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选集注》中江淹杂体诗的研究价值——兼论先唐文本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
1
1
作者
宋展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5,共12页
先唐经典文本具有不稳定性和衍生性,需要利用诸多版本及注本的比较与互参进行综合研究。以《文选集注·江文通杂体诗》为例,其序文及注解、正文的异文、篇题的变化、李善注及各家注本的多维诠解、注本所引亡佚文献等,不仅对于勘定...
先唐经典文本具有不稳定性和衍生性,需要利用诸多版本及注本的比较与互参进行综合研究。以《文选集注·江文通杂体诗》为例,其序文及注解、正文的异文、篇题的变化、李善注及各家注本的多维诠解、注本所引亡佚文献等,不仅对于勘定原文、补充文学史料具有意义,而且对于探寻汉晋诗歌艺术风格及其经典化进程也颇有裨益。通过《文选》早期钞本、刻本的比勘,可以尽量追溯文本的原貌,利于整理并校订中古集部文献,同时也应当尊重文本的开放性及多样性,注意文本形态流变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关注文本流变及其生成机制,充分利用集注本及历代注评本,并从多元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正文、注文及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古代文学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集注》
江淹
《杂体诗》
文本形态
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十个角色与一个演员——从《杂体诗三十首》看江淹的艺术“本色”
被引量:
6
2
作者
程章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拟古相当于扮演古人。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既是对三十家各具特色的古代诗人风格的模拟,也是对三十位古人的扮演。在拟古作品中,亦不可避免地表露作者个人的情感倾向和表达习惯。文章着重从字法、句法、语气、口吻、意象等角度,通过《...
拟古相当于扮演古人。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既是对三十家各具特色的古代诗人风格的模拟,也是对三十位古人的扮演。在拟古作品中,亦不可避免地表露作者个人的情感倾向和表达习惯。文章着重从字法、句法、语气、口吻、意象等角度,通过《杂体诗三十首》与江淹其他作品的比较与举证,揭示《杂体诗三十首》中所体现的江淹个性特点。以往《杂体诗三十首》的研究者较多注重江淹拟作与被拟诗家的比较,以江证古,或以古证江,本文的重点则是以江证江,试图说明江淹如何在三十家总杂诗风的基础之上,表现独一无二的自家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
《杂
体诗
三十首》
拟古
语气
本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仿昭代诸家体》与明代七律诗史的读写实践
3
作者
叶晔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5,共13页
见于《夕堂戏墨》中的王夫之《仿昭代诸家体》38首,是江淹《杂体诗》在明清两代被复古诗界广泛摹拟之风尚中的一种别调。与薛蕙、王世贞等人赓续旧传统不同,船山组诗因其七律形式及对文学“近传统”的关怀而少为人知。立足于明诗阅读与...
见于《夕堂戏墨》中的王夫之《仿昭代诸家体》38首,是江淹《杂体诗》在明清两代被复古诗界广泛摹拟之风尚中的一种别调。与薛蕙、王世贞等人赓续旧传统不同,船山组诗因其七律形式及对文学“近传统”的关怀而少为人知。立足于明诗阅读与批评,王夫之先后创撰了《明诗评选》《仿昭代诸家体》《夕堂永日绪论》,呈现出一个动态且具层次感的明诗史建构过程。这一结撰之法,借鉴自王世贞用《艺苑卮言》《拟古七十首》两种写法来评价五古源流,又创造性地将其从对古代诗史的梳理,改造为对当代诗史的观察。《仿昭代诸家体》是王夫之在古人“读写实践”与“诗学历史化”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面对诗歌“近传统”,将“读”“评”“写”三个文学行为阶段进行“合一表达”的探索型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仿昭代诸家体》
《杂体诗》
七言律诗
文学史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江淹的拟古诗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德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9-64,共6页
魏晋以来,拟古成风。江淹的拟古诗数量颇多,质量亦高,《效阮公诗》15首和《杂体诗》30首是其代表。前者拟阮籍《咏怀诗》,不仅在形式上逼真原作,更隐微曲折地讽谏刘景素,深得阮氏原作旨趣遥深之意。后者摹拟汉至刘宋名家名作...
魏晋以来,拟古成风。江淹的拟古诗数量颇多,质量亦高,《效阮公诗》15首和《杂体诗》30首是其代表。前者拟阮籍《咏怀诗》,不仅在形式上逼真原作,更隐微曲折地讽谏刘景素,深得阮氏原作旨趣遥深之意。后者摹拟汉至刘宋名家名作,以拟作来显示前代诗家各自艺术特点;《序》更反映出江淹文学批评的态度和眼光,这对研究这些时期的文学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
拟古诗
《效阮公诗》
《杂体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选集注》中江淹杂体诗的研究价值——兼论先唐文本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
1
1
作者
宋展云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5,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选>诗类题解文献辑录与研究"(15CZW015)
文摘
先唐经典文本具有不稳定性和衍生性,需要利用诸多版本及注本的比较与互参进行综合研究。以《文选集注·江文通杂体诗》为例,其序文及注解、正文的异文、篇题的变化、李善注及各家注本的多维诠解、注本所引亡佚文献等,不仅对于勘定原文、补充文学史料具有意义,而且对于探寻汉晋诗歌艺术风格及其经典化进程也颇有裨益。通过《文选》早期钞本、刻本的比勘,可以尽量追溯文本的原貌,利于整理并校订中古集部文献,同时也应当尊重文本的开放性及多样性,注意文本形态流变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关注文本流变及其生成机制,充分利用集注本及历代注评本,并从多元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正文、注文及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古代文学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文选集注》
江淹
《杂体诗》
文本形态
经典化
Keywords
Collected Annotations to Wen Xuan
Jiang Yan' s Miscellaneous Poems
text form
canonizatio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十个角色与一个演员——从《杂体诗三十首》看江淹的艺术“本色”
被引量:
6
2
作者
程章灿
机构
教育部"长江学者"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文摘
拟古相当于扮演古人。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既是对三十家各具特色的古代诗人风格的模拟,也是对三十位古人的扮演。在拟古作品中,亦不可避免地表露作者个人的情感倾向和表达习惯。文章着重从字法、句法、语气、口吻、意象等角度,通过《杂体诗三十首》与江淹其他作品的比较与举证,揭示《杂体诗三十首》中所体现的江淹个性特点。以往《杂体诗三十首》的研究者较多注重江淹拟作与被拟诗家的比较,以江证古,或以古证江,本文的重点则是以江证江,试图说明江淹如何在三十家总杂诗风的基础之上,表现独一无二的自家本色。
关键词
江淹
《杂
体诗
三十首》
拟古
语气
本色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仿昭代诸家体》与明代七律诗史的读写实践
3
作者
叶晔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5,共13页
文摘
见于《夕堂戏墨》中的王夫之《仿昭代诸家体》38首,是江淹《杂体诗》在明清两代被复古诗界广泛摹拟之风尚中的一种别调。与薛蕙、王世贞等人赓续旧传统不同,船山组诗因其七律形式及对文学“近传统”的关怀而少为人知。立足于明诗阅读与批评,王夫之先后创撰了《明诗评选》《仿昭代诸家体》《夕堂永日绪论》,呈现出一个动态且具层次感的明诗史建构过程。这一结撰之法,借鉴自王世贞用《艺苑卮言》《拟古七十首》两种写法来评价五古源流,又创造性地将其从对古代诗史的梳理,改造为对当代诗史的观察。《仿昭代诸家体》是王夫之在古人“读写实践”与“诗学历史化”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面对诗歌“近传统”,将“读”“评”“写”三个文学行为阶段进行“合一表达”的探索型作品。
关键词
王夫之
《仿昭代诸家体》
《杂体诗》
七言律诗
文学史认识
Keywords
Wang Fuzhi
Imitating the Styles of the Illustrious Generation
Miscellaneous Imitative Poems
seven-character regulated verse
understanding of literary histor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江淹的拟古诗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德长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9-64,共6页
文摘
魏晋以来,拟古成风。江淹的拟古诗数量颇多,质量亦高,《效阮公诗》15首和《杂体诗》30首是其代表。前者拟阮籍《咏怀诗》,不仅在形式上逼真原作,更隐微曲折地讽谏刘景素,深得阮氏原作旨趣遥深之意。后者摹拟汉至刘宋名家名作,以拟作来显示前代诗家各自艺术特点;《序》更反映出江淹文学批评的态度和眼光,这对研究这些时期的文学思潮。
关键词
江淹
拟古诗
《效阮公诗》
《杂体诗》
分类号
I206.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选集注》中江淹杂体诗的研究价值——兼论先唐文本的研究方法
宋展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十个角色与一个演员——从《杂体诗三十首》看江淹的艺术“本色”
程章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仿昭代诸家体》与明代七律诗史的读写实践
叶晔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江淹的拟古诗
陈德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