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歧路灯》结构助词“哩”的用法及其形成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春田 《语言科学》 2004年第4期29-37,共9页
在以清代河南话为方言背景的《歧路灯》里,结构助词“哩”兼有“的”、“地”、“得”的用法;“哩”用同“的”时,又体现出跟后期近代汉语“的”相一致的演变特点。结构助词“哩”跟语气助词“哩”同形、音[li],它是“的”、“地”、“... 在以清代河南话为方言背景的《歧路灯》里,结构助词“哩”兼有“的”、“地”、“得”的用法;“哩”用同“的”时,又体现出跟后期近代汉语“的”相一致的演变特点。结构助词“哩”跟语气助词“哩”同形、音[li],它是“的”、“地”、“得”共同词音形式的方言变体。除河南方言外,在另外的一些现代方言里,也有结构助词[ti]→[1i]→系的音变现象,这类音变词用法、词音上的差异以及现代北京话“的”、“地”、“得”同音[ta]的形成历史与影响因素,都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结构助词 “哩” 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路灯》中的助词“哩” 被引量:5
2
作者 高育花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60-62,共3页
︽歧路灯︾中的助词﹃哩﹄高育花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①,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略晚于《儒林外史》而又稍早于《红楼梦》,作者李绿园系河南宝丰人,全书语言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研究河南方言和汉语史的宝贵资料。本文拟对书中的助... ︽歧路灯︾中的助词﹃哩﹄高育花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①,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略晚于《儒林外史》而又稍早于《红楼梦》,作者李绿园系河南宝丰人,全书语言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研究河南方言和汉语史的宝贵资料。本文拟对书中的助词“哩”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哩” 助词 长篇白话小说 《儒林外史》 河南方言 《红楼梦》 乾隆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爱民主义”——《歧路灯》思想内涵别说 被引量:3
3
作者 杜贵晨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8,共7页
"爱民主义"是以"爱民"为宗旨的一种"主义"。"爱民"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而"爱国"一词晚出,其后长时期中用量亦少。但近代"爱国主义"大行于世,至今有"爱国主义&quo... "爱民主义"是以"爱民"为宗旨的一种"主义"。"爱民"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而"爱国"一词晚出,其后长时期中用量亦少。但近代"爱国主义"大行于世,至今有"爱国主义",而无"爱民主义"。"爱民"之义,古代文学中多表达作"为民",唯《三国演义》、《歧路灯》等小说中不乏"爱民"之说。《歧路灯》写谭绍衣作为主人公谭绍闻的对照,办案中"曲全生灵",又写季刺史"午夜筹荒政"等,更是中国古代堪称以"爱民"为"主义"的长篇小说。《歧路灯》的"爱民主义"有其历史的、时代的、个人的、文学的渊源,有首创和示范的意义,但也有受封建制度约束和"清官"思想的局限。研究这一问题,对当今读书、治学和为政都有参考意义。建议将谭绍衣勘灾一段描写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歧路灯》 爱民主义 爱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与亲的辩证法:《歧路灯》称谓现象考略 被引量:3
4
作者 苏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214,共3页
本文以小说《歧路灯》为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和现代语言学的礼貌理论,对古人的称谓现象进行了简略的梳理,认为:西方语言学所谓"消极礼貌"相当于"尊",所谓"积极礼貌"相当于"亲"。"尊&q... 本文以小说《歧路灯》为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和现代语言学的礼貌理论,对古人的称谓现象进行了简略的梳理,认为:西方语言学所谓"消极礼貌"相当于"尊",所谓"积极礼貌"相当于"亲"。"尊"是拉开距离,"亲"是拉近距离。人既需要独立感,又需要归属感,所以称谓的语用策略就表现为"尊"与"亲"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 《歧路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歧路灯》通过艺术形象所表现的学校教育思想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延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28-134,共7页
清中叶出自李绿园手笔的《歧路灯》,是中国古代一部重在描写教育问题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艺术形式形象化地表现了较为丰富的学校教育思想.其中关于尊师重教以及关于师才、师德的思想,在今天仍有一定的认识、借鉴价值。
关键词 《歧路灯》 学校教育思想 尊师重教思想 师德思想 师才思想 艺术形象 教师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路灯》中的戏曲剧目考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林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5,共6页
清代康乾时期长篇小说《歧路灯》中共出现剧目32种,其中11种剧目流传至今,多为著名的元杂剧和清初作家所作的传奇;有2种源于民间的剧目,今剧本已佚;此外还有19个剧目,多是时人新打的折子戏和地方小戏,可以弥补曲目、曲话等专书著录剧目... 清代康乾时期长篇小说《歧路灯》中共出现剧目32种,其中11种剧目流传至今,多为著名的元杂剧和清初作家所作的传奇;有2种源于民间的剧目,今剧本已佚;此外还有19个剧目,多是时人新打的折子戏和地方小戏,可以弥补曲目、曲话等专书著录剧目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绿园 《歧路灯》 戏曲 剧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路灯》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被引量:1
7
作者 杜贵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3,共8页
李绿园既是“唐人小说,元人院本”“四大奇书”的公开的反对派,也是这些经典所代表传统的暗中模仿、继承者和挑战者。他把前人小说戏曲说得几乎一无是处,其实是其受困于这一传统的魔咒难以自拔而力求推陈出新的表现。因此,《歧路灯》与... 李绿园既是“唐人小说,元人院本”“四大奇书”的公开的反对派,也是这些经典所代表传统的暗中模仿、继承者和挑战者。他把前人小说戏曲说得几乎一无是处,其实是其受困于这一传统的魔咒难以自拔而力求推陈出新的表现。因此,《歧路灯》与“唐人小说,元人院本”“四大奇书”等不仅有着同为通俗文学的本质联系,而且在小说艺术的手法上也多有旧瓶新酒、依样葫芦、偷梁换柱、脱胎换骨、拆旧翻新,种种模仿与“反模仿”,如对《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刘备托孤”“赤壁大战”,对《水浒传》中何涛捉白胜、“不完句法”以及以绰号写人物等的模仿借鉴,都是明显之例。由此证明,《歧路灯》反传统而实际未脱离传统,是“四大奇书”小说艺术的继承与发扬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绿园 《歧路灯》 《三国演义》 《水浒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运而生:社会生活为《歧路灯》的产生提供了沃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延年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4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社会生活 小说 《歧路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清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4-197,共4页
《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平顶山召开。会议从《歧路灯》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教育思想与"教育小说"的类型定位、文化内涵、文艺美学、方言俚语、《歧路灯》的宣传与推广等角度对《歧路灯》进行了多领域的研究,较高... 《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平顶山召开。会议从《歧路灯》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教育思想与"教育小说"的类型定位、文化内涵、文艺美学、方言俚语、《歧路灯》的宣传与推广等角度对《歧路灯》进行了多领域的研究,较高地评价了《歧路灯》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教育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歧路灯》中戏曲伶人的描写及其意蕴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开桃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59,共4页
《歧路灯》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伶人形象 ,既展示了他们卑贱的地位、悲惨的命运、畸形的心态和恶劣的行径 ,又描写了谭绍闻因与他们交往而致堕落的过程。这些描写 ,既是作者营构小说主题的需要 。
关键词 《歧路灯》 戏曲伶人 人物形象 小说 主题 人生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讽刺性描写:《歧路灯》的美学意涵及审美价值
11
作者 李延年 康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9-94,共6页
在《歧路灯》中含有大量的讽刺性描写,几乎占了《歧路灯》三分之一的篇幅,此种现象颇值得探究。然而时至今日,海内外却鲜有撰写专文、专著对此作系统而详细的研探。有鉴于此,笔者力图拾遗补缺,弥补此方面研究的缺憾。本文从表象和事实... 在《歧路灯》中含有大量的讽刺性描写,几乎占了《歧路灯》三分之一的篇幅,此种现象颇值得探究。然而时至今日,海内外却鲜有撰写专文、专著对此作系统而详细的研探。有鉴于此,笔者力图拾遗补缺,弥补此方面研究的缺憾。本文从表象和事实不和谐构成的反讽叙事、独具特色的讽刺艺术、滑稽与崇高的二重奏、喜剧形式下的悲剧意蕴等角度切入,探析《歧路灯》中讽刺性描写的美学意涵及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讽刺性描写 美学意涵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绿园《歧路灯》的文化担当精神谫论——从王氏的母亲形象谈起
12
作者 郭树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4-156,共3页
清代中原作家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从创作思想、创作选题、人物形象诸多方面都表明了作者的文化担当精神。小说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思想,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小说关于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的创作选题显示了作者对社... 清代中原作家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从创作思想、创作选题、人物形象诸多方面都表明了作者的文化担当精神。小说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思想,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小说关于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的创作选题显示了作者对社会未来的忧思;而小说中王氏的母亲形象所彰显的文化内涵,既是作者文化担当精神的人格折射,也是解读中原文化精神的锁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李绿园 母亲形象 中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路灯》散论
13
作者 陈美林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6,127,共4页
就《歧路灯》本身特色,结合历来研究者对其主旨的评说,说明在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和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的形势下,进一步研究《歧路灯》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 《歧路灯》 李绿园 教育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歧路灯》的思想基础
14
作者 张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7-,74,共2页
《歧路灯》是清代作家李绿园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家训谆言》是作家自身阅历感触的一个总结,从某种角度讲,《歧路灯》是作家“家训”的一个具化形式。“孝”、“礼”是“家训”中最为关注的伦理规范,作为“家训”表现形式的《歧路灯》... 《歧路灯》是清代作家李绿园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家训谆言》是作家自身阅历感触的一个总结,从某种角度讲,《歧路灯》是作家“家训”的一个具化形式。“孝”、“礼”是“家训”中最为关注的伦理规范,作为“家训”表现形式的《歧路灯》,就是建立在这二者之上的,换言之,以“孝”为本,以“礼”为范,是《歧路灯》的思想基础和内在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绿园 《歧路灯》 家训 思想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路灯》研究八十年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昌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2-15,共4页
《歧路灯》的研究始于本世纪 2 0年代。80年的《歧路灯》研究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三十年代 ,孙楷第、冯友兰、郭绍虞、朱自清等著名学者就对李绿园的生平资料作了初步考证与整理 ,并肯定了《歧路灯》的价值 ;六七十年代 ,河南学者... 《歧路灯》的研究始于本世纪 2 0年代。80年的《歧路灯》研究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三十年代 ,孙楷第、冯友兰、郭绍虞、朱自清等著名学者就对李绿园的生平资料作了初步考证与整理 ,并肯定了《歧路灯》的价值 ;六七十年代 ,河南学者栾星致力于李绿园与《歧路灯》研究 ,成绩最突出 ;80年代 ,《歧路灯》研究曾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另外 ,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学术界自 80年代以来对《歧路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绿园 《歧路灯》 研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路灯》不能与《儒林外史》等量齐观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美林 《江淮论坛》 1983年第2期96-100,共5页
栾星同志整理的一百零八回本《歧路灯》的出版,对小说史的研究有很大意义。 李海观的《歧路灯》写于二百多年以前,但直到1924年才有洛阳清义堂石印本;1927年北京朴社有排印本,但只印了第一册;1937年上海明善书局排印本,也只印了八百部... 栾星同志整理的一百零八回本《歧路灯》的出版,对小说史的研究有很大意义。 李海观的《歧路灯》写于二百多年以前,但直到1924年才有洛阳清义堂石印本;1927年北京朴社有排印本,但只印了第一册;1937年上海明善书局排印本,也只印了八百部。栾星同志整理本仅1980年12月一次就印行四十万部。对于这部小说,论者多把它与《红楼梦》、《儒林外史》进行比较。早在朴社本发行不久,《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歧路灯》 小说史 整理本 《红楼梦》 洛阳 社本 吴敬梓 《岐路灯》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路灯》豫语拾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伊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5期122-122,共1页
《歧路灯》是清代一部很有名的小说。作者是河南宝丰的李缘园先生。其书擅长摹写人情世态,文笔奇绝,方言的巧妙运用亦为一特色。中州书画社1980年整理出版了这部奇书,由栾星先生点校注释。栾先生研究有素,又是河南人,对书中所用河... 《歧路灯》是清代一部很有名的小说。作者是河南宝丰的李缘园先生。其书擅长摹写人情世态,文笔奇绝,方言的巧妙运用亦为一特色。中州书画社1980年整理出版了这部奇书,由栾星先生点校注释。栾先生研究有素,又是河南人,对书中所用河南方言,注释的亦可谓精确。读罢全书,觉仍有不少可释词,略举几例续貂,以向栾先求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河南方言 整理出版 河南人 先生 注释 作者 点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朱理学的图解——《歧路灯》评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楚石 《河北学刊》 1985年第2期95-100,共6页
近年,在古典小说《歧路灯》的评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这是“一部被埋没了二百多年的优秀作品”,“清人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之外,又一巨著”;把该书1980年的校订出版,宣称为将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发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这种评论... 近年,在古典小说《歧路灯》的评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这是“一部被埋没了二百多年的优秀作品”,“清人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之外,又一巨著”;把该书1980年的校订出版,宣称为将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发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这种评论是否能够成立?《歧路灯》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笔者不揣浅陋,略述一点不同的看法于后。 一 《歧路灯》在思想上宣传一套腐朽的儒家教条,提倡封建纲常名教、伦理道德。对此,大家似乎并无不同看法。但进一步研究,自孔、孟之后,随着我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所谓儒家思想,是在不断发展演变着的;在不同的时期,表现着相对不同的形式、特点和某些特定的内容。因此,要恰当评价《歧路灯》对儒家教条的宣传,还必须对作品产生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文化思想状况及由此所决定的儒家思想的具体情况,做些历史的具体的分析。 《歧路灯》作于清代初叶。而清初开始,被清王朝极力提倡的儒家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在宋代形成的程朱理学。在整个清代,理学是官方哲学,康熙时即编辑了所谓“御制”的《朱子大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程朱理学 李绿园 作品 士大夫 市民阶层 贤良方正 文艺思想 资本主义萌芽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歧路灯》看李绿园的戏曲艺术创作观
19
作者 赵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90-294,289,共6页
本文通过对《歧路灯》中的戏曲资料的初步整理和分析,从"戏曲事件与戏子"、"戏曲剧目及相关背景"等两个方面解读李绿园的戏曲观,认为其特点是:否定、贬低戏曲艺术,冷漠、嘲讽戏子的遭遇;但是他同时承认戏曲的客观存... 本文通过对《歧路灯》中的戏曲资料的初步整理和分析,从"戏曲事件与戏子"、"戏曲剧目及相关背景"等两个方面解读李绿园的戏曲观,认为其特点是:否定、贬低戏曲艺术,冷漠、嘲讽戏子的遭遇;但是他同时承认戏曲的客观存在,以及其对世人的教化功能,因此具有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歧路灯》 李绿园 戏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路灯》学术讨论会在洛阳举行
20
作者 杨海中 《中州学刊》 1982年第5期10-10,共1页
清代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自一九八○年整理出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州书画社和河南省文学学会共同主办的《歧路灯》学术讨论会,九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洛阳举行。 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的六十多位代表出席了大会。出席... 清代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自一九八○年整理出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州书画社和河南省文学学会共同主办的《歧路灯》学术讨论会,九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洛阳举行。 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的六十多位代表出席了大会。出席会议的同志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围绕该书的思想意义,艺术成就、认识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学术讨论会 洛阳 文学学 白话小说 书画社 整理出版 思想意义 中州 认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