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逻辑结构的特点与问题 被引量:32
1
作者 杨立新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5,共12页
经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首次审议的《民法典分则各编(草案)》的人格权编,在激烈的争论中终于面世,并且向全国公开征求修改意见,不仅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们的充分肯定,而且也得到了公众舆论的好评。这部法律草案植根于中国独... 经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首次审议的《民法典分则各编(草案)》的人格权编,在激烈的争论中终于面世,并且向全国公开征求修改意见,不仅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们的充分肯定,而且也得到了公众舆论的好评。这部法律草案植根于中国独特的实践土壤,总结了《民法通则》实施以来确认人格权、保护人格权的丰富经验,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民事主体享有的人格权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整部草案的逻辑结构严谨、和谐,既与《民法总则》的一般性规定相一致,又与民法分则其他各编相关内容相一致,且自身体系完整、自洽,重点突出,是一部比较成功的法律草案。该编目前还存在部分逻辑上的不足,例如将人格权编规定在分则的第三编,与《民法总则》第2条与第五章规定民事权利类型的顺序不一致等,在下一步的修订中应当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 逻辑结构 人格利益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草案》人格权编的宪法学省思 被引量:5
2
作者 骆正言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52,156,共12页
民法典人格权立法不仅是民法学界的事情,也与宪法学有关。因为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的价值基础,人格权最早又是从宪法规范衍生出来,民法典人格权规范的设定要符合宪法的精神。从宪法视角看人格权立法可以发现,近现代的"人格权"... 民法典人格权立法不仅是民法学界的事情,也与宪法学有关。因为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的价值基础,人格权最早又是从宪法规范衍生出来,民法典人格权规范的设定要符合宪法的精神。从宪法视角看人格权立法可以发现,近现代的"人格权"概念与古罗马时期表示人的主体资格的"人格"概念没有实质联系。人格权是个人自由建构、自由维持和自由展现其人格(或个性)的权利,是在人性尊严(人格尊严)之下,和平等权并列,并作为宪法列举的特别人格权之补充的概括权利。从宪法视角看《民法典》人格权立法,在姓名权方面,应将姓名登记和变更规范列入行政立法的范围;在肖像权方面,应将肖像制作权纳入肖像权的范畴,并将公众人物作为肖像权的抗辩事由;在名誉权方面,应将内在名誉(或名誉情感)列为名誉权的保护对象,并把对抗性言论作为名誉权的抗辩事由;在隐私权方面,应注意给予个人最核心的私密领域以绝对保护,并为隐私侵权设定相应的抗辩事由;而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也应在兼顾大数据经济的前提下,要求信息收集者对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草案人格 宪法学 姓名 肖像 名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中“个人信息自决”的规范建构及其反思 被引量:74
3
作者 谢远扬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148,共16页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次审议稿)》中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严格贯彻了“个人信息自决”这一基本原则,其具体规范建构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的各项要求。但“信息自决”这一理念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鉴于时代的变迁,单纯的“信息...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次审议稿)》中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严格贯彻了“个人信息自决”这一基本原则,其具体规范建构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的各项要求。但“信息自决”这一理念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鉴于时代的变迁,单纯的“信息自决”原则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社会背景和法律规范变迁的梳理,说明“个人信息自决”原则的局限所在,并结合“场景理论”找出影响个人信息保护强度的关键要素,为《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相关规范的修改以及司法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人格(草案)》 个人信息自决 场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序良俗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运用——兼论《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对个人信息的规定 被引量:2
4
作者 蔡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71,共5页
公序良俗原则实质上应该是“不违背公序良俗”。民法中采取列反面清单的方式加以运用。《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中用专门章的规定彰显了对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重视。然而在其不承担责任条款列举中,则规定“为维护公序良俗而实施的必要... 公序良俗原则实质上应该是“不违背公序良俗”。民法中采取列反面清单的方式加以运用。《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中用专门章的规定彰显了对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重视。然而在其不承担责任条款列举中,则规定“为维护公序良俗而实施的必要行为”的实施收集、使用或者公开个人信息等行为不承担责任。该规定不同于关于公序良俗在民法中的运用方法,会产生侵害个人信息的巨大风险,减损个人信息保护内容。民法典中应该正确认识公序良俗的作用,平衡权利的保护与公序良俗的保护。建议删除816条第4项规定,回归不违背公序良俗的科学运用模式,全面保护个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序良俗 个人信息保护 民法典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权法定的宪法之维与民法典编纂 被引量:4
5
作者 曹相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41,156,共11页
人格权法定存在两种不同语境:一是立足于人格权类型、边界的明确,二是着眼于人格权的权利基础。人格权法定的肯定论多强调前者,否定论则主要从后者出发。事实上,人格权的基础既非民法赋予,也不是来源于宪法:宪法规范存在多种类型,人之... 人格权法定存在两种不同语境:一是立足于人格权类型、边界的明确,二是着眼于人格权的权利基础。人格权法定的肯定论多强调前者,否定论则主要从后者出发。事实上,人格权的基础既非民法赋予,也不是来源于宪法:宪法规范存在多种类型,人之尊严、人权不是宪法权利,而是实证权利的价值基础,其与民事权利仍然泾渭分明。从立法技术上看,人格权法定既有可能也有必要。民法、宪法对人格权采取了不同的类型技术,标准在于个人受义务主体侵害的可能性;民法人格权与宪法人格权均具有开放结构,但新生民事权利仅对宪法权利具有类型联想意义。在人格权类型和边界的界定上,"民法典(草案)"取得了重要成绩,但仍应作出相应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法定 民法宪法关系 人格类型化 民法典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人格权编)》一般规定的体系构建 被引量:57
6
作者 张红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5-173,共19页
独立的人格权编成就了中国《民法典》独特的七编制法典体例,首开世界民事立法之先河,是世界人格权保护立法的典范,彰显了现代化人格权保护模式。人格权编将成熟的具体人格权法定化,在保持各具体人格权概念外延开放性的同时,以“人身自由... 独立的人格权编成就了中国《民法典》独特的七编制法典体例,首开世界民事立法之先河,是世界人格权保护立法的典范,彰显了现代化人格权保护模式。人格权编将成熟的具体人格权法定化,在保持各具体人格权概念外延开放性的同时,以“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为基础建立一般人格权保护,双管齐下保护新型人格利益,面向未来社会发展保持人格权体系的包容性。人格权遭受损害便难以恢复原状的特点决定了人格权保护要注重事前防御,人格权编构建了全面的人格权请求权体系,形成了“事前防御+事后救济”的完整权利保护方案,使得人格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等量齐观,完善了现代民法请求权体系。人格权具有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人格财产利益许可使用是人格权重要的积极权能,是对传统人格权单一伦理性认识的再发展。人格权侵害救济制度对侵害人格权的认定作出区别处理,同时规定了合理使用制度,以期在人格权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人格权编创新性地规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贯彻了权益充分救济的理念,有利于人格权的周全保护,拓展了我国损害赔偿法的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体系 人格请求 人格财产利益许可使用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民法典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人格权编)》之合理使用制度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红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46,共7页
人格权的保护极为重要,但并非意味着人格权不受限制。限制人格权的正当理由是社会公共利益,表现为社会实践的必要性、言论自由、监督权等。《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的合理使用制度是人格权限制的重要制度,用于平衡人格权保护和维护社... 人格权的保护极为重要,但并非意味着人格权不受限制。限制人格权的正当理由是社会公共利益,表现为社会实践的必要性、言论自由、监督权等。《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的合理使用制度是人格权限制的重要制度,用于平衡人格权保护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认定合理使用的要点在于合理使用的范围、目的以及是否超过"合理性"限度。行为人不当使用民事主体人格要素的,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 合理使用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民法典人格权编对个人信息的定位与保护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如愿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109,共2页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也表现出了一些新特征,体现为"个人弱控制"与"产业强需求"。2019年8月公布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次审议稿)》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中被定位为...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也表现出了一些新特征,体现为"个人弱控制"与"产业强需求"。2019年8月公布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次审议稿)》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中被定位为人格权益本质,并且个人享有弱支配程度的人格权益。民法典人格权编中的个人信息行为规制模式可为有效保护个人信息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个人信息 民法典人格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问题探讨——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第七百七十九条为对象 被引量:35
9
作者 柳经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7-65,共9页
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上,《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第七百七十九条存在态度暧昧、限制条件不当等问题。应当在合同编违约损害赔偿责任项下予以规定,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违约损害赔偿制度。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不应限于违约损害人格权的... 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上,《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第七百七十九条存在态度暧昧、限制条件不当等问题。应当在合同编违约损害赔偿责任项下予以规定,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违约损害赔偿制度。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不应限于违约损害人格权的场合,合同本身存在精神利益、违约损害自然人亲属关系的情形,也应适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人格 合同 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法典》之人格权请求权体系 被引量:40
10
作者 张红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5-244,共10页
人格权编是《民法典》的硬核优势,人格权请求权是人格权编的瞩目亮点。人格权损害后果不可逆转,一旦发生便覆水难收。事后救济手段不能充分有效填补人格权的损害后果,使人格权恢复到最初状态。人格权请求权契合人格权保护需求的特性,具... 人格权编是《民法典》的硬核优势,人格权请求权是人格权编的瞩目亮点。人格权损害后果不可逆转,一旦发生便覆水难收。事后救济手段不能充分有效填补人格权的损害后果,使人格权恢复到最初状态。人格权请求权契合人格权保护需求的特性,具有积极防御权的性质,是预防人格权实际损害后果发生的有效工具。此外,人格权请求权具有体系价值,是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理论基础,明确了绝对权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在权利保护上的功能差异,使民法典请求权体系内部的逻辑更加清晰。人格权请求权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责任承担方式、人格权禁令制度以及异议、更正、删除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 责任 人格请求 禁令制度 预防损害后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权编草案二审稿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立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35,共11页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二次审议稿)》在一审稿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又有了重大进展,突出了保护人格尊严的主题,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时代需求,具体内容日臻完善。在死者人格利益保护、身份权保护、生命尊严、临床试验、人体基因和人体胚...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二次审议稿)》在一审稿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又有了重大进展,突出了保护人格尊严的主题,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时代需求,具体内容日臻完善。在死者人格利益保护、身份权保护、生命尊严、临床试验、人体基因和人体胚胎保护、不得利用深度伪造侵害肖像权、确认声音权、媒体更正和删除义务、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个人信息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使人格权编的内容更加扎实、丰满,彰显了人格权法独立成编确认和保护人格权的重要价值。同时,该草案还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 评价 进展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民法典分则编纂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宪忠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105,共10页
民法是科学、体系化而且讲究实用的制度系统,民法典分则的编纂除了体现民法总则所体现的法律思想及基本制度安排之外,还应该在各个独立的分编之间实现融洽的体系化和制度安排。因此,我国民法典分则已基本确认继续坚持潘德克顿的体系模... 民法是科学、体系化而且讲究实用的制度系统,民法典分则的编纂除了体现民法总则所体现的法律思想及基本制度安排之外,还应该在各个独立的分编之间实现融洽的体系化和制度安排。因此,我国民法典分则已基本确认继续坚持潘德克顿的体系模式。侵权责任编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我国民法典的编纂脱离了潘德克顿体系,也未否定债法的大体系格局。人格权独立成编是为了贯彻人格权保护的原则,是为人格权受侵害建立请求权的法律基础,而不是要为人格权转让提供法律依据。合同法独立成编、不设立债法编,但是在合同编的一般规定部分体现了债法总则要求,已经有条文实现了债法基本要求。区分原则在物权编和合同编得以体现和贯彻,是我国立法科学性的显著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责任 人格 合同 区分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法典分则草案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46
13
作者 梁慧星 《法治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3-16,共14页
一、物权编本编着重讲两个制度。一个是第117条添附制度,一个是第十四章居住权制度。(一)添附制度添附制度在民法教科书上会讲到,但现行物权法没有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是将民法理论上的添附制度作为法理规则来适用的。例如,北京三中院... 一、物权编本编着重讲两个制度。一个是第117条添附制度,一个是第十四章居住权制度。(一)添附制度添附制度在民法教科书上会讲到,但现行物权法没有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是将民法理论上的添附制度作为法理规则来适用的。例如,北京三中院2015年终字1207号民事判决书,就一起在他人宅基地上建房纠纷案,法院适用民法关于添附的法理规则判决房屋所有权由宅基地使用权人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买卖合同 判决书 合同解除 可预见规则 居住 添附制度 最高人民法 人格 《合同法》 民法草案 善意取得制度 处分合同 情事变更原则 责任法 买受人 人撤销 买卖预约 所有归属 《买卖合同司法解释》 他人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誉权及其民法典的定位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楚钢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8-145,共8页
商誉权规范具有相当的时代价值与实践需求。商誉权的独特性表现在主体和客体的特殊性,商誉权的客体是商誉利益,包含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二者不是简单的正相关。立法机关应当准许商誉权发生限制性让与,意思自治原则要求商誉权的限制性让... 商誉权规范具有相当的时代价值与实践需求。商誉权的独特性表现在主体和客体的特殊性,商誉权的客体是商誉利益,包含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二者不是简单的正相关。立法机关应当准许商誉权发生限制性让与,意思自治原则要求商誉权的限制性让与具备足够的开放性。民商合一下的民法总则能够明确商誉权主体范围,涵括商事主体,实现民法典对商誉权主体的周延调整;人格权编应规定商誉权的权利内容,商誉权排他性权能以商誉维护权为典型,商誉权利用性权能主要包括商誉保有权、商誉调整权、商誉转让权、商誉继承权;商誉侵权通常应采过错责任原则,损害赔偿的统一救济规则应根据主体和客体的特殊属性,参考我国司法实务与国外判例的经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誉 民法典 民法总则 人格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时代档案隐私权保护的困境与建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玉洁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4-76,共3页
2021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形式命名的法律,它将人格权首次独立成编,并将隐私权确定为独立人格权。修订后同样于2021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2021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形式命名的法律,它将人格权首次独立成编,并将隐私权确定为独立人格权。修订后同样于2021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新修订《档案法》”)是自1987年公布以来第一次全面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隐私 独立人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档案法》 独立成 民法典 困境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民法典的现代化与中国化 被引量:19
16
作者 孟勤国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9-169,共11页
民法现代化与中国化是中国民法典的核心问题,也是衡量中国民法典进步与完善的主要标杆。中国民法现代化不是近代民法现代化的延续,而是发端于民法通则的独立历史进程,具有自主性和本土性,依据是中国社会的生活条件,标准是及时满足中国... 民法现代化与中国化是中国民法典的核心问题,也是衡量中国民法典进步与完善的主要标杆。中国民法现代化不是近代民法现代化的延续,而是发端于民法通则的独立历史进程,具有自主性和本土性,依据是中国社会的生活条件,标准是及时满足中国现实生活的需要。中国民法典的物权编与人格权编在民法现代化与中国化上取得重大成就,也有一定的不足。其中,物权编实现了财产基本法的定位、提升了财产利用的地位、区分了不同主体的所有权、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用益物权制度、纠正了物权的两大常识性错误。人格权编为人格权现代化开拓了广阔的空间、确立了人格与人格权分离的人格权保护模式、明确了人格权积极利用的属性、正确定位了人的主体价值。中国民法典仅仅是民法现代化与中国化的阶段性成果,对于中国民法学而言,民法现代化与中国化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现代化 中国化 人格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法典贯彻体系性科学逻辑的几个要点 被引量:36
17
作者 孙宪忠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28,共11页
正确把握民法典的体系性逻辑对于民法典的理解与适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法典"意在强调民法典的综合性、体系性与科学性。由于采用潘德克顿编纂体系,我国民法全部法律规范区分为总则编和分则编,需要明确总则编对各民法规范... 正确把握民法典的体系性逻辑对于民法典的理解与适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法典"意在强调民法典的综合性、体系性与科学性。由于采用潘德克顿编纂体系,我国民法全部法律规范区分为总则编和分则编,需要明确总则编对各民法规范的体系统辖作用,同时注意共同性规则、一般性规则和但书条款各自的不同功能。财产权利立法部分主要涉及物权和债权,对此采用区分原则加以区别。人身权利体系逻辑上,民法典首先强调人身权利,再强调财产权利,现认为身份权的产生基础是婚姻家庭中的身份。人格权独立成编利于正面宣誓人格权利,提高人格权保护水平,但并不意味着人格权可以转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体系性逻辑 总则 财产 身份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不采用债法总则的本国立法史和比较法依据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国栋 《法治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137-149,共13页
自1958年中苏关系破裂后的我国民法典草案不设债法总则,把债法分解为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在20世纪80年代的草案中,还把侵权责任编改名为民事责任编。我国《民法典》基本遵循这一传统,不过把民事责任编还原为侵权责任编,但在总则编保留... 自1958年中苏关系破裂后的我国民法典草案不设债法总则,把债法分解为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在20世纪80年代的草案中,还把侵权责任编改名为民事责任编。我国《民法典》基本遵循这一传统,不过把民事责任编还原为侵权责任编,但在总则编保留民事责任章规定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一般问题,并另立人格权编。从比较法的角度看,不少国家的民法典都拆散大债法,表明了立法者对盖尤斯过度概括异质性人类行为在一个范畴下的做法的反叛。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以民事责任的宏大范畴概括一切违反民事义务行为,并以之改变整个民法的逻辑结构的尝试,但未成功,导致各国立法者在宽窄不同的含义上使用民事责任概念。我国《民法典》对大债法的拆解,是这两大理论施加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法总则 责任 民事责任 人格 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与"三农"问题治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宁法 《农业知识》 2021年第1期47-50,共4页
我国《民法典》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主要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就“三农”问题而言,《民法典》回应社会关切,对所涉领域作了全面且系统的规定。这... 我国《民法典》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主要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就“三农”问题而言,《民法典》回应社会关切,对所涉领域作了全面且系统的规定。这对于贯彻中央的“三农”政策起到了基础性保障作用,为进一步完善“三农”问题的治理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 三农 基础性保障 责任 继承 社会关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档案馆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
20
作者 刘健雄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5-35,共1页
7月14日,天津市档案馆邀请天津市民法典宣讲团成员、天津大学法治研究基地主任、法学院教授刘晓纯到馆进行民法典宣讲。刘晓纯讲解了编纂和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和民法典包含的主要内容,围绕民法典中“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人格权... 7月14日,天津市档案馆邀请天津市民法典宣讲团成员、天津大学法治研究基地主任、法学院教授刘晓纯到馆进行民法典宣讲。刘晓纯讲解了编纂和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和民法典包含的主要内容,围绕民法典中“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和“合同编”等方面展开解读,特别是对“人格权编”中“人身自由权”进行了详细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研究 民法典 天津市档案馆 人身自由 人格 法学院 责任 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