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雨果的《海上劳工》看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毅 《云南社会科学》 1984年第2期95-101,共7页
不知是因为写海还是什么缘故,雨果的名著《海上劳工》无论是从题材、情节,还是从语言、风格、结构等各方面来看,都让人感觉到海的气息、海的壮阔和海的丰富。题材是写人与自然,主要是与海洋的搏斗这就毋须赘言了;从情节来看,它象海一样... 不知是因为写海还是什么缘故,雨果的名著《海上劳工》无论是从题材、情节,还是从语言、风格、结构等各方面来看,都让人感觉到海的气息、海的壮阔和海的丰富。题材是写人与自然,主要是与海洋的搏斗这就毋须赘言了;从情节来看,它象海一样波澜迭涌,一波三折;从语言来看,它象海一样汪洋恣肆,气象万千;从风格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劳工》 浪漫主义 创作特色 比喻 风暴 现实主义作家 天穹 玉西 兰特 骷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果塑造的新型人道主义者——吉利亚特(《海上劳工》阅读杂记之三)
2
作者 岳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68-70,共3页
雨果在他的三大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中,塑造了三个不朽的形象,他们都是能够为别人而牺牲的强者。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但是,他们为别人作出牺牲的动机、行动和所得到的结局迥然不同。
关键词 《海上劳工》 人道主义者 玉西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杂记 加西莫多 人道主义思想 行动 幻想家 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西文学中“水”、“月”、“海”的象征意义
3
作者 李鹏斌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S1期59-64,共6页
试论中西文学中“水”、“月”、“海”的象征意义李鹏斌一自从孔子面对滔滔流去的江水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起,中国历代诗人总爱把人生忧愁与悲情寄寓于流水之中,于是日夜不息悠悠远去的流水,成了表达伤逝之情,感叹人生... 试论中西文学中“水”、“月”、“海”的象征意义李鹏斌一自从孔子面对滔滔流去的江水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起,中国历代诗人总爱把人生忧愁与悲情寄寓于流水之中,于是日夜不息悠悠远去的流水,成了表达伤逝之情,感叹人生易逝的一种感情的象征物。如唐朝张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学 《海上劳工》 “月” 象征意义 水的象征 《老人与海》 海明威 《春江花月夜》 自然景观 《鲁宾逊漂流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克拉肯”(Kraken)到“巨型乌贼”——“邪恶章鱼”形象研究
4
作者 程方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63,共11页
从1870年代开始在各类“说教地图”和政治漫画中出现的巨型章鱼始终是一种邪恶势力的象征,其中包括《1877年庄谐版战争地图》、澳大利亚排华运动中象征华人的章鱼漫画等。而章鱼的这种邪恶形象的出现与雨果《海上劳工》的出版有着直接... 从1870年代开始在各类“说教地图”和政治漫画中出现的巨型章鱼始终是一种邪恶势力的象征,其中包括《1877年庄谐版战争地图》、澳大利亚排华运动中象征华人的章鱼漫画等。而章鱼的这种邪恶形象的出现与雨果《海上劳工》的出版有着直接关联。雨果在著作中将章鱼解释为一种“恶”的意志在自然中的体现。但是雨果笔下的章鱼形象又是从17世纪博物学家德尼·孟福尔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孟福尔在其博物学作品中将搜集到的关于章鱼的证据进行夸大甚至扭曲,并将它认定为北欧海怪“克拉肯”的原型。虽然孟福尔的论断被博物学家们所否定,但19世纪下半叶大量出现的巨型乌贼的记录让博物学家们仍倾向于将克拉肯与头足纲动物关联到一起。今天,“邪恶章鱼”的形象依旧不断地出现在包括小说、漫画、卡通、电影在内的各类艺术作品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鱼 地图 海怪 博物学 《海上劳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