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志和《渔歌子》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学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65,共3页
张志和的《渔歌子》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但古今读者多将其视为一首普通的隐逸词。事实上《渔歌子》的出现有着深广的历史背景。回到张志和的一生行迹与创作语境,追踪此词的传播和影响,我们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渔歌子”的文化现象。... 张志和的《渔歌子》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但古今读者多将其视为一首普通的隐逸词。事实上《渔歌子》的出现有着深广的历史背景。回到张志和的一生行迹与创作语境,追踪此词的传播和影响,我们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渔歌子”的文化现象。本文从知人论世入手,寻找解读这首千古绝唱的文本密码,这对深入解读张志和其人其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和 《渔歌子》 隐逸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志和《渔歌子》五首地名确解 被引量:2
2
作者 许伯卿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渔歌子》 张志和 地名 文学史 西塞山 名篇 组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日两组渔父词看文学的传播因素——试论张志和与嵯峨天皇的《渔歌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昌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5-29,共5页
当代各家唐宋词选本及各种古代文学史教本,都收录了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其实张氏的《渔歌子》共是五阕,联章并读,方觉意深韵长,特照录于后: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钓台... 当代各家唐宋词选本及各种古代文学史教本,都收录了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其实张氏的《渔歌子》共是五阕,联章并读,方觉意深韵长,特照录于后: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和 《渔歌子》 渔父 天皇 传播因素 日本民族 舴艋 前白 西塞山 颜真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和自然 博大清远——试谈张志和《渔歌子》的“境”
4
作者 陈远位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7年第7期57-59,共3页
张志和《渔歌子》一词,全篇仅二十七字,可谓短矣。可是,此词却是“道尽渔家事”的绝唱。刘熙载称它为“风清千古”。这首词是如何赢得这些美誉的呢?前人之述颇多。本文拟另辟蹊径,从境的角度来略加论述。一诗词之中皆有“境”。“境”... 张志和《渔歌子》一词,全篇仅二十七字,可谓短矣。可是,此词却是“道尽渔家事”的绝唱。刘熙载称它为“风清千古”。这首词是如何赢得这些美誉的呢?前人之述颇多。本文拟另辟蹊径,从境的角度来略加论述。一诗词之中皆有“境”。“境”又有三:一曰“物境”,二日“情境”,三日“意境”。《渔歌子》二十七字中,有十七字名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清水”、“鳜鱼”、“箬笠”、“蓑衣”、“风”、“雨”。物象达九种之多。可见物在此词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境 张志和 《渔歌子》 斜风 白鹭 情趣 物象 士人 仕途 西塞山 风雨 桃花 情调 博大 清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志和与渔歌子 被引量:2
5
作者 解晓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90-92,共3页
一、一幅绝妙的水墨丹青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时博学能文,因献策而受肃宗赏识,曾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录事参军,并获赐名之荣的张志和(字子同。
关键词 张志和 《渔歌子》 西塞山 《渔父》 颜真卿 箬笠 蓑衣 《新唐书》 词律 前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点品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映潮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66,共1页
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美点品析”。这是一种有牵引力的学生课堂实践活动。其特点就是品味、赏析文章所表达的美妙之处。如张志和《渔歌子》的美点主要有:画面之美,向描之美,层次之美,色彩之美,动静之美... 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美点品析”。这是一种有牵引力的学生课堂实践活动。其特点就是品味、赏析文章所表达的美妙之处。如张志和《渔歌子》的美点主要有:画面之美,向描之美,层次之美,色彩之美,动静之美,映衬之美,虚实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点 《渔歌子》 审美教育 阅读教学 实践活动 牵引力 张志和 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间词与晚唐五代社会风气及文人心态 被引量:4
7
作者 欧明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40-45,共6页
花间词是晚唐五代社会享乐之风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文人感伤、悲慨、颓唐、放逸、孤独、贪乐等心态,是时代心灵的艺术记录。本文认为,花间词集中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趣味。它为应歌而作,功能是娱乐、消遣,在历代传播过程中发生一些变... 花间词是晚唐五代社会享乐之风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文人感伤、悲慨、颓唐、放逸、孤独、贪乐等心态,是时代心灵的艺术记录。本文认为,花间词集中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趣味。它为应歌而作,功能是娱乐、消遣,在历代传播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异。诸多特色皆可从社会风气及文人心态中寻找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词 晚唐五代 社会风气 文人心态 《渔歌子》 《花间集》 通俗音乐 朱墨套印本 《江城子》 审美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阅读三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文波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27-28,共2页
比较阅读三法山东莒南县扁山中学刘文波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怎样培养?我认为搞比较阅读是较为有效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辨析意识,引导学生向知识的深... 比较阅读三法山东莒南县扁山中学刘文波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怎样培养?我认为搞比较阅读是较为有效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辨析意识,引导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开拓。下面,仅以初中三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阅读 柳宗元 《渔歌子》 《忆江南》 《江雪》 比较教学 山东莒南县 中学语文教学 《登金陵凤凰台》 分析鉴别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调考辨
9
作者 方智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67-69,66,共4页
唐宋词调,常有同调异名、或同名异调的情况,每易相混。清万树《词律》及王奕清等所编《钦定词谱》虽称勤于考订,亦不免有误,即使近人所编《全宋词》,仍偶有失辨之处。兹择数调,详作考辨,以求正于方家。
关键词 词谱 词律 词调 《渔歌子》 考辨 张先 五字 《渔父》 双调 余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塞山前”并非张志和所作
10
作者 张应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72-75,共4页
有名的“西塞山前白鹭飞”等五首《渔歌子》词,几百年来都认为是唐人张志和的作品。但实际上,它是颜真卿赠给张志和的词,作者不是张志和,而是颜真卿。 记载这一历史真相的是唐人朱景玄。他在《唐朝名画录》中说:“张志和或号烟波子,常... 有名的“西塞山前白鹭飞”等五首《渔歌子》词,几百年来都认为是唐人张志和的作品。但实际上,它是颜真卿赠给张志和的词,作者不是张志和,而是颜真卿。 记载这一历史真相的是唐人朱景玄。他在《唐朝名画录》中说:“张志和或号烟波子,常渔钓于洞庭湖。初,颜鲁公典吴兴,知其高节,以《渔歌》(即《渔歌子》,下同,笔者注)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和 颜真卿 《渔歌子》 西塞山 《渔父》 玄学 湖州 文学风格 作品 宪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雨不败旧蓑衣
11
作者 杨馥嘉 《农村百事通》 2023年第5期26-27,共2页
蓑衣是用棕丝、稻草、丝茅草等材料编制而成的雨具。国人使用衣和斗笠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就有“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之句,其意为你的牧人来了,戴着蓑衣和斗笠。唐宋时期诗人的诗句中也常提及蓑衣,如唐代张志和... 蓑衣是用棕丝、稻草、丝茅草等材料编制而成的雨具。国人使用衣和斗笠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就有“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之句,其意为你的牧人来了,戴着蓑衣和斗笠。唐宋时期诗人的诗句中也常提及蓑衣,如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宋代苏轼的《浣溪纱·渔父》:“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雪》 柳宗元 春秋战国时期 张志和 宋代苏轼 《诗经》 《渔歌子》 丝茅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美鳜鱼
12
作者 鲁素 《农家致富》 2023年第10期59-59,共1页
我国地大物博,盛产各种美味食材,很多古代文人都热衷于将它们写入诗中,加以赞叹。其中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中就有对鳜鱼的一段描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国地大物博,盛产各种美味食材,很多古代文人都热衷于将它们写入诗中,加以赞叹。其中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中就有对鳜鱼的一段描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清晰地将鳜鱼最肥美的季节描述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和 西塞山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古代文人 唐代诗人 鳜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