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成长电影中的人性假设及其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启示——以《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澍 段伯升 姚玉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134,共4页
从教育学视角分析电影《死亡诗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发现,成长电影往往蕴含着倡导变革和阻碍变革两种力量,两种力量的代表者们所预设的人性生成、教化机制截然不同,对教育变革结果的判断也大相径庭。比较这两种冲突力量可知,倡导变... 从教育学视角分析电影《死亡诗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发现,成长电影往往蕴含着倡导变革和阻碍变革两种力量,两种力量的代表者们所预设的人性生成、教化机制截然不同,对教育变革结果的判断也大相径庭。比较这两种冲突力量可知,倡导变革的力量所持人性假设及其教育变革实践,更有益于当今学校教育改革;其与阻碍变革的力量所产生的冲突表明,人性的自由是争取的自由,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和引领人的自我意识,教化人性的活动难以成败论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电影 《死亡诗社》 《蒙娜丽莎的微笑》 人性假设 学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诗歌充满你的灵魂——从电影《死亡诗社》看基丁老师教学生鉴赏、感悟与创作诗歌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淼 耿会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39,共4页
这是美国诗人梭罗的诗句,也是电影《死亡诗社》(又译《春风化雨》)中死亡诗人俱乐部的誓词(“死亡诗人俱乐部”是基丁老师在威尔顿中学上学时.一群诗歌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俱乐部;他回校任教后.学生尼尔又组织同学们重建该俱乐部)... 这是美国诗人梭罗的诗句,也是电影《死亡诗社》(又译《春风化雨》)中死亡诗人俱乐部的誓词(“死亡诗人俱乐部”是基丁老师在威尔顿中学上学时.一群诗歌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俱乐部;他回校任教后.学生尼尔又组织同学们重建该俱乐部)。这部影片拍摄于1989年.讲述的是在1959年保守主义盛行的美国.一所已建校100年的寄宿制高中威尔顿中学发生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 诗歌 学生 老师 电影 鉴赏 灵魂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死亡诗社》的解构主义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范然 韩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76-77,共2页
结构主义是一个哲学概念,指人文或者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现实呈现出关系性而非数量性。由此产生出一种批评方法。在解构主义的思想里,学者将结构视为虚拟的存在。经典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思想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涉及文学、哲学、人类学... 结构主义是一个哲学概念,指人文或者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现实呈现出关系性而非数量性。由此产生出一种批评方法。在解构主义的思想里,学者将结构视为虚拟的存在。经典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思想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涉及文学、哲学、人类学、语言学、建筑学、艺术学等。本文通过解构主义的本质——无中心、反叛与颠覆来分析电影《死亡诗社》,意在将解构主义这一哲学思潮运用于电影这一新型流媒体文学的分析之中,阐释《死亡诗社》中体现出的解构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死亡诗社》 反叛与颠覆 无中心 蒙太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死亡诗社》谈人生和教育 被引量:5
4
作者 符丹 谢枝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0-151,共2页
影片《死亡诗社》讲述的是在福蒙特州的威尔顿学院发生的故事。威尔顿学院以传统校训"传统、荣誉、纪律、卓越"而著名,是一所典型的以严厉管制培养学生为模式的学校,但是一位老师改变了状况。基廷老师教授文学诗歌,教育学生反对传统... 影片《死亡诗社》讲述的是在福蒙特州的威尔顿学院发生的故事。威尔顿学院以传统校训"传统、荣誉、纪律、卓越"而著名,是一所典型的以严厉管制培养学生为模式的学校,但是一位老师改变了状况。基廷老师教授文学诗歌,教育学生反对传统、批判创新、追求自由和爱情,但是这有悖于威尔顿学院的宗旨,在基廷的影响下,学生尼尔终于找到自己的梦想,却因父亲的反对而自杀,基廷也被迫离开威尔顿学院。故事令人深刻思考,影响深远。本文从人生和教育的角度探讨《死亡诗社》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 人生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诗社》中体现的美国浪漫主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宋书渊 刘晓冰 张艳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2-103,共2页
《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是一部极具美国浪漫主义风格的电影作品。影片中三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非传统教学向传统教学提出的挑战;重视个人选择而不顾家庭众望;唤醒生活而不再埋葬希望。这三组矛盾的激化体现了当时美国人所... 《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是一部极具美国浪漫主义风格的电影作品。影片中三组矛盾冲突贯穿始终:非传统教学向传统教学提出的挑战;重视个人选择而不顾家庭众望;唤醒生活而不再埋葬希望。这三组矛盾的激化体现了当时美国人所追求的向往自由、反抗世俗的浪漫主义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 美国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死亡诗社》主要人物思想中体现的后现代主义观点 被引量:5
6
作者 于洪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75-76,共2页
《死亡诗社》是Peter Weir的上乘之作,曾得到四项学院奖的提名,并且赢得了最佳电影原创剧本奖。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及思维方式的后现代主义具有非中心性、开放性、多元性、宽容性、无限性等特征。影片中主要人物的思想中蕴含了很多后现代... 《死亡诗社》是Peter Weir的上乘之作,曾得到四项学院奖的提名,并且赢得了最佳电影原创剧本奖。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及思维方式的后现代主义具有非中心性、开放性、多元性、宽容性、无限性等特征。影片中主要人物的思想中蕴含了很多后现代主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 后现代主义 主要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影对白的英语语调功能解析——以“Dead Poets Society”《死亡诗社》)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91-92,共2页
语调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在交际过程中所承载的不同含义的理解,是能否顺利完成交际任务、实现交际目的的关键。本文以电影"Dead Poets Society"(《死亡诗社》)对白作为实例,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英语语调... 语调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在交际过程中所承载的不同含义的理解,是能否顺利完成交际任务、实现交际目的的关键。本文以电影"Dead Poets Society"(《死亡诗社》)对白作为实例,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英语语调所蕴涵的各种意义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调 语义 语用 功能 《死亡诗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死亡诗社》的叙事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2
8
作者 曾繁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95-97,共3页
按照当代电影叙事学的观点,电影《死亡诗社》的叙事模式为典型的交织式对比结构,多条互不相干但又充满对立与冲突的叙事线索,在时间的T轴上,推动着传统封闭与革新开放对峙的"名校"教育的故事进程,但叙事的目的不在于讲述故事... 按照当代电影叙事学的观点,电影《死亡诗社》的叙事模式为典型的交织式对比结构,多条互不相干但又充满对立与冲突的叙事线索,在时间的T轴上,推动着传统封闭与革新开放对峙的"名校"教育的故事进程,但叙事的目的不在于讲述故事,而是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实现强化冲突、表情达意的影片叙事功能,使观众能够发现自我,创造精神,进行思想自由的刻写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 叙事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诗社》对激发英语学习动机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52-153,共2页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分析电影《死亡诗社》中基廷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示出发,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分析电影《死亡诗社》中基廷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示出发,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以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 学习动机 大学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电影《死亡诗社》的启示
10
作者 周海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57-158,共2页
美国电影《死亡诗社》映射了现实的教育。该片上映后成为北美高中英文课上的电影教材,有人称之为"教育经典",可见它的现实意义。影片的故事背景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所有着一百多年历史和良好声誉的重点中学——威尔顿预备... 美国电影《死亡诗社》映射了现实的教育。该片上映后成为北美高中英文课上的电影教材,有人称之为"教育经典",可见它的现实意义。影片的故事背景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所有着一百多年历史和良好声誉的重点中学——威尔顿预备学院,主人公基廷(Keating)是个有思想并寻求突破的老师,他的到来,让学生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学生尼尔的死为该影片增添了浓郁的悲剧色彩,也为基廷老师最终的离校打下了伏笔。而基廷老师的弘扬个性与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给人启迪,令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 生命化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PE DIEM,那些少年——《死亡诗社》的生与死
11
作者 于桢桢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期67-67,共1页
在《死亡诗社》中,尼尔因为无法抗争旧的束缚,选择了死亡。但他带来的却是无数人的新生。自由、快乐、人类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这才是真正的真理。人们为了这样美丽的感觉而活着,为了那一瞬间心灵的震颤而活着。对美的欣赏,对爱的渴... 在《死亡诗社》中,尼尔因为无法抗争旧的束缚,选择了死亡。但他带来的却是无数人的新生。自由、快乐、人类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这才是真正的真理。人们为了这样美丽的感觉而活着,为了那一瞬间心灵的震颤而活着。对美的欣赏,对爱的渴望,它们支撑着我们活下去。而不是什么几何、三角、数字、定义、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死亡 新生 生命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化教育对“自我”的围剿——以《死亡诗社》的抗争主题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倩倩 仲建维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6-58,共3页
对教育类电影《死亡诗社》的讨论和研究至今余势犹存。电影最基本的主线实际上是围绕着"自我"的抗争而展开的,自我的成长意义以及处身于制度化学校教育中的自我所遭遇的生存困境,这是电影中蕴含的基本教育学主题。这种自我范... 对教育类电影《死亡诗社》的讨论和研究至今余势犹存。电影最基本的主线实际上是围绕着"自我"的抗争而展开的,自我的成长意义以及处身于制度化学校教育中的自我所遭遇的生存困境,这是电影中蕴含的基本教育学主题。这种自我范式是属于浪漫主义性质的,在影片中,制度化学校教育从一开始就对这种"自我"展开了围剿,具体说来有三重围剿:学校教育文化信念对自我的围剿;学校的知识观对自我的围剿;家长的权力意志对自我的围剿。尽管有这三重围剿,但是我们对以促进自我成长为指向的教育保持着一种积极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 自我 制度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与灵魂的共鸣——由《死亡诗社》引发的对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建青 洪娜 《电影评介》 2012年第15期67-69,共3页
《死亡诗社》讲述了富有激情的基廷老师对学生的引领和学生尼尔由于父亲的强烈干预导致自杀的故事,影片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应该是用爱传递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完美教育的开端。对孩子只有让爱和灵魂产生共鸣,才能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力... 《死亡诗社》讲述了富有激情的基廷老师对学生的引领和学生尼尔由于父亲的强烈干预导致自杀的故事,影片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应该是用爱传递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完美教育的开端。对孩子只有让爱和灵魂产生共鸣,才能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爱与灵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诗社》:涅磐重生的青春祭奠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静莹 段冰 《电影评介》 2012年第24期63-64,共2页
电影《死亡诗社》以保守的学校社会为背景,讲述一位年轻老师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如春风沐浴般影响了班级同学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乃至人生目标。浮躁的社会,悸动的青春,我们正需要类似充满能量的电影洗涤灵魂,安静地去看周遭的事物,静下... 电影《死亡诗社》以保守的学校社会为背景,讲述一位年轻老师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如春风沐浴般影响了班级同学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乃至人生目标。浮躁的社会,悸动的青春,我们正需要类似充满能量的电影洗涤灵魂,安静地去看周遭的事物,静下心来思考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寻梦之路,必然荆棘满满,但生命有痛楚,才绽放得绚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 青春 理想 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诗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04-105,共2页
美国电影《死亡诗社》是一部关于自由、生命、教育和传统的教育影片,主要讲述在威尔顿预备学校,一群中学生在基廷老师反传统的教育影响下,打破传统守旧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束缚,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尝试、活出自我的故事。... 美国电影《死亡诗社》是一部关于自由、生命、教育和传统的教育影片,主要讲述在威尔顿预备学校,一群中学生在基廷老师反传统的教育影响下,打破传统守旧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束缚,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尝试、活出自我的故事。本文通过对基廷老师几个教学场景分析,表现了基廷老师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深刻明白何为好的教育、何为好的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 基廷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唤学校及家庭教育的人文关怀——赏影片《死亡诗社》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昊雷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1期45-45,101,共2页
影片《死亡诗社》讲述了在威尔顿预备学院里,一群学生在对生命有独特理解的基廷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反抗给予他们压抑和束缚的教学体制的故事。导演通过建构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从而传达出我们要... 影片《死亡诗社》讲述了在威尔顿预备学院里,一群学生在对生命有独特理解的基廷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反抗给予他们压抑和束缚的教学体制的故事。导演通过建构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从而传达出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创造中发展孩子健康人格的大声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 现实世界 理想世界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话轮转换角度解析电影《死亡诗社》中尼尔的悲惨结局
17
作者 周银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86-87,共2页
电影《死亡诗社》是一部与自由、生命及传统有关的教育片。影片通过尼尔,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好儿子,在父母和理想之间,在传统与自由之间,毅然决然地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与传统、与父权相抗争。悲惨的结局看似突兀,却有其必然性... 电影《死亡诗社》是一部与自由、生命及传统有关的教育片。影片通过尼尔,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好儿子,在父母和理想之间,在传统与自由之间,毅然决然地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与传统、与父权相抗争。悲惨的结局看似突兀,却有其必然性。本文运用会话分析中的话轮转换模式来解读从电影《死亡诗社》中选取的三段父子之间的对白,分析尼尔悲惨结局的必然性,从而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电影对白在塑造人物关系、刻画人物性格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轮转换 父子关系 悲惨结局 《死亡诗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诗社》经典台词
18
作者 黄药师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68,共1页
第四周的随笔显示,孩子们普遍欢迎《死亡诗社》的台词。现采撷部分如下:
关键词 中等教育 语文 《死亡诗社》 台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长,船长!”对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卫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0,共2页
教育的目标和本质是什么?升学率?就业率?还是不问质量的大批文凭和毕业生?通过分析电影《死亡诗社》的人物形象与塑造,剖析人物的成长过程和教育者成败的原因,论述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基本道理和教育效果,深刻揭示了教育者们所标榜... 教育的目标和本质是什么?升学率?就业率?还是不问质量的大批文凭和毕业生?通过分析电影《死亡诗社》的人物形象与塑造,剖析人物的成长过程和教育者成败的原因,论述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基本道理和教育效果,深刻揭示了教育者们所标榜与践行的南辕北辙和教育的本质。说明了教育方式和内容都应顺乎人性才科学、才会使学习成为快乐而有意义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 人性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目标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