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民与《清史稿》的修撰 被引量:5
1
作者 程太红 何晓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3,共11页
1914年,袁世凯设清史馆,聘赵尔巽为馆长,又广召耆儒,共襄此举。众多前清遗民应诏而来,"修故国之史,即以恩故国"。在《清史稿》的著述过程中,遗民力主"内清而外民国"的原则,在体裁确立、体例设定、内容取舍、文字表... 1914年,袁世凯设清史馆,聘赵尔巽为馆长,又广召耆儒,共襄此举。众多前清遗民应诏而来,"修故国之史,即以恩故国"。在《清史稿》的著述过程中,遗民力主"内清而外民国"的原则,在体裁确立、体例设定、内容取舍、文字表达等各方面都渗透着强烈的怀念故国旧主情结。修史是遗民话语表达的便捷方式,乃至成为他们对抗民国、反对新学的得力手段。由于《清史稿》"不奉民国正朔","称扬诸遗老","鼓励复辟",刊行后即被南京国民政府封禁,引发朝野上下对《清史稿》文本的一片质疑、谴责、批判之声。《清史稿》已然不只是民国政府官修前朝之史,而是清遗民寄寓情怀、思念故国的"私史"。当然,《清史稿》也并非因此而毫无价值。从学术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遗民 《清史稿》 修撰 遗民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卞宝第致雨生手札——与《清实录》、《清史稿》印证
2
作者 卞孝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1,共2页
考出卞宝第手札系致丁日昌,其内容可与《清实录》、《清史稿》相印证。卞劝丁勿因受挫而改变除豪猾的政治措施,具有民本思想。
关键词 卞宝第 丁日昌 《清实录》 《清史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史》与《清史稿》中的土司概念 被引量:3
3
作者 戴晋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39,共4页
本文以《明史》与《清史稿》中的《土司传》、《地理志》、《职官志》、《兵志》为基础,说明其中的土司概念与具体所指,对"土司"这一名词进行史传分析与历史观察。
关键词 《明史》 《清史稿》 土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梁入馆与《清史稿》版本之争 被引量:2
4
作者 陶亚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82,共10页
金梁是《清史稿》编修和刊印过程中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1927年,金梁通过袁金铠的关系进入即将结束使命的清史馆。由于金梁为人好露锋芒,引起馆内诸多成员的不满。金梁在没有得到众人同意的情况下对《清史稿》予以增补,造成日后《清史... 金梁是《清史稿》编修和刊印过程中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1927年,金梁通过袁金铠的关系进入即将结束使命的清史馆。由于金梁为人好露锋芒,引起馆内诸多成员的不满。金梁在没有得到众人同意的情况下对《清史稿》予以增补,造成日后《清史稿》关外一次本、关内本和关外二次本诸多版本互异并存的现象,激化了金梁本人与其他编纂成员的矛盾。许多人将金梁视为私改《清史稿》的祸首。平心而论,其他编修对金梁的指摘基本上系意气之争,缺乏理性。金梁本人于《清史稿》的编修功大于过,并且多少弥补了编纂过程中出现的缺憾。中华书局以关外二次本作为校订《清史稿》的底本就补证了这一点。所以,应当对金梁的工作予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梁 清史 《清史稿》 版本 纷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史稿》人名订误一则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伟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清史稿》 订误 人名 知县 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政派与文化竞争:《清史稿》被禁事件的再审视
6
作者 周海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50,共11页
对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发生的《清史稿》被禁事件,过去大多倾向于认为,这是国民政府在文化领域对以遗老为代表的旧的政治势力展开的一次主动出击。然而,从实际情形来看,《清史稿》被禁只是故宫博物院与国府争夺清史馆书籍归属纠纷中的副... 对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发生的《清史稿》被禁事件,过去大多倾向于认为,这是国民政府在文化领域对以遗老为代表的旧的政治势力展开的一次主动出击。然而,从实际情形来看,《清史稿》被禁只是故宫博物院与国府争夺清史馆书籍归属纠纷中的副产品,行政院长谭延闿对查禁该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比之下,李石曾等国民党人与清史馆赵尔巽的宿怨则居于次要地位。国民政府对《清史稿》的查禁,从侧面反映出北伐完成后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和地域分野,当中既有利益争夺,又有私人恩怨,实质是一次弱势的文化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 禁书 国民政府 故宫博物院 李石曾 谭延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史稿》勘误一则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森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44,共1页
中华书局点校出版的《清史稿》卷五四《地理一·直隶·顺天府》(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897页)有载:"三角淀,一曰东淀,古雍奴薮。互霸、文、东、武、静、文、大七州县境。"中国台湾地区校注出版的《清史稿校注》卷六一... 中华书局点校出版的《清史稿》卷五四《地理一·直隶·顺天府》(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897页)有载:"三角淀,一曰东淀,古雍奴薮。互霸、文、东、武、静、文、大七州县境。"中国台湾地区校注出版的《清史稿校注》卷六一《地理一·直隶·顺天府》(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209—2210页)亦同。三角淀或东淀确分布于七州县之中,然而此中两次出现了"文",显系有误,上述两种著作均未出注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 东淀 清史稿 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 中国台湾地区 三角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校点出版
8
作者 张稚枫 《出版科学》 1999年第2期47-47,共1页
“文革”初期,历史古籍都被当作“四旧”扫除,从1958年开姑的二十四史校点工作也完全停顿。中华书局已出版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作为“封建糟粕”封存停售;付型待印的《南齐书》、《周书》、《陈... “文革”初期,历史古籍都被当作“四旧”扫除,从1958年开姑的二十四史校点工作也完全停顿。中华书局已出版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作为“封建糟粕”封存停售;付型待印的《南齐书》、《周书》、《陈书》停印;校点完毕待排的《晋书》、《粱书》、《北齐书》、《隋书》、《明史》停止付排;其余已校点大部分或一部分的十二史全部停校;经过断句校勘、整理加工、准备影印出版的《清史稿》停止出版。从全国各地抽调的校点人员一律回原单位参加运动或接受批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点 二十四史 《清史稿》 北齐 《明史》 《史记》 《晋书》 出版 中华书局 古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史稿》丁晏、戈鲲化名号订误
9
作者 曹天晓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1-141,共1页
《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传三》有淮安经学家丁晏传,开篇写作“丁晏,字柘堂”。此处有两重错误,一是误将丁晏之号当作字,二是将“柘唐”讹为“柘堂”,《清史稿校注》亦未更正。丁晏(1794—1876),字俭卿,号柘唐、柘塘,但不可写作“柘堂... 《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传三》有淮安经学家丁晏传,开篇写作“丁晏,字柘堂”。此处有两重错误,一是误将丁晏之号当作字,二是将“柘唐”讹为“柘堂”,《清史稿校注》亦未更正。丁晏(1794—1876),字俭卿,号柘唐、柘塘,但不可写作“柘堂”。如丁晏有印章为“字俭卿号柘塘”(王国维:《传书堂藏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35页)。丁晏自述取号缘由云:“淮郡之西南有村居曰‘柘塘’,风土朴厚,鱼稻饶衍,余三十以后厌城市习尚日浇,遂以‘柘塘’自号,欲卜居焉。”(丁晏:《石亭记事》,同治间汇刻《颐志斋丛书》本,续编第21a页)可见“柘塘”为地名,因“唐”为“塘”之本字,故亦可写作“柘唐”。又查丁晏本人硃卷、年谱、族谱、著作题款及亲友著述,其号皆作“柘唐”或“柘塘”,而以“柘唐”居多,但未见作“柘堂”者。古人取室名、别号多用“堂”字,如杜甫之“草堂”、苏轼之“雪堂”,近代有“甲骨四堂”,或许正是受此取号习惯影响,《清史稿》不暇细究,便将“柘唐”径写作“柘堂”,且误号为字。此后以讹传讹,学者乃多知“柘堂”而不知“柘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 丁晏 上海古籍出版社 藏书志 清史稿 订误 经学家 儒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点本《二十四史》、《清史稿》、阮元《畴人传》中的误断与错讹举要
10
作者 管成学 《史学集刊》 1984年第2期56-60,共5页
由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持编写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传注》(岳麓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把《二十四史》、《清史稿》、阮元《畴人传》中的重要科学家传详加注释的书。在本书的注释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上述诸书中有大量的标点错误与文字讹漏,现... 由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持编写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传注》(岳麓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把《二十四史》、《清史稿》、阮元《畴人传》中的重要科学家传详加注释的书。在本书的注释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上述诸书中有大量的标点错误与文字讹漏,现选取其中主要的列举如下。 一、由于不熟悉科学家生平而产生的误断与错讹 1.《隋书·刘焯传》:“大业六年卒,时年六十七。”(见《隋书》卷七十五,1719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畴人传》 《清史稿》 引文 二十四史 中华书局 《隋书》 旧唐书 历史文献 标点本 李淳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史稿·疆臣年表》纠误一则 被引量:3
11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5-105,共1页
内蒙古社科院民族所刘蒙林最近撰文指出,《清史稿》卷250、疆臣年表9,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右卫将军条:“费扬古十月授右卫将军”,直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正月乙亥乞休,颜寿三月为右卫将军”有误。根据《清实录》所载,费扬古卸任绝... 内蒙古社科院民族所刘蒙林最近撰文指出,《清史稿》卷250、疆臣年表9,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右卫将军条:“费扬古十月授右卫将军”,直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正月乙亥乞休,颜寿三月为右卫将军”有误。根据《清实录》所载,费扬古卸任绝非康熙五十七年,而是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初九,《清实录》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辛卯条对此有清楚记载,况且费扬古早在康熙四十年(1701)就已病逝(见《清实录》康熙四十年七月丁亥条),根本不存在五十七年“正月乙亥乞休”一事。另外此表又认为费扬古为第一任右卫将军,其实第一任右卫将军应是满洲旗人希福,《清实录》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壬寅条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卫 纠误 清史稿 清实录 将军 十七年 十二月 四十年 旗人 《清史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史稿·忠义传》订误六则(二)
12
作者 秦翠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47,共1页
《清史稿》成书匆促,舛错较多。即有两则,续前二则,并订正。三、《忠义五·王淑元传》云:"以举人知县,分发广西。历权柳城、雒容、平南、马平等县事,授博平,调天保。"(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566页)。按:"博平"系"博白"之... 《清史稿》成书匆促,舛错较多。即有两则,续前二则,并订正。三、《忠义五·王淑元传》云:"以举人知县,分发广西。历权柳城、雒容、平南、马平等县事,授博平,调天保。"(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566页)。按:"博平"系"博白"之误。王淑元乃清代嘉、道间人,然揆诸《嘉庆重修一统志》、嘉庆《广西通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庆重修一统志 广西通志 忠义传 《清史稿》 平南 王淑 马平 清国史 萧山县志 郁林直隶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史稿·忠义传》订误六则(三)
13
作者 秦翠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6-196,共1页
《清史稿》成书匆促,舛错较多。今订误《忠义传》,赓续前文共六则。五、《忠义九·崇寿传》云:"光绪十六年进士,入翰林。"(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684页)按:"光绪十六年",误。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崇寿列于光绪十五... 《清史稿》成书匆促,舛错较多。今订误《忠义传》,赓续前文共六则。五、《忠义九·崇寿传》云:"光绪十六年进士,入翰林。"(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684页)按:"光绪十六年",误。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崇寿列于光绪十五年己丑科二甲第49位,而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则无崇寿之名(朱保炯、谢沛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847~2852页)。又,《清国史》云:"(崇寿)光绪十五年进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义传 光绪十六年 光绪十五年 《清史稿》 清国史 成肇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 科则 太仆寺卿 《清史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史稿·忠义传》订误六则(一)
14
作者 秦翠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3-233,共1页
《清史稿》成书匆促,舛错较多。今掇述其《忠义传》,即有六则,如下一并订正。一、《忠义四·王东槐传》述王东槐官职升转:“(道光)二十四年,转江西道监察御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527页)按:“二十四年”,误。王... 《清史稿》成书匆促,舛错较多。今掇述其《忠义传》,即有六则,如下一并订正。一、《忠义四·王东槐传》述王东槐官职升转:“(道光)二十四年,转江西道监察御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527页)按:“二十四年”,误。王氏毕生行事除见载于《清史稿·忠义传》外,尚为《清国史》《碑传集补》《宣统滕县续志》等史志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义传》 《清史稿》 订误 监察御史 中华书局 王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十四史·艺术列传》对《四库全书总目·艺术类》与《清史稿·艺术列传》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倍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8,共8页
基于《史记》"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形成了《后汉书·方术列传》,而《二十四史·艺术列传》又是在《后汉书·方术列传》基础上形成的,即"方术列传"是"艺术列传"的原型。《二十四... 基于《史记》"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形成了《后汉书·方术列传》,而《二十四史·艺术列传》又是在《后汉书·方术列传》基础上形成的,即"方术列传"是"艺术列传"的原型。《二十四史·艺术列传》从《魏书·术艺列传》到《晋书·艺术列传》《周书·艺术列传》《隋书·艺术列传》再到《北史·艺术列传》之后,从此便无"艺术列传",直到《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有了"艺术类",到了《清史稿》"艺术列传"才复现。《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包含了雅音、绘画、书法、印章等具有"鉴赏一途"类的内容,也有博弈、投壶、投射、打马球、樗蒲等"娱乐"类的内容。《清史稿·艺术列传》包含了医术、绘画、书法、形家、技击、投射、营造、制器乃至火炮等在内的技术,其中把一些并非具有"鉴赏"和"娱乐"的内容也纳入了"艺术列传"范畴,体现了把科技融入艺术中的完整概念,这隐秘地延续了"方技""术艺"以及《二十四史·艺术列传》的路径。从而正史中的"艺术列传"这个路径,使我们看到中国固有"艺术"概念与内涵不同于西方"Art"的概念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二十四史·艺术列传》 《清史稿·艺术列传》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 艺术变迁 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史稿·地理志》勘误一则
16
作者 孟令宏 周艳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清史稿》 地理志 勘误 鄂尔多斯 中华书局本 内蒙古 宁夏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史稿·张裕钊传》勘误一则
17
作者 董根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4-204,共1页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武昌人,主莲池书院十数年,以古文名海内,与吴汝纶、薛福成、黎庶昌并称"曾门四弟子"。赵尔巽等所撰《清史稿》卷四八六载:"张裕钊……咸丰元年举人,考授内阁中书。"综合《张裕钊诗文集》...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武昌人,主莲池书院十数年,以古文名海内,与吴汝纶、薛福成、黎庶昌并称"曾门四弟子"。赵尔巽等所撰《清史稿》卷四八六载:"张裕钊……咸丰元年举人,考授内阁中书。"综合《张裕钊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和《曾国藩全集·日记》(岳麓书社2012年版)等文献,发现张裕钊中举并非咸丰元年(1851),而是道光丙午年(1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咸丰元年 《清史稿》 岳麓书社 清史稿 内阁中书 莲池书院 曾国藩全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史稿·儒林传》勘误一则
18
作者 张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92,共1页
《清史稿》卷四八○《儒林传一》载有“与文洊同时者有宋之盛、邓元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113页)一语,《清史稿校注》亦同(中国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0978页)。据《清史稿·儒林传一》记载,谢文洊“康熙二十年,卒,年六十... 《清史稿》卷四八○《儒林传一》载有“与文洊同时者有宋之盛、邓元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113页)一语,《清史稿校注》亦同(中国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0978页)。据《清史稿·儒林传一》记载,谢文洊“康熙二十年,卒,年六十有七”(第13112页);《清国史·儒林传上》则载邓元昌“乾隆三十年卒,年六十余”(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2册,第527页)。乾隆三十年(1765)上距康熙二十年(1681)84年,且邓元昌六十余岁卒,因此邓元昌非谢文洊同时之人,《清史稿》此条史料有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 清史稿 儒林传 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 邓元昌 清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史稿·忠义传》叙事体格评析
19
作者 秦翠红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总体而言,《清史稿·忠义传》叙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注重细节,这些均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主次不分、详略失当、记事不实、人名讹误等问题。此外,官绅于死难前杀死妻女一事,掺杂了传主某些自私和功利的因素,置于《忠义传》中是否妥... 总体而言,《清史稿·忠义传》叙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注重细节,这些均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主次不分、详略失当、记事不实、人名讹误等问题。此外,官绅于死难前杀死妻女一事,掺杂了传主某些自私和功利的因素,置于《忠义传》中是否妥当,值得斟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忠义传》 叙事体格 优劣得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史探索》:明清史研究的重要创获
20
作者 徐彻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明清史探索》 清史 清史理论 《清史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