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路?死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片断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清芳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学片断 高中 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富的计谋何以得逞——《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另一种解读
2
作者 马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45,共2页
我们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分析导致杜十娘爱情悲剧的根源时,会把批判的矛头对准封建宗法制度,同时也谴责李甲的自私自利、负心薄幸,这固然正确。但是换一个角度看,会发现孙富从中作梗也是一个引发悲剧的因素。那么孙富是如... 我们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分析导致杜十娘爱情悲剧的根源时,会把批判的矛头对准封建宗法制度,同时也谴责李甲的自私自利、负心薄幸,这固然正确。但是换一个角度看,会发现孙富从中作梗也是一个引发悲剧的因素。那么孙富是如何施展计谋、达到目的的呢?对此作一番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杜十娘的悲剧,也有助于我们认清孙富的伎俩,多一个反面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计谋 解读 爱情悲剧 封建宗法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语文教材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删改
3
作者 付振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45,40,共3页
高中语文教材大多选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而且一般都“略有删节”。笔者把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与足本《警世通言》,相对照,发现这篇文章大小删改近五十处,共删一千余字,改十余字。具体可分为四种情况:
关键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警世通言》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4
作者 白云 《远程教育杂志》 1988年第4期13-14,12,共3页
《杜十娘怒沉百宗箱》不仅是拟活本中描写爱情婚姻问题的优秀名篇,而且在整个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中也是出类拔萃的杰作。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杜十娘这一光采照人的典型形象。 杜十娘是个聪明、美丽、“误落风尘花柳中”的姑娘。七年的实笑... 《杜十娘怒沉百宗箱》不仅是拟活本中描写爱情婚姻问题的优秀名篇,而且在整个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中也是出类拔萃的杰作。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杜十娘这一光采照人的典型形象。 杜十娘是个聪明、美丽、“误落风尘花柳中”的姑娘。七年的实笑生涯,使她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自己受侮辱被损害的卑贱地位,因此“久有从良之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艺术特色 思想意义 古代短篇小说 婚姻问题 典型形象 名篇 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人进而醒世──评杜十娘的“怒”和李甲的“狂”
5
作者 崔积宝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关键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李甲 个性解放 醒世 神经类型 明代社会 钱钟书 古代小说 《诗经·氓》 冯梦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怜一片无暇玉——关于杜十娘悲剧根源的再检讨 被引量:19
6
作者 吴艳玲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4,59,共5页
杜十娘悲剧荡气回肠 ,数百年来令人扼腕 ,亦令人深思。关于这一悲剧根源的探讨 ,学术界迄今已有成说四种。本文在对四说一一做出评说之后认为 ,金钱的力量、妓女的商品属性、封建礼教以及杜十娘可能有的爱情贞节观念等 ,对悲剧的形成具... 杜十娘悲剧荡气回肠 ,数百年来令人扼腕 ,亦令人深思。关于这一悲剧根源的探讨 ,学术界迄今已有成说四种。本文在对四说一一做出评说之后认为 ,金钱的力量、妓女的商品属性、封建礼教以及杜十娘可能有的爱情贞节观念等 ,对悲剧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但都不足以成为悲剧最终完成的根本原因。杜十娘在被心上人以一千两白银的“赚头”出卖给他人以后 ,愤而沉江自亡 ,把爱情婚姻连同生命一同放弃的深层原因是 ,她心中有不易觉察而又根深蒂固的奴性意识。进一步追究 ,存在于作家脑海中的男权意识也是导致杜十娘悲剧结局的深层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十娘悲剧 男权意识 冯梦龙 短篇小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落成泥辗作尘——论杜十娘悲剧的必然性
7
作者 龚奎林 杨华 《重庆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46-48,共3页
明清是中国封建专制压迫最重的时期,但也是资本主义因素萌生和封建生产关系逐渐解体、世俗人生自由思想逐渐兴盛的时期,其间产生了许多名家名著。冯梦龙,明末苏州人,编著甚丰,可谓多栖主义者。三言便是其杰作之一。它的产生不仅是庙堂... 明清是中国封建专制压迫最重的时期,但也是资本主义因素萌生和封建生产关系逐渐解体、世俗人生自由思想逐渐兴盛的时期,其间产生了许多名家名著。冯梦龙,明末苏州人,编著甚丰,可谓多栖主义者。三言便是其杰作之一。它的产生不仅是庙堂文言小说向通俗白话小说转变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悲剧 时代背景 文学研究 明代 清代 商品性 女权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十娘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8
作者 夏云陶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3,64,共3页
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很多学生看到杜十娘的百宝箱里有那么多珍贵的宝物,都欣羡不已,这是人之常情,但此时如果教师仅仅跟学生说笑一下或者谈论珠宝的价值,就失之偏颇了。其实百宝箱的来历与结局,正好可以将杜十娘的一... 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很多学生看到杜十娘的百宝箱里有那么多珍贵的宝物,都欣羡不已,这是人之常情,但此时如果教师仅仅跟学生说笑一下或者谈论珠宝的价值,就失之偏颇了。其实百宝箱的来历与结局,正好可以将杜十娘的一生串成一部戏剧,她的一生因百宝箱而存有希望。也因为百宝箱的沉江而终结。百宝箱是人物精神的聚焦处,抓住这个“物”,人物的所有经历、品质都会在学生的阅读视界中浮现,能使学生一步步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处。下面是笔者教学这篇课文时的实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人物精神 学生 “物” 教学 课时 教师 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听花开的声音——杜十娘悲剧根源探讨
9
作者 张秋达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悲剧根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声音 倾听 情节曲折 故事情节 学生交流 结构布局 多变 自读 引导 文章 归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杜十娘爱情悲剧的原因
10
作者 郭永贞 《河南农业》 2011年第06X期58-58,64,共2页
杜十娘执着追求真挚爱情,渴望自由和自尊的坚毅精神可歌可泣。她的悲剧源自于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与封建礼教的关系不大。她虽然是国色天香,却是一个误落风尘的烟花女子,在只重金钱和色欲的社会里,真挚的爱情可遇不可求。她遇到了李... 杜十娘执着追求真挚爱情,渴望自由和自尊的坚毅精神可歌可泣。她的悲剧源自于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与封建礼教的关系不大。她虽然是国色天香,却是一个误落风尘的烟花女子,在只重金钱和色欲的社会里,真挚的爱情可遇不可求。她遇到了李甲这么一个见利忘义又懦弱无能且毫无主见的好色之徒,为其出卖,结果怒沉百宝箱,葬身江水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妓女身份 遇人不淑 百宝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聊斋》中的“痴负型”故事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国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08-111,共4页
论《聊斋》中的“痴负型”故事安国梁(郑州大学中文系)一《聊斋志异》中的《窦氏》、《阿霞》、《武孝廉》、《云翠仙》等作品属于“痴心女子负心汉”型(“痴负型”)故事。它们既是这一叙事模式传统的继续,又是这一叙事模式的发展... 论《聊斋》中的“痴负型”故事安国梁(郑州大学中文系)一《聊斋志异》中的《窦氏》、《阿霞》、《武孝廉》、《云翠仙》等作品属于“痴心女子负心汉”型(“痴负型”)故事。它们既是这一叙事模式传统的继续,又是这一叙事模式的发展和改造。“痴负型”故事是强烈的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叙事模式 《聊斋》 “痴心女子负心汉” 女主人公 悲剧 珊瑚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家庭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啖甘蔗 长文短教
12
作者 赵克明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1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警世通言》 话本小说 故事背景 人物形象 教学任务 第四册 冯梦龙 人教版 高二 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题—情节—寄言
13
作者 刘学飞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3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情节 标题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学任务 阅读量 中学 语文 阅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法言说的真实——由《颓败线的颤动》探及鲁迅意识的或一层面 被引量:5
14
作者 戚真赫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8-42,共5页
对于鲁迅的内在世界,对于鲁迅的精神哲学,及其内、外在境遇与时代、民族、历史的关系的研究,已愈益走向深入。如有论者将鲁迅本身的内在现实和历史积淀,其个体的精神态与民族的精神史的深层渊源关系加以探析。而以这种深远沉重的哲... 对于鲁迅的内在世界,对于鲁迅的精神哲学,及其内、外在境遇与时代、民族、历史的关系的研究,已愈益走向深入。如有论者将鲁迅本身的内在现实和历史积淀,其个体的精神态与民族的精神史的深层渊源关系加以探析。而以这种深远沉重的哲学内蕴所构建的艺术文本,则使我们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集体无意识 民族灵魂 《野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罪感 生存本体论 鲁迅文本 生存境遇 心理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梦龙对小说理论中“虚”“实”观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丽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0-85,共6页
冯梦龙对小说理论中“虚”“实”观的继承与发展薛丽云冯梦龙(1574—1646),苏州府长州县人。青壮年时期多次应考不中,曾参加过当时的复社,57岁时才补了一名贡生,61岁时以岁贡选授福建寿宁知县。他一生著述十分丰富,... 冯梦龙对小说理论中“虚”“实”观的继承与发展薛丽云冯梦龙(1574—1646),苏州府长州县人。青壮年时期多次应考不中,曾参加过当时的复社,57岁时才补了一名贡生,61岁时以岁贡选授福建寿宁知县。他一生著述十分丰富,尤其热心于民族通俗文化的整理,爱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理论 冯梦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虚”与“实” 小说创作 生活真实 文学作品 艺术真实 《通鉴纲目》 虚实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姓、称、名──汉语数文化一奇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德鑫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0-43,共4页
数字姓、称、名──汉语数文化一奇观张德鑫一数字姓氏在汉语数词中,除了"伍"、"陆"("五"、"六"的大写)及"万"为常见的姓氏外,几乎所有的表数汉字(从"一"至"十、百、干、兆"等及某些两位数)都可作姓,这简直有点匪... 数字姓、称、名──汉语数文化一奇观张德鑫一数字姓氏在汉语数词中,除了"伍"、"陆"("五"、"六"的大写)及"万"为常见的姓氏外,几乎所有的表数汉字(从"一"至"十、百、干、兆"等及某些两位数)都可作姓,这简直有点匪夷所思。但考《姓苑》、《万姓统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文化 朱元璋 数字 汉语 李商隐 《唐摭言》 孟浩然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清代人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鲁迅作品中的同素反序词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梅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34-35,共2页
在鲁迅的作品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组成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两个字与通常使用顺序颠倒的情况,有人把它概括为同素反序现象,把这种词叫同素反序词。正如史世辉同志在《鲁迅作品中的同素反序词》(1995年4月10日《语文报》第七... 在鲁迅的作品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组成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两个字与通常使用顺序颠倒的情况,有人把它概括为同素反序现象,把这种词叫同素反序词。正如史世辉同志在《鲁迅作品中的同素反序词》(1995年4月10日《语文报》第七版)一文中所例举的“慰安”“漏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同素反序词 现代汉语 《记念刘和珍君》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偏正短语 《故乡》 《诗经·七月》 《孔雀东南飞》 传统文化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写与比较:优化小说教学的新途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柴国华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2期48-49,共2页
改写法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教学法,只是不少教师为改写而改写,或为练写作而改写,以致不能发挥出改写法的真正优势。改写法与比较法结合使用正是笔者依据自己阅读与写作的体验对小说教学进行的一种探索,这种方法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 改写法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教学法,只是不少教师为改写而改写,或为练写作而改写,以致不能发挥出改写法的真正优势。改写法与比较法结合使用正是笔者依据自己阅读与写作的体验对小说教学进行的一种探索,这种方法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于一体.运用得当可以使学生收到读能透彻、写能明白的双重功效。使用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比较.即把改写的习作与经典小说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差异,并引导学生去分析这种差异,借此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下面笔者以《孔乙己》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谈谈此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教学 改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写作教学 优化 阅读教学 引导学生 《孔乙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辅导(二)
19
作者 严冰 《远程教育杂志》 1985年第4期17-19,共3页
第二单元包括第六周至第十周的教学内容(第221课时至240课时),从明代文学第三章“西游记”讲到明代文学“小结”止。辅导的重点是“西游记”、“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两章,此外“明代拟活本”(特别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及徐... 第二单元包括第六周至第十周的教学内容(第221课时至240课时),从明代文学第三章“西游记”讲到明代文学“小结”止。辅导的重点是“西游记”、“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两章,此外“明代拟活本”(特别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及徐渭杂剧《四声猿》中的《狂鼓史渔阳三弄》也应予以相当的重视。重点学习作品《西游记》要求通读全书,在此基础上精读第一至七回“大闹天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辅导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西游记》 明代文学 《四声猿》 教学内容 牡丹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二拍》的跨媒介呈现:明代世情观念的影像图鉴
20
作者 乔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2-85,共4页
《三言二拍》作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以其故事性和通俗性不断被改编成各种戏曲剧目搬上舞台。电影20世纪3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便开启了它的银幕传播之旅。20世纪80年代后,对《三言二拍》的影视改编进入了高潮。首先是1981... 《三言二拍》作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以其故事性和通俗性不断被改编成各种戏曲剧目搬上舞台。电影20世纪3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便开启了它的银幕传播之旅。20世纪80年代后,对《三言二拍》的影视改编进入了高潮。首先是1981年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的电影《杜十娘》获得好评,其后随着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三言二拍》影视传播的主阵地转换为广播电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白话短篇小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戏曲剧目 影视传播 影视改编 媒介呈现 广播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