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成长电影中的人性假设及其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启示——以《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例 |
王澍
段伯升
姚玉香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2
|
爱与灵魂的共鸣——由《死亡诗社》引发的对教育的思考 |
张建青
洪娜
|
《电影评介》
|
2012 |
8
|
|
3
|
从《死亡诗社》谈人生和教育 |
符丹
谢枝龙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4
|
死亡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
杜智殊
胡承志
张桂芝
|
《中国健康教育》
|
1994 |
14
|
|
5
|
制度化教育对“自我”的围剿——以《死亡诗社》的抗争主题为例 |
朱倩倩
仲建维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6
|
《死亡诗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陈燕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7
|
《死亡诗社》经典台词 |
黄药师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8
|
“船长,船长!”对教育的启示 |
徐卫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9
|
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 |
石艳华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05 |
37
|
|
10
|
为使花朵不再意外凋零──预防师生伤亡事故的对策 |
朱文涛
|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
199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