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类、惯例、比较——厄尔·迈纳《比较诗学》的诗学体系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仁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125,共5页
美国比较文学学者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建构的是跨文化的比较诗学理论体系。迈纳把重点放在原创诗学的阐发以及文类中介的建立上,在东西方文学文本的比较中自然升华了文学本质、特性以及功能的思考,因而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入思方... 美国比较文学学者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建构的是跨文化的比较诗学理论体系。迈纳把重点放在原创诗学的阐发以及文类中介的建立上,在东西方文学文本的比较中自然升华了文学本质、特性以及功能的思考,因而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入思方式。迈纳秉承着跨文化的视野,历史动态的诗学观念以及开放的襟怀,自由地畅游东西方的文学艺术领地,尽管如迈纳自己所说,这样做仅仅是一种尝试,但是已经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世界诗学的瑰丽景色,开阔了我们的思维与视野,给人以前所未有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文类 惯例 比较 文化相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的创新与超越——饶芃 子教授的《比较诗学》及其他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汉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81-83,114,共4页
关键词 饶Peng子 《比较诗学》 比较文学 比较诗学 创新 文学理论 个案研究 海外华文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迈纳《比较诗学》的学理启示
3
作者 王瑛 丁红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6,共3页
跨文化的比较视野,"公正与慈爱"地平等对待东西方诗学的宽阔胸怀,独特的诗学创见,厄尔·迈纳教授的《比较诗学》可以从不同方面给人们以学理启示。本文就其诗学实践的入思、方法、态度等方面,就诗学研究的新声与旧说的关... 跨文化的比较视野,"公正与慈爱"地平等对待东西方诗学的宽阔胸怀,独特的诗学创见,厄尔·迈纳教授的《比较诗学》可以从不同方面给人们以学理启示。本文就其诗学实践的入思、方法、态度等方面,就诗学研究的新声与旧说的关系梳理其学理景观,为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实践提供借鉴:一、问题意识是入思的基础,为诗学洞见提供有价值的入口;二、问题的探索与解决需吐故纳新,诗学研究需要出位之思;三、在具体的话语与历史语境中提出问题;四、提问方式应该有新的理路。新知的生发与创见需与旧同谋,在旧说基础上构建诗学的生命之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迈纳 《比较诗学》 旧话 新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探寻与美学的沉思——读饶芃子教授的《比较诗学》
4
作者 陈涵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5-137,共3页
关键词 美学 饶芃子 《比较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饶芃子教授新论著《比较诗学》
5
作者 梁凤莲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154-156,共3页
随着21世纪全球一体化概念的明晰,人类生存的共同背景开始浮出水面,由是,文明的传播与完善总是具有相同的使命和意义,这正是比较诗学的意义,也是其不断更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追求建立一种“为整个人类走向大同之域”(季羡林语)的“... 随着21世纪全球一体化概念的明晰,人类生存的共同背景开始浮出水面,由是,文明的传播与完善总是具有相同的使命和意义,这正是比较诗学的意义,也是其不断更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追求建立一种“为整个人类走向大同之域”(季羡林语)的“诗学理想”,寻求全球范围内各民族共同拥有的“诗意的表达”,这无疑是当今文艺学学科及其学者们的一种追求。一种文化体系的发展,离不开外求,同样,比较诗学的更新和发展,亦需要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借助于“有距离的宽容”,去进行全方位的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Fan子 《比较诗学》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尔·迈纳的跨文化阐释 被引量:1
6
作者 涂昊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从跨文化的角度对诗学作比较探讨 ,他以基础文类形成原创诗学为理论基础 ,以基础文类的分析作为跨文化阐释的切入点 ,以基础文类同异关系的把握作为诗学比较的可比性的基础 ,以一种宽容平等的对话精神作为... 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从跨文化的角度对诗学作比较探讨 ,他以基础文类形成原创诗学为理论基础 ,以基础文类的分析作为跨文化阐释的切入点 ,以基础文类同异关系的把握作为诗学比较的可比性的基础 ,以一种宽容平等的对话精神作为跨文化阐释的态度 ,显示了比较诗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的成熟过程。但科学的相对主义态度 ,注定了从事比较诗学面临着“诗学”“跨文化”“阐释”等因素的制约 ,这也同时为比较诗学的开拓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跨文化 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