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启蒙的悲歌——重读庐隐《海滨故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商咏梅
-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1期89-90,共2页
-
文摘
"五四"运动的钟声惊醒了几千年来昏睡的中国人,然而随着"五四"运动的曲折发展,很多人又完全陷入了一种窘迫而尴尬的境地。庐隐在《海滨故人》中描写了广大知识女性在五四落潮后失落、苦闷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心灵境地,谱写了一曲启蒙的悲歌。其中分别对爱情、婚姻、知识提出质疑,体现了她对时代的认识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
关键词
《海滨故人》
质疑
苦闷
意义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穷究生命的底蕴——庐隐的悲剧意识及其创作意义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少群
-
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2-36,共5页
-
文摘
穷究生命的底蕴———庐隐的悲剧意识及其创作意义李少群(一)庐隐无疑是现代文坛上最具感伤色彩的女作家。正如苏雪林所说,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嫉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①对社会旧传统势力的抗争,对于女性命运的思索和探究,...
-
关键词
悲剧意识
《海滨故人》
妇女解放
个性解放
个性主义
时代女性
女性文学
女作家
作品
女性意识
-
分类号
I106.5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缘何鸿去杳无痕——浅析庐隐及其作品被淡忘的原因
- 3
-
-
作者
樊葵
-
机构
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远程教育杂志》
1998年第2期28-32,共5页
-
文摘
被茅盾誉为“‘五四’的‘产儿’”、“觉醒了的一个女性”的庐隐1923年发表其成名作《海滨故人》,在当时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瞩目和青年人的强烈共鸣,庐隐由此蜚声文坛。然而,即使这篇堪称庐隐扛鼎之作的《海滨故人》,在今天的读者看来,也很难找到它当年被推崇的全部意义,很难取得一种深层的情感认同。至于《曼丽》、《玫瑰的刺》、《女人的心》等,已显示了庐隐创作思维的停滞,让人看出题材的狭窄,更是激活不了人们的阅读兴味。庐隐“无疑已经为多数中青年作家、爱好文学的青年读者所不知了”,时光给她的作品蒙上了历史尘埃。本文拟就其中的原因略作探讨。
-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海滨故人》
知识女性
艺术性
创作思维
情感认同
茅盾
作家
认识价值
时代特征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庐隐和她的散文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脩龙恩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4期28-33,共6页
-
文摘
庐隐和她的散文脩龙恩才女庐隐来到世上不到三十六个春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仅十余年,就匆匆去了。但是,她的文学成就,尤其是抒情散文成就,使她在"五四"文坛享有同冰心齐名之誉,在中国璀灿辉煌的文学画廊占有一席之地。一位历经坎坷的才女庐隐,原名黄英,福建闽侯...
-
关键词
石评梅
抒情散文
庐隐散文
爱情生活
感情世界
雷峰塔
《海滨故人》
文学研究会
散文创作
古代文学
-
分类号
I207.6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庐隐后期散文艺术风格刍议
- 5
-
-
作者
张云
-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1994年第1期38-42,共5页
-
文摘
本文对庐隐后期散文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她的后期散文具有真率中见出大胆、粗疏中自有章法、朴素中不乏诙谐等风格特征,并由这些风格特征逐渐形成并转变为一种疏放淡远的艺术风格。庐隐作品的创作意义和艺术经验,应被人们进一步认识和重视。
-
关键词
后期散文
艺术风格
风格特征
人体美
《海滨故人》
幽默诙谐
中国现代作家
结构艺术
自叙传
中国现代文学史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