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戏入影:《柳浪闻莺》的叙事伦理透视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智忠 司金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28-131,共4页
电影与戏曲的结合在中国电影史上颇为常见,电影《柳浪闻莺》将戏与影融为一体,观众可以在电影文本与戏曲文本中获得双重审美体验,影片在“中和之美”的指引下避免了对人物的道德审判和“大团圆”式的常规结局,以带有缺憾的结尾诉诸中国... 电影与戏曲的结合在中国电影史上颇为常见,电影《柳浪闻莺》将戏与影融为一体,观众可以在电影文本与戏曲文本中获得双重审美体验,影片在“中和之美”的指引下避免了对人物的道德审判和“大团圆”式的常规结局,以带有缺憾的结尾诉诸中国人的“悲情传统”。最为重要的是,戏曲元素在电影中的灵活运用昭示着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和本土化色彩更加浓厚,为实现电影叙事伦理民族化提供了本民族的伦理精神和伦理品格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伦理 戏曲与电影 民族化 悲情传统 《柳浪闻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浪闻莺》文本改编视域下的艺术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2-145,共4页
《柳浪闻莺》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上便颇受业内关注,该电影改编自王旭烽的同名中篇小说,讲述了两个越剧戏班女生与一个画家之间的情感故事。影片在改编过程中,选取了“梁祝”唱段作为重要叙事题材,以这一具有民族文化情感共性... 《柳浪闻莺》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上便颇受业内关注,该电影改编自王旭烽的同名中篇小说,讲述了两个越剧戏班女生与一个画家之间的情感故事。影片在改编过程中,选取了“梁祝”唱段作为重要叙事题材,以这一具有民族文化情感共性的文化母题勾勒两个女性之间的深厚情谊,并以性别倒转的文本进行人物关系的建构与人物情感的表达。同时,借助越剧女小生的身份提出了“第三性”的概念,尝试进行对于女性身份认同的更多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浪闻莺》 梁祝 第三性 文本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浪闻莺》的社会性别文化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贺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42-145,共4页
由女导演戴玮执导的《柳浪闻莺》,改编自女作家王旭烽的小说。影片以彻底的女性视角,表达了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在电影中,戴玮运用“戏中戏”手法,构建了舞台内与舞台外两个叙事空间。前者中的越剧元素帮助导演阐述了三个层面上的性别重... 由女导演戴玮执导的《柳浪闻莺》,改编自女作家王旭烽的小说。影片以彻底的女性视角,表达了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在电影中,戴玮运用“戏中戏”手法,构建了舞台内与舞台外两个叙事空间。前者中的越剧元素帮助导演阐述了三个层面上的性别重塑,传统的性别角色体系受到质疑;后者则展现了父权文化体制下的施害者与受害者。在这种叙事下,电影建构起了一种指向“第三性”的现代性话语,促进社会向着进一步的两性平等迈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浪闻莺》 戴玮 社会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柳浪闻莺》:戏曲与电影的跨媒介融合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嘉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45-148,共4页
戴玮导演的《柳浪闻莺》由王旭峰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爱情故事。该片融合了小说、戏曲、诗画等多个媒介元素,是一部典型的跨媒介改编作品。影片以戏中戏方式呈现了越剧文化和女小生表演,并对戏曲艺术中... 戴玮导演的《柳浪闻莺》由王旭峰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爱情故事。该片融合了小说、戏曲、诗画等多个媒介元素,是一部典型的跨媒介改编作品。影片以戏中戏方式呈现了越剧文化和女小生表演,并对戏曲艺术中独有的物象做了意象化呈现。从戏曲和电影的媒介共通性、化物象为意象两个角度展开分析,探讨跨媒介视域下戏曲题材电影的独特表现力,是跨媒介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浪闻莺》 跨媒介融合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十月》
5
作者 王颖 《中文自学指导》 2005年第5期9-10,共2页
本期《十月》生活感很强,似回到它质朴好看的定位。
关键词 《十月》 王旭烽 《柳浪闻莺》 中篇小说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