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语英译中学者型译者身份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以《淮南子》两译本中古代天文术语英译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明武 陈嘉昕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2010年《淮南子》两部英译本问世,分别来自美国学者约翰·马绛团队和中国学者翟江月、牟爱鹏。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本研究对马译本和翟译本中230个天文术语英译的译者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翻译内两译本均呈现... 2010年《淮南子》两部英译本问世,分别来自美国学者约翰·马绛团队和中国学者翟江月、牟爱鹏。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本研究对马译本和翟译本中230个天文术语英译的译者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翻译内两译本均呈现“求真为本,求真兼顾务实”的译者行为倾向,仅马译本有“译外超务实”倾向;学者型译者身份下“学者”和“译者”角色对两译本译者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马译本充分保留“学者”特色,翟译本恪守“译者”本分。本研究考察了相同译者身份下译者行为的异同,进一步揭示了译者角色在翻译内外对译者行为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天文术语 《淮南子》 学者型译者 “求真—务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对先秦法家思想的承绪与改铸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效峰 梁道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7,99,共6页
先秦法家思想对于《淮南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构建上。秉持圣王中心的历史观念,《淮南子》对于法家的君道观念多有承绪,并引用道家、儒家思想资源进行了修正。但总体而言,《淮南子》的这个努力依违于法、道、儒之间,... 先秦法家思想对于《淮南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构建上。秉持圣王中心的历史观念,《淮南子》对于法家的君道观念多有承绪,并引用道家、儒家思想资源进行了修正。但总体而言,《淮南子》的这个努力依违于法、道、儒之间,表现出似是而非的特征和理想主义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先秦法家思想 法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无为”思想探微─—兼论《淮南子》对老子“无为”思想的扬弃 被引量:5
3
作者 丁文宏 蔡友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61-66,73,共7页
自老子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明确提出“无为”概念以来,“无为”成为贯串道家思想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具有本体论、政治说和人性修养论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三者之间构成内在的有机整体。随着道、儒、法、墨、阴阳等诸家在学术上的兼容... 自老子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明确提出“无为”概念以来,“无为”成为贯串道家思想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具有本体论、政治说和人性修养论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三者之间构成内在的有机整体。随着道、儒、法、墨、阴阳等诸家在学术上的兼容和互补,道家“无为”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淮南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使之成为特定的“有为”,成为一个具有科学性的概念,达到了在老子哲学术语织成的理论外衣下面这个概念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无为 扬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道家生命哲学论纲——基于形、气、神、志的辩证考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旭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共15页
《淮南子》生命哲学关涉形、气、神、志四大要素,其中"形"为生命载体、"气"为生命动因、"神""志"为生命主体精神。《淮南子》从道家思想立场出发,对形、气、神、志在人类生命存在中的功能作用... 《淮南子》生命哲学关涉形、气、神、志四大要素,其中"形"为生命载体、"气"为生命动因、"神""志"为生命主体精神。《淮南子》从道家思想立场出发,对形、气、神、志在人类生命存在中的功能作用展开深刻思考,揭示四者与生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和谐运变的内在规律。对形、气、神、志之间的特定关联,《淮南子》也从生命整体出发,进行系统化的辩证反思,试图通过"人道合一"的根本途径,克服前者所受自然与社会的桎梏,超越长寿延年的世俗追求,实现不死长存、神游天地的仙道化生命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生命哲学 仙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黄老新“道治”的历史阐说——论《淮南子》著述意图、文本结构、思想体系及其政治理想 被引量:9
5
作者 高旭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91,共9页
刘安及"淮南学派"对《淮南子》的思想著述,根本意图在于为"刘氏"立言,其中隐含着"王朝政治"与"王国政治"的双重立场,因此实际上表现为为"刘氏"天下立言与为"刘氏"王国立... 刘安及"淮南学派"对《淮南子》的思想著述,根本意图在于为"刘氏"立言,其中隐含着"王朝政治"与"王国政治"的双重立场,因此实际上表现为为"刘氏"天下立言与为"刘氏"王国立言的复杂意涵。基于此,刘安对《淮南子》展开以"道治"为核心理念与视野的文本结构规设,并将汉代黄老治国方略推向贯通天人古今、心身国同治的内圣外王新道学,为西汉王朝的现实发展构建出一种具有总体性指导意义的黄老新"道治"思想体系。在《淮南子》文本结构的谨严安排中,刘安还表达出追求"道治良序"的深层的内在诉求,试图实现世俗性的政治秩序与超越性的心身秩序的交互融契,促使西汉统治者获得更为良好的政治主体发展状态,进而推动西汉王朝走向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刘安 黄老 王朝 王国 道治 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思想主旨新探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允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共5页
张允熠认为,《淮南子》处于西汉意识形态由"黄老之学"转向"独尊儒术"的过渡阶段,故其思想主旨是调和儒道.
关键词 《淮南子》 道论 道德 仁义 黄老学 刘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淮南子》“民本”思想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德广 程文琴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5期138-140,152,共4页
(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及其门客编著的《淮南子》是一部集道家黄老学派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淮南子》具有较为丰富的“安民”、“利民”和“富民”等“民本”思想,本文依托于《淮南子... (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及其门客编著的《淮南子》是一部集道家黄老学派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淮南子》具有较为丰富的“安民”、“利民”和“富民”等“民本”思想,本文依托于《淮南子》,就其“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及其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民本思想 基本内容 制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历史观新论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秋升 李伟 《安徽史学》 2000年第1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淮南子》 仁义 礼乐 质变 礼仪音乐 突变(哲学) 历史观 刘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的哲学精神和美学思想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来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3,共6页
《淮南子》的根本精神是追求一种得道、悟道的大优游的哲学精神和审美境界,同时它把"道"与"和"联系起来,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它提出"心和欲得则乐"的命题,从审美主体的角度阐释了和谐为美、和谐... 《淮南子》的根本精神是追求一种得道、悟道的大优游的哲学精神和审美境界,同时它把"道"与"和"联系起来,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它提出"心和欲得则乐"的命题,从审美主体的角度阐释了和谐为美、和谐为艺术本质的根本原理,并对美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问题作了较辩证的阐述,对古典和谐美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它还把"和"与自然生态相联系,论述了生态和谐与自然美的问题。形、气、神的统一是《淮南子》提出的又一重要思想,它对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气韵论和形神论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大道” “大人” “大优游” “心和欲得” “形” “气” “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家治国治身治心思想体系——以《老子》、《管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为中心 被引量:5
10
作者 来永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147,共6页
许多学者论述道家思想,往往把道家治国治身思想相提并论,认为道家治国治身思想是身国同治,治国治身是一体两翼的思想体系。但是,此种观点并没有深入到道家隐而不显的思想内核——治心思想。笔者认为道家实际上早就系统地提出了心治则身... 许多学者论述道家思想,往往把道家治国治身思想相提并论,认为道家治国治身思想是身国同治,治国治身是一体两翼的思想体系。但是,此种观点并没有深入到道家隐而不显的思想内核——治心思想。笔者认为道家实际上早就系统地提出了心治则身治、身治则国治的思想。依据道经首次揭示了道家治国治身治心思想是心身国同治的思想,论述了"道"是贯穿于心身国的主线,阐述了三者是互相贯通三体合一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老子》 《管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 治国 治身 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吕慧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5-217,共3页
《淮南子》的自然观,以开阔的整体性的眼光,将自然看作生生不息的和谐的系统,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同生共源,各有其内在价值,人类不能以优越者自居、主宰者自命,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性依据。我们必须重新树立人与自然和... 《淮南子》的自然观,以开阔的整体性的眼光,将自然看作生生不息的和谐的系统,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同生共源,各有其内在价值,人类不能以优越者自居、主宰者自命,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性依据。我们必须重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观,塑造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界,又要采取实际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的关系 《淮南子》 和谐思想 意义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伦理观 内在价值 自然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因”、“权”、“义”与《淮南子》政治哲学的结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善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94,共11页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淮南子》是黄老道家政治哲学的典范性作品。《淮南子》以其宏阔的视野,在汉初黄老政治实践的基础之上,以道家哲学为根基,以"道"、"因"、"权"、"义"四个观念为核心,建立...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淮南子》是黄老道家政治哲学的典范性作品。《淮南子》以其宏阔的视野,在汉初黄老政治实践的基础之上,以道家哲学为根基,以"道"、"因"、"权"、"义"四个观念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圆融、自洽的政治哲学系统,并在回溯道家哲学的历史资源和回应现实政治问题两个方面都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尝试。《淮南子》的政治哲学逻辑连贯、完整,并非像通常论者所认为的杂家的特点或存在着自身的矛盾,深入研究《淮南子》政治哲学思想,能够对道家政治哲学的现实展开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冥 《淮南子》 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道家-道教美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显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57,共5页
《淮南子》展现的美学思想,不是所谓的“杂家”,而是典型的道家-道教一脉。在其内容丰富的美学思想中,以“一”为至美的道家美学本体论,“美人不同面”的多样化美学标准,“不待脂粉芳泽”及“西施粉黛”的艺术美论,“形、气、神”为中... 《淮南子》展现的美学思想,不是所谓的“杂家”,而是典型的道家-道教一脉。在其内容丰富的美学思想中,以“一”为至美的道家美学本体论,“美人不同面”的多样化美学标准,“不待脂粉芳泽”及“西施粉黛”的艺术美论,“形、气、神”为中心的审美意识论,都是典型的道家-道教的美学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道家一道教 美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中的音乐理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振锡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是对我国汉代古籍《淮南子》中的音乐理论进行研究的文章.文章指出:《淮南子》的音乐思想以老庄之说为核心,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是汉代新道家的产物;《淮南子》的乐律理论在对《管子》、《吕氏春秋》运用“三分损益法”... 本文是对我国汉代古籍《淮南子》中的音乐理论进行研究的文章.文章指出:《淮南子》的音乐思想以老庄之说为核心,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是汉代新道家的产物;《淮南子》的乐律理论在对《管子》、《吕氏春秋》运用“三分损益法”得出的五度相生律予以总结的同时,在音乐实践的基础上,对纯律在理论上作了暗示;《淮南子》的音乐风格、技法论,涉及面广,论述深刻、具体,不愧为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音乐风格 音乐思想 音乐理论 吕氏春秋 音乐实践 音乐作品 《管子》 社会生活 三分损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适对《淮南子》思想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昭新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1期149-153,共5页
胡适作为《淮南子》思想研究的首创者,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淮南子》思想属性的辨识,二是对《淮南子》"无为与有为"思想的论析,三是对《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发掘,四是对《淮南子》"出世"思想的探研。胡适的贡... 胡适作为《淮南子》思想研究的首创者,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淮南子》思想属性的辨识,二是对《淮南子》"无为与有为"思想的论析,三是对《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发掘,四是对《淮南子》"出世"思想的探研。胡适的贡献不仅在对《淮南子》思想研究的全面深入的开创性上,而且为中古思想史研究提供了诸多方法论的学术路径,这对后世治学具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淮南子》 思想研究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淮南子》对《吕氏春秋》推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志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9-75,共7页
宋高似孙认为《淮南子》一书“殆出于”《吕氏春秋》(见《吕氏春秋·附考》),此说虽有夸大之嫌,却道出了两书之间的承继关系。两书的共同点之一是对推类理论都有研究,那么《吕氏春秋》的推类理论具体内容是什么?《淮南子》的推类理... 宋高似孙认为《淮南子》一书“殆出于”《吕氏春秋》(见《吕氏春秋·附考》),此说虽有夸大之嫌,却道出了两书之间的承继关系。两书的共同点之一是对推类理论都有研究,那么《吕氏春秋》的推类理论具体内容是什么?《淮南子》的推类理论又包括哪些内容?在此问题上,后于《吕氏春秋》百年有余的《淮南子》继承了《吕氏春秋》哪些东西?又在哪些地方发展了《吕氏春秋》的推类理论?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一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类 《淮南子》 《吕氏春秋》 知类 继承和发展 小马 大智 类事物 入水 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淮南子》的修辞美学取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秀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3,共6页
《淮南子》的修辞美学取向,集中表现在"文"与"质"的关系问题上。作者崇尚"质",主张把真情、内容置于首位;同时也重视"文",主张对"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适当的文饰加工。在尚质重文... 《淮南子》的修辞美学取向,集中表现在"文"与"质"的关系问题上。作者崇尚"质",主张把真情、内容置于首位;同时也重视"文",主张对"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适当的文饰加工。在尚质重文的观念主导下,作者提出了"文情理通"、"出言副情"的修辞主张。因此,《淮南子》的修辞美学取向是在尚质前提下的文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文” “质” 文质统一 “文情理通” “出言副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精神之和”价值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俊相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6,共6页
“神和”者“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理念;养生和治国,是人类生命过程的基本实践领域;而安乐以终年,和谐以经世,则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在《淮南子》由神和而身和、而国和的逻辑中,养生和治国都以精神之和为基础,突显了精神维度的基... “神和”者“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理念;养生和治国,是人类生命过程的基本实践领域;而安乐以终年,和谐以经世,则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在《淮南子》由神和而身和、而国和的逻辑中,养生和治国都以精神之和为基础,突显了精神维度的基础性地位。它是在多维的人类社会中对实践理性精神的生命价值的深层认识,也是对整合先秦诸子修身、养生、治国三位一体的生命哲学的可贵探索,对于我们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神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审美理想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国武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共6页
《淮南子》的审美理想是一种汇融万千、宽宏博大、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大浑为一”之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大“道”是“大浑为一”之美的理论前提和哲学依据;二、“大浑为一”之美的表现特征为无限丰富性、雄浑壮大的审美形态和大审美... 《淮南子》的审美理想是一种汇融万千、宽宏博大、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大浑为一”之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大“道”是“大浑为一”之美的理论前提和哲学依据;二、“大浑为一”之美的表现特征为无限丰富性、雄浑壮大的审美形态和大审美观视野;三、“大浑为一”之美体现为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神化”最高境界。《淮南子》的审美理想是汉初时代精神的突出表现,对中国的审美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大浑为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论“奢靡”及其黄老意涵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旭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81,共7页
《淮南子》反对统治者在政治上贪图享乐、奢靡成风,在很大程度上视其为王朝发展走向暴政的分水岭。《淮南子》认为奢靡之习不仅无益于统治者自身,而且有害臣、民,根本上损害王朝发展的长治久安。《淮南子》在思想上强调统治者应"治... 《淮南子》反对统治者在政治上贪图享乐、奢靡成风,在很大程度上视其为王朝发展走向暴政的分水岭。《淮南子》认为奢靡之习不仅无益于统治者自身,而且有害臣、民,根本上损害王朝发展的长治久安。《淮南子》在思想上强调统治者应"治身"为先、节制奢靡之行,实践与民休息、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立足黄老思想,《淮南子》强调"奢靡"对王朝政治的有害性,主张统治者应深刻借鉴秦王朝"崇奢虐民"以致速亡的历史教训,秉持"民本"思想,以身治促国治,兼治身、国,在推行利民之善政中实现西汉王朝的良性发展,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奢靡 善政 黄老思想 治身 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