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呈现出的文化异同点 |
夏传真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2
|
中国近期动画动作设计的迪斯尼风格——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 |
吴平平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07 |
3
|
|
3
|
戏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 |
匡秋爽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4
|
叠印:翩翩起舞扇与蝶——感受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意象美 |
万素
|
《福建艺术》
|
2009 |
2
|
|
5
|
论小提琴演奏中民族器乐手法的运用——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 |
彭松
|
《民族音乐》
|
2011 |
2
|
|
6
|
凌波: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成就了我 |
张燕
凌波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7
|
士族制度下的爱情挽歌——评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
欧造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8
|
从式样到态度:邵氏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服饰文化论 |
张悦
高安格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18 |
0 |
|
9
|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语言探析 |
苏军
|
《北方音乐》
|
2010 |
0 |
|
10
|
香港邵氏电影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现——以李翰祥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 |
张璐璐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2 |
1
|
|
11
|
集体智慧的结晶——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
何占豪
|
《音乐爱好者》
|
2007 |
14
|
|
12
|
时尚“梁祝” 依“旧”昆曲 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艺术研讨会 |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3
|
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花木兰》改编对比 |
卢佳音
|
《福建艺术》
|
2005 |
1
|
|
14
|
新编昆剧的典范之作——评曾永义的原创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
顾聆森
|
《剧影月报》
|
2009 |
2
|
|
15
|
情景交融 意蕴深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
张蓉蓉
|
《艺海》
|
2009 |
0 |
|
16
|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比较 |
方达
|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17
|
昆曲的“英台” 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人物塑造心得 |
龚隐雷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8
|
鹡鸰原变做鸳鸯薮 浅谈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的角色塑造 |
钱振荣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9
|
彩蝶双飞,流光昆坛 评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表演艺术 |
顾聆森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20
|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
王志兵
|
《剧影月报》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