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毛泽东诗词人文解读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建徽
-
机构
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训练部
-
出处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291-292,共2页
-
文摘
毛泽东是一个不尽的话题,毛泽东诗词也是一个不尽的话题.面对几十年来对毛泽东诗词欣赏、研究的众多成果,本文并不对某一首毛诗或毛词进行阐释,而试图整体上从文化的、文学的角度,对毛泽东诗词进行粗线条的解读,亦即从人文的角度,解读毛泽东诗词的人文内涵.……
-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词人
毛主席诗词
诗人
首词
柳亚子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毛泽东诗词集》编辑中若干问题的商榷
- 2
-
-
作者
陈福季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58-59,共2页
-
文摘
《毛泽东诗词集》编辑中若干问题的商榷●陈福季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20周年,中央文献出版社于1996年9月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集》。是由毛泽东研究最权威部门编辑的、收集毛泽东诗词最全的一个本子。但是,这本诗词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一、有些注释欠...
-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集》
若干问题
发表时间
法定计量单位
《长征》
《西行漫记》
《沁园春·雪》
《七律·长征》
《毛主席诗词十九首》
李世民
-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
-
题名古典诗词欣赏中的审美活动浅析
- 3
-
-
作者
王玫
-
机构
厦门大学
-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1期34-37,共4页
-
文摘
审美客体的媒介刺激作用和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是产生美感的基本前提。同样,美这种属性如果离开了人的自身感觉几乎也就无法存在,审美主体自身复杂的心理活动对美感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审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其间必须经历一个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过程。本文就古典诗词欣赏中作为客体的诗词具有什么样的诱导作用,以及作为主体的观赏者在获得美感时经历怎样一个心理活动过程作一番浅析。
-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审美客体
感时
心理活动过程
自由体诗
审美活动
审美需要
《孔雀东南飞》
古诗十九首
古代诗文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谈诗词中叠字的运用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门立功
-
出处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3期81-83,共3页
-
文摘
叠字,又名重言。是把同一个字连接使用的修辞格。诗词中运用叠字的现象比较集中。胡震亨说:“体物叠字,本之风雅,诗所不能无。”①郝懿行说:叠字“多形容与貌之词,故重文叠字,累载于篇。”②从《诗经》、《楚辞》、古诗、乐府,到唐诗、宋词。
-
关键词
运用
诗词
体物
表达功能
诗经
表情达意
胡震亨
古诗十九首
杨万里
拟声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唧唧复唧唧”应当如何理解
- 5
-
-
作者
杨洪辉
-
机构
河北沧州市三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29-29,共1页
-
文摘
“唧唧复唧唧”应当如何理解河北沧州市三中杨洪辉《木兰诗》首句的解释历来莫衷一是。初中语文课本新旧教材或谓“织机声”,或谓“叹息声”,都很值得商榷。首先,从民歌的前后句看,若说是“织机声”,那么下文说“不闻机杼声”,就显然前后矛盾。其次,若说成“叹息声...
-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
叹息声
就是那一只蟋蟀
《木兰诗》
旧教材
前后矛盾
高中语文
《古诗十九首》
木兰庙
诗词创作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