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褒《洞箫赋》与汉宣帝时期的礼乐建设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学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汉昭帝时期礼乐衰微,执政的霍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礼制建设停滞,同时霍光致力于与民休息,而礼乐之兴为耗资不菲的不急之务,自然不为其所重。于礼乐衰微相应,汉昭帝时期诗赋创作也同步衰落。与昭帝时期不同,汉宣帝致力于兴... 汉昭帝时期礼乐衰微,执政的霍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礼制建设停滞,同时霍光致力于与民休息,而礼乐之兴为耗资不菲的不急之务,自然不为其所重。于礼乐衰微相应,汉昭帝时期诗赋创作也同步衰落。与昭帝时期不同,汉宣帝致力于兴礼乐,礼乐之盛远胜昭帝时期。汉宣帝兴礼乐主要是出于巩固政权的现实政治需要,有意识地反拨霍光所行政策,以凸显皇权存在,重建旁落二十年的皇帝权威。为推动沉寂多时的辞赋创作,宣帝划分出辞赋大小之别,肯定形式"辩丽可喜"而融入仁义风谕的赋作。在宣帝兴礼乐的历史背景下,王褒《洞箫赋》最初命名为《洞箫颂》,努力发掘洞箫礼乐之器具的内涵,与颂仪、美盛德形容的"颂"义相联系,寓仁义风谕之旨,赋作本身也是宣帝兴雅乐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洞箫赋》注重阐发儒家雅乐内涵,与《礼记.乐记》音乐思想相通,强调竹材之德化、制箫以合礼、瞽朦奏乐、箫音的道德属性、箫乐的教化效果,乱辞部分表达了儒家对雅乐的"德音"定性,强调"从容中道,乐不淫兮"的儒家中和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褒 《洞箫赋》 汉宣帝 礼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强制:《文选》对赋体论的重构与规范——以“更定赋名”为中心
2
作者 安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24,共10页
对文学文本言,篇题不仅是作者创作旨趣的直接传达方式,亦是后人解读文本、夷考内容宏旨乃至勾连时序世情之思想文化的重大锁钥。《文选》以"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的体认准的,对王褒《洞箫颂》、马融《长笛颂》、潘岳《藉田... 对文学文本言,篇题不仅是作者创作旨趣的直接传达方式,亦是后人解读文本、夷考内容宏旨乃至勾连时序世情之思想文化的重大锁钥。《文选》以"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的体认准的,对王褒《洞箫颂》、马融《长笛颂》、潘岳《藉田颂》诸篇进行篇名更定。这种粗暴的更改行为将"颂美盛德"的文用内涵形而下地置换为"体物浏亮"的文体形制,遂强行割裂了两汉以来诗教赋用的"讽颂"传统。此举成功地解决了赋、颂文体淆乱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文体辨体的置换;然因其强大的"文学史权力",又造成后世对"三赋"题旨的把握更多地囿于被其规范了的"音乐""耕藉"范围内,而遮蔽了文本原有的事功文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洞箫赋》 《长笛赋》 《藉田赋》 更名 编纂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