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失的地平线》中神奇的世界 被引量:2
1
作者 贾梦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2-113,共2页
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巨大反响,香格里拉也因此书而成为世人祈寻之地。英国文学中素有乌托邦小说的传统,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无疑为英国的乌托邦小说添加了一抹亮丽的异彩!本文对《消失的地... 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巨大反响,香格里拉也因此书而成为世人祈寻之地。英国文学中素有乌托邦小说的传统,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无疑为英国的乌托邦小说添加了一抹亮丽的异彩!本文对《消失的地平线》的叙述动力源泉以及其中虚构的神奇的世界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的地平线》 香格里拉 叙述动力 不可靠叙述 虚构的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的浪漫主义色彩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智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80-81,共2页
《消失的地平线》是詹姆斯·希尔顿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背景则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危机,在当时环境下经济秩序相当混乱,作者则通过小说表现自己对当时西方文明的不满及担忧。在小说中作者将中国香格里拉成功融入其中,从整部小... 《消失的地平线》是詹姆斯·希尔顿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背景则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危机,在当时环境下经济秩序相当混乱,作者则通过小说表现自己对当时西方文明的不满及担忧。在小说中作者将中国香格里拉成功融入其中,从整部小说来看不但具有现代西方文明成果,同时也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香格里拉"一词则为希尔顿创作,在此之后也引起了一场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小说中借助于主人公的叙述,将香格里拉描绘成一个神秘、秀丽,并且具有丰富矿产的人间乐土,生活在这片乐土的人们永远年轻长寿。小说中的香格里拉虽然地处深山,但是拥有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并且区域内没有受到任何宗教及政治的支配。从西方文明来看,香格里拉就是深山中的桃花源,从而呈现出作者的中庸之道及儒家思想,在这片桃花源中人人怡然自得。小说中的香格里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避难所,同样也是当代社会下的诺亚方舟。整篇小说基于浪漫主义视域,将《消失的地平线》创作价值呈现出来,同时也生动表现了作者对于香格里拉这一自由王国的向往,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色彩 《消失的地平线》 香格里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的叙事手法探析
3
作者 盛芊芊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X期49-50,共2页
《消失的地平线》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重要代表作,这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冒险小说,主要介绍了西方四位旅客由于意外来到了中国一个叫做香格里拉的地方,在这里发生了一系列神奇的事件。詹姆斯·希尔顿充... 《消失的地平线》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重要代表作,这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冒险小说,主要介绍了西方四位旅客由于意外来到了中国一个叫做香格里拉的地方,在这里发生了一系列神奇的事件。詹姆斯·希尔顿充分重视小说的叙事手法,不管是在叙事语言、叙事结构、叙事情节还是人物设置上都进行了精心的考量,进而使得整部小说充满神秘以及浪漫主义的色彩,抓住读者的目光。下面笔者就将对詹姆斯。希尔顿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的叙事手法进行具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希尔顿 《消失的地平线》 叙事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视野下《消失的地平线》解析
4
作者 孙乔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X期49-50,共2页
比较文学史研究文学发展必不可少的理论原则,对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我们能够从《消失的地平线》这本书中找到更多互补和异质的东西方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东西方文化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消失的地平线》 希尔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失的地平线》中的“中国风”--从西方乌托邦文学传统与东方学角度看这一现象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汀 易丹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6-188,共3页
《消失的地平线》讲述了几位西方人士在中国滇藏地区一神奇山谷中的喇嘛寺院的经历。作品出版年代时值一战二战过渡期,这个名为"香格里拉"的乐园,其各项设施与生活方式既古朴又现代,其中中国情调与"中国风"的突出,... 《消失的地平线》讲述了几位西方人士在中国滇藏地区一神奇山谷中的喇嘛寺院的经历。作品出版年代时值一战二战过渡期,这个名为"香格里拉"的乐园,其各项设施与生活方式既古朴又现代,其中中国情调与"中国风"的突出,尤为引人注目。但小说中所创造的各种中国意象与所带来的中国情调与"中国风",其意义的终点并非在于对东方的推崇与肯定,而在于西方对于自我身份的构建和定义与对文明的自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的地平线》 中国风 乌托邦 东方学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望“香格里拉”——电影《消失的地平线》中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涓 张天佑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8期57-57,共1页
根据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消失的地平线》堪称20世纪的神话,它不只是一部乌托邦作品,其追求的适度原则下回归自然、多元文化共存的理想生存状态也使其闪烁着生态思想的光彩。
关键词 《消失的地平线》生态批评 乌托邦 回归自然 适度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言认知的角度透视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素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X期25-26,共2页
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文学家詹姆斯·希尔顿创作了经典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其中使用了大量独特语言向人们展示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香格里拉,也更好地向读者展示了小说中蕴含的审美艺术。本文试图分析作家希尔顿在小说《... 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文学家詹姆斯·希尔顿创作了经典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其中使用了大量独特语言向人们展示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香格里拉,也更好地向读者展示了小说中蕴含的审美艺术。本文试图分析作家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的语言特点,从而揭示出西方社会对我国的传统认识,展示出在战争的特殊背景下,饱受战争摧残的人们在内心深处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渴望,也表现了所有生活在动荡和不安环境下的人们对自由和安稳生活的极度向往,旨在为读者在阅读小说时有更好的理解奠定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希尔顿 《消失的地平线》 语言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理想国香格里拉的神奇之旅 消失的地平线
8
作者 詹姆斯.希尔顿 罗尘 子晓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消失的地平线》 詹姆斯·希尔顿 英国 探险小说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乌托邦的符号翻译 被引量:4
9
作者 胡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6-161,共6页
以乌托邦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可以有多重研究视角。本文尝试从语际与符际翻译层面探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绘画与英文翻译、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的中文翻译,以及两部著作的影像,以此剖析"桃花源"与"香格里... 以乌托邦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可以有多重研究视角。本文尝试从语际与符际翻译层面探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绘画与英文翻译、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的中文翻译,以及两部著作的影像,以此剖析"桃花源"与"香格里拉"的多模态的叙事建构与跨文化传播渠道。需要指出的是,乌托邦的精神世界呈现为物质化的影像并生成新的文化空间时,其符号原型容易遭到解构乃至消失,因而当下对文学乌托邦的多媒质接受提出了更高的鉴赏智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符号翻译 《桃花源记》 《消失的地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