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必须维护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评《汉字文化》有关国家语文政策等方面的言论 被引量:1
1
作者 伍铁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9-111,共3页
(一)关于汉语拼音方案问题《汉字文化》1989年第1~2期合刊第11页发表了如下言论:“‘国际音标’问世,欧美各语种,放弃了以前国际通用的拉丁文而改用注音更精密的‘国际音标’。‘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利玛窦的陈旧方法为基... (一)关于汉语拼音方案问题《汉字文化》1989年第1~2期合刊第11页发表了如下言论:“‘国际音标’问世,欧美各语种,放弃了以前国际通用的拉丁文而改用注音更精密的‘国际音标’。‘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利玛窦的陈旧方法为基础而设计制订的。……建议废止‘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文化》 语言文字 国际音标 语文政策 徐德江 方针政策 有关国家 汉字落后论 周恩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文化》杂志征稿
2
《四川教育》 2015年第5期48-48,共1页
《汉字文化》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家正式期刊,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主办,为核心期刊扩展板.其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0661.国内统一刊号:CN11-2597/G2.邮发代号:82-381.知网全文收录,全国发行.
关键词 《汉字文化》 杂志 国际标准刊号 征稿 国内统一刊号 新闻出版署 正式期刊 汉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语言学界的第一部评论集——《语言和文化评论集》读后 被引量:1
3
作者 岑运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4-105,共2页
我国语言学界的第一部评论集——《语言和文化评论集》读后岑运强在震惊语言学界的伍铁平与徐德江的官司第二次开庭(1996年12月13日)*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伍铁平教授的《语言和文化评论集》。该书(以下简称《... 我国语言学界的第一部评论集——《语言和文化评论集》读后岑运强在震惊语言学界的伍铁平与徐德江的官司第二次开庭(1996年12月13日)*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伍铁平教授的《语言和文化评论集》。该书(以下简称《评论集》)收录了伍先生近年来在国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和文化评论集》 徐德江 文化语言学 语言类型学 伍铁平 《汉字文化》 学术评论 言语的语言学 索绪尔 语言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教”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界平 《安顺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71-76,64,共7页
自二十世纪八直年代起,从安子介先生的《解开汉字之谜》到国际范围内有关汉字文化的各种学术研讨会;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到当代中国汉语人文研究的兴起,汉字成了学者们对历史传统进行反思的首选材料。年轻的学者们已不满足先人们教给... 自二十世纪八直年代起,从安子介先生的《解开汉字之谜》到国际范围内有关汉字文化的各种学术研讨会;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到当代中国汉语人文研究的兴起,汉字成了学者们对历史传统进行反思的首选材料。年轻的学者们已不满足先人们教给的一切,而在寻找探索一条能跨越时空的隧道,道出人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研究,能不能用别的方法去探索,去解决。这样的思路无疑给了探索者们极大的鼓动,同时也给了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析大的兴趣。因为任何一门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文化》 文化语言学 甲骨文 古文字 《说文解字》 思想进程 安子介 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氏族公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神奇的文字,奥妙的功能
5
作者 赖梅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年第6期79-82,共4页
汉字──神奇的文字,奥妙的功能赖梅华汉字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表意性是汉字的最大特点。汉字能通古今,在中华民族的统一发展进程中,在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汉字... 汉字──神奇的文字,奥妙的功能赖梅华汉字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表意性是汉字的最大特点。汉字能通古今,在中华民族的统一发展进程中,在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汉字电脑比的成功,人们将重新认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文化》 拼音文字 学习汉语 英语语言学 汉字信息量 汉语汉字 教育出版社 电脑语文 汉字的历史 汉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要歪曲我国语言文字界的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伍铁平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4期87-90,共4页
不要歪曲我国语言文字界的现状──对李敏生的答复的答复伍铁平李敏生(后面称李君)在《北方论丛》1994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副题是“兼答伍铁平先生”,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他的文章进行评论。安子介先生提出“21世纪应是... 不要歪曲我国语言文字界的现状──对李敏生的答复的答复伍铁平李敏生(后面称李君)在《北方论丛》1994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副题是“兼答伍铁平先生”,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他的文章进行评论。安子介先生提出“21世纪应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对他热爱汉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字 《汉字文化》 汉字落后论 西方语言学 语言和文字 拼音文字 汉字拉丁化 文字学 伍铁平 甲骨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门酒肉臭”的“臭”还应指“臭味”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长华 程志兵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12期10-11,共2页
近日,在《汉字文化》2006年第1期上读到《“朱门酒肉臭”的“臭”字应如何解释》一文,文章认为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臭”字不是“腐烂发臭”的意思,应是“香味”。
关键词 “臭” 《汉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讨论语言和文字问题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
8
作者 伍铁平 《北方论丛》 CSSCI 1993年第4期81-87,共7页
五、与政策有关的两个问题王文(二)说,〈汉字文化〉为保留汉字提出种种理由,为歌颂汉字摆出种种根据,其骨子里仍是为少数人着想而已”,他并说这是个“立场问题”。这涉及与政策有关的两个重大问题;(1)汉字该不该保留?(2)汉... 五、与政策有关的两个问题王文(二)说,〈汉字文化〉为保留汉字提出种种理由,为歌颂汉字摆出种种根据,其骨子里仍是为少数人着想而已”,他并说这是个“立场问题”。这涉及与政策有关的两个重大问题;(1)汉字该不该保留?(2)汉字该不该歌颂。首先,我们要再次强调,在《汉字文化》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很多,各人的观点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态度 文字问题 《汉字文化》 语言 立场问题 少数人 政策 歌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说“吧”——兼论汉语新词产生过程中的非理仿造现象
9
作者 郭作飞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6期30-31,共2页
《汉字文化》2004年第3期刊发了张莉、刘伟丽二位先生《说“吧”》一文,读后很受启发。作者认为:“吧”族词这一类新词的大量产生,是由于汉语在新词产生过程中对外来语“吧”语音语义的重新约定,
关键词 汉语新词 产生过程 “吧” 仿造 《汉字文化》 外来语 语义 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对“识繁写简”的看法
10
作者 张育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14,共4页
近年来,社会上在使用汉字方面有“识繁写简”的主张。与此同时,商标、广告、电视屏幕等使用繁体字的势头不减。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主张和使用繁体字的现象呢?在教学中又怎么办才好呢? “识繁写简”的内涵... 近年来,社会上在使用汉字方面有“识繁写简”的主张。与此同时,商标、广告、电视屏幕等使用繁体字的势头不减。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主张和使用繁体字的现象呢?在教学中又怎么办才好呢? “识繁写简”的内涵是什么?主张“识繁写简”的先生说:“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繁体正字作为印刷体,把简化字作为手写体呢?”“识繁写简,在目前情况下可先采用‘印刷用繁书写用简’之方法兼顾历史与现状。”如果照他们说的去做,那么,在汉字的学习和使用上会是什么样子呢? 1.印刷不用简化字了,再次把繁体字作为印刷体,各种书籍(包括中小学教科书),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杂志、报纸等都恢复用繁体字,计算机软件的汉字也改用繁体。 2.小学、中学要教繁体字(异体字也不能排除),也教简化字,识字的任务加重了。 3.国家公布了三、四十年的正字文件,如《简化字总表》等,要求各部门正确使用简化字的一些规定,实际上作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字总表》 繁体字 《汉字文化》 俗体字 汉字简化 印刷体 正字 字理 正体 简体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易混淆的“易”和“易”
11
作者 万久富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63-63,共1页
李涛先生《繁体字有用也不难学》一文(见《汉字文化》1990年第二期)在阐述了繁简之间的种种结构关系之后说到:“此外还有14个简化偏旁,凡是有这些偏旁的字,全部可以类推还原为繁体字……(?)是易的简化,汤湯 杨楊 畅暢……”显然文中“... 李涛先生《繁体字有用也不难学》一文(见《汉字文化》1990年第二期)在阐述了繁简之间的种种结构关系之后说到:“此外还有14个简化偏旁,凡是有这些偏旁的字,全部可以类推还原为繁体字……(?)是易的简化,汤湯 杨楊 畅暢……”显然文中“易”是“易”之误。《简化字总表》第二表中的14个简化偏旁即有“(?)”,是“昜”的简化。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册218页《单纯的简化偏旁表》也作“昜”。 常有写“无锡”作“无钖”、“赏赐”作“赏(贝(?))”、“警惕”作“警(忄(?))”的,且“见怪不怪”者还大有人在。其实“(?)”本是“昜”的简化,读yàng。而“易”,音y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偏旁 易混 繁体字 《汉字文化》 黄伯荣 廖序东 简体 《现代汉语》 结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