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家浜》阿庆嫂原型演变释读
1
作者 张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及其前身沪剧《芦荡火种》中的阿庆嫂形象,系从原型东来茶馆老板胡广兴改换性别而来。在如此“变性记”的背后,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大众之法”之间反复发生的龃龉、竞争与调适。其中,“新人叙事学”并未主导... 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及其前身沪剧《芦荡火种》中的阿庆嫂形象,系从原型东来茶馆老板胡广兴改换性别而来。在如此“变性记”的背后,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大众之法”之间反复发生的龃龉、竞争与调适。其中,“新人叙事学”并未主导英雄的叙事建构,江湖风情、义气及“斗”之喜剧机制三重“大众之法”共同介入《芦荡火种》对原型人物的删改与虚构,《沙家浜》则以革命对“大众之法”予以双重再调适。阿庆嫂作为经典形象的形成,孕育了社会主义文艺在英雄叙述方面不可多得的艺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家浜》 阿庆嫂 江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曾祺改编《沙家浜》的背后——透视当代文艺中地方权力的政治博弈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阳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9-178,共10页
《沙家浜》的故事情节脱胎于一九三九年的一个真实的事迹。叶飞率领江南抗日义勇军离开苏常地区后,留下了三十六名伤病员。他们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不畏艰苦,重建武装,坚持抗日斗争。
关键词 《沙家浜》 政治博弈 地方权力 当代文艺 汪曾祺 改编 抗日义勇军 地方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家浜》“胡司令”生成记——兼论社会主义文艺反面人物叙述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均 薛蒙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89,共10页
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及其前身沪剧《芦荡火种》取材于“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36位伤病员真实抗日事迹,其中胡司令也以现实中的胡肇汉为原型。不过,现实生活中的胡肇汉残忍、嗜杀,相较于艺术形象胡司令,《沙家浜》对人物原型有明显... 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及其前身沪剧《芦荡火种》取材于“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36位伤病员真实抗日事迹,其中胡司令也以现实中的胡肇汉为原型。不过,现实生活中的胡肇汉残忍、嗜杀,相较于艺术形象胡司令,《沙家浜》对人物原型有明显美化之嫌。何以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美化革命的敌人?这与社会主义文艺独特的反面人物叙述经验有关。呈现在《沙家浜》中的胡司令,既不是原型追求“乱世英雄”之梦的自我,也非他者建构可以简括,而是一种应传统“斗”之喜剧机制要求而生的坏得可爱的反面人物。此种兼容革命讲述与大众之法的反面人物叙述法,是值得总结、重视的社会主义文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家浜》 “胡司令” 样板戏 喜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上真实的沙家浜
4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2期40-40,共1页
《沙家浜》原名《芦荡火种》,是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剧。在众多现代戏中,北京京剧团根据沪剧移植演出的《芦荡火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目和好评,后来,根据各方意见,对剧本进一步修改,剧名改为《沙家浜》... 《沙家浜》原名《芦荡火种》,是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剧。在众多现代戏中,北京京剧团根据沪剧移植演出的《芦荡火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目和好评,后来,根据各方意见,对剧本进一步修改,剧名改为《沙家浜》。历史中真实的“沙家浜”也是这样磨练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家浜》 真实 历史 《芦荡火种》 京剧团 传奇剧 上海市 现代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板戏”的传播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3
5
作者 惠雁冰 高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关键词 “样板戏” 文化认同 “文革”时期 《红色娘子军》 《奇袭白虎团》 传播 《人民日报》 《沙家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经典”与我们的时代 被引量:7
6
作者 樊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2,共3页
近十年来,随着"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的播出以及"红色经典"作品的畅销,"红色经典"再掀热潮。但在这片热潮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对京剧《沙家浜》的改写、对小说《林海雪原》等"... 近十年来,随着"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的播出以及"红色经典"作品的畅销,"红色经典"再掀热潮。但在这片热潮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对京剧《沙家浜》的改写、对小说《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的改编中,种种极不严肃的态度和做法已经受到舆论的关注和批评。这说明,对于"红色经典"与"红色经典"现象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仍然十分必要。为此,本刊特组织了这组笔谈。樊星先生的文章,从时代精神、历史选择和学术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红色经典"的当代意义;张志忠先生的文章,从创作发生学角度探讨了"红色经典"作者在历史记忆与现实关照之间的复杂心态;余志平博士的文章,从经典标准、时代需要及改编原则几个角度对"红色经典"作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思考。我们期待着这组笔谈能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对待"红色经典",并进而拓展"红色经典"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林海雪原》 改编原则 不和谐因素 《沙家浜》 时代精神 学术研究 历史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曾祺结缘上海小史 被引量:4
7
作者 郜元宝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4期5-17,共13页
小引从1979以短篇小说《骑兵列传》"复出"到1997年5月16日去世,是汪曾祺第三个也是最后成熟的创作阶段,头尾十八年。前两个阶段,一是四十年代(以《邂逅集》为代表),一是"十七年"(《羊舍的夜晚》)和"文革"(参与"样板戏"改... 小引从1979以短篇小说《骑兵列传》"复出"到1997年5月16日去世,是汪曾祺第三个也是最后成熟的创作阶段,头尾十八年。前两个阶段,一是四十年代(以《邂逅集》为代表),一是"十七年"(《羊舍的夜晚》)和"文革"(参与"样板戏"改编和创作)。鲁迅留日时期"提倡文艺运动",回国后沉默十年,1918年再度发声,直至1936年去世,驰骋现代中国文坛恰好也是十八年。"复出"后的汪曾祺经常谈到鲁迅,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沙家浜》 芦荡火种 小史 文艺运动 四十年代 现代中国 刘长瑜 《新民晚报》 王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红色经典”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余志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58,共4页
“红色经典”最初指“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被泛化推广到指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历程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属于前者的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红色经典”最初指“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被泛化推广到指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历程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属于前者的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领导 《红色娘子军》 《智取威虎山》 《白毛女》 《红灯记》 《沙家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火漫卷》创作谈 被引量:15
9
作者 迟子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6期81-83,共3页
哈尔滨对于我来说,是一座埋藏着父辈眼泪的城。埋藏着父辈眼泪的城,在后辈的写作者眼里,可以是一只血脚印,也可以是一颗露珠。我对哈尔滨最早的认知,是从父亲的回忆中。童年的我懵懂无知,曾闹出不少笑话。比如看完京剧《沙家浜》,我认... 哈尔滨对于我来说,是一座埋藏着父辈眼泪的城。埋藏着父辈眼泪的城,在后辈的写作者眼里,可以是一只血脚印,也可以是一颗露珠。我对哈尔滨最早的认知,是从父亲的回忆中。童年的我懵懂无知,曾闹出不少笑话。比如看完京剧《沙家浜》,我认定有的地方的人是唱着说话的。比如父亲提到城市的公园时,我自作聪明地以为,这是男人才能进的园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家浜》 创作谈 写作者 眼泪 笑话 父辈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霾下的星光:红色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创作历程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颖 《电影评介》 2014年第Z1期5-7,共3页
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中国电影留给后人的更多印象是"八亿人民八台戏"。"八台戏"最早指的是"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 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中国电影留给后人的更多印象是"八亿人民八台戏"。"八台戏"最早指的是"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乐《沙家浜》1**,它们被统称为"样板戏"。此后,这些样板戏先后被拍摄成电影。在文艺作品奇缺的文革期间,样板戏电影成为了风行一时的主流电影形态,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家浜》 闪闪的红星 文革期间 主流电影 《红色娘子军》 《智取威虎山》 中国电影 革命现代京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典型爱情电影的国家伦理抒写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开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38,共5页
题材,在当代影视艺术秩序中,具有层级性和梯次性。也就是说,什么题材能够在电影上出场,什么题材应该被规避,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艺术问题,它涉及特定的政治文化对题材的需要和安排。由于受到"左倾"意识形态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 题材,在当代影视艺术秩序中,具有层级性和梯次性。也就是说,什么题材能够在电影上出场,什么题材应该被规避,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艺术问题,它涉及特定的政治文化对题材的需要和安排。由于受到"左倾"意识形态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后27年的电影发展进程中,"爱情"被视作资产阶级人性的体现,成了电影题材的禁区。以当时的戏剧影视样板为例,它们无一例外地隐藏了正面人物的婚姻家庭叙事线索。最典型的是《沙家浜》,导演为阿庆嫂的丈夫"阿庆"安排了"走单帮"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影视 爱情电影 《沙家浜》 电影题材 改革开放初期 当代影视艺术 国家伦理 叙事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白——悼汪曾祺先生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洁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22,共2页
空白悼汪曾祺先生李洁非认真说,我跟汪先生其实没有交往,但现在他去了,却止不住想献上一篇小小的悼文。1986年春,我还在《文艺研究》文学组做事,因酝酿举办文学语文问题的座谈会,和组里老杨一道去汪先生的蒲黄榆旧寓拜请,谈... 空白悼汪曾祺先生李洁非认真说,我跟汪先生其实没有交往,但现在他去了,却止不住想献上一篇小小的悼文。1986年春,我还在《文艺研究》文学组做事,因酝酿举办文学语文问题的座谈会,和组里老杨一道去汪先生的蒲黄榆旧寓拜请,谈妥后即告辞而去,前后想必不过半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快乐主义者 文化大革命 四十年代 《岁寒三友》 《范进中举》 当代文学史 《沙家浜》 八十年代 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典史”,无后乎?!
13
作者 王长宗 《社会》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典史 《沙家浜》 财政补贴 新方案 刮地皮 传播开 直接接触 祖师爷 工作岗位 发工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伟人的文化风采——《毛泽东的文艺世界》评介
14
作者 周兴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6-157,共2页
一部全面展示革命领袖文艺的《毛泽东的文艺世界》(李树谦编著),日前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读到的第一部以若干片断回忆和轶事的方式介绍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和他所从事的文艺实践活动的著述。书中有些资料为... 一部全面展示革命领袖文艺的《毛泽东的文艺世界》(李树谦编著),日前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读到的第一部以若干片断回忆和轶事的方式介绍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和他所从事的文艺实践活动的著述。书中有些资料为首次披露,有的甚至鲜为人知。为此,作者历观文囿,查阅报刊,付出许多辛苦。可以说,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资料翔实,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毛泽东在领导文艺工作实践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他作为一代伟人独具魅力的文化风采。 这里没有“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战火硝烟,没有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智大勇。然而,这些材料所向人们表现的,同样为人们所景仰,同样是作为一个革命领袖光辉业绩的一部分。 《毛泽东的文艺世界》辑录了200多篇记述毛泽东一生从事文艺实践的业绩和轶事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革命领袖 文艺理论 毛泽东文艺思想 文艺实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群众 伟人 《沙家浜》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影拍摄样板戏
15
作者 王霆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9-161,共3页
“文化大革命”中,长影拍了两部现代京剧,一个是《沙家浜》,一个《奇袭白虎团》。当时活跃在舞台上的六部京戏和两部舞剧叫样板戏。所谓样板戏就是所有戏剧的样板。戏被立为样板戏,演样板戏的剧团就成了样板团。1968年,江青让北影... “文化大革命”中,长影拍了两部现代京剧,一个是《沙家浜》,一个《奇袭白虎团》。当时活跃在舞台上的六部京戏和两部舞剧叫样板戏。所谓样板戏就是所有戏剧的样板。戏被立为样板戏,演样板戏的剧团就成了样板团。1968年,江青让北影的谢铁骊导演率先拍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这是全国电影业停产之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板戏 拍摄 “文化大革命” 《奇袭白虎团》 《智取威虎山》 《沙家浜》 现代京剧 电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社·奇联·交通站
16
《农业考古》 1995年第4期255-256,共2页
茶社·奇联·交通站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阿庆嫂以“春来茶馆”为掩护,为我党建立秘密交通站,传递情报:护送同志。象这样的茶馆在地处西北的西安也有一个,那就是“奇园茶社”。西安的“奇园茶社”开设于1944年夏,地... 茶社·奇联·交通站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阿庆嫂以“春来茶馆”为掩护,为我党建立秘密交通站,传递情报:护送同志。象这样的茶馆在地处西北的西安也有一个,那就是“奇园茶社”。西安的“奇园茶社”开设于1944年夏,地址在莲湖公园内靠大门左侧。梅永和同志的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社 秘密交通 党组织 《沙家浜》 西安 发展形势 公开身份 新闻广播 醉翁之意 重要情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反法西斯“游击队电影”概览
17
作者 郝赫赫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80-82,共3页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类型电影曾在好莱坞盛极一时,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电影就是以中国式的类型电影为主导,并占据了当时中国绝大部分电影市场。有以《沙家浜》为主体的样板戏类型,有以《南征北战》《上甘岭》为主体的战争电影类型,有以...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类型电影曾在好莱坞盛极一时,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电影就是以中国式的类型电影为主导,并占据了当时中国绝大部分电影市场。有以《沙家浜》为主体的样板戏类型,有以《南征北战》《上甘岭》为主体的战争电影类型,有以《神秘的旅伴》《羊城暗哨》为主体的反特惊险电影类型,这些电影的诞生,形成了一个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游击队"系列影片的特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城暗哨 红色经典 李向阳 《铁道游击队》 《沙家浜》 日本侵略者 形象塑造 四十年代 郭振清 英雄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走茶凉”及其它
18
作者 谢益林 曾光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5-45,共1页
“人走茶凉”及其它谢益林,曾光明“人一走,茶就凉.”此语出于何处,愚陋之如笔者未加考证,不敢妄下断语.只隐约记得现代京剧《沙家浜》里面的阿庆嫂似乎有这么一句唱词.随着时光流逝,才逐渐明白此乃国人对人情世风冷暖变化之感... “人走茶凉”及其它谢益林,曾光明“人一走,茶就凉.”此语出于何处,愚陋之如笔者未加考证,不敢妄下断语.只隐约记得现代京剧《沙家浜》里面的阿庆嫂似乎有这么一句唱词.随着时光流逝,才逐渐明白此乃国人对人情世风冷暖变化之感叹也.只要稍加留心,使经常会听到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邵东 领导岗位 以民为本 领导干部 辩证法 《沙家浜》 处世哲学 冷暖变化 使用频率 自我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