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识流电影:精神世界的显影——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例
1
作者 孟丽花 《艺术家》 2025年第1期155-157,共3页
意识流电影与意识流小说一样是心理学范畴的“意识流”在艺术领域的“衍生物”。与传统影片注重通过展现人物的外部行为营造外在的冲突不同,意识流电影大多会淡化外在情节,运用固定式内聚焦追求人物精神世界的显影。影片《比利·林... 意识流电影与意识流小说一样是心理学范畴的“意识流”在艺术领域的“衍生物”。与传统影片注重通过展现人物的外部行为营造外在的冲突不同,意识流电影大多会淡化外在情节,运用固定式内聚焦追求人物精神世界的显影。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意识流手法讲述了士兵比利·林恩的故事,其在剧作结构、英雄形象塑造、主题传达等方面因为这一手法的应用而与李安导演前期的创作有了一定的区别,又在关注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主人公成长轨迹等方面表现出作者电影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电影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作者电影 人物内心世界 成长轨迹 主题传达 意识流手法 剧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改编艺术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耿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08-110,共3页
李安是一位擅长将文学作品改编为一流电影的奇才,除了"家庭三部曲"外,李安电影的脚本基本上都来自于小说。李安在将文本影像化的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最终实现跨文化、跨艺术形式的和谐,以及艺术与市场上的双重成功,并达成读... 李安是一位擅长将文学作品改编为一流电影的奇才,除了"家庭三部曲"外,李安电影的脚本基本上都来自于小说。李安在将文本影像化的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最终实现跨文化、跨艺术形式的和谐,以及艺术与市场上的双重成功,并达成读者与观众间最大限度的共识。这是与李安遴选故事范本以及改编故事的特殊策略分不开的。文章从群像式叙事的保留、互文式内核的再现、新加情节与技术试验三方面,分析《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改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人文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葛中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5-137,共3页
李安的作品涉及国语片与英语片,其电影在取材和类型片选择上也并无定法,而在其每一部电影中都可以看到,李安以一种宏阔而温情的目光来审视人性,对人的生存状态提出含蓄温婉的质疑或思考。《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拍摄,就是李安... 李安的作品涉及国语片与英语片,其电影在取材和类型片选择上也并无定法,而在其每一部电影中都可以看到,李安以一种宏阔而温情的目光来审视人性,对人的生存状态提出含蓄温婉的质疑或思考。《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拍摄,就是李安探寻关于人的救赎之路的过程。片中,李安含蓄地批判战争与消费社会给人造成的伤害,同时又给人带来一定的抚慰,这些都让人看到了中式尚仁的儒道思想,以及西方人本主义等对李安电影精神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李安 人文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与李安的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赖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31-133,共3页
李安是全世界最富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导演之一,并且在不断创新的追求下,李安的创造力显得愈发旺盛。李安2016年的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让大众再次惊叹于李安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文章先概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 李安是全世界最富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导演之一,并且在不断创新的追求下,李安的创造力显得愈发旺盛。李安2016年的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让大众再次惊叹于李安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文章先概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内容和主题,再分析影片中3D+4K+120帧的技术创新,然后探讨技术创新对电影产业体系的影响及对电影发展的意义,最后总结李安导演一以贯之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创新精神 3D+4K+120帧 沉浸式数字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安作品的印式解读——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例
5
作者 徐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7-51,共5页
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欧美文化的影响造就了李安游走于各类题材间的平衡能力,他在作品中深入探讨传统与现代、情感与伦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冲突与融合,将东方民族性成功地置入到全球化的广阔视野中,达到商业性与艺术性... 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欧美文化的影响造就了李安游走于各类题材间的平衡能力,他在作品中深入探讨传统与现代、情感与伦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冲突与融合,将东方民族性成功地置入到全球化的广阔视野中,达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他征服世界的武器是超越文化差异层面的人类共通的本性与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欧美文化 印式 冲突与融合 东方文化 李安 中华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叙事策略分析
6
作者 赵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1-133,共3页
李安根据作家本·方丹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除了以空前的4K 120帧与Real D 3D视觉技术开启了电影的新纪元外,还以叙事打动了无数观众。《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展现出"李安式"的叙事策略... 李安根据作家本·方丹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除了以空前的4K 120帧与Real D 3D视觉技术开启了电影的新纪元外,还以叙事打动了无数观众。《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展现出"李安式"的叙事策略,李安在故事题材中挖掘出具有普适性的话题,并以自己兼具东西方文化思维的角度进行表现,而其戏剧冲突和叙事空间的安排也在保证了叙事文本可看性、娱乐性的同时,保证了电影具有发人深省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李安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悲剧性解读
7
作者 兰玉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8-130,共3页
李安是一位极具悲剧意识的导演,纵观其电影,尽管它们背景、题材乃至文化指向各异,但其中几乎都体现着某种悲剧精神。新近上映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亦不例外。从悲剧的深度而言,影片中依次存在三个层次的悲剧,随着三个层... 李安是一位极具悲剧意识的导演,纵观其电影,尽管它们背景、题材乃至文化指向各异,但其中几乎都体现着某种悲剧精神。新近上映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亦不例外。从悲剧的深度而言,影片中依次存在三个层次的悲剧,随着三个层次的递进,其所涉时空范围便越大,能够对悲剧感同身受的人便越多。文章从表层悲剧——战争的残酷,次层悲剧——社会的无情,深层悲剧——人生的无奈三方面,分析《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悲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李安 悲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生态命题
8
作者 彭一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32-134,共3页
李安根据本·方丹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秉承了李安一以贯之的反思态度。与《拯救大兵瑞恩》等战争片以紧张的战争场面绷紧观众的神经不同,李安以一种较为含蓄、平和的态度,展现了年轻的美军士兵比利... 李安根据本·方丹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秉承了李安一以贯之的反思态度。与《拯救大兵瑞恩》等战争片以紧张的战争场面绷紧观众的神经不同,李安以一种较为含蓄、平和的态度,展现了年轻的美军士兵比利·林恩在数天之内的生活,在不动声色之间展现了战争的巨大破坏性。文章从战争反思、隐藏的殖民主义批判、重建两性关系的呼唤三方面,以生态主义观照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李安 生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互动论视阈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春 郑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1-153,共3页
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来看,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展现了伊拉克战争在个体的互动中被构建出符号含义的过程,这些个体互动作为社会互动,影响了人们对伊拉克战争的普遍看法;比利·林恩最终选择回到战场,实现对军人的身份认同... 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来看,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展现了伊拉克战争在个体的互动中被构建出符号含义的过程,这些个体互动作为社会互动,影响了人们对伊拉克战争的普遍看法;比利·林恩最终选择回到战场,实现对军人的身份认同,也是他在自我互动后的结果。影片将战争场景与世俗生活并置,从微观的个体角度出发,传达了导演李安对这场战争的多重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符号互动论 伊拉克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带来全新观影体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维 《现代电影技术》 2016年第12期58-58,57,共2页
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李安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再次成为焦点,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这部电影除了撼动人心的故事情节,而更多关注的是这部电影背后拍摄的技术细节。
关键词 故事情节 电影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影视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兼谈反战反英雄主义叙事与制作技术革新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艳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73,共3页
提到应用3D效果和电脑特效,不得不提到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票房口碑双丰收的《阿凡达》,这部电影在技术上的革新为近年来诸多电影的制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推进了整个电影艺术的再创作。相对而言,视觉效果较弱的剧情片和文艺... 提到应用3D效果和电脑特效,不得不提到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票房口碑双丰收的《阿凡达》,这部电影在技术上的革新为近年来诸多电影的制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推进了整个电影艺术的再创作。相对而言,视觉效果较弱的剧情片和文艺片吸引力确实不够强烈。作为在电影艺术上取得了令人敬佩成就的华裔导演,李安继2012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勇于创新拍摄技术,应用3D/4K/120帧技术制作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革新 技术制作 英雄主义 战事 中场 电影艺术 叙事 反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美学与内容在技术创新中的价值——以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铮 洪焱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77-79,共3页
李安执导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创新性的探索了以120高帧速率电影创作,被誉为“电影又一里程碑”。本文结合电影文本内容重点探究技术创新在电影内容创作与电影美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电影美学 技术创新 战事 中场 李安 价值 电影创作 电影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势而节制--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曦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7期101-103,共3页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4K/3D/120帧的新技术引起了电影界的讨论热潮,不论褒贬与否,李安对新技术的尝试和冒险无疑给电影界带来一阵飓风,同时,也将引起学术界关于"现实与虚构""内容还是形式""技术与艺...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4K/3D/120帧的新技术引起了电影界的讨论热潮,不论褒贬与否,李安对新技术的尝试和冒险无疑给电影界带来一阵飓风,同时,也将引起学术界关于"现实与虚构""内容还是形式""技术与艺术"等话题的重新思考,可以预见的再讨论将给电影行业带来新的经验。尽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拥有尖端技术的外表,也依然没有丢掉那种内敛沉静的气质,这是中国观众产生认同和强烈共鸣的重要原因。"强势"的全新技术攻势,"节制"的叙事艺术风格,共同构成了这部影片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高概念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文本改编策略
14
作者 白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27-129,共3页
文学与电影具有先天的内部关联性与契合性,尤其是在当今的图像时代,图像相较于文字的表现能力与传播能力有目共睹,于是,类型繁杂的小说文本被大量地改编成为电影,搬上银幕。《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导演李安企图颠覆传统电影创... 文学与电影具有先天的内部关联性与契合性,尤其是在当今的图像时代,图像相较于文字的表现能力与传播能力有目共睹,于是,类型繁杂的小说文本被大量地改编成为电影,搬上银幕。《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导演李安企图颠覆传统电影创作方式与美学结构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该片放映帧数的改变,更多的是对于电影艺术表现力的探索与试探。本文对于该片文本改编策略的探讨,同时也是对于现阶段电影语言发展的一次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李安 小说文本 叙事策略 电影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与李安的120帧
15
作者 张璇譞 《戏剧之家》 2017年第5期154-154,156,共2页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以120帧为宣传噱头的电影,究竟是引领了未来电影的先河,还是一部过于应用技术,从而与内容脱节、喧宾夺主的"败笔",李安、影评者、观众三者心里似乎都有各自的解释。然而,一部有着革新精神的...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以120帧为宣传噱头的电影,究竟是引领了未来电影的先河,还是一部过于应用技术,从而与内容脱节、喧宾夺主的"败笔",李安、影评者、观众三者心里似乎都有各自的解释。然而,一部有着革新精神的影片其意义正在于此,要接受世人赋予它的褒贬不一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李安 120帧 4K 3D 升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不在场”下的选择自由——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16
作者 杨佳凝 《艺苑》 2017年第6期85-87,共3页
本文以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大量的闪回镜头为切入点,探析比利·林恩意识的"不在场"、意识"不在场"的原因及"不在场"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闪回镜头 不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艺双生: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照浸入式数字体验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68,共5页
电影艺术的产生源于先进的科技,而每一次的影视技术革命都在电影艺术历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2016的世界影坛来说,最轰动、也是最有争议的影片,非李安导演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莫属。如果说2009年卡梅隆的《阿... 电影艺术的产生源于先进的科技,而每一次的影视技术革命都在电影艺术历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2016的世界影坛来说,最轰动、也是最有争议的影片,非李安导演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莫属。如果说2009年卡梅隆的《阿凡达》带来了"IMAX元年",则2016年李安确实也创造了"120帧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革命 战事 中场 浸入式 字体 观照 技艺 电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只是“蓝瘦香菇”,你们为什么要拿我刷屏——评《我不是潘金莲》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18
作者 陈清华 《南腔北调》 2017年第1期6-20,共15页
最近的微博微信莫名其妙地被一个词刷屏了:蓝瘦香菇。咋回事呢?原来广西南宁一个小伙失恋后,录了一段地域风格鲜明的视频,称“难受想哭”。因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听起来像“蓝瘦香菇”。当然还有其他的别扭普通话,请看字幕翻译:“本来今天... 最近的微博微信莫名其妙地被一个词刷屏了:蓝瘦香菇。咋回事呢?原来广西南宁一个小伙失恋后,录了一段地域风格鲜明的视频,称“难受想哭”。因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听起来像“蓝瘦香菇”。当然还有其他的别扭普通话,请看字幕翻译:“本来今天,高高兴兴,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难受,想哭,在这里,第一次,为一个女孩子这么想哭,难受。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丢我一个人在这里,想哭,难受,在这里,想哭”。这个视频在网上走红,其他的话网民没记住,只记住了“蓝瘦香菇”(难受想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潘金莲 战事 中场 地域风格 字幕翻译 普通话 视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技术革新对战争题材电影叙事策略的影响——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悦 《戏剧之家》 2017年第6期155-155,共1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行业的技术革新也在不断延伸,技术革新不仅给观众带来新的观影体验,更为电影叙事策略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以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例,通过对电影叙事策略定义的阐述、技术革新的介绍以及两者之...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行业的技术革新也在不断延伸,技术革新不仅给观众带来新的观影体验,更为电影叙事策略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以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例,通过对电影叙事策略定义的阐述、技术革新的介绍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讨论来浅析技术革新对战争题材电影叙事策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策略 战争片 技术革新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影伦理透视下的战争创伤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思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4-46,共3页
由美国作家本·方登的获奖小说《漫长的中场休息》改编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部内涵颇丰的影片。它从多个摄影向度融合美国各阶层民众的心理和美国社会现状呈现战争创伤。以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 由美国作家本·方登的获奖小说《漫长的中场休息》改编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部内涵颇丰的影片。它从多个摄影向度融合美国各阶层民众的心理和美国社会现状呈现战争创伤。以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提出的摄影伦理为理论指导,依循美国国家意志的权力干预、美国社会的消费意识以及电影如何展演士兵创伤这三条透视链,可以深刻领会这部感受性与沉思性并举的作品的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格 摄影伦理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战争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