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1
作者 高迎九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9-61,共3页
【教学目标】1.认识“用典”,异中求同,把握用典在怀古词中的价值。2.体会“用典”这一艺术手法给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带来的启发。【课前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查阅资料,搜索、梳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 【教学目标】1.认识“用典”,异中求同,把握用典在怀古词中的价值。2.体会“用典”这一艺术手法给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带来的启发。【课前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查阅资料,搜索、梳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涉及的典故,体会内涵。2.查阅资料,了解苏轼、辛弃疾二人的人生经历与创作两首词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文学艺术创作 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 用典 异中求同 课前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原因──兼与陆精康先生商榷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培民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38-39,共2页
也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原因──兼与陆精康先生商榷内蒙古通辽市职业中专孙培民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篇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对这首词的写作原因,《教参》认为是"当时韩(按:指韩胄)高... 也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原因──兼与陆精康先生商榷内蒙古通辽市职业中专孙培民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篇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对这首词的写作原因,《教参》认为是"当时韩(按:指韩胄)高谈伐金,不作实际准备,同时继续过着奢靡荒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北固亭 永遇乐 京口 用人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 内蒙古通辽市 中国历史大辞典 镇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作者 童本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辛弃疾 北固亭 永遇乐 京口 十三年 《续资治通鉴》 诸葛亮 赵汝愚 金章宗 元嘉北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对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的分歧
4
作者 朱舒甲 《高校教育管理》 1981年第4期44-49,共6页
辛弃疾生平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念念不忘恢复大计,殷切地关注国家民族的兴亡。然因南宋朝廷昏暗,他屡遭谗毁,长期被投闲置散,不能尽其才。一腔忠愤尽寓于词。他的词气势磅礴,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生平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念念不忘恢复大计,殷切地关注国家民族的兴亡。然因南宋朝廷昏暗,他屡遭谗毁,长期被投闲置散,不能尽其才。一腔忠愤尽寓于词。他的词气势磅礴,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尤为脍炙人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固亭 永遇乐 辛词 京口 辛弃疾 道学 叠山 秦桧 《宋史》 清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遇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66-69,共4页
宋词是我国文学遗产中一枝瑰丽的花朵,历代词论者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前者继承了“花间”余风,“即景叙情”,所即之景不外是风花月露,所叙的情也不过是缠绵悱恻的哀怨离愁。这类作品技巧虽有优劣之分,但情调大多是... 宋词是我国文学遗产中一枝瑰丽的花朵,历代词论者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前者继承了“花间”余风,“即景叙情”,所即之景不外是风花月露,所叙的情也不过是缠绵悱恻的哀怨离愁。这类作品技巧虽有优劣之分,但情调大多是沉靡颓废,除供清客、贵妇人花前月下浅斟低唱以外,它的社会意义就十分寥寥了。后者——豪放派或即景叙事,或登临怀古,或直抒胸臆,扩大了词的境界。辛弃疾是这一派的著名作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固亭 永遇乐 京口 辛词 辛弃疾 刘裕 廉颇 刘义隆 作品 孙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典故”为抓手——《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片段 被引量:1
6
作者 于靖萱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期22-23,共2页
师:北固亭,引发了辛弃疾的无限遐想,他究竟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许多历史人物。 师:是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借助一些经典的历史故事来表现自己的愿望或感情.这种手法叫“用典”。这首词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典。(板书)请同学找出... 师:北固亭,引发了辛弃疾的无限遐想,他究竟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许多历史人物。 师:是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借助一些经典的历史故事来表现自己的愿望或感情.这种手法叫“用典”。这首词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典。(板书)请同学找出词中所用的典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实录 典故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辛弃疾 用典 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阳草树”解读
7
作者 康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辛弃疾 南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斜阳草树” 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辛弃疾在镇江写的一组词 被引量:1
8
作者 庄严 《高校教育管理》 1982年第2期90-91,共2页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归宋,到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被迫退休,在整整度过十一年投闲置散的岁月之后,才于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起用,但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又被迫退休,直到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归宋,到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被迫退休,在整整度过十一年投闲置散的岁月之后,才于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起用,但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又被迫退休,直到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才再次起用.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三月,被派任镇江知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 辛弃疾 镇江 京口 陆游 北固亭 永遇乐 清平乐 宁宗 辛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