汉书·艺文志》 “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考虑与汉代所谓重农抑商政策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明光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4期14-19,共6页
关键词 抑商政策 “抑商” “重农” 《史记·平准书》 商业政策 经济政策 《汉书》 “重农抑商” 富商大贾 西汉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龚自珍新疆建省计划析论 被引量:9
18
作者 梁绍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35,共10页
新疆建省,是清代边政史中最值得关注的大事之一。龚自珍向有经世抱负,对边疆史地,尤其是干戈叠起的西北边疆的情况,一直十分留意,而且洞悉先机,在新疆正式置省前六十多年,已经提出周密的建省计划。由此可见,龚自珍不是一个只懂空谈的思... 新疆建省,是清代边政史中最值得关注的大事之一。龚自珍向有经世抱负,对边疆史地,尤其是干戈叠起的西北边疆的情况,一直十分留意,而且洞悉先机,在新疆正式置省前六十多年,已经提出周密的建省计划。由此可见,龚自珍不是一个只懂空谈的思想家,而是一个符合他所说的“能入”、“能出”的经世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新疆建省 钦定新疆识略 左宗棠 刘锦棠 乌鲁木齐 办事大臣 西域 《汉书》 《圣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马异同评》研究三题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晓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75,共10页
《班马异同》是南宋倪思所撰,宋末元初刘辰翁评语与之合刻,题为《班马异同评》。此书有明嘉靖十六年李元阳刻本和明万历韩敬序刻本两种版本系统。《班马异同评》通过比较《史记》《汉书》两书对应的篇目,考其字句异同,以观二书得失,从... 《班马异同》是南宋倪思所撰,宋末元初刘辰翁评语与之合刻,题为《班马异同评》。此书有明嘉靖十六年李元阳刻本和明万历韩敬序刻本两种版本系统。《班马异同评》通过比较《史记》《汉书》两书对应的篇目,考其字句异同,以观二书得失,从而创造出一种新兴的史书研究体例与模式。刘辰翁的点评有三个倾向:一是十分注重文学特征,尤其注重字词的评析;二是关注《史记》《汉书》二书的句法、文法等写作特点;三是能够运用评价小说的方法来点评历史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思 刘辰翁 版本 《史记》 《汉书》 《班马异同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人与中国早期文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应斌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在孔子之前的中国早期精神文化中,残疾人曾是最重要的角色,只是时间久远而不为人所知了。一、残疾人与精神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许多被历史的灰尘掩盖了的问题,残疾人与中国早期文化的关系便是其中之一。残疾人在中国早期文化中占... 在孔子之前的中国早期精神文化中,残疾人曾是最重要的角色,只是时间久远而不为人所知了。一、残疾人与精神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许多被历史的灰尘掩盖了的问题,残疾人与中国早期文化的关系便是其中之一。残疾人在中国早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期的巫史队伍中,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汉书·艺文志》 早期文化 原始文化 《庄子》 佝偻病 甲骨文 文化工作 孔子 左史倚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