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丽塔》的翻译美学研究
1
作者 韩双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3期187-189,共3页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广泛影响。该作品在中国也广受欢迎,并已有多个译本。然而,这些译本大多以翻译美学为指导,侧重读者的审美接受,因此在审美特点和风格上与原著存在...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广泛影响。该作品在中国也广受欢迎,并已有多个译本。然而,这些译本大多以翻译美学为指导,侧重读者的审美接受,因此在审美特点和风格上与原著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翻译美学的概念内涵和《洛丽塔》的文本特色。然后,文章从小说主旨和创作理念、本地化策略、语言和讽刺审美等方面,对《洛丽塔》的翻译美学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探究《洛丽塔》翻译的审美特征,并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长篇小说 翻译美学 语言讽刺审美 本地化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影片《洛丽塔》的悲剧意蕴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红英 杨春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09-110,共2页
出自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先驱纳博科夫之手的《洛丽塔》是一部不朽的名著,在1955年一经出版后就得到广泛关注,其受追捧程度甚至一度超过了《飘》。该部作品多次被搬上银幕。1962年由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这部影片令人印象... 出自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先驱纳博科夫之手的《洛丽塔》是一部不朽的名著,在1955年一经出版后就得到广泛关注,其受追捧程度甚至一度超过了《飘》。该部作品多次被搬上银幕。1962年由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这部影片令人印象深刻。而1997年由另一位著名导演阿德里安·莱恩执导、由杰瑞米·艾恩斯和多米尼克·斯万主演的这部影片更是堪称经典。笔者在认真阅读了该部作品的基础上观看了这两部影片,在这里试图就两部电影中所展示的悲剧意蕴加以详细分析叙述,以期和广大观众和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美国悲剧 纳博科夫 亨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丽塔》中的叙述与聚焦——认知诗学视野下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8
3
作者 饶芳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5,共4页
《洛丽塔》作为一部成功的叙事作品,其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对视点的恰当处理。作者选择第一人称作为小说的主导叙述视点,并在时空视点和知觉视点的选择中不断用过去与现在的"我"作为内聚焦与外聚焦交替出现,隐含叙述... 《洛丽塔》作为一部成功的叙事作品,其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对视点的恰当处理。作者选择第一人称作为小说的主导叙述视点,并在时空视点和知觉视点的选择中不断用过去与现在的"我"作为内聚焦与外聚焦交替出现,隐含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观念视点。在叙事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认知诗学的研究成果分析该作品在叙事过程中对叙述视点处理的叙述策略,阐释《洛丽塔》在叙述和聚焦上的特征,揭示视点的安排在作品中的感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认知诗学 叙述 视点 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洛丽塔》中亨伯特的矛盾叙事话语及洛丽塔的隐性叙事 被引量:11
4
作者 汪小玲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105,共6页
俄裔美国实验小说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在其名著《洛丽塔》中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模式,从"制谜"和"游戏"的小说理念出发,创作出具有多重意义、多种解读的《洛丽塔》,体现出他对小说艺术的理... 俄裔美国实验小说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在其名著《洛丽塔》中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模式,从"制谜"和"游戏"的小说理念出发,创作出具有多重意义、多种解读的《洛丽塔》,体现出他对小说艺术的理解和诠释。本文以小说主人公亨伯特和洛丽塔的叙事特点为研究对象,以《洛丽塔》文本为依托,详细研究小说中亨伯特的矛盾叙事话语和这样的话语之下洛丽塔的隐性叙事,从而论证洛丽塔形象的建构和解构,探讨小说所折射出的纳博科夫的艺术理念和实验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制谜 游戏 矛盾叙事 隐形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大众文化的协商: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的文本生成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立辉 席楠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洛丽塔》从构思到出版乃至被改编成电影始终都离不开美国大众文化,同时这部作品也对大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者去深入挖掘作者纳博科夫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小说男主人公亨伯特从文化工业、大众传媒、商场的异化感三个... 《洛丽塔》从构思到出版乃至被改编成电影始终都离不开美国大众文化,同时这部作品也对大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者去深入挖掘作者纳博科夫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小说男主人公亨伯特从文化工业、大众传媒、商场的异化感三个方面展开了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纳博科夫也多次表达对大众文化的排斥。然而,作为一名在大众文化市场机制下的文学生产者,在《洛丽塔》的文本生成、出版、电影剧本改编、市场化推广中,他不得不通过与大众文化展开协商作为策略,在艺术理想与商业市场之间寻求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大众文化 协商 文本生成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之思:由边缘向经典的位移——从《洛丽塔》和《朗读者》的恋童恋母情结谈起 被引量:4
6
作者 詹春花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关键词 《洛丽塔》 恋母情结 读者 诗性 位移 畅销书排行榜 《纽约时报》 庸俗化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丽塔》——文学史上的“潘多拉盒子” 被引量:6
7
作者 茅丽莎 《船山学刊》 200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堪称一部经典性的奇书,作者以其独特方式实现了后现代的“解构”功能,从文体、情节、结构等各个不同的层面展示出其作品的多义性,从而成为文学中的“潘多拉盒子”,成为文学评论史上不朽的话题。
关键词 《洛丽塔》 潘多拉 文学史 纳博科夫 “解构” 文学评论 经典性 代表作 后现代 多义性 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洛丽塔》人物悲剧的消费主义解读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沿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5,共2页
电影《洛丽塔》由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讲述了来自欧洲的亨伯特教授与其继女洛丽塔之间的不伦之恋。在消费主义意识为主流的美国社会,人们摒弃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转而追逐物质的享受。本文基于消费主义理论,分析电影《洛丽... 电影《洛丽塔》由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讲述了来自欧洲的亨伯特教授与其继女洛丽塔之间的不伦之恋。在消费主义意识为主流的美国社会,人们摒弃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转而追逐物质的享受。本文基于消费主义理论,分析电影《洛丽塔》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揭示消费主义社会的典型特征,即享乐主义与破碎的家庭关系,并阐释消费主义社会如何导致了洛丽塔的悲剧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电影《洛丽塔》 享乐主义 悲剧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丽塔》:小说主题内涵的后现代式嬗变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君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134-137,共4页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文学 《洛丽塔》 主题内涵 嬗变 小说 纳博科夫 博尔赫斯 文学大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洛丽塔》与《挽歌》的互文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新 宋秋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3-65,共3页
电影《洛丽塔》(Lolita,1953)是根据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写于1953年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美国大片。该片于1962年初次上映,由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执导。... 电影《洛丽塔》(Lolita,1953)是根据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写于1953年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美国大片。该片于1962年初次上映,由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执导。讲述了来自欧洲的亨伯特教授(詹姆斯·梅森饰)与其继女洛丽塔(苏·莱昂饰)之间的不伦之恋。199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互文性理论 亨伯特 洛丽塔 不伦之恋 布里克 美国大片 同名小说 纳博科夫 斯坦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伦之恋”的伦理维度——从《洛丽塔》的悖论式误读说起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卓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第4期69-79,共11页
《洛丽塔》从出版之日起就成为一个说不完的话题,而争论的焦点就在于纳博科夫以一种看起来体面、干净、道德的方式讲述了一段"不伦之恋"。既然《洛丽塔》讲述的是一桩伦理事件,那么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深入到小说的伦理... 《洛丽塔》从出版之日起就成为一个说不完的话题,而争论的焦点就在于纳博科夫以一种看起来体面、干净、道德的方式讲述了一段"不伦之恋"。既然《洛丽塔》讲述的是一桩伦理事件,那么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深入到小说的伦理环境当中,考察这段"不伦之恋"所导致的人物伦理困境,情节的伦理张力,以及作家的伦理取向等小说的内在运转机制将注定是开启这部奇书之谜的密钥。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下,纳博科夫患有"道德冷淡"的"道德病"这一妄断不攻自破。他鲜明的伦理立场不但在"引子"中外化为小说的伦理主题,而且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伦理动力。《洛丽塔》也因此为后现代小说的伦理书写树立了一个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文学伦理学批评 悖论式误读 不伦之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丽塔》: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66-67,共2页
小说和电影作为当前社会两种不同的文化传播载体,两者既有许多共同点,也必然存在差异性。前者主要运用语言的独特魅力来表达情感故事;后者则通过音画为主要形式,展现不同的视觉要求。小说《洛丽塔》曾被先后两次改编成电影的模式,首次... 小说和电影作为当前社会两种不同的文化传播载体,两者既有许多共同点,也必然存在差异性。前者主要运用语言的独特魅力来表达情感故事;后者则通过音画为主要形式,展现不同的视觉要求。小说《洛丽塔》曾被先后两次改编成电影的模式,首次由库布里克导演在1962年于英国执导,另一部由美国导演莱恩在1997年执导。本文着重从《洛丽塔》的故事重组、时空变化和叙事转换等方面来探寻从小说到电影的故事重构,并挖掘小说与电影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上的突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小说 电影 叙事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接受视角下的《洛丽塔》翻译美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颖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X期63-64,共2页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整部作品以死囚亨伯特的自白为主线,介绍了他作为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未成年的少女洛丽塔之间的畸形恋爱故事,这部作品在二十世纪的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也...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整部作品以死囚亨伯特的自白为主线,介绍了他作为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未成年的少女洛丽塔之间的畸形恋爱故事,这部作品在二十世纪的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也陆续出现了很多译本。但这些翻译主要是根据中国人自身的接受程度,以阅读者为主体进行了翻译。《洛丽塔》的中译本大多都是在审美接受的视角下,在翻译美学的基础上对小说进行翻译。拙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审美接受视角下的《洛丽塔》的翻译美学进行具体的分析,一是《洛丽塔》原著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色;二是接受美学和翻译美学之间的关系;三是审美接受视角下《洛丽塔》中翻译美学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接受视角 《洛丽塔》 翻译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丽塔》的叙事技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桂保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21-23,共3页
《洛丽塔》又名《一位白人鳏夫的自白》,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品。小说的叙事技巧新颖独到、颇有精妙之处。作者巧妙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内视角叙事技巧和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双重叙事视角,这样,既使作者成功地保持了微妙的叙事平衡又... 《洛丽塔》又名《一位白人鳏夫的自白》,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品。小说的叙事技巧新颖独到、颇有精妙之处。作者巧妙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内视角叙事技巧和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双重叙事视角,这样,既使作者成功地保持了微妙的叙事平衡又让主人公亨伯特巧妙地实现了其自我辩护的叙事动机。小说的叙事技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价值。本文对作者所运用的第一人称内视角叙事技巧与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双重叙事视角进行了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叙事技巧 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影《洛丽塔》看不伦之恋的伦理困境 被引量:1
15
作者 刀喊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73,共2页
由美国著名导演阿德里安·莱恩改编的电影《洛丽塔》充满了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真挚感情,然而,由于其恋童癖和乱伦主题,《洛丽塔》也远非传统好莱坞式的爱情悲剧。从伦理学视角分析,《洛丽塔》实质上是一出伦理悲剧。悲剧根源在于男主... 由美国著名导演阿德里安·莱恩改编的电影《洛丽塔》充满了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真挚感情,然而,由于其恋童癖和乱伦主题,《洛丽塔》也远非传统好莱坞式的爱情悲剧。从伦理学视角分析,《洛丽塔》实质上是一出伦理悲剧。悲剧根源在于男主角亨伯特复杂的伦理身份致使他的恋童癖和乱伦违背法律和社会伦理,他也因此遭遇伦理身份与乱伦、乱伦与爱情相互冲突的伦理困境,最终导致他对洛丽塔的真挚爱情不得善终,从而加速片中人物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恋童癖 乱伦 伦理身份 伦理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亡者永在旅途——评纳博科夫的杰作《洛丽塔》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小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18-21,共4页
纳博科夫早期的流亡生涯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洛丽塔》集中体现了他一贯的创作主题。流亡是这部小说的表层含义 ,引而不发的是击败时间、追求永恒的期望和努力。为了击败时间 ,故事主人公亨伯特选择了写作这一独特的形式 ,写... 纳博科夫早期的流亡生涯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洛丽塔》集中体现了他一贯的创作主题。流亡是这部小说的表层含义 ,引而不发的是击败时间、追求永恒的期望和努力。为了击败时间 ,故事主人公亨伯特选择了写作这一独特的形式 ,写下了有关爱的回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流亡 时间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丽塔》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审美内涵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72-74,共3页
《洛丽塔》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代表作品,这部作品问世时饱受争议,一度被列为禁书。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小说得以改编成电影,两位导演库布里克和莱恩分别在1962年和1997年以不同的拍摄手法改编了该同名小说。这是公开发行的... 《洛丽塔》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代表作品,这部作品问世时饱受争议,一度被列为禁书。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小说得以改编成电影,两位导演库布里克和莱恩分别在1962年和1997年以不同的拍摄手法改编了该同名小说。这是公开发行的两个《洛丽塔》电影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作品改编 审美内涵 电影 文学 代表作品 纳博科夫 拍摄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丽塔》语言魅力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莫菲菲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Z期31-32,共2页
语言大师纳博科夫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其小说《洛丽塔》在美国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一经出版就受到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这部小说的语言具有诗情画意、幽默喜剧色彩等魅力,给读者带来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语言大师纳博科夫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其小说《洛丽塔》在美国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一经出版就受到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这部小说的语言具有诗情画意、幽默喜剧色彩等魅力,给读者带来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本文将着重分析这部小说中语言魅力的独特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语言特色 纳博科夫 亨伯特 洛丽塔 语言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纳博科夫《洛丽塔》中亨伯特的悲剧根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文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X期65-66,共2页
《洛丽塔》是俄裔美国籍作家基米尔.纳博弗拉科夫的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而且争议最大的作品。这篇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社会生活的内涵,在人类道德是非上也没有过多的评价和叙述,开创了现代文学在两性关系和伦理上的新视角,同时也为以... 《洛丽塔》是俄裔美国籍作家基米尔.纳博弗拉科夫的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而且争议最大的作品。这篇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社会生活的内涵,在人类道德是非上也没有过多的评价和叙述,开创了现代文学在两性关系和伦理上的新视角,同时也为以后的美国作家开辟了一个新的创作途径,而本书的主人公亨伯特也成了现代文学的一个经典形象,他的悲剧根源更成了在各种文学品论中叙述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亨伯特 悲剧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视角下文学翻译的“陌生化”手法解析——以《洛丽塔》英译汉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盛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X期41-42,共2页
本文以美国小说《洛丽塔》的英译汉为例,从美学的视角对其在翻译过程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进行深入的解析。文章首先对"陌生化"手法进行了简要阐释,并理清了翻译过程中"陌生化"手法与"异化"翻... 本文以美国小说《洛丽塔》的英译汉为例,从美学的视角对其在翻译过程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进行深入的解析。文章首先对"陌生化"手法进行了简要阐释,并理清了翻译过程中"陌生化"手法与"异化"翻译方法的区别,结合文学翻译理论的研究观点,以文学翻译赏析为目标,在翻译过程中从"陌生化"手法在声音意象上、诗语上的难化、结构上的延宕等方面的体现展开分析,为文学翻译赏析及评价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美学视角 文学翻译 “陌生化”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