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看大众文化中技术与政治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胡佳佳 《戏剧之家》 2019年第9期89-91,共3页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瓦尔特·本雅明的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他通过对电影艺术的论述向我们展示了机械复制这种新技术带给艺术领域的改变——电影的产生和传统艺术作品中"光晕"的消失,这些改变又与时代政治背景纠...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瓦尔特·本雅明的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他通过对电影艺术的论述向我们展示了机械复制这种新技术带给艺术领域的改变——电影的产生和传统艺术作品中"光晕"的消失,这些改变又与时代政治背景纠缠在一起。本文将从机械复制这种新技术带给艺术领域的改变入手,探究机械复制时代下技术与政治耦合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技术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机械复制到大众狂欢——读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被引量:2
2
作者 余琪 《室内设计》 2010年第2期62-64,共3页
本雅明是后现代研究无法忽视的重要思想家,其在意识形态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富于洞见地预言了后现代的文化转向——文化被大众煤介操控并不断地粉饰自身去追求商业利润和政治意蕴。本文在扼要回顾本雅明的人生历程之后介绍了其技术主义... 本雅明是后现代研究无法忽视的重要思想家,其在意识形态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富于洞见地预言了后现代的文化转向——文化被大众煤介操控并不断地粉饰自身去追求商业利润和政治意蕴。本文在扼要回顾本雅明的人生历程之后介绍了其技术主义理论的经典作品——《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指出本书旨在讨论技术革新将给艺术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甚至是受众感知方式的转变。从无法复制的隐秘性到机械复制的大众性,这个过程不仅带来了艺术品传播方式的转变,更使其内涵和本真性分崩离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雅明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发展——解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3
作者 李书凝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6期93-95,共3页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具有同源关系。马克思从生产实践活动的角度出发,挖掘艺术与物质生产的内在关联性,从而提出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以及特点。本雅明把艺术创作等同于生产,把艺术欣赏等同于消费...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具有同源关系。马克思从生产实践活动的角度出发,挖掘艺术与物质生产的内在关联性,从而提出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以及特点。本雅明把艺术创作等同于生产,把艺术欣赏等同于消费,并指出两者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丰富了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集中体现了本雅明的艺术生产思想,在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基础上引入“技术”的概念,并且围绕着技术对艺术发展的革命性作用展开讨论。在如今的机械复制时代,如何使艺术生产与文化市场维持一种平衡状态,马克思和本雅明都对此做出了解答,为当今的文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马克思 艺术生产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文艺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政治化:艺术作品的革命潜能——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洋 《人文天下》 2021年第6期70-73,共4页
瓦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文化生产理论学家之一,其作品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理论的发展。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以现代艺术的技术现实为理论基点,论述了艺术作品如何驱散“灵光”,肯定了“灵... 瓦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文化生产理论学家之一,其作品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理论的发展。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以现代艺术的技术现实为理论基点,论述了艺术作品如何驱散“灵光”,肯定了“灵光”消失后大众的审美自由,剖析了机械复制技术下艺术与大众合作的政治意蕴和革命潜能,揭示了艺术作品背后技术、大众和政治之间隐显交错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政治化 机械复制时代 艺术作品 政治功能 “灵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复制下的“审美催眠”——谈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被引量:1
5
作者 郝靓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0期236-237,共2页
本雅明指出,当今时代是一个机械复制的时代。相比传统手工复制,机械化大生产使得一切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被复制、被量产。于是,再没有哪一件艺术品可以独一无二地存在,重复性生成物的大量出现和快速迭代成为常态,人们的艺术鉴赏活动也... 本雅明指出,当今时代是一个机械复制的时代。相比传统手工复制,机械化大生产使得一切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被复制、被量产。于是,再没有哪一件艺术品可以独一无二地存在,重复性生成物的大量出现和快速迭代成为常态,人们的艺术鉴赏活动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变异。审美不再是'凝神观照'式的'没入',而是成为脱离艺术本体的'消遣'。当审美活动走下'神坛',与之相伴的是审美主体的大众化倾向。借用'催眠'概念,目的在于揭示机械复制下的艺术作品的审美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 复制 艺术作品 审美 催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雅明的艺术批评思想评述——以《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为例
6
作者 唐苏 《美与时代(城市)》 2014年第9期104-104,共1页
本雅明一生的著作中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处处充满着悖论,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无不令后人望而生畏,对他思想的解读更是存在着极大的争议,这与其思想的复杂性是息息相关的。他对现代艺术的发展更有着自己的清醒认识,既不同于同时期的... 本雅明一生的著作中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处处充满着悖论,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无不令后人望而生畏,对他思想的解读更是存在着极大的争议,这与其思想的复杂性是息息相关的。他对现代艺术的发展更有着自己的清醒认识,既不同于同时期的格林伯格对形式批评的追求,也异于普通的社会学叙事,通过以他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他独特的艺术批评观,提供研究他博大思想的一条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本雅明 技术复制 灵光 电影 摄影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复制时代的闲章新艺术——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
7
作者 黄艺兰 《美育学刊》 2025年第2期109-120,共12页
晚清画报《点石斋画报》的构图继承了文人书画的传统,包含图像、题跋、印章等元素。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图像和题跋,对闲章却鲜有谈及。经考察原始画稿,可知《点石斋画报》曾发生过从“钤盖名章”到“手绘闲章”的策略转变,背后关乎石板印... 晚清画报《点石斋画报》的构图继承了文人书画的传统,包含图像、题跋、印章等元素。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图像和题跋,对闲章却鲜有谈及。经考察原始画稿,可知《点石斋画报》曾发生过从“钤盖名章”到“手绘闲章”的策略转变,背后关乎石板印刷技术的媒介特性,以及编辑团队对于刊物的审美定位。手绘闲章继承了篆刻闲章风雅的传统,但在字体设计、空间布局和形制设计上更加变化多端,在呼应报道内容的同时,也开创了具有审美功能的批评空间。《点石斋画报》手绘闲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巧妙地利用了石印技术,不仅简化了闲章的制作过程,使其传播更加广泛,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以“雅谑”为特点的通俗美学,因此成为机械复制时代一次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闲章 石印技术 机械复制时代 通俗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机械复制对艺术作品的颠覆
8
作者 李芷萱 《艺海》 2010年第10期25-27,共3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技术革新的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电影、摄影技术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传统艺术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技术革命的来临,一改传统艺术单维度的审美体验,从视觉、听觉等多维的角度给人们带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技术革新的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电影、摄影技术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传统艺术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技术革命的来临,一改传统艺术单维度的审美体验,从视觉、听觉等多维的角度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感,日常生活的审美也随之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机械复制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现代科学技术 传统艺术 审美体验 日常生活 技术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本雅明——兼及机械复制时代下的艺术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静淼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43-44,共2页
瓦尔特·本雅明是机械复制理论的创始人。他对待机械复制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观点受到生活经验和马克思思想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瓦尔特·本雅明及其部分重要的作品,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本雅明对于机械复制艺术、灵韵艺术以及现代... 瓦尔特·本雅明是机械复制理论的创始人。他对待机械复制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观点受到生活经验和马克思思想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瓦尔特·本雅明及其部分重要的作品,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本雅明对于机械复制艺术、灵韵艺术以及现代艺术的情感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复制时代的表演艺术——瓦尔特·本雅明的表演理论研究
10
作者 游溪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9期5-7,共3页
瓦尔特·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认为,摄影技术的出现打碎了传统艺术的光韵,使后来的艺术活动发生了革命性颠覆。其中,以电影技术为代表的机械复制手段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表演艺术的认知方式。他通过对电影... 瓦尔特·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认为,摄影技术的出现打碎了传统艺术的光韵,使后来的艺术活动发生了革命性颠覆。其中,以电影技术为代表的机械复制手段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表演艺术的认知方式。他通过对电影和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深入剖析了电影表演与传统戏剧表演的矛盾和差异。可以说,瓦尔特·本雅明的表演理论就如同他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一样,充满了矛盾的复杂性,夹杂着历史辩证性与后现代思潮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其表演理论的贡献以及历史局限性,我们应该有更加理性的认识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理论 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 表演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复制时代的挪用图像与艺术创作
11
作者 张结宜 《艺海》 2017年第2期87-89,共3页
艺术总是与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机械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人类的生活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即使是最富于独立见解的艺术和纯精神的质朴艺术也不能自外于社会环境和视觉历史发展脉络。本文通过分析大量采用挪用手法的中西当代艺... 艺术总是与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机械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人类的生活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即使是最富于独立见解的艺术和纯精神的质朴艺术也不能自外于社会环境和视觉历史发展脉络。本文通过分析大量采用挪用手法的中西当代艺术作品,进而探讨此类艺术创作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复制时代 挪用图像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消费时代机械复制对中国文学艺术市场化的影响
12
作者 刘中兴 《美术大观》 2010年第7期216-217,共2页
一、中国文学艺术市场化的时代背景 1.市场经济下的文化消费热文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导向下,由于大众个人收入的增加和自身素质的提升,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 一、中国文学艺术市场化的时代背景 1.市场经济下的文化消费热文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导向下,由于大众个人收入的增加和自身素质的提升,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文化的需求,而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消费品 文学艺术 市场化 机械复制 消费时代 中国 精神文化消费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拉格泰姆时代》中的“机械复制”和“变化”主题
13
作者 白薇臻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4,共7页
《拉格泰姆时代》是美国犹太作家E. L.多克特罗的代表作。这部并不厚重的小说因其融事实和虚构于一体,消解小说与历史的界限,以及鲜明的后现代创作风格在美国文坛引起轰动。因此,长期以来学界多从创作技巧与写作手法上解读这部作品,从... 《拉格泰姆时代》是美国犹太作家E. L.多克特罗的代表作。这部并不厚重的小说因其融事实和虚构于一体,消解小说与历史的界限,以及鲜明的后现代创作风格在美国文坛引起轰动。因此,长期以来学界多从创作技巧与写作手法上解读这部作品,从而忽略了对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解读。然而,这部小说正是以"机械复制"和"变化"为主题,以探寻二者的动态平衡为目的,从而深刻地探讨了后工业时代机械复制对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影响,体现了作者鲜明的人文主义关怀,以及对后现代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切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泰姆时代 机械复制 变化 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符号权力视角分析机械复制时代韵味的凋落
14
作者 徐子昂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4期64-65,共2页
在《机械复制年代的艺术作品》中,瓦尔特·本雅明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为理论基点,论述了以摄影为代表的"机械复制技术"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并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热点话题:富有"韵味"的传统艺术如何在机械复制时代... 在《机械复制年代的艺术作品》中,瓦尔特·本雅明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为理论基点,论述了以摄影为代表的"机械复制技术"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并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热点话题:富有"韵味"的传统艺术如何在机械复制时代凋落。然而,本雅明写作该文是为了应对一个更为迫切的现实问题,即如何以无产阶级的审美政治化对抗法西斯的政治审美化。至于"传统艺术的韵味何以凋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复制时代 瓦尔特 本雅明 艺术作品 审美活动 审美化 理论基点 地理障碍 生理器官 时间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录像艺术作品复现
15
作者 宫林林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2期76-77,共2页
当艺术作品的“灵光”消失于机械复制时代,本雅明在其中看到了解放的力量。技术加速进步带来了生态环境、生命政治、社会治理等诸多问题,也同时携带着突破的潜能。我们要如何选择视角、如何思考、如何行动,无论是早年的录像艺术探索,还... 当艺术作品的“灵光”消失于机械复制时代,本雅明在其中看到了解放的力量。技术加速进步带来了生态环境、生命政治、社会治理等诸多问题,也同时携带着突破的潜能。我们要如何选择视角、如何思考、如何行动,无论是早年的录像艺术探索,还是任何让我们有所思考的艺术作品,它们的每次复现都应当成为一次重新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复制时代 艺术作品 生态环境 本雅明 复现 诸多问题 发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灵晕”走向“救赎”——机械复制时代下灵晕的凋萎与新生
16
作者 周思含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9期25-29,共5页
“灵晕”作为本雅明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贯穿着本雅明的哲学研究。本雅明反复论证了“灵晕”在复制时代下走向凋敝的必然宿命,然而随着复制技术的发展,人类感知方式由主体经验转向震惊体验,由复制技术造成的“震惊”带来的影响亦具有其... “灵晕”作为本雅明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贯穿着本雅明的哲学研究。本雅明反复论证了“灵晕”在复制时代下走向凋敝的必然宿命,然而随着复制技术的发展,人类感知方式由主体经验转向震惊体验,由复制技术造成的“震惊”带来的影响亦具有其两面性,因而“灵晕”的消逝只是复制时代下人类感知方式转变的起点而不应是归宿。在复制技术的作用下思考“灵晕”获得新生的可能,是对实现真正“救赎”意义上的“人类更新”的一场重大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 灵晕 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制技术对艺术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邢莉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1-14,共4页
“伟大的革新将会改变艺术的全部技巧,由此必将影响到艺术创作本身,最终或许还会导致以最迷人的方式改变艺术概念本身”。—保罗·瓦莱利《无处不在的征服》
关键词 复制技术 机械复制 艺术作品 艺术活动 本雅明 希腊艺术 复制 复制艺术 艺术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剧艺术的“草根”性、时代性与创新性
18
作者 唐华军 《艺海》 2008年第5期84-85,共2页
呼唤影剧艺术创新,是当下影剧艺术界的普遍共识。人们厌倦粗俗的艺术复制品,期待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影剧艺术作品出现。然而影剧艺术何以获得原创性创作源泉?影剧艺术草根性的开掘和时代精神的弘扬,应该是影剧艺术创新的可供选择的重... 呼唤影剧艺术创新,是当下影剧艺术界的普遍共识。人们厌倦粗俗的艺术复制品,期待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影剧艺术作品出现。然而影剧艺术何以获得原创性创作源泉?影剧艺术草根性的开掘和时代精神的弘扬,应该是影剧艺术创新的可供选择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新 艺术作品 创作源泉 时代精神 复制 原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艺术“向死而生”
19
作者 马琳 《艺术广角》 2015年第2期33-38,共6页
数字时代,言说艺术似乎成为一个难题。当机械复制成为普遍,当经典艺术遭到戏谑,当阅读已成往事,艺术的当代处境令人担忧。而更致命的忧虑在于,人们被裹挟着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尽享便捷的同时,却越发被“现代性危机”所缠绕、所... 数字时代,言说艺术似乎成为一个难题。当机械复制成为普遍,当经典艺术遭到戏谑,当阅读已成往事,艺术的当代处境令人担忧。而更致命的忧虑在于,人们被裹挟着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尽享便捷的同时,却越发被“现代性危机”所缠绕、所威胁。在这样的时代,“人的危机”导致人们似乎“对人性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厌恶,乐意接受最原始简单的磨难,却不愿再背负现代文明的重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艺术 数字时代 向死而生 现代性危机 新媒体时代 机械复制 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版画艺术的当代性之我见
20
作者 韩淑英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年第10期22-23,共2页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主要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在摧毁了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安迪沃霍尔作为在机器复制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运用丝网版画制作作品...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主要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在摧毁了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安迪沃霍尔作为在机器复制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运用丝网版画制作作品的波普艺术家,开创了版画艺术走进现代艺术领域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画艺术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当代性 复制技术 现代艺术 接受方式 丝网版画 本雅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