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在《水分析技术与水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丽芳 《黑龙江水产》 2005年第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水分析技术与水化学》 课程教学 实验习惯培养 产养殖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下水化学特征的水封油库水幕系统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彭振华 乔丽苹 +2 位作者 黄安达 王者超 李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2,共9页
水幕系统有效性是地下水封油库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然而目前评价水幕系统有效性的方法并不高效便捷。以我国首个大型地下水封油库工程为背景,采集油库运行期现场水样和岩样进行水质检测分析和电镜扫描试验,获取库址区地下水水... 水幕系统有效性是地下水封油库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然而目前评价水幕系统有效性的方法并不高效便捷。以我国首个大型地下水封油库工程为背景,采集油库运行期现场水样和岩样进行水质检测分析和电镜扫描试验,获取库址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和岩石的矿物成分组成特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基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获得了不同部位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开展水幕系统有效性评价。研究表明:油库运行初期库址区地下水主要为HCO^(3)—Na•Ca型水,围岩中的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发生水化学反应,地下水中的K^(+)、Na^(+)、Ca^(2+)和HCO_(3)^(-)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pH值总体呈下降趋势;Cl^(-)浓度低于造成钢筋腐蚀的浓度,地下水对洞库支护系统无明显腐蚀作用;洞库周边监测孔地下水与水幕供水的水化学特征相似,说明水幕系统与油库围岩之间存在较好的水力联系,形成良好的水封效果。该研究可为判断地下水封油库运行情况提供重要依据,并为评价水幕系统有效性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封油库 幕系统有效性 地下水化学特征 -岩相互作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化学环境演化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陆望 刘鑫 +1 位作者 殷晓曦 桂和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62-367,共6页
为了揭示采动影响下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化学的时空演化规律,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淮北矿区任楼井田不同时期的"四含"、"煤系"、"太灰"与"奥灰"水样的常规水化学数据(K++Na+,Mg2+... 为了揭示采动影响下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化学的时空演化规律,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淮北矿区任楼井田不同时期的"四含"、"煤系"、"太灰"与"奥灰"水样的常规水化学数据(K++Na+,Mg2+,Ca2+,Cl-,SO24-,HCO-3与CO23-)进行分析,确定了方差贡献率较大的第一与第二主成分,分别代表"脱硫酸"作用和"硬化"作用,并揭示包含于其中的"咸化"过程,进而得到各主要充水含水层水样主成分得分的时空分布。研究成果表明:任楼井田"四含"水化学环境受控于基岩面,采动影响大;"煤系"水化学环境受断层与岩溶陷落柱控制,采动对其影响不大;"太灰"水化学环境受断层与岩溶陷落柱控制,采动影响大;"奥灰"水流交替快,水化学环境受采动影响小。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化学环境的时空演化除了与自身所处的地质背景有关外,采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充 水化学 演化 采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红层浅层风化带裂隙水水化学特征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倩 李长顺 钟金先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47,共5页
四川红层盆地浅层风化带裂隙水是区内分布最为广泛和目前开采最多的浅层地下水类型,本文通过对大量控制性水样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浅层风化带裂隙水的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区内91%以上的浅层风化带裂隙水... 四川红层盆地浅层风化带裂隙水是区内分布最为广泛和目前开采最多的浅层地下水类型,本文通过对大量控制性水样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浅层风化带裂隙水的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区内91%以上的浅层风化带裂隙水为HCO3-型淡水,主要分布在中部方山丘陵小区、南部台状低山丘陵小区和东部侵蚀构造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小区。该研究可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提供地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风化带 裂隙 聚类分析 水化学特征 四川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F和M-K的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凯 郑秀清 +1 位作者 贾振兴 臧红飞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0-697,共8页
为研究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2001-2014年该泉域内具代表性的岩溶水监测点水质资料为基础,以pH值、7大主要离子及TDS作为因子,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与Mann-Kendall(M-K)突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祠泉域14年... 为研究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2001-2014年该泉域内具代表性的岩溶水监测点水质资料为基础,以pH值、7大主要离子及TDS作为因子,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与Mann-Kendall(M-K)突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祠泉域14年的水化学场进行时空结构分离。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特征上,pH值由北向南逐渐减小,汾河中段以南出现低值区;Ca^(2+)、Mg^(2+)、HCO^-_3、SO^(2-)_4和TDS的空间变化趋势相似,整体上均是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等值线在古交一带较周围地区升高;K^++Na^+和Cl^-含量在整个泉域普遍较低,但K^++Na^+在泉域边界处的王封和西寨一带含量升高,Cl^-在古交以及西华苑处增高。在时间演化特征上,从2001-2014年pH值、Mg^(2+)、K^++Na^+、HCO^-_3和Cl^-含量基本在平均值上下波动;Ca^(2+)和SO^(2-)_4含量逐年降低,且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之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TDS在2005-2007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其它时段下降趋势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化学 时空变化特征 EOF Mann-Kendall突变分析 晋祠泉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文 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高旭波 向绚丽 +5 位作者 侯保俊 高列波 张建友 张松涛 李成城 姜春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9-636,共8页
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系统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指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识别岩溶水补给循环途径、溶质溯源及岩溶水污染监测防控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产生了丰富的成果。本文着重阐述了环境稳定同位素δD、... 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系统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指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识别岩溶水补给循环途径、溶质溯源及岩溶水污染监测防控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产生了丰富的成果。本文着重阐述了环境稳定同位素δD、δ18O、87Sr/86Sr的工作原理,及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此外,论文还以娘子关泉域和北京西山岩溶水系统为例,介绍了运用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岩溶水系统补给的思路和方法,展望了该技术在岩溶水文地质和岩溶生态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文地质 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 岩溶补给 娘子关泉域 西山岩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水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及GIS技术应用分析
7
作者 杜音然 《现代园艺》 2025年第4期168-170,共3页
探讨了滨水植物在形态、生理生化及繁殖扩散等方面的生态适应性特征,并揭示了这些特征对其在水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运用GIS技术分析滨水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可精确获取滨水植物的分布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生态敏感性评估。深化了对... 探讨了滨水植物在形态、生理生化及繁殖扩散等方面的生态适应性特征,并揭示了这些特征对其在水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运用GIS技术分析滨水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可精确获取滨水植物的分布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生态敏感性评估。深化了对滨水植物生态适应性的理解,也为滨水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植物 生态适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水化学分析法判别井下突水水源 被引量:8
8
作者 佟凤健 郭爱民 +1 位作者 孟新华 朱泽虎 《煤矿开采》 1999年第4期35-36,39,共3页
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可以反映地下水所处的水文地质环境, 分析、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有助于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对查明井下突水水源和水害防治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岱庄煤矿利用水化学分析法判别井下突水水源获得成功... 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可以反映地下水所处的水文地质环境, 分析、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有助于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对查明井下突水水源和水害防治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岱庄煤矿利用水化学分析法判别井下突水水源获得成功, 为成功封堵井下涌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分析 矿井突 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东平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海风 王梦珠 +4 位作者 王现国 苏春利 蒋格 李芷琴 任飞飞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79,共10页
地下水是豫东平原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对于当地生态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利用2023年6—7月采集的74组浅层地下水样本,通过水化学、δD和δ^(18)O同位素以及主成分分析,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影响... 地下水是豫东平原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对于当地生态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利用2023年6—7月采集的74组浅层地下水样本,通过水化学、δD和δ^(18)O同位素以及主成分分析,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影响因素和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区内浅层地下水呈弱碱性,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Ca型,TDS含量由黄河和黄河故道向下游呈递减的趋势,影响地下水水质的成分包括氟、砷、碘和硝酸盐;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及蒸发作用的影响,地下水中可溶性盐分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风化水解,其次是蒸发盐岩的水解、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部分地区还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含钙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氧化还原、吸附与解吸作用控制着地下水中氟、砷和碘的释放。本研究可为当地的饮用水安全及区域地下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 水化学特征 -岩相互作用 主成分分析 成因机制 豫东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数据的矿山涌水水源识别:主成分分析与残差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顾鸿宇 马凤山 +4 位作者 王东辉 李胜伟 刘港 向元英 郭子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涌水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威胁之一,掌握涌水的水源是预防这类灾害的重要依据。基于多期次的水化学监测数据,提出了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残差分析来识别涌水的水源数量和水源类型。主成分分析能够充分提取高维数据的结构信息,消除变量... 涌水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威胁之一,掌握涌水的水源是预防这类灾害的重要依据。基于多期次的水化学监测数据,提出了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残差分析来识别涌水的水源数量和水源类型。主成分分析能够充分提取高维数据的结构信息,消除变量冗余。残差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提取不同的主成分个数重构离子浓度,得出重构离子浓度和原始离子浓度之间的残差,利用残差的结构性信息来判断可能的涌水水源数量和水源类型。结果表明:随保留主成分个数的增加,重构离子浓度的精度越高,离子残差的结构性得到消除且表现出随机性。在实例应用中,通过利用5个主成分重构离子浓度消除了所有主要离子残差结构性,保证了信息的最大程度提取,因此,确定研究矿山涌水水源数量为5个;同时,利用每个主成分对残差结构性的影响程度及离子相关性分析,确定了这5个水源类型为海水、第四系孔隙水、富钙基岩水、富镁基岩水和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涌 水化学 主成分分析 残差分析 源数量 源类型 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楼煤矿地下水化学组成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凯 孙林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0-244,共5页
不同含水层中地下水化学信息的差异性是进行水源识别的关键所在。为查明任楼煤矿地下水化学组成及其控制因素,采用离子比值及数理统计方法对4个含水层水样的主要离子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样品中阴离子以Cl-和SO2-4为主,而... 不同含水层中地下水化学信息的差异性是进行水源识别的关键所在。为查明任楼煤矿地下水化学组成及其控制因素,采用离子比值及数理统计方法对4个含水层水样的主要离子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样品中阴离子以Cl-和SO2-4为主,而阳离子以Na+和K+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l型,但不同含水层水样的主要离子浓度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其控制因素互不相同。基于离子比值分析,研究区主要含水层中地下水离子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的风化、蒸发盐(主要为盐岩)、碳酸盐及硫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离子交换。因子分析显示,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处于相对开放的环境,硅酸盐的风化及蒸发盐的溶解对二叠系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水的贡献较大,而石炭系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和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中地下水化学形成作用以蒸发盐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为主,此结论通过聚类分析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地下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煤矿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河流域矿区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延子轩 冯民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2-642,共11页
为了研究晋城市长河流域采煤区地表水水质情况、查清其水化学特征,明晰其影响因素及主要离子来源。现场采集了地表水水样9组,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水化学特征,运用Piper三线图分析水化学类型,通过Gibbs图和离子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地... 为了研究晋城市长河流域采煤区地表水水质情况、查清其水化学特征,明晰其影响因素及主要离子来源。现场采集了地表水水样9组,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水化学特征,运用Piper三线图分析水化学类型,通过Gibbs图和离子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地表水主要离子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TDS为126—604 mg·L^(−1),平均值为344.11 mg·L^(−1);pH值为7.43—8.17,平均值为7.79,属于弱碱性水。地表水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主要是HCO_(3)^(−),水化学类型为HCO_(3)^(−)Mg。通过主要离子的相关性分析可知,TDS与Na^(+)、K^(+)、HCO_(3)^(−)、SO_(4)^(2)和Cl^(−)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些离子对TDS都有贡献。HCO_(3)^(−)与Na^(+)相关,与K^(+)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来源于含钠或钾硅酸盐。通过水岩模型分析可知,研究区地表水水化学成因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多数离子是由硅酸盐岩与碳酸盐岩风化溶解作用,少数阳离子受到水体离子交换作用影响。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水资源规划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地表 水化学特征 成因分析 离子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相关性分析峰峰矿区岩溶水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亚琳 边凯 +2 位作者 李冲 白晓 白峰青 《中国煤炭》 2019年第6期95-101,共7页
应用Arc-GIS、离子相关性及比例系数法方法对峰峰矿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峰峰矿区奥灰岩溶水pH值为7.45~7.86,偏碱性。基于Arc-GIS中DTM方法对奥灰岩溶水地下水类型进行分区,主要为HCO3·SO4-Ca·Mg型水,部... 应用Arc-GIS、离子相关性及比例系数法方法对峰峰矿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峰峰矿区奥灰岩溶水pH值为7.45~7.86,偏碱性。基于Arc-GIS中DTM方法对奥灰岩溶水地下水类型进行分区,主要为HCO3·SO4-Ca·Mg型水,部分为HCO3·SO4-Ca型水。Cl-是随环境变化的敏感因子。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发生的水—岩作用以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溶解作用为主;并伴有石膏、岩盐、硫酸盐的溶解反应以及阳离子置换作用。揭示了矿区奥灰岩溶含水层径流条件整体较好,局部地区径流条件有变化,为矿区煤炭开采水害防治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峰矿区 岩溶 水化学特征 -岩作用 Arc-GIS 离子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深层岩溶地下水系统的水化学-同位素研究——以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水系统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向全 张莉 于开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4-529,共6页
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对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本区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起源为主,并表现为多... 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对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本区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起源为主,并表现为多元水混合。水质分布呈南优北劣的分带特征,北部水岩相互作用形式为溶滤-蒸发浓缩型,呈高矿化咸水;南部为溶滤-混合型,呈低矿化淡水。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划分了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深层岩溶 地下 水化学-同位素研究 构造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占锋 欧璐 +2 位作者 秦大军 滕朝霞 董咏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1-37,共7页
利用济南岩溶水水化学数据,通过离子比例系数、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岩溶水的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区内岩溶水方解石和白云石饱和指数SI>0,处于饱和-过饱和状态,石膏饱和指数SI<0,处于不饱和状态。主成分分析... 利用济南岩溶水水化学数据,通过离子比例系数、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岩溶水的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区内岩溶水方解石和白云石饱和指数SI>0,处于饱和-过饱和状态,石膏饱和指数SI<0,处于不饱和状态。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岩溶水化学特征受水岩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水岩作用(如碳酸岩溶解)控制岩溶水化学组成的自然属性,人类活动(如污染物排放)造成岩溶水地球化学特征发生改变和区域性差异。西郊和南部补给区岩溶水主要受水岩作用的影响,水质优良,而城区和东郊岩溶水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质变差,少数地段岩溶水NO3-超标。由南部补给区往北部排泄区和城区,人类活动对岩溶水化学组成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岩溶 水化学特征 主成分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邹城市东部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浩 王家鼎 +2 位作者 王琳琳 杨传伟 姜福红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为研究山东省邹城市东部缺水山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质状况和水化学过程,采集研究区各类型地下水样品32件,检测K^(+)、Na^(+)、Ca^(2+)、Mg^(2+)、Cl^(−)、SO_(4)^(2-)、HCO_(3)^(-)、NO_(3)^(-)、F^(−)、TH和TDS等化学指标,综合利用... 为研究山东省邹城市东部缺水山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质状况和水化学过程,采集研究区各类型地下水样品32件,检测K^(+)、Na^(+)、Ca^(2+)、Mg^(2+)、Cl^(−)、SO_(4)^(2-)、HCO_(3)^(-)、NO_(3)^(-)、F^(−)、TH和TDS等化学指标,综合利用图解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裂隙水、孔隙水与岩溶水具有相似的水化学特征,裂隙水和孔隙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为主,而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型;(2)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水化学形成机制主要以水−岩相互作用为主,其次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孔隙水受水−岩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比例分别为77.7%和10.5%,而裂隙水受影响的比例分别为63.9%和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水化学特征 形成机制 主成分分析 邹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场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汪泽成 李晓清 赵献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34,共4页
以水文地质和与其关联的第一性资料入手 ,研究了川西地区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参数的基本特征以及正向、斜向垂直水化学分带性 ,并结合油气研究成果和气田分布现状 ,对川西坳陷的含油气性和气田保存条件进行了水文地质评价和预测。研究表... 以水文地质和与其关联的第一性资料入手 ,研究了川西地区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参数的基本特征以及正向、斜向垂直水化学分带性 ,并结合油气研究成果和气田分布现状 ,对川西坳陷的含油气性和气田保存条件进行了水文地质评价和预测。研究表明 :本区存在三种水化学斜向垂直分带变化类型 ,即正向型、正向—反向型、正向—反向交替型 ;川西坳陷南部的灌口—平落坝断褶带和大兴鼻状构造带为天然气富集的最有利水文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气田 地下 分析 水化学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罗池岩溶水系统水化学及径流过程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旭 杜宇本 蒋良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4-261,共8页
应用水化学常、微量元素、同位素分析,结合区域水均衡分析等综合手段,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易罗池岩溶水系统的形成机理、径流特征进行了研究。水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易罗池泉水和沙河地表水相关性较好;水均衡分析显示,易罗池岩溶水系统... 应用水化学常、微量元素、同位素分析,结合区域水均衡分析等综合手段,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易罗池岩溶水系统的形成机理、径流特征进行了研究。水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易罗池泉水和沙河地表水相关性较好;水均衡分析显示,易罗池岩溶水系统中每年通过岩箐组(O_1y)灰岩接受大气降水的最大补给量约为100×10~4 m^3,占易罗池岩溶大泉出口总水量1 387×10~4 m^3/a中的很小比重。本文得出易罗池泉水为沿大宝盖向斜灰岩夹层发育的岩溶管道裂隙水,与上层非可溶岩基岩裂隙水无水力联系;岩溶泉水主要在大宝盖向斜O_1y地层灰岩夹层发育,于易罗池排泄,主要补给源为大宝盖向斜北西翼沙河上游朝阳寨一带的地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罗池 岩溶 水化学 均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IS水化学和同位素方法判断灵水来源 被引量:9
19
作者 姜光辉 郭芳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尝试利用多种方法确定南宁市武鸣县灵水岩溶泉的补给来源和汇水范围。获取了可能在其汇水范围内的岩溶泉、钻孔、表层岩溶泉枯季及雨季水化学资料,在CaCO3-CO2-H2O平衡体系中区分不同出露形式的岩溶水的水化学成因,发现CO2分压、地下水... 尝试利用多种方法确定南宁市武鸣县灵水岩溶泉的补给来源和汇水范围。获取了可能在其汇水范围内的岩溶泉、钻孔、表层岩溶泉枯季及雨季水化学资料,在CaCO3-CO2-H2O平衡体系中区分不同出露形式的岩溶水的水化学成因,发现CO2分压、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污染等因素影响此化学平衡体系。灵水的钙离子浓度和CO2分压在岩溶泉中较高,体现了灵水为区域地下水流系统的排泄点。环境同位素分析表明,当地雨水的δ2H和δ18O同位素存在季节效应和高程效应,地下水中同位素的变化被混合作用削弱,其平均值接近于夏季雨水的同位素组成,表明该地区的降雨入渗补给主要发生在夏季。利用GIS技术划分地表水流域,以此作为地下水流域识别的依据。得到灵水汇水面积为697km2,其中约126km2属于埋藏型岩溶,其余为覆盖型岩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环境同位素 边界条件 水化学分析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家峡水电站坝址环境水化学特征与演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霍吉祥 李子阳 +1 位作者 马福恒 宋汉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坝址环境水质及其时空变化隐含了丰富的信息,可以揭示水、岩、帷幕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以及渗流条件的改变。以李家峡水电站为例,对坝址不同部位渗流水进行采样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化学图示、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坝址环境水质空间分... 坝址环境水质及其时空变化隐含了丰富的信息,可以揭示水、岩、帷幕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以及渗流条件的改变。以李家峡水电站为例,对坝址不同部位渗流水进行采样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化学图示、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坝址环境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并与之前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水质变化趋势。研究显示,廊道内渗水总体上呈现出"高矿化"的特征,且坝基部位较两岸坝肩尤甚,表明两岸部位帷幕前后水力联系相对活跃;从时间演变看,左岸及坝基廊道部位的水质与此前检测分布较为一致,表明对应部位防渗性能变化稳定;右岸水样两次检测情况变化较大,表明右岸廊道部分部位渗流条件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址环境 水化学图示法 变异系数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李家峡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