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用学视角解读海明威小说《杀人者》
1
作者 张娟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9年第7期47-48,共2页
短篇小说《杀人者》是海明威小说对话艺术的代表作之一。短篇小说《杀人者》体现了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娴熟运用。整篇小说以对话贯穿情节,成功地运用对话塑造人物、揭示主题。本文试从语用学角度,运用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等理论解读主... 短篇小说《杀人者》是海明威小说对话艺术的代表作之一。短篇小说《杀人者》体现了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娴熟运用。整篇小说以对话贯穿情节,成功地运用对话塑造人物、揭示主题。本文试从语用学角度,运用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等理论解读主要人物对话,透视人物心理,发掘小说的深刻主题。完美演绎了“冰山理论”,并借对话违反语用规则,使故事充满了悬念与张力,令人回味无穷。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小说的会话含义,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故事文本,理解人物性格特征,领悟会话之下的主题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 《杀人者》 对话艺术 会话含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小说《杀人者》中的人物对话的赏析
2
作者 周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1X期12-13,共2页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小说因为小说人物而精彩,人物形象因为语言而生动,可以说语言艺术是小说的灵魂所在。海明威是我们熟知的小说家、语言大师,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小说,凭借...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小说因为小说人物而精彩,人物形象因为语言而生动,可以说语言艺术是小说的灵魂所在。海明威是我们熟知的小说家、语言大师,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小说,凭借简洁凝练的语言和"冰山写作"塑造了一大批硬汉形象,从而奠定了他文学大师的地位,也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基础。本文将选取海明威的小说《杀人者》为载体,对其中的人物对话艺术进行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艺术 对话 海明威《杀人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人者》中的叙事空白解读
3
作者 曾瑄 胡勤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18期9-12,共4页
作为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欧内斯特·海明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在欧美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其写作生涯中,他不仅仅创作出许多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如《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 作为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欧内斯特·海明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在欧美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其写作生涯中,他不仅仅创作出许多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如《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还撰写了不少意蕴深刻的短篇小说。《杀人者》正是其中之一。因此,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小说中所存在的叙事空白,从而揭示这些"空白"在文中达到的叙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人者》 叙事空白 形象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雷马斯叙事学视阈下《杀人者》的主题探究
4
作者 莫露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年第6期51-53,共3页
短篇小说《杀人者》是海明威小说对话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理论,从结构层面对该作品表层的人物关系结构和深层内涵、社会意义进行分析,指出了荒诞无序的社会状态下更深层面的社会暴力问题,为揭示该小说的创作结构... 短篇小说《杀人者》是海明威小说对话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基于格雷马斯叙事学理论,从结构层面对该作品表层的人物关系结构和深层内涵、社会意义进行分析,指出了荒诞无序的社会状态下更深层面的社会暴力问题,为揭示该小说的创作结构、人物特点和思想主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人者》 格雷马斯 叙事学 符号 行动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极下反思:精神分析视角下电影《杀人回忆》人物形象研究
5
作者 周宁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在20世纪当代电影理论中精神分析的影响重大。从弗洛伊德对梦境、俄狄浦斯情节的阐释到最具争议的雅克·拉康镜像阶段理论,以及由拉康镜像理论延伸出的"眼睛和凝视"理论、麦茨的精神符号学理论都对20世纪的文化和艺术产... 在20世纪当代电影理论中精神分析的影响重大。从弗洛伊德对梦境、俄狄浦斯情节的阐释到最具争议的雅克·拉康镜像阶段理论,以及由拉康镜像理论延伸出的"眼睛和凝视"理论、麦茨的精神符号学理论都对20世纪的文化和艺术产生直接与深刻的影响。巧合的是,2003年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电影《杀人回忆》中无极式杀人案件、变态杀人狂以及处于压抑弱势的嫌疑人都与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达到近乎天衣无缝的契合。因此通过精神分析理论对电影《杀人回忆》中人物形象的研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人物形象 窥淫癖 《杀人回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乡、他乡或“无定”空间: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流亡”银幕阐释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余辉 施万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40,共4页
一、流亡者的迁移:从《杀人短片》到《三色》在1988年《杀人短片》获得欧洲电影节大奖之前,以拍摄纪录片起家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未曾得到太大关注。《杀人短片》一举让世人看到了其不同凡响的电影才华,而后,基耶斯洛夫斯基转型拍摄故事片... 一、流亡者的迁移:从《杀人短片》到《三色》在1988年《杀人短片》获得欧洲电影节大奖之前,以拍摄纪录片起家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未曾得到太大关注。《杀人短片》一举让世人看到了其不同凡响的电影才华,而后,基耶斯洛夫斯基转型拍摄故事片。纵观导演一生,其创作不仅在类型上有转变,地点也由波兰转移到了法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耶斯洛夫斯基 《杀人短片》 《三色》 纪录片 流亡者 电影节 拍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与隐:海明威的“冰山”风格 被引量:2
7
作者 翁瑜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21-22,共2页
海明威的小说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蕴,表现了与众不同的“冰山”风格。
关键词 海明威 “冰山”风格 小说 《老人与海》 美国 《杀人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俊昊犯罪题材电影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1
8
作者 回根 《艺术广角》 2019年第2期23-28,共6页
奉俊昊作为知名的韩国电影导演,其犯罪题材影片虽然仅有两部,即由他作为编剧的影片《杀人回忆》和《母亲》,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已为人们激赏不已。奉俊昊在大学主修社会学,加上其本身对社会的洞察与思索,这些都影响了其日后的电影创作。
关键词 犯罪题材 电影导演 艺术风格 《杀人回忆》 《母亲》 艺术魅力 电影创作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俊昊电影美学风格探析——以《寄生虫》为例
9
作者 王顺天 《艺术广角》 2021年第4期51-55,共5页
韩国电影以独特的岛国地域为叙事空间,形成了独具韩国特色的电影文化,特别是1998年正式取消"电影审查制度"以来,韩国电影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形成了多元化、市场化的新格局,韩国电影越来越受到国际影坛的关注。奉俊昊可谓将韩... 韩国电影以独特的岛国地域为叙事空间,形成了独具韩国特色的电影文化,特别是1998年正式取消"电影审查制度"以来,韩国电影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形成了多元化、市场化的新格局,韩国电影越来越受到国际影坛的关注。奉俊昊可谓将韩国电影推向世界的集大成者,创作了《杀人回忆》《汉江怪物》《母亲》《雪国列车》等一系列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电影 电影审查制度 国际影坛 《雪国列车》 奉俊昊 《杀人回忆》 《母亲》 汉江怪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