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帝逊位诏书》的思想渊源及其历史价值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丹丹
-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1-226,共6页
-
基金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以来日本学者的“学术犯边”与中国学者的“学术戍边”研究》(19BSS049)
2017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朝“大中华”视域下的边疆问题研究》(2017BS51)
-
文摘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以“和平统一”的方式结束了君主专制体制。但《清帝逊位诏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清朝《大义觉迷录》所凸显的“华夷一家”理念发展进程中的顶峰,对于此后中国历史的走向及“中华民族”的形成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肯定清王室舍弃“一姓尊荣”的同时,《清帝逊位诏书》的思想渊源及历史价值,亦是须深思之问题。
-
关键词
《清帝逊位诏书》
华夷一家
禅让
革命
-
Keywords
The Imperial Edict of Abdication of the Qing Emperor
Yi and Xia in One Family
abdication
revolution
-
分类号
K25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帝逊位诏书》的“中国观”探析
- 2
-
-
作者
张丹丹
-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9,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以来日本学者的‘学术犯边’与中国学者的‘学术戍边’研究”(19BSS049)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朝‘大中华’视阈下的边疆问题研究”(2017BS51)
-
文摘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虽意味着清朝统治的终结,但其中“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一句所表述的“中国观”,不但继承了《大义觉迷录》的“中国”认同与“民族”认同,而且在维护清朝领土完整的同时,更从法理层面赋予了“中华民国”承继这一领土的合法性。这对此后中国人的“中国认同”以及“中华民族”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唯此,所有中国版图内的人民对于自身“中国人”的定位,开始成为无须赘言的自明前提,《清帝逊位诏书》的重要历史意义由此凸显。
-
关键词
《清帝逊位诏书》
中国观
中华民族
历史意义
-
Keywords
The Imperial Edict of Abdication of the Qing Emperor
Definition of "China"
the Chinese nation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