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中国诗论之传统及诗风之转变谈钱钟书《槐聚诗存》的评赏(下) |
叶嘉莹
刘靓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2
|
从中国诗论之传统及诗风之转变 谈钱钟书《槐聚诗存》的评赏(中) |
叶嘉莹
刘靓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3
|
学术遗民情结的两代诗证——从《陈寅恪诗集》到钱锺书《槐聚诗存》 |
夏中义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4
|
第三种活法的诗魂存根——打通《槐聚诗存》与钱锺书学案的深层经脉 |
夏中义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5
|
青年钱锺书“安身立命”的诗魂存根——打通《槐聚诗存》与《谈艺录》的深层经脉 |
夏中义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6
|
作为诗人的“钱文改公”——论钱锺书《槐聚诗存》对旧作的修改 |
李成晴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7
|
“蝼蚁槐聚”与“寡妇再醮”:《槐聚诗存》再解读 |
李相银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8
|
从中国诗论之传统及诗风之转变谈钱钟书《槐聚诗存》的评赏(上) |
叶嘉莹
刘靓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9
|
论钱锺书“有灵魂的酬唱”——兼及叔子“苦魂诗侣” |
夏中义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