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费意识形态:符码操控中的真实之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解读 被引量:91
1
作者 张一兵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29,共7页
"消费社会"并不是鲍德里亚的原创,这是列弗斐尔和德波已经涉及并都有批判性论述的问题。鲍德里亚在1970年完成的《消费社会》一书中的新观点,是提出了消费意识形态批判,而且,他通过消费品之间存在的暗示性意义链第一次说明了... "消费社会"并不是鲍德里亚的原创,这是列弗斐尔和德波已经涉及并都有批判性论述的问题。鲍德里亚在1970年完成的《消费社会》一书中的新观点,是提出了消费意识形态批判,而且,他通过消费品之间存在的暗示性意义链第一次说明了资本主义消费关系中的符码控制,特别是广告景观中的无动机驱动,由此,揭露出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更深层次的奴役和统治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暗示意义链 符码控制 广告 消费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德里亚和马克思的异曲同工之处: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 被引量:9
2
作者 吴玉彬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0-241,共12页
长期以来,无论是纵欲还是节俭,消费都被认为是私人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在消耗、消灭、毁灭和浪费等意义上理解消费,消费因此被妖魔化和污名化,学界也曾对其漠不关心,甚至认为“消费是对文化的腐蚀”(Miller,1995),... 长期以来,无论是纵欲还是节俭,消费都被认为是私人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在消耗、消灭、毁灭和浪费等意义上理解消费,消费因此被妖魔化和污名化,学界也曾对其漠不关心,甚至认为“消费是对文化的腐蚀”(Miller,1995),但学术的思想和创新此时却从这些稀松平常、细微琐碎的消费领域等方面获致进展,近些年消费文化研究以及消费社会学和消费人类学领域的异军突起即为一个证明,其中关于鲍德里亚消费思想的研究尤其受到关注。对于鲍德里亚的思想,尽管已经有了一些讨论和分析,但仍然值得重新梳理、探讨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鲍德里亚 异曲同工 马克思 文化研究 消费社会 人的活动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层:消费社会的另类符码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桂茹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4,共4页
对“底层”问题的关注已经成为晚近文论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可能意味着当代文论又一次转折的开始。我们的对话《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如何可能》(《上海文学》2005年第11期)参与了这场刚刚开始的讨论,尝试提出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批评意见分... 对“底层”问题的关注已经成为晚近文论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可能意味着当代文论又一次转折的开始。我们的对话《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如何可能》(《上海文学》2005年第11期)参与了这场刚刚开始的讨论,尝试提出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批评意见分歧多样,许多问题值得深入讨论。本笔谈试图对以下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底层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底层的自我表述及其公共化;现代性话语谱系中的底层问题;消费意识形态对底层想象的冲击;《诗经》中的底层文学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符号体系 符码 波德里亚 日常行为 群体认同 社会关系 文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人图书出版与畅销动因——出版者与消费主义的共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莉莉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40,共2页
一、中国社会消费主义特征 从古典经济学来看。消费是生产的附庸,生产决定了消费;而在现代主义者看来,消费不再是一种物质行为。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消费符号和表征意义的文化行为。法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则对消费... 一、中国社会消费主义特征 从古典经济学来看。消费是生产的附庸,生产决定了消费;而在现代主义者看来,消费不再是一种物质行为。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消费符号和表征意义的文化行为。法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则对消费社会这一概念做了颠覆性的定义。他认为消费逻辑而不是生产逻辑支配着生产和消费行为。他在《消费社会》里描述:“今天,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确切地说,他从现代社会的人与物的关系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图书出版 出版者 《消费社会》 畅销 名人 文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鲍德里亚与莫斯-巴塔耶的草根浪漫主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一兵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90,共11页
青年鲍德里亚的研究是人们长期忽视的领域,尤其是对青年鲍德里亚思想的基本定性存在严重误识,特别是将鲍德里亚《生产之镜》之前的思想判定为“新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本文认为,在鲍德里亚的思想中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马克思主义阶段... 青年鲍德里亚的研究是人们长期忽视的领域,尤其是对青年鲍德里亚思想的基本定性存在严重误识,特别是将鲍德里亚《生产之镜》之前的思想判定为“新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本文认为,在鲍德里亚的思想中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马克思主义阶段”,他从来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青年鲍德里亚早期文本中呈现的哲学观念,其理论起点恰恰是后马克思思潮,而正在形成的基本学术逻辑主体上已经是莫斯-巴塔耶的草根浪漫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鲍德里亚 《物体系》 《消费社会》 马克思主义 莫斯-巴塔耶 草根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