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兰雅之《格致汇编》及其科学传播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强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1-516,共6页
目的探讨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之《格致汇编》在晚清西方科学传播中的特殊意义。方法历史考证、辨析。结果其中大部分文章由傅兰雅编译,涉及各类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还包括科学仪器、科技发明、科技研究信息的报道,以傅兰雅的《... 目的探讨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之《格致汇编》在晚清西方科学传播中的特殊意义。方法历史考证、辨析。结果其中大部分文章由傅兰雅编译,涉及各类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还包括科学仪器、科技发明、科技研究信息的报道,以傅兰雅的《格致略论》、《化学卫生论》、《混沌说》、徐寿的《考证律吕说》等内容最具代表性,也最具科学传播价值。结论认为傅兰雅完全不同于之前的传教士,他特别发表声明退出教会,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位纯粹的科学传播者。《格致汇编》的传播内容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科学家虽介入编辑传播,但仍以西学为传播内容的主体;其受众局限于沿海、沿江的知识分子阶层,未形成广泛的受众群体;作为中国最早的一份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家合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开创了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途径和新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致汇编》 科学传播 傅兰雅(John Fryer 1839-19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寓华传播西学的又一尝试——傅兰雅在上海所编《格致汇编》述论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邦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58-63,68,共7页
傅兰雅(John Fryer)1861年自英来华,1868年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专事译书,在馆凡廿八年,勤于笔耕,译书甚丰。为使西学广行中国,他又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上海格致书院、自编《格致汇编》。拙文《傅兰雅与上海格致书院》,从傅兰雅与上海格致... 傅兰雅(John Fryer)1861年自英来华,1868年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专事译书,在馆凡廿八年,勤于笔耕,译书甚丰。为使西学广行中国,他又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上海格致书院、自编《格致汇编》。拙文《傅兰雅与上海格致书院》,从傅兰雅与上海格致书院入手,透视其传播西学的贡献和影响,本文拟就《格致汇编》的宗旨、内容及反响作一探讨,旨在更准确把握傅兰雅寓华传播西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致汇编》 傅兰雅 传播西学 上海格致书院 述论 梁启超 慕维廉 万木草堂 康有为 培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致汇编》与西方体育文化在我国的早期传播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天白 《体育文化导刊》 1991年第4期17-21,共5页
西方近代体育文化在我国之传播,始于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时期。据考。
关键词 《格致汇编》 鸦片战争后 张德彝 洋务运动 西方体育文化 西方近代体育文化 女子体育 中国妇女 英国 户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竟之业:《博医会报》中文版的梦想与现实——清末民初传教士西医知识中文传播的探索与局限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在中国存续45年的英文版《博医会报》的中文版计划始终未曾实现。创办中文医刊是外国传教士为探索西医知识中文化而迈出的关键一步,其过程举步维艰,最终失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制于西方医生在传播西医知识上的保留意识,另一方面又遭... 在中国存续45年的英文版《博医会报》的中文版计划始终未曾实现。创办中文医刊是外国传教士为探索西医知识中文化而迈出的关键一步,其过程举步维艰,最终失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制于西方医生在传播西医知识上的保留意识,另一方面又遭遇华人西医突然崛起和华人主持的医刊大量面世,西方医生在华的学术空间受到挤压,最终丧失学术话语权。《博医会报》中文版从筹建至最终流产凸现了西方医生对科学知识传播中文化的认知局限,以及中外医生间的语言转换与权力格局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医会报》 《格致汇编》 科学期刊 中文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二) 被引量:1
5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5年第2期130-132,共3页
2.2晚清时期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传播的内容(1)―菌种"的概念及栽培―蘑菇’的生长过程。1890年(光绪十六年)在上海出版的《格致汇编》春、夏季两期,连续刊出的《西国名菜嘉花论》[9]一文中的―西国常种上等菜类"之―菌... 2.2晚清时期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传播的内容(1)―菌种"的概念及栽培―蘑菇’的生长过程。1890年(光绪十六年)在上海出版的《格致汇编》春、夏季两期,连续刊出的《西国名菜嘉花论》[9]一文中的―西国常种上等菜类"之―菌类"篇,介绍了野生―蘑菇"的美味,食用时有时还会与―有形相似而毒者"相混。而用―上等菌种"栽培的蘑菇―则不至有误"。该文是我国食用菌文献中第一次出现―菌种"栽培―蘑菇"的概念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菌种 传播 知识 近代 西方 《格致汇编》 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报刊中真菌及大型真菌栽培文献史料价值评述(二) 被引量:1
6
作者 贾身茂 程群柱 +1 位作者 刘桂娟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8年第6期391-397,共7页
2.2西方用菌种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晚清时期涉及双孢蘑菇栽培的文献共有10份(书、篇或节),其中标志性的文献有三:一是1890年《格致汇编》春、夏季号上连载的《西国名菜嘉花论》一文中的“菌类”,是英国学者傅兰雅所撰,介绍英国用菌种栽培... 2.2西方用菌种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晚清时期涉及双孢蘑菇栽培的文献共有10份(书、篇或节),其中标志性的文献有三:一是1890年《格致汇编》春、夏季号上连载的《西国名菜嘉花论》一文中的“菌类”,是英国学者傅兰雅所撰,介绍英国用菌种栽培双孢蘑菇的简况;二是1898年《农学报》上连载翻译美国的《家菌长养法》一书,详细介绍美国用菌丝砖和菌丝片菌种栽培蘑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栽培 晚清时期 大型真菌 史料价值 文献 报刊 《格致汇编》 双孢蘑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技术经由传教士期刊在晚清的传播
7
作者 宋轶文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2-1048,共7页
目的旨在廓清晚清计算技术经由传教士期刊在中国的传播源流。方法检索近代期刊史料确认《六合丛谈》和《格致汇编》在传播计算技术方面的代表性和开创性,然后进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结果 1857年1卷2期《六合丛谈》所刊《新造算器》... 目的旨在廓清晚清计算技术经由传教士期刊在中国的传播源流。方法检索近代期刊史料确认《六合丛谈》和《格致汇编》在传播计算技术方面的代表性和开创性,然后进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结果 1857年1卷2期《六合丛谈》所刊《新造算器》一文最早在期刊上将使用线性差分法计算整数乘方运算的差分机原理传入中国。1876年1卷1期《格致汇编》所刊《算器图说》一文对最早引入中国的西方机械计算器作了介绍,详细说明了该计算器的构造、使用方法及用途。1890年5卷2期《格致汇编》所刊《新式算器图说》一文在回顾前文的同时又介绍了两种改良型的新式计算器。结论《六合丛谈》和《格致汇编》在早期传入欧洲计算技术,表明期刊是书籍之外传播最新科技成果的另一主媒介;晚清中国引进西方计算器,表明中国的科学计算由纯粹的手工推步拨算步入了机械计算的时代,同时计算器在天文观测计算等领域的首先使用也再次表明直到晚清,数学和天文历算仍然是引领中西科学交融的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合丛谈》(1857--1858) 《格致汇编》(1876--1892) 机械计算器 巴贝奇(Chares Babbage 1792--1872) 许茨(George Scheutz 1785-1873) 贾步纬(1840--190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西方农学在华传播及其入华模式初探——以《知新报》“农事”专栏为中心
8
作者 林泽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8-260,共3页
在近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国内的学者较为重视研究天文学、物理学、医学等领域的东传,对于西方农学东传的研究稍显不足。近年来对西方农学东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几份宣传西方科技刊物的研究,如较早的《格致汇编》、《时务报》和... 在近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国内的学者较为重视研究天文学、物理学、医学等领域的东传,对于西方农学东传的研究稍显不足。近年来对西方农学东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几份宣传西方科技刊物的研究,如较早的《格致汇编》、《时务报》和《万国公报》,以及稍晚的《农学报》、《农业丛书》等的研究,而对于首次在报刊中设置“农事’’专栏的《知新报》的研究却稍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 农学 农事 传播 晚清 《格致汇编》 《万国公报》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编辑的起源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
9
作者 邓国英 《出版科学》 1994年第3期26-27,共2页
我国编辑的历史已有几千年。“编辑”一词最早见于唐初史学家李延寿撰写的《南史·刘苞传》,传中说刘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手自编辑,筐筐盈满”。这里,“编辑”除校补旧书的正误脱落漏补,还有整理顺序的意思,含义较广,尚未... 我国编辑的历史已有几千年。“编辑”一词最早见于唐初史学家李延寿撰写的《南史·刘苞传》,传中说刘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手自编辑,筐筐盈满”。这里,“编辑”除校补旧书的正误脱落漏补,还有整理顺序的意思,含义较广,尚未形成一种专用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编辑工作者 《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 科技期刊 《格致汇编》 编辑出版 《文苑英华》 师夷长技以制夷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