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唐代名诗《滁州西涧》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裘莎
顾力
刘婷婷
-
机构
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
基金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江淮分水岭地域文化对外译介传播策略研究”(SK2021B16)
滁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江淮分水岭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策略研究”(2022cxxl197)。
-
文摘
《滁州西涧》是江淮分水岭地区特色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诗史上一篇不可被忽视的经典绝句。然而许多年来,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对这首广为流传的古诗研究不多。因此,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立足于对《滁州西涧》的英译研究,以传播江淮分水岭地区特色文化为目的,本文选取了四个不同的《滁州西涧》英译版本,对它们进行研究分析并归纳出一个新的英译本。
-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滁州西涧》
古诗英译
江淮分水岭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滁州西涧》:一幅瑰丽奇特的山水画卷
- 2
-
-
作者
张君民
-
机构
陕西省丹凤县土门中学
-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96-96,共1页
-
-
关键词
《滁州西涧》
山水画
《文心雕龙·知音》
情感因素
审美意识
审美体验
山水诗
审美活动
唐代诗人
韦应物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淡到极致的清丽--《滁州西涧》赏析
- 3
-
-
作者
傅淑琼
-
机构
福建省上杭县实验小学(紫金校区)
-
出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20期58-60,共3页
-
文摘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古诗都有着个性特征,虽然有的看上去平坦无其,简单易懂,但是其实际意境非凡,耐人寻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就有这种感觉,到底蕴含什么韵味和情操,是后人值得深思的。
-
关键词
韦应物
《滁州西涧》
清丽
古诗
个性特征
耐人寻味
极致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幽草
- 4
-
-
作者
麻峰(曲)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59,共6页
-
文摘
乐思来源于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以情写景,借景抒怀,蕴含着诗人对君子不得其用的无奈之意。乐曲以深沉醇厚的音调、含蓄内敛的旋律、情怀忧伤的思绪,表达了诗人哀而不伤、怨而不恨的高尚情怀。
-
关键词
韦应物
哀而不伤
借景抒怀
《滁州西涧》
唐代诗人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独怜幽草(外一首)
- 5
-
-
作者
盛树东
-
机构
扬州科技学院
-
出处
《艺术家》
2020年第8期192-192,共1页
-
文摘
同窗老邱能诗善赋,且挥毫不谈是颜筋柳骨,确也笔走龙蛇,行云流水,作为外行看似具古拙之气,弃繁就简,朴实无华。尤喜一幅韦应物一众诗赋中最负盛名的《滁州西涧》。经操管墨染,仿佛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笔锋之处似有 "野渡闲逸、春潮肆流、舟漂自横、无人不羁"之墨韵。另外,细嚼诗中依稀有隔空互动、千年手谈之感。幽草无名,有人独怜。涧水无道,惜流荒间。韦应物有伯乐之觉:涧水有奇响,幽草胜萼红。
-
关键词
韦应物
外一首
诗赋
颜筋柳骨
《滁州西涧》
涧水
闲逸
行云流水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