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关系史”到“方法论”——两本法国比较文学名著比较
1
作者 陈可培 孙景尧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文章以法国比较文学学者基亚的《比较文学》和谢弗雷的《当代比较文学:方法与视野》为研究文本,从两者的目录编排入手,比较了两本书的构架、层次、对比较文学的不同定义、对总体文学的不同理解、对翻译研究的不同角度,从中追溯比较文学... 文章以法国比较文学学者基亚的《比较文学》和谢弗雷的《当代比较文学:方法与视野》为研究文本,从两者的目录编排入手,比较了两本书的构架、层次、对比较文学的不同定义、对总体文学的不同理解、对翻译研究的不同角度,从中追溯比较文学这门年轻而开放的学科在几十年间的发展历程,因而阐述了对比较文学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比较文学 基亚 谢弗雷 《比较文学 《当代比较文学:方法与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一种无可回避的国际学术研究现象
2
作者 杨乃乔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方法论问题永远制约着理论和创作的发展。今天,当新的语境中我们重新提起“方法论热”时,不约而同感到了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大约20年前也就是1985年前后,随着西方文化思想、哲学、美学与文学理论等的大批量东渐,种种名目繁多的西方方法... 方法论问题永远制约着理论和创作的发展。今天,当新的语境中我们重新提起“方法论热”时,不约而同感到了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大约20年前也就是1985年前后,随着西方文化思想、哲学、美学与文学理论等的大批量东渐,种种名目繁多的西方方法论思想,诸如精神分析、语义分析、原型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形式主义、存在主义、符号学、现象学、解释学、接受美学、比较文学、文学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耗散”理论等等蜂拥而至,令人目不暇接,我们确实感到了相关学术思想与思维的莫大开拓与提升,我们的学术之思无疑得到了丰富、锤炼与转换。可以说,那是一场跨文化传播意义上的方法论的解放运动,其重要意义与价值不容忽视与低估。然而,任何思想与思维的解放都可能伴随着新的禁锢。某种意义上讲,解放即禁锢。关键在于,人们对这种解放抱何种人文态度。当今日重新回首“往事”,难道我们不认为西方方法论的引进、传播与接受,不是一场发生在文学、美学领域的“戴着镣铐的舞蹈”?尽管20年间,一代中国学人在这一领域的译介、阐释与运用硕果累累,令人振奋,不过,当必须再度举步向前之时,我们对方法论的“现状”之不大满意,是理所当然的。在文化思维意义上,任何“先进”、“有效”的方法论,都是有局限的。在崇拜心态里,便目迷五色,心智遮蔽,不知其各自真正的局限性究竟在哪里,便可能举步维艰。这里,不仅存在着方法论的创造、运用与主体人格因素的关系,更应该关注方法论的创造、运用与问题意识、学术创新之关系。因为这意味着对“方法论的异化”的理性认知,所以刘士林教授提出应针对工具有一个“批判武器的批判”的过程。杨乃乔教授就比较文学国际化问题强调了学科意识的必然性,也是从方法论上提供了思考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概论》 学术研究 国际 回避 比较视域 研究主体 跨学科 文学研究 安身立命 事实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即不离的观照——论谢夫莱尔《比较文学》的理论视域
3
作者 胡燕春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8-171,共4页
伊维.谢夫莱尔的专著《比较文学》,对于当下比较文学界所关注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了原创性的阐释。鉴于此,文章选取其中极富代表性的部分——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于两者之间共生与互融等诸种关联性及其共同走向... 伊维.谢夫莱尔的专著《比较文学》,对于当下比较文学界所关注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了原创性的阐释。鉴于此,文章选取其中极富代表性的部分——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于两者之间共生与互融等诸种关联性及其共同走向“比较诗学”的发展趋向等论题予以探讨,力求透彻地剖析该著述所显现的不即不离的观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夫莱尔 《比较文学 不即 不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化的扛鼎之作——方汉文《比较文学高等原理》
4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方汉文 《比较文学高等原理》 学科建设 理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教育部推荐的两部比较文学教材的评议
5
作者 仵从巨 管恩森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6年第2期60-62,共3页
为了适应教学需要,近几年来,各地高校撰写出版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比较文学教材,其中,由陈悖、孙景尧、谢天振主编的《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杨乃乔主编的《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是两部比较有代表性... 为了适应教学需要,近几年来,各地高校撰写出版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比较文学教材,其中,由陈悖、孙景尧、谢天振主编的《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杨乃乔主编的《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是两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经我们问卷调查,这两部教材目前在教学中采用率较高(分别为23.6%和22.5%),影响较为广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通过适当修订,有望成为精品教材。因此,本文拟从适应本科教学这一角度,对这两部教材做一些评议。在评议中我们对另一部教材——乐黛云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1版)也有所涉及,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种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材 《比较文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教学需要 问卷调查 精品教材 本科教学 文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合乎时宜”的书 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6
作者 李万钧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7-157,159,共2页
关键词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书评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高等教育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作为阐释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点——高旭东《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简评
7
作者 小贾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鲁迅 高旭东 《比较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简评 人民文学出版社 激进主义 保守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变异学视野下的语言变异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琳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1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语言变异 《比较文学论》 媒介作用 文化传播 翻译者 变异现象 文学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亚敏
9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胡亚敏,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长期从事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讲视频公开课”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比较文学”。主持的“文化环境变迁与文艺学课程改革”和”高校师生关系的重塑... 胡亚敏,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长期从事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讲视频公开课”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比较文学”。主持的“文化环境变迁与文艺学课程改革”和”高校师生关系的重塑与文艺学教学改革的拓展”先后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编著的“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比较文学教程》2011年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并外译出版。出版《叙事学》《文化转向》等论著、译著和教材11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获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等奖项4项。2007年获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教程》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国家规划教材 华中师范大学 精品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文学批评 文化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