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死亡如何虚构——从鲁迅《死后》与余华《第七天》的比较研究谈起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5-43,65,共10页
《第七天》问世以来,在民间和学术界都引起了关注。民间掀起了批判余华的话语狂欢,主要批评点集中在余华小说中新闻式的罗列,认为其文学想象力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能力并没有超过微博微信的水平,这种批评实质来自于普通读者对作家写作内... 《第七天》问世以来,在民间和学术界都引起了关注。民间掀起了批判余华的话语狂欢,主要批评点集中在余华小说中新闻式的罗列,认为其文学想象力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能力并没有超过微博微信的水平,这种批评实质来自于普通读者对作家写作内容的期待和思想引导的需求。同时,评论界也对《第七天》表现出热情,但以褒扬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死后》 鲁迅 虚构 文学想象力 话语狂欢 认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斩首”抑或“低头”:“死屋”里的复活之谜
2
作者 徐乐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148,180,共13页
由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特殊的体裁结构和叙事者设定,关于这部书的主人公是否最终完成精神复活的问题,为不同研究者的解读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在书的引言中,《手记》编辑和作者之间勾心斗角的暗战,使得正文部分建构的从... 由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特殊的体裁结构和叙事者设定,关于这部书的主人公是否最终完成精神复活的问题,为不同研究者的解读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在书的引言中,《手记》编辑和作者之间勾心斗角的暗战,使得正文部分建构的从地狱到复活的情节公式疑点重重;同时令人不解的是,在出狱后的很长时间里,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一再提示他本人在西伯利亚苦役中实现了意义重大的精神更新,但每次都欲言又止,不愿细说自己内心变化的秘密,竭力避免与此相关的创伤疼痛。十四年后在《农夫马列伊》一文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重返自己的死屋经验,通过对自己的童年和狱中岁月的回忆,找到了治愈“斩首”创伤的救赎方案,终于讲清楚了隐藏于俄罗斯民族自身的复活秘密。因此可以说,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发展而言,西伯利亚的“死屋”绝对是一个接受地狱考验和忏悔涤罪的处所,埋藏着他日后重获新生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死屋手记》 《农夫马列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策略的探讨——以钱梦龙《死海不死》课堂教学片段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桂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6,共3页
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益。有研究者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成三大向度:主动提问、响应学生的问题或回答以及直接讲述。具体说来,“主动提问”是指教师主动对学生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形式又可分为提延伸封... 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益。有研究者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成三大向度:主动提问、响应学生的问题或回答以及直接讲述。具体说来,“主动提问”是指教师主动对学生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形式又可分为提延伸封闭性问题、提延伸开放性问题、提新的封闭性问题以及提新的开放性问题四种类型。教师如何运用“提问”来有效促进学生课堂学习,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更明晰、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行为 提问策略 《死海不 教师 教学片段 钱梦龙 开放性问题 执教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冰结的亲情——重读《雪》《死火》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伟 宋剑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9,共7页
学界对于《雪》《死火》的解读,普遍倾向于从思想和哲学的层面展开,突出鲁迅不屈的抗争意志。孙玉石认为,《雪》歌颂了“北方的雪”孤独的反抗精神,《死火》体现了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李欧梵认为,《雪》《死火》均是希望与绝... 学界对于《雪》《死火》的解读,普遍倾向于从思想和哲学的层面展开,突出鲁迅不屈的抗争意志。孙玉石认为,《雪》歌颂了“北方的雪”孤独的反抗精神,《死火》体现了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李欧梵认为,《雪》《死火》均是希望与绝望矛盾心境的外化,反映了其现代性特征。㈤丸尾常喜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火》 《雪》 重读 亲情 生命哲学 反抗绝望 现代性特征 反抗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之棘》的女性叙事策略和潜藏主题 被引量:1
5
作者 蔡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电影《死之棘》改编自日本著名的战后派作家岛尾敏雄的同名长篇小说,并于1990年在日本上映。这是一部讲述爱情、家庭、婚姻、婚外情题材的经典影片。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女主角美穗的叙事视角和叙事策略做一初步探讨,并结合... 电影《死之棘》改编自日本著名的战后派作家岛尾敏雄的同名长篇小说,并于1990年在日本上映。这是一部讲述爱情、家庭、婚姻、婚外情题材的经典影片。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女主角美穗的叙事视角和叙事策略做一初步探讨,并结合作者(男主角)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以及战后日本社会秩序重组、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来分析造成这种家庭悲剧的深刻原因,并探讨影片的潜藏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之棘》 叙事 女性 潜藏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侍2:我爱我家》的喜剧娱乐性
6
作者 任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5-137,共3页
《死侍2:我爱我家》自诩是一部合家欢电影,但其却并不循规蹈矩,实为一部"不走寻常路"的家庭电影。该电影很好地承续了《死侍》系列前作的无厘头搞笑基因,从人物、语言、情节、动作、造型等入手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喜剧电影表达形... 《死侍2:我爱我家》自诩是一部合家欢电影,但其却并不循规蹈矩,实为一部"不走寻常路"的家庭电影。该电影很好地承续了《死侍》系列前作的无厘头搞笑基因,从人物、语言、情节、动作、造型等入手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喜剧电影表达形式,配以自黑、调侃、吐槽、讽刺等多重脑洞清奇的呈现方式,使电影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娱乐性,不仅对钟爱死侍的观众形成吸引,对普通观众仍然吸引力不减。该电影并不能称为一部典范之作,但其出其不意的娱乐性创新态度,确是值得思考和学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侍2:我爱我家》 喜剧电影 娱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议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起点——重读钱梦龙《死海不死》教学实录
7
作者 詹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27,共3页
《死海不死》作为一篇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说明文虽不算经典,但钱梦龙老师十多年前执教这篇文章的教学实录,已成了体现其教学理念的代表作之一。研读这篇实录,对于深刻理解其教学理念,特别是如何活用其思想来执教知识性说明文,有一... 《死海不死》作为一篇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说明文虽不算经典,但钱梦龙老师十多年前执教这篇文章的教学实录,已成了体现其教学理念的代表作之一。研读这篇实录,对于深刻理解其教学理念,特别是如何活用其思想来执教知识性说明文,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海不 教学实录 说明文 钱梦龙 阅读教学 重读 中学语文教材 教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侍2:我爱我家》中“恶搞”的回归与超越
8
作者 王佩 王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47-149,共3页
《死侍2:我爱我家》主要讲述了痛失女友后的死侍自暴自弃,但在解救罗素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重拾友情、家人以及英雄真正意义的故事。死侍作为一个反英雄形象,具有极为强烈的恶搞特征,在恶搞这一电影特征的表现之上,第二部就第一... 《死侍2:我爱我家》主要讲述了痛失女友后的死侍自暴自弃,但在解救罗素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重拾友情、家人以及英雄真正意义的故事。死侍作为一个反英雄形象,具有极为强烈的恶搞特征,在恶搞这一电影特征的表现之上,第二部就第一部而言实现了回归与超越式的进步。本文将从恶搞式的颠覆类型化英雄形象、解构严肃意义与情节以及对经典影视元素的陌生化戏仿三个方面来分析电影在恶搞特征上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搞 反英雄 《死侍2:我爱我家》 类型电影 第四堵墙 戏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间至爱者为死亡所捕获——一九三六年的鲁迅(下) 被引量:1
9
作者 钱理群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7,共14页
关键词 1936年 鲁迅 《死 《腊叶》 《野草》 生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狄浦斯王》与《死寂》叙事结构解读
10
作者 李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0,共2页
古希腊戏剧历经千年,却魅力不减.电影这个注重银幕效果的直观物,尽管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却和戏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以类型电影中的恐怖片为例,通过对戏剧剧本叙事模式和布局设计进行分析,从而探求古希腊戏剧结构在现代电影叙... 古希腊戏剧历经千年,却魅力不减.电影这个注重银幕效果的直观物,尽管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却和戏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以类型电影中的恐怖片为例,通过对戏剧剧本叙事模式和布局设计进行分析,从而探求古希腊戏剧结构在现代电影叙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戏剧文本《俄狄浦斯王》和电影《死寂》的内在叙事进程是:行动:发现事情的真相;转折:命运的使然;结局:命运的双重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狄浦斯王》 《死寂》 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侍2:我爱我家》的喜剧艺术构建
11
作者 赵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10-112,共3页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而存在,喜剧也不例外。喜剧的艺术特征是令观众于休闲中娱乐身心,达到放松心情、缓释焦躁甚至于荒诞的观影体验中觅得真理进而反思自我、反思生活的目的。因此喜剧电影的艺术性构建势必建立于幽默和反思的基础之上...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而存在,喜剧也不例外。喜剧的艺术特征是令观众于休闲中娱乐身心,达到放松心情、缓释焦躁甚至于荒诞的观影体验中觅得真理进而反思自我、反思生活的目的。因此喜剧电影的艺术性构建势必建立于幽默和反思的基础之上,而幽默的来源则是多种多样的--要么是语言,要么是动作,要么是意识形态,等等。电影《死侍2:我爱我家》主要透过对语言符号的颠覆与重塑、"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重构达成了关于艺术性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侍2:我爱我家》 喜剧电影 艺术性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翰·克里斯托夫”的苏生——论鲁迅“旧事重提”的记忆机制
12
作者 赵灵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鲁迅的译文《罗曼罗兰的真勇主义》为系统梳理鲁迅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记忆书写,揭示鲁迅“旧事重提”的记忆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野草》中“过客”和“死火”两个意象的生成明显受其影响。约翰·克里斯托夫和神关于记忆与生命意... 鲁迅的译文《罗曼罗兰的真勇主义》为系统梳理鲁迅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记忆书写,揭示鲁迅“旧事重提”的记忆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野草》中“过客”和“死火”两个意象的生成明显受其影响。约翰·克里斯托夫和神关于记忆与生命意义的对话,“补全”了《过客》中神秘声音的内容,即要接纳过去,在自己之外寻求生命的意义。在《过客》和《死火》中,鲁迅逐渐摆脱了记忆、自我、意义等问题带来的困扰,构想出一条通过记忆书写体认自我的道路;这一过程与约翰·克里斯托夫接受神启、重拾战斗勇气的经历具有同构性。在《朝花夕拾》和《坟》中,均可看出鲁迅自觉通过记忆来体认自我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的真勇主义》 “旧事重提” 《过客》 《死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女吊》的复仇思想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华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2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女吊》 复仇 20世纪50年代 鲁迅小说 鲁迅创作 周作人 研究者 《死 冯雪峰 简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草》部分篇目读书札记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珏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5,共6页
关键词 《野草》 读书札记 篇目 《影的告别》 《死火》 意象 复合 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草》的诗与“哲学”(下)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木山英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0-53,共14页
关键词 《野草》 鲁迅 《墓碣文》 《过客》 《希望》 《死火》 “无物之阵” 作品 “超人” 魏连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野草》的心理过程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彦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12期31-36,共6页
论《野草》的心理过程刘彦荣由分析《野草》的表意方式入手,可以从一个方面认知《野草》创作的原发性动因。《野草》的表意方式,在作者的全部创作中具有某种特殊性。作者对此曾有过解释:"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 论《野草》的心理过程刘彦荣由分析《野草》的表意方式入手,可以从一个方面认知《野草》创作的原发性动因。《野草》的表意方式,在作者的全部创作中具有某种特殊性。作者对此曾有过解释:"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①将"那时"的情形理解为社会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秋夜》 兄弟失和 《墓碣文》 枣树 意象 《死火》 心理过程 《希望》 《求乞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野草》的不和谐美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建华 余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5期13-18,共6页
本文认为鲁迅先生的《野草》以其形式的怪诞性、意象的对抗性、造语的曲转性而形成一种异常独特的美学范式——不和谐美。不和谐美是现代美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对古典的“美是和谐论”的挑战和破坏,也是对忠实地模仿、再现现实这一... 本文认为鲁迅先生的《野草》以其形式的怪诞性、意象的对抗性、造语的曲转性而形成一种异常独特的美学范式——不和谐美。不和谐美是现代美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对古典的“美是和谐论”的挑战和破坏,也是对忠实地模仿、再现现实这一艺术惯例的悖逆与反叛。《野草》的不和谐美是中外文化交汇碰撞的产物,也是鲁迅“灵魂探险”的忠实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不和谐 鲁迅先生 意象 转性 冰谷 反义语 寓言 非理性 《死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的与哲学的(连载七)──鲁迅《野草》重释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玉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7期34-39,共6页
现实的与哲学的(连载七)──鲁迅《野草》重释孙玉石关于《死火》《死火》写于1925年4月23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5月4日《语丝》周刊第25期。写作《过客》之后的一个月零二十一天之后,鲁迅创作了另一篇以写梦境为内容... 现实的与哲学的(连载七)──鲁迅《野草》重释孙玉石关于《死火》《死火》写于1925年4月23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5月4日《语丝》周刊第25期。写作《过客》之后的一个月零二十一天之后,鲁迅创作了另一篇以写梦境为内容的非常美的散文诗,这就是《死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火》 《野草》 鲁迅 散文诗 《过客》 《影的告别》 反抗绝望 冰谷 生命哲学 象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域外小说集》中鲁迅所译四篇小说对其创作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福兴 《求是学刊》 1986年第5期55-59,共5页
关键词 鲁迅 《域外小说集》 主人公 安德列耶夫 启示 “吾” 《狂人日记》 《药》 黄焰 《死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草》的构思与古代笔记小说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玉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5期30-35,共6页
《野草》的构思与古代笔记小说贾玉民近涉猎我国古代笔记小说,发现一些作品与鲁迅先生《野草》中某些篇章的艺术构思,颇有相似之处。反观多年来研究者对《野草》奇特构思与艺术形式渊源的探寻,往往多注目于外国,对于它从中国文学所... 《野草》的构思与古代笔记小说贾玉民近涉猎我国古代笔记小说,发现一些作品与鲁迅先生《野草》中某些篇章的艺术构思,颇有相似之处。反观多年来研究者对《野草》奇特构思与艺术形式渊源的探寻,往往多注目于外国,对于它从中国文学所接受的影响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笔记小说 古代笔记 《影的告别》 《墓碣文》 鲁迅先生 《中国小说史略》 《抱朴子》 《死火》 《小说旧闻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