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出路?死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片断 |
赵清芳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2
|
孙富的计谋何以得逞——《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另一种解读 |
马丽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3
|
高中语文教材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删改 |
付振华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4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
白云
|
《远程教育杂志》
|
1988 |
0 |
|
5
|
醒人进而醒世──评杜十娘的“怒”和李甲的“狂” |
崔积宝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6
|
可怜一片无暇玉——关于杜十娘悲剧根源的再检讨 |
吴艳玲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4 |
19
|
|
7
|
零落成泥辗作尘——论杜十娘悲剧的必然性 |
龚奎林
杨华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1 |
0 |
|
8
|
杜十娘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
夏云陶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9
|
倾听花开的声音——杜十娘悲剧根源探讨 |
张秋达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0
|
浅析杜十娘爱情悲剧的原因 |
郭永贞
|
《河南农业》
|
2011 |
0 |
|
11
|
论《聊斋》中的“痴负型”故事 |
安国梁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12
|
倒啖甘蔗 长文短教 |
赵克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6 |
0 |
|
13
|
标题—情节—寄言 |
刘学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6 |
0 |
|
14
|
无法言说的真实——由《颓败线的颤动》探及鲁迅意识的或一层面 |
戚真赫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
|
|
15
|
冯梦龙对小说理论中“虚”“实”观的继承与发展 |
薛丽云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16
|
数字姓、称、名──汉语数文化一奇观 |
张德鑫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7
|
也谈鲁迅作品中的同素反序词 |
何梅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8
|
改写与比较:优化小说教学的新途径 |
柴国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7 |
1
|
|
19
|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辅导(二) |
严冰
|
《远程教育杂志》
|
1985 |
0 |
|
20
|
《三言二拍》的跨媒介呈现:明代世情观念的影像图鉴 |
乔宇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