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界定原则初探
1
作者 黄剑波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52-154,共3页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海水水质标准》,对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定义进行了修正,有利于执法机构科学、准确、迅速地调处有关事故。
关键词 渔业 水域 污染 界定 《渔业水质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色蛤在江苏南部沿海养殖前景与控制性措施研究
2
作者 闵建 朱惠敏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5,共3页
一、杂色蛤试养特征与适应性江苏南部沿海适宜于除文蛤以外其他贝类的养殖生产,但缺少杂色蛤天然种群,针对这一特殊的区域位置,白2000年开始,各地对杂色蛤移苗增养殖进行了广泛的试验。从试养的实际效果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杂色蛤试养特征与适应性江苏南部沿海适宜于除文蛤以外其他贝类的养殖生产,但缺少杂色蛤天然种群,针对这一特殊的区域位置,白2000年开始,各地对杂色蛤移苗增养殖进行了广泛的试验。从试养的实际效果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缺乏自然产卵与附苗区江苏南部沿海受潮汐、波浪、海流的共同作用,饵料生物、营养盐十分丰富,是贝类产卵、繁育、生长的理想场所,除有极少量的菲律宾蛤仔成贝外,未发现杂色蛤D形幼虫及天然稚贝种群的附着,即无杂色蛤天然附苗区存在。为解决苗种供应难题,2003—2005年,如东新兴公司尝试进行杂色蛤工厂化人工育苗,虽获成功,但其育苗成本远远高于外购苗种的成本,因此,只能停止继续实施。2.适宜杂色蛤生长区域小2004—2007年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连续对贝类产区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监测,水体水质较好,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二类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浮游生物多样性、丰富度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适宜杂色蛤的养殖生长。但潮问带区域的淤涨特性,使得中、低潮区的港汊摆动频繁,呈现出很不稳定的状态,可用于投苗养殖的区域仅有10%~15%;辐射沙洲及浅水区虽然范围宽广,但受风浪、潮流制约,管理及起捕难度大,目前未有深层次的研究和拓展,加之苗种供应不足,养殖区域只能局限于部分潮问带滩涂的很小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前景 杂色蛤 江苏省 沿海 南部 《海水水质标准》 控制性 环境质量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