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拓创新,积极引领学术共同体的成长——《江海学刊》的学术使命与担当 被引量:4
1
作者 文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21-I0022,共2页
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不仅具有引领学术发展方向,规范学术研究的功能,而且在很大程度对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促成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江海学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面向全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不仅具有引领学术发展方向,规范学术研究的功能,而且在很大程度对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促成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江海学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面向全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新颖、深邃、凝重、厚实”的办刊风格和学术使命,通过高水平的学术组稿和专题研讨,组织不同学科的学术讨论和争鸣,引领学术发展新方向,赢得了广泛的学术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共同体 《江海学刊》 创新 学术研究 学术期刊 求真务实 办刊风格 专题研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本质特征与内在价值——以《江海学刊》为线索 被引量:3
2
作者 易宪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14-I0020,共7页
一、导言:我与《江海学刊》的结缘我是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的。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年代,由于荒废了十几年时间,我进入大学后,读书的欲望十分强烈,总是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书来读,所以每个星期都会到上海的南京路及福州路... 一、导言:我与《江海学刊》的结缘我是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的。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年代,由于荒废了十几年时间,我进入大学后,读书的欲望十分强烈,总是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书来读,所以每个星期都会到上海的南京路及福州路的书店里淘书。我在上海上学7年,那种淘书之乐趣也保持了7年。直到现在,到书店淘书仍然是我最大的嗜好。但是,在那个时代,由于出版物少,即使有经济能力也是无书可买。所以,要满足自己读书的欲望,只好到学校的图书馆寻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社科学术期刊 内在价值 20世纪80年代初 人文 大学学习 改革开放 经济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海学刊》创刊三十周年庆祝会纪盛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总 季鹏 《江海学刊》 1988年第3期5-6,共2页
《江海学刊》创刊三十周年庆祝会于1988年3月20日在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省委、省政府领导孙颔、胡福明、李绶章,老同志包厚昌、汪海粟、欧阳惠林、郑康、姚远,著名学者戈宝权、高觉敷、程千帆、王绳祖、蒋孟引、孙望、徐复、吴调... 《江海学刊》创刊三十周年庆祝会于1988年3月20日在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省委、省政府领导孙颔、胡福明、李绶章,老同志包厚昌、汪海粟、欧阳惠林、郑康、姚远,著名学者戈宝权、高觉敷、程千帆、王绳祖、蒋孟引、孙望、徐复、吴调公、李乾亨及江苏、南京地区社会科学界人士200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三十周年 创刊 南京地区 社会科学界 政府领导 著名学者 胡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江海学刊》的学者型编辑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可先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I0033-I0035,共3页
我在三十余年的学术研究历程之中,遇到学者型编辑不少。老一辈学者型编辑如中华书局的傅璇琮先生、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赵昌平先生,中年学者如《文学遗产》主编刘跃进先生、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先生,青年学者如《文史哲》编辑刘培先生、《... 我在三十余年的学术研究历程之中,遇到学者型编辑不少。老一辈学者型编辑如中华书局的傅璇琮先生、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赵昌平先生,中年学者如《文学遗产》主编刘跃进先生、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先生,青年学者如《文史哲》编辑刘培先生、《复旦学报》编辑罗剑波先生,无论对于我的学术研究还是著作出版,都起过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型编辑 《江海学刊》 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学遗产》 《复旦学报》 学术研究 中华书局 《文史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海汇流,巨澜致远——与《江海学刊》交往印象记
5
作者 罗时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I0036-I0037,共2页
学术期刊对学者而言,具有发表和阅读论文的双重期待,它既是一个学术的津筏,也是一个精神殿堂。现在的问题是,在功利性的研究导向中,在指标性的办刊压力下,“发文”与“办刊”两者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异化。这是一种令人不安和忧虑的现象... 学术期刊对学者而言,具有发表和阅读论文的双重期待,它既是一个学术的津筏,也是一个精神殿堂。现在的问题是,在功利性的研究导向中,在指标性的办刊压力下,“发文”与“办刊”两者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异化。这是一种令人不安和忧虑的现象,许多学者都关注着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汇流 印象 交往 学术期刊 功利性 学者 办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学脉节点与《江海学刊》之关系
6
作者 彭玉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02-I0003,共2页
每次接奉《江海学刊》样刊,我都会对着封面看上很久。如此喜欢一个学术杂志的封面,多少有点形式主义之嫌,但我一点也不忌讳。几次开会遇见责编刘蔚博士,我都啧啧称赏《江海学刊》的大雅风范。一本优秀的杂志,当然以优质论文为底蕴,但如... 每次接奉《江海学刊》样刊,我都会对着封面看上很久。如此喜欢一个学术杂志的封面,多少有点形式主义之嫌,但我一点也不忌讳。几次开会遇见责编刘蔚博士,我都啧啧称赏《江海学刊》的大雅风范。一本优秀的杂志,当然以优质论文为底蕴,但如果在此之外能有卓然雅致的装帧设计,光耀其文,显然也是符合“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的道理的。打开赏心悦目的封面再读自己的文章,连心情也不一样了。我当然知道“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节点 学术杂志 形式主义 装帧设计 封面 道理 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海学刊》与青年哲学对话会的创立
7
作者 夏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F0002-F0002,I0001,I0002,共3页
刊物与学者之间的关系,如同舞台与演员之间的关系,舞台没了演员固然是空洞的,但如果演员没了舞台,则可能失去创作的根本动力。一本好的刊物,在某种意义上说,就近乎于学者的精神家园,在那里,学者们不仅展现了自我,同时还进入一个真正的... 刊物与学者之间的关系,如同舞台与演员之间的关系,舞台没了演员固然是空洞的,但如果演员没了舞台,则可能失去创作的根本动力。一本好的刊物,在某种意义上说,就近乎于学者的精神家园,在那里,学者们不仅展现了自我,同时还进入一个真正的思想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哲学对话 青年 精神家园 学者 演员 舞台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重的学术积淀,无私的辛勤耕耘——我与《江海学刊》学术交往
8
作者 王永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I0029-I0032,共4页
自1958年创刊,《江海学刊》经历了六十个春秋。“六十一甲子”,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之一,《江海学刊》不仅默默坚守数十年,辛勤耕耘,而且形成了鲜明的办刊宗旨和庄重的学术品格。作为受到《江海学刊》培养而... 自1958年创刊,《江海学刊》经历了六十个春秋。“六十一甲子”,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之一,《江海学刊》不仅默默坚守数十年,辛勤耕耘,而且形成了鲜明的办刊宗旨和庄重的学术品格。作为受到《江海学刊》培养而有所成长的学人,我首先在此向《江海学刊》六十庆典表示崇高的敬意与衷心的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学术交往 积淀 厚重 无私 新中国成立 社科期刊 学术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代文缘 一片真情——我与《江海学刊》的情缘
9
作者 张广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I0024-I0026,共3页
时光流逝,1958年创刊的《江海学刊》已走过60年了。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回想往事,浮想联翩。在这里,记下我个人与贵刊往来的点点滴滴,在零落的历史碎片中,抒发我与历史组两代人结下的文缘,虽年华似水,但真情不变,思念在缤纷的花下,回忆在... 时光流逝,1958年创刊的《江海学刊》已走过60年了。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回想往事,浮想联翩。在这里,记下我个人与贵刊往来的点点滴滴,在零落的历史碎片中,抒发我与历史组两代人结下的文缘,虽年华似水,但真情不变,思念在缤纷的花下,回忆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1959年,我进复旦大学历史系念书后,自然就常与贵刊见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真情 情缘 1959年 历史系 改革开放 复旦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忆与展望:我眼中的《江海学刊》
10
作者 孟钟捷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I0014-I0015,共2页
值《江海学刊》迎来六十周年创刊纪念之际,潘清老师来信嘱我写几句感想。思前想后,我想以三种身份的转换,来谈谈自己对《江海学刊》的印象以及未来发展的期待。第一种身份是普通的研究者。对于学人而言,学术期刊的作用不外乎两个:一是... 值《江海学刊》迎来六十周年创刊纪念之际,潘清老师来信嘱我写几句感想。思前想后,我想以三种身份的转换,来谈谈自己对《江海学刊》的印象以及未来发展的期待。第一种身份是普通的研究者。对于学人而言,学术期刊的作用不外乎两个:一是发表研究成果的阵地;二是了解研究发展的窗口。在过去几年里,受潘清老师的鼓励,我在《江海学刊》上发表过两篇论文:《从德国范式看公众史学争议的起因、进程与影响》(2014年第2期)和《德国大屠杀纪念日刍议》(2015年第4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展望 回忆 研究成果 学术期刊 纪念日 研究者 大屠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牢记初心使命 成就传世名刊——在《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1
作者 夏锦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I0004-I0006,共3页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新时代中国特色原创学术话语论坛暨《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座谈会",回顾历史、面向未来,分享办刊经验、谋划发展愿景。首先,我代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代表《江海学刊》编委会,向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新时代中国特色原创学术话语论坛暨《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座谈会",回顾历史、面向未来,分享办刊经验、谋划发展愿景。首先,我代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代表《江海学刊》编委会,向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指导、帮助刊物发展的各位领导、编委、审稿专家和办刊人员,向热爱、信任、支持刊物发展的广大作者、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刊经验 办刊人员 审稿专家 学术话语 《江海学刊》 发展愿景 名刊 嘉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学术之路始于《江海学刊》
12
作者 程同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32-I0033,共2页
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我第一次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便是《江海学刊》!那篇论文是《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发表在《江海学刊》1995年第1期。可以说,《江海学刊》是我学术成果发表的带路人,我的学术成果发表之路正是从《江海学刊》开始... 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我第一次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便是《江海学刊》!那篇论文是《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发表在《江海学刊》1995年第1期。可以说,《江海学刊》是我学术成果发表的带路人,我的学术成果发表之路正是从《江海学刊》开始的。说来有些惭愧,二十多年前的我,并不知道《江海学刊》在学术界的声誉和份量,直到听到别人议论说一个年纪轻轻的助教居然能在这样好的刊物发表文章时,心里才暗暗地感叹:原来我是这样幸运啊!现在想来,我的学术之路之所以比较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学术期刊 发表论文 成果发表 政治参与 中国农民 刊物发表 学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海学刊》:一份历久弥新的理论学术刊物
13
作者 徐康宁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11-I0013,共3页
很早就知道《江海学刊》这份历史悠久、理论厚重的学术刊物。还是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听闻老师中有在该刊物发表文章以为荣的故事。当时,这份刊物尚未恢复原名,是叫《群众论丛》,但印象中封面设计及其装帧在当时也是很大气的样子。我在... 很早就知道《江海学刊》这份历史悠久、理论厚重的学术刊物。还是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听闻老师中有在该刊物发表文章以为荣的故事。当时,这份刊物尚未恢复原名,是叫《群众论丛》,但印象中封面设计及其装帧在当时也是很大气的样子。我在《江海学刊》上发表的文章并不算多,写这篇纪念文章时特地在“中国知网”上做了查询,一共只有5篇文章,其中一篇还是书评,真正的学术理论文章只有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学术刊物 纪念文章 刊物发表 封面设计 中国知网 理论文章 厚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与《江海学刊》的故事
14
作者 张素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27-I0029,共3页
我与《江海学刊》结缘还得从2000年说起,是《江海学刊》给予我走上学术之路的坚定信心,也是《江海学刊》的张春莉老师教会我如何善待年轻学子。1998年,我从武汉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时,经保研得以继续研习民商法。由于保研后无需再像其他... 我与《江海学刊》结缘还得从2000年说起,是《江海学刊》给予我走上学术之路的坚定信心,也是《江海学刊》的张春莉老师教会我如何善待年轻学子。1998年,我从武汉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时,经保研得以继续研习民商法。由于保研后无需再像其他同学那样日夜奋战备考,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立志把阅览室的期刊论文全部读完,或许正是这种毫无功利目的的读书心境,慢慢地引起了我对撰写论文的极大兴趣。正式入学后,经导师和学生间的双向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故事 读书计划 期刊论文 1998年 武汉大学 功利目的 双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小流成江海——贺《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
15
作者 石佑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30-I0031,共2页
斗转星移,栉风沐雨,《江海学刊》自1958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整整60年风雨历程。作为我国创办最早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之一,60年来,《江海学刊》始终以“办传世名刊、载精品力作”为办刊宗旨,将繁荣学术和服务实践作为自己... 斗转星移,栉风沐雨,《江海学刊》自1958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整整60年风雨历程。作为我国创办最早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之一,60年来,《江海学刊》始终以“办传世名刊、载精品力作”为办刊宗旨,将繁荣学术和服务实践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形成了“新颖、深邃、凝重、厚实”的办刊风格,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期刊界的广泛赞誉。“汇小流成江海”,这是对《江海学刊》六十载发展历程的最好写照。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创刊 学术理论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 办刊宗旨 办刊风格 学术界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推青年学者成长的学术前沿平台——我与《江海学刊》的学术友谊
16
作者 黄凯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06-I0007,共2页
《江海学刊》对我走上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学术道路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我自己第一篇较为重要的学术论文《现代企业演化理论:方法论、核心概念及其解释逻辑》就是发表在《江海学刊》2006年第5期上。那时我还是博士二年级的学生,而且还是... 《江海学刊》对我走上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学术道路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我自己第一篇较为重要的学术论文《现代企业演化理论:方法论、核心概念及其解释逻辑》就是发表在《江海学刊》2006年第5期上。那时我还是博士二年级的学生,而且还是独立发表。至今依旧清楚记得当年文章被录用时的兴奋和第一次拿到刊物时的激动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学术前沿 青年学者 经济学理论研究 友谊 学术道路 演化理论 现代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的碎片——我和《江海学刊》
17
作者 赖国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I0021-I0023,共3页
大学教师这一行,总免不了与期刊杂志打交道。了解学术新知,读期刊比读著作更为快速、便捷。在阅读文章和著作的过程中,偶有所感,发之为文,期刊容纳的文字要比报纸多,因此要向期刊投稿。我初次接触期刊的时间,可以回溯到2003年底。那时考... 大学教师这一行,总免不了与期刊杂志打交道。了解学术新知,读期刊比读著作更为快速、便捷。在阅读文章和著作的过程中,偶有所感,发之为文,期刊容纳的文字要比报纸多,因此要向期刊投稿。我初次接触期刊的时间,可以回溯到2003年底。那时考研,为了了解学术动态,我因着对思想史和史学理论的兴趣,在学校图书馆翻阅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期刊杂志 记忆 学术动态 学校图书馆 大学教师 史学理论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思想之先声 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在《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座谈会上的致辞
18
作者 王明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I0007-I0008,共2页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京大学向《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今天我有这个机会在这儿发言,我感觉一是《江海学刊》创刊时的主编是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哲学家孙叔平先生。孙叔平先生早在1956年就提出要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京大学向《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今天我有这个机会在这儿发言,我感觉一是《江海学刊》创刊时的主编是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哲学家孙叔平先生。孙叔平先生早在1956年就提出要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二是《江海学刊》是南京大学人文社科学者的精神家园和学术成果的展示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 展示平台 《江海学刊》 副校长 高等教育 孙叔平 人文社科 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海学刊》与我的发展社会学研究
19
作者 田毅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23-I0024,共2页
1998年夏,我调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由历史学转向社会学,实现了学术研究的一次重要转向。或许是因为此前我的研究领域是历史学,尤其对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一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进程有过一些研究积累,故在进入社... 1998年夏,我调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由历史学转向社会学,实现了学术研究的一次重要转向。或许是因为此前我的研究领域是历史学,尤其对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一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进程有过一些研究积累,故在进入社会学门径之初,便被分配讲授“发展社会学”和“中国社会思想史”等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研究 《江海学刊》 1998年 社会思想史 发展社会学 社会学系 社会学院 大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海两代缘——《江海学刊》亲见亲历30年
20
作者 陈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I0019-I0020,共2页
首次听说《江海学刊》这个名字,我可能要比一般作者更年少。高中时候,我已经有个“不好”的习惯,没事就坐到家父(中国古代诗论学者陈良运)的书房里翻东翻西。桌上的各类学术杂志虽然我一本也不曾打开看,但刊名却记住了;家父的信篓里分... 首次听说《江海学刊》这个名字,我可能要比一般作者更年少。高中时候,我已经有个“不好”的习惯,没事就坐到家父(中国古代诗论学者陈良运)的书房里翻东翻西。桌上的各类学术杂志虽然我一本也不曾打开看,但刊名却记住了;家父的信篓里分类整理好各位朋友的来信,他不在时,也都被我打开一一读过,因而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界的诸多学者名字,我也记住了,更重要的是,多少耳濡目染,得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术界同人之间交往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学刊》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古代诗论 当代中国 学术杂志 分类整理 文学界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