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哈佛大学“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学术讨论会暨庆祝“中华人文经典文库”启动会议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寇陆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第4期95-96,共2页
无论是被称为“诗圣”,还是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唐代诗人杜甫自九世纪初开始,便被誉为中国诗歌创作的一个典范。到宋朝末年,人们为杜甫诗歌所作注解的数量,已经超过当时其它所有文学作品评注的总和。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 无论是被称为“诗圣”,还是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唐代诗人杜甫自九世纪初开始,便被誉为中国诗歌创作的一个典范。到宋朝末年,人们为杜甫诗歌所作注解的数量,已经超过当时其它所有文学作品评注的总和。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可与英国文学史中的莎士比亚相媲美。在中国本土之外,杜甫的影响也先后扩散到东亚其它国家和文化群体,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仍然影响着二十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和文学,当代华语诗人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还在重新发现和解读着杜甫留下的文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杜甫诗歌 唐代诗人 美国哈佛大学 学术讨论会 综述 文库 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纪录片《伟大诗人杜甫》的“技”与“道”
2
作者 林茜 《南腔北调》 2021年第9期19-23,共5页
21世纪以来,纪录片在对外传播及交流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跨语言、跨国界、跨民族的文化载体,为世界了解并认识中国打开了新的窗口。纪录片《伟大诗人杜甫》在叙事的“技”上,借助画面、朗诵、音乐等多媒介整合叙事来弥... 21世纪以来,纪录片在对外传播及交流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跨语言、跨国界、跨民族的文化载体,为世界了解并认识中国打开了新的窗口。纪录片《伟大诗人杜甫》在叙事的“技”上,借助画面、朗诵、音乐等多媒介整合叙事来弥补杜诗翻译中音美、形美、意美的流失;又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平台可供性来增强该片的跨媒介叙事能力;在叙事的“道”上以事实服人,以形象动人,以情感感人,以道理影响人,将杜诗推向世界,促进各族人民的思想交流。可见,以纪录片为文学载体的叙事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为讲述中国故事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伟大诗人杜甫 跨媒介 多媒介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诗人的创作心理动机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晓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95-100,共6页
提到中国古代诗歌,我们立刻会想到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这些名字,想到这些诗人的悲剧性的命运,他们大都在忧患、焦虑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我们又会想到,中国古代的那些杰出的诗人,几乎没有谁仅仅想做一个诗人,然而... 提到中国古代诗歌,我们立刻会想到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这些名字,想到这些诗人的悲剧性的命运,他们大都在忧患、焦虑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我们又会想到,中国古代的那些杰出的诗人,几乎没有谁仅仅想做一个诗人,然而他们又只能做一个诗人;也许还会想到,古代的诗人们彼此之间尽管有种种差异,然而他们又似乎不约而同地反复吟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并对某些意象表现出特殊的兴趣……。这些现象中,是否存在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呢?本文试图从分析古代诗人的心理动机及其与古代诗歌(在这里,指的是文人创作的诗歌)的关系入手,对这一问题提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创作心理 心理动机 人的心理 成就动机 亲合 题材 杜甫 意象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旱情境中的诗歌意象与诗人心态——论杜甫的苦热诗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贵 《杜甫研究学刊》 1997年第1期41-47,58,共8页
热旱情境中的诗歌意象与诗人心态——论杜甫的苦热诗李贵在现存一千四百多首杜诗当中,有一类诗至今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这类诗描写酷热、干旱以及为求雨而焚起的大火,本文称之为“苦热诗”,共十一首。历来的选本都不选这类诗,当代... 热旱情境中的诗歌意象与诗人心态——论杜甫的苦热诗李贵在现存一千四百多首杜诗当中,有一类诗至今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这类诗描写酷热、干旱以及为求雨而焚起的大火,本文称之为“苦热诗”,共十一首。历来的选本都不选这类诗,当代的《杜甫诗选注》、《杜甫诗选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诗歌意象 诗人心态 《杜诗详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诗歌 长江中游地区 意象反差 审美趣味 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诗文中的美食
5
作者 《餐饮世界》 2024年第3期38-41,共4页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把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提高到一个自觉的、成熟的阶段,使诗歌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并直接开启了中唐新乐府诗的创作。闻一多先生称赞杜甫“中国有史以...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把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提高到一个自觉的、成熟的阶段,使诗歌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并直接开启了中唐新乐府诗的创作。闻一多先生称赞杜甫“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绚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杜诗的诗歌,堪称中国古典诗歌的范本;杜甫的人格,堪称中华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杜甫留存至今的一千四百多首诗,竟有超过四百首与饮食相关,本文带您了解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诗人 闻一多先生 中国古典诗歌 新乐府诗 杜甫 仁政思想 文人品格 杜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甫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27
6
作者 莫砺锋 《杜甫研究学刊》 2000年第4期11-18,共8页
关键词 杜甫 宋人 诗歌艺术 中国文学史 诗人 文化意义 典范 北宋 人格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苏轼绘画美学的分歧——“骨”与“肉”的价值评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朝谦 《杜甫研究学刊》 2001年第3期8-15,共8页
关键词 杜甫 苏轼 中国文学史 文坛 诗人 论争 价值评定 时代 学思 绘画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与孟浩然
8
作者 刘文刚 《杜甫研究学刊》 1999年第4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孟浩然 杜甫 《唐诗纪事》 文学评论 诗风 中国古代诗歌 诗人 诗歌素养 “清” 创造性的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草堂唐代遗存的信息与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丁浩 《杜甫研究学刊》 2002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关键词 杜甫草堂 冯至 中国文学史 诗圣 现代诗人 忽略 唐代 创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秋意诗简论
10
作者 牟瑞平 《杜甫研究学刊》 2001年第2期6-14,共9页
关键词 意象群 杜甫 诗人 独特 明月 中国古典诗歌 杜诗 李商隐 诗歌创作 屈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藏古籍入选第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版本评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霞锋 《杜甫研究学刊》 2010年第4期61-67,共7页
关键词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杜甫草堂 馆藏古籍 博物馆 现实主义诗人 中国诗歌史 成都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杜甫批评史研究》
12
作者 代慧婷 《杜甫研究学刊》 2013年第1期90-92,共3页
2012年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诞生1300周年。正当此时,吴中胜先生的《杜甫批评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面世了,这是一件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提起“杜甫”,这个老少皆知,谁都能背上他几首诗的名字,我... 2012年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诞生1300周年。正当此时,吴中胜先生的《杜甫批评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面世了,这是一件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提起“杜甫”,这个老少皆知,谁都能背上他几首诗的名字,我们可能在想:杜甫?谁人不知!或者这样名声显赫的大家,有多少人研究过他,这本书又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杜甫呢?读完吴中胜先生这部44万字的专著,才发现这本书正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研究杜甫的。这个视角就是文学批评史的引入,从批评史的角度研究杜甫,有别于“就杜甫研究杜甫”的传统思路,用吴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整体史的研究遮蔽了作家作品这个世界上最富灵性的个性存在,也遮蔽单个批评史都是“这一个”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杜甫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这一个” 作家作品 性存在 整体史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杜甫之异同(下)
13
作者 张炜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3,共9页
盛唐产生的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在中国文学史上达到了顶峰,与其他朝代各种文学品类的综合高度都可以作比,并且仍然会是一个高峰.清代同样时间很长,诗词积累的总量巨大,还有小说《红楼梦》的问世,但是综合而论,我们却很难讲清代... 盛唐产生的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在中国文学史上达到了顶峰,与其他朝代各种文学品类的综合高度都可以作比,并且仍然会是一个高峰.清代同样时间很长,诗词积累的总量巨大,还有小说《红楼梦》的问世,但是综合而论,我们却很难讲清代的文学高于唐代.当然文学的量化比较也是极为复杂的事情,还不能掷一言而定论.唐诗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像一些代表人物如李白杜甫,他们受战国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影响很大,比如屈原和陶渊明,都是他们最喜欢的诗人.在思想方面,他们则接受了孔孟和老庄,以及稷下学派的深刻影响.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非常明显的,里面写了大量天姥山的神奇,所见到的仙人列队等神仙阵容,那些奇妙的比喻和联想,在屈原的诗里是常常出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杜甫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 异同 诗人群体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闻一多和杜甫
14
作者 张浩逊 《杜甫研究学刊》 2001年第3期39-44,共6页
关键词 闻一多 杜甫 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 诗人 学者 古代文化 思想 成就 创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之死及生卒年考辨
15
作者 丘良任 《杜甫研究学刊》 1988年第3期54-58,68,共6页
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均有崇高的地位,可是关于杜甫之死的时间地点,千余年来,没有定论,生卒年也成了问题。过去的不说,只就近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辞书、谱传及有关.杜甫研究的著作来看,说法也不一致。... 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均有崇高的地位,可是关于杜甫之死的时间地点,千余年来,没有定论,生卒年也成了问题。过去的不说,只就近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辞书、谱传及有关.杜甫研究的著作来看,说法也不一致。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说:“大历五年冬天,在湘水上一条小船上,诗人永远停止了歌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爱国主义诗人 中国文学史 世界文学史 生卒年考 杜甫研究 文学研究所 大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懂杜甫必备的三个常识
16
作者 丁启阵 《南腔北调》 2017年第3期85-87,共3页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是否有“之一”,见仁见智。毫无疑问,他也是被阅读、被谈论得最多的中国诗人。从学前婴幼儿读物开始,到小学语文课本、初高中语文课本,再到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材,都绕不开杜甫的诗歌;千家注杜,杜甫...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是否有“之一”,见仁见智。毫无疑问,他也是被阅读、被谈论得最多的中国诗人。从学前婴幼儿读物开始,到小学语文课本、初高中语文课本,再到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材,都绕不开杜甫的诗歌;千家注杜,杜甫的诗歌也是我国历代诗人中被研究、被注释、被印刷出版得最深入、最多的。但是,杜甫及其诗歌被真正读懂了吗?不要说大众,就是文学史专家,不能正确、准确地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也大有人在。对此,杜甫生前已经发出过感慨:“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以我多年阅读、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切身体会,我认为,要想真正读懂杜甫及其诗歌作品,需要具备不少知识点——常识,但限于篇幅,本文只谈三个常识:杜甫是唐朝人;杜甫出生于官宦家庭;杜甫是从主流诗坛突围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中国文学史 诗歌作品 语文课本 文学史教材 幼儿读物 印刷出版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借对联识诗人
17
作者 李冬华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年第3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对联 人民性 郭沫若 杜甫草堂 李白诗歌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诗人 新乐府运动 西湖 中国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车厢
18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2年第Z1期47-50,共4页
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入住“古代文学车厢”。我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代代相传,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先秦散文、两汉辞赋、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司马迁、李杜、唐宋八大家... 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入住“古代文学车厢”。我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代代相传,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先秦散文、两汉辞赋、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司马迁、李杜、唐宋八大家、关汉卿、施耐庵、曹雪芹……更是各有千秋,流传千古。准备好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流光溢彩的中国古代文学殿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红楼梦》 曹雪芹 艺术风格 古代文学作品 代表作 诗人 杜甫 安史之乱 《赤壁怀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之不成 诗于何有”──郭沫若与中国诗歌传统研究系列之二
19
作者 杨胜宽 《郭沫若学刊》 1996年第4期52-59,共8页
“人之不成 诗于何有”──郭沫若与中国诗歌传统研究系列之二杨胜宽在中国悠久的诗歌传统中,不论诗人还是诗评家,都十分重视做人与作诗、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大凡成就卓著的诗人,或因时代灾难深重、遍地疮痍,使诗人有幸把一段历史... “人之不成 诗于何有”──郭沫若与中国诗歌传统研究系列之二杨胜宽在中国悠久的诗歌传统中,不论诗人还是诗评家,都十分重视做人与作诗、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大凡成就卓著的诗人,或因时代灾难深重、遍地疮痍,使诗人有幸把一段历史的痛苦辛酸“实录”下来,流传不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中国诗歌传统 《女神》 传统研究 时代生活 屈原 诗歌创作 《典论·论文》 时代精神 伟大的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西方三部论杜著作的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查屏球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4期75-89,共15页
BBC专题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与《剑桥中国文学史》《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形式不同,层次有异,基本观点、主体倾向有相同性,都以杜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以杜甫为儒家文化的精神英雄,通过杜诗认识中国文化特质。其中漫游诗人的比... BBC专题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与《剑桥中国文学史》《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形式不同,层次有异,基本观点、主体倾向有相同性,都以杜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以杜甫为儒家文化的精神英雄,通过杜诗认识中国文化特质。其中漫游诗人的比较,文明悲剧情感分析,视角颇新。又关于杜诗三次转变的说明,深入的文本细节辨析以及对真挚感与惊奇感的强调,都极具启发性,突出了杜诗文化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剑桥中国文学史》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