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兰诗》中的情感资源及其传译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朱义华 冯小宸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1,94,共9页
《木兰诗》情感资源丰富,对木兰英雄气概的塑造功不可没。本研究以《木兰诗》及其三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评价理论入手,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对比分析了Hans H.Frankel、汪榕培与许渊冲三个英译本对于原文情感资源的语义传递程度与传译... 《木兰诗》情感资源丰富,对木兰英雄气概的塑造功不可没。本研究以《木兰诗》及其三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评价理论入手,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对比分析了Hans H.Frankel、汪榕培与许渊冲三个英译本对于原文情感资源的语义传递程度与传译效果。研究发现,三个译文文本对原诗情感资源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显化处理,且对其中的显性情感资源近乎全部进行了对等语汇还原,但在面对隐性情感资源以及其他情感语义表征手段时,不同译者对细节的复刻则有所不同。国内译者在翻译时努力为读者还原情感氛围,国外译者则倾向于直接地定义情绪。本研究将为《木兰诗》多维语义的传译与中华文化典籍情感资源的精准翻译及其批评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木兰诗》 评价理论 情感资源 传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诗》教学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艳茹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品读重点诗句,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创造性阅读能力。3.感受木兰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增强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教学准备】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大意,试着读出...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品读重点诗句,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创造性阅读能力。3.感受木兰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增强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教学准备】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大意,试着读出节奏、韵律、情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反复朗读 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 教学设计 创造性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优秀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诗》中的性别超越与文化意蕴
3
作者 代苗雪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8-51,共4页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课文《木兰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不仅有独特的叙事魅力和深远的文学价值,而且在性别超越、个人成长、自我实现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蕴藏着丰富的讨论空间。本文聚焦《木兰诗》中木兰形象的性别超越及其承...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课文《木兰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不仅有独特的叙事魅力和深远的文学价值,而且在性别超越、个人成长、自我实现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蕴藏着丰富的讨论空间。本文聚焦《木兰诗》中木兰形象的性别超越及其承载的文化意蕴,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影响,旨在通过多维解读,为语文教师提供一种更为深入的教学视角,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激发对古代文化传统和当代社会议题的批判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性别超越 文化意蕴 文本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诗》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 被引量:2
4
作者 熊言安 姜若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52,共5页
一、《木兰诗》的版本和时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木兰诗》,是历代影响最大的版本。《乐府诗集》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傅增湘旧藏配补宋本①、上海图书馆藏宋本残本一卷、南京图书馆藏残本八卷。可惜上图、南图所藏的残卷... 一、《木兰诗》的版本和时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木兰诗》,是历代影响最大的版本。《乐府诗集》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傅增湘旧藏配补宋本①、上海图书馆藏宋本残本一卷、南京图书馆藏残本八卷。可惜上图、南图所藏的残卷中并无《木兰诗》,傅本中亦阙《木兰诗》所在之卷。所以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包含《木兰诗》的《乐府诗集》,是傅本中配补的元本及元至正集庆路儒学刊本。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乐府诗集》点校本,此书虽然仍有不少缺点,②仍不失为目前最好的整理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教学建议 《乐府诗集》 综述 图书馆藏 中华书局 郭茂倩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诗》的作时与文本经典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柏俊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85,共12页
《木兰诗》的写作时间,有汉代、北朝、北魏、南朝、隋代、唐代六种说法。汉代说无史事依托,北朝说过于宽泛,南朝说与隋代说材料不足,唐代说证据不力。唯北魏说提供了《木兰诗》创作的背景,但此说又割裂了背景与诗歌的联系。确定了《木... 《木兰诗》的写作时间,有汉代、北朝、北魏、南朝、隋代、唐代六种说法。汉代说无史事依托,北朝说过于宽泛,南朝说与隋代说材料不足,唐代说证据不力。唯北魏说提供了《木兰诗》创作的背景,但此说又割裂了背景与诗歌的联系。确定了《木兰诗》中黑山、燕山所在地,就是《魏书》所载北魏与柔然战争发生地,从而可以肯定《木兰诗》作于北魏。通过文献比勘,可以发现,《木兰诗》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加工润色,至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而成定本。宋代之后虽有异文,却很难撼动《乐府诗集》本的定本和经典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作时 文本 润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诗》中的“唧唧”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彤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木兰诗》 教材 织布机 首句 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MuLan与《木兰诗》的文化鸿沟
7
作者 叶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3-47,共5页
《木兰诗》今见于宋郭茂倩《乐府古题》卷二十五,录有两首,主题叙事基本一致,以第一首最为知名,被后世誉为“乐府双璧”之一,流传甚广。诗前有序云:“《古今乐录》曰:‘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元甫续附入’”。[1]《古... 《木兰诗》今见于宋郭茂倩《乐府古题》卷二十五,录有两首,主题叙事基本一致,以第一首最为知名,被后世誉为“乐府双璧”之一,流传甚广。诗前有序云:“《古今乐录》曰:‘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元甫续附入’”。[1]《古今乐录》为陈释智匠所撰,从郭茂倩将其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且诗中“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等地名、称谓来看,学者认为大致出自南北朝北魏后期。[2]对于这位女扮男装的女英雄替父从军,载誉归来的中国故事,迪士尼表现出一直的偏好,1998年改编为动画片将之搬上银幕,成为家喻户晓的“美国木兰”,2004年又拍摄了续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茂倩 乐府古题 女扮男装 女英雄 《木兰诗》 韦元甫 御史中丞 梁鼓角横吹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诗》教学设计
8
作者 朱则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59,共3页
【设计说明】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深度感受木兰的女英雄形象。从诗歌创作倾向看,木兰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爱、并非天生顽强的女人,然后才是英雄,这是木兰是此英雄而非彼英雄的特... 【设计说明】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深度感受木兰的女英雄形象。从诗歌创作倾向看,木兰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爱、并非天生顽强的女人,然后才是英雄,这是木兰是此英雄而非彼英雄的特质,是《木兰诗》是此文本而非彼文本的特质。抓住了这个“女”字,也就抓住了文本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教学设计 女英雄形象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品味语言 创作倾向 “女”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木兰诗》看木兰的女性气息
9
作者 朱则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2,共2页
《木兰诗》中,除了一处写到备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处写到征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处吟唱者的赞词外,其余的文字都围绕“... 《木兰诗》中,除了一处写到备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处写到征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处吟唱者的赞词外,其余的文字都围绕“木兰是女郎”展开,着意渲染了木兰的女性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首木兰诗看经典本《木兰诗》的思想和艺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绍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4-49,共6页
《木兰诗》(亦作《木兰辞》)从南北朝至今,一千余年,艺术生命不朽,多次被改编为电影,成为地方戏曲的传统节目,影响甚至远达美洲,令花木兰成为美国女权主义者的偶像。美国已经第二次将之搬上银幕。至于国人更是家喻户晓,中学生能够出口... 《木兰诗》(亦作《木兰辞》)从南北朝至今,一千余年,艺术生命不朽,多次被改编为电影,成为地方戏曲的传统节目,影响甚至远达美洲,令花木兰成为美国女权主义者的偶像。美国已经第二次将之搬上银幕。至于国人更是家喻户晓,中学生能够出口成诵。去年它出现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全民得以重温这一经典艺术瑰宝,堪称《中国诗词大会》的一大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中国诗词大会》 木兰辞》 女权主义者 木兰诗 艺术瑰宝 传统节目 木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诗》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伶俐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1,共3页
【设计思想】优秀民歌《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和其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新教材人教版和... 【设计思想】优秀民歌《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和其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新教材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把《木兰诗》编入了七年级下册。对于刚刚升入初中接触文言文还不多的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欣赏诗歌”是教学的重点。因此,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教学设计 诗歌发展史 多媒体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 长篇叙事诗 七年级下册 设计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木兰诗》的时代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5期88-89,87,共3页
《木兰诗》见于《乐府诗集》、《文苑英华》、《古文苑》等书。《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木兰不知名。”《古今乐录》十二卷在《隋书·经籍志》中有所著录,作者是陈代僧人智匠。如果智匠那时候还没有《木兰诗》,著录乐府诗... 《木兰诗》见于《乐府诗集》、《文苑英华》、《古文苑》等书。《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木兰不知名。”《古今乐录》十二卷在《隋书·经籍志》中有所著录,作者是陈代僧人智匠。如果智匠那时候还没有《木兰诗》,著录乐府诗歌的《古今乐录》怎会提及木兰,而且说不知道她的名字?足见《木兰诗》不会产生在陈以后,陈以后不过有些修改,因而有一两处混入了唐代的制度(如“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官制)与唐诗的风格(如“万里赴戎机”以下四句)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柔然 北魏 战争 《古今乐录》 太武帝 鲜卑拓跋部 盛乐 平城 道武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诗》的著录及其时代问题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从仁 《中州学刊》 1985年第5期66-71,98,共7页
近来,齐天举先生在《文学遗产增刊》十四辑和《文学遗产》八四年第一期,分别发表了《关于〈木兰诗〉的著录及其时代问题》、《〈木兰诗〉的著录及其时代问题续证》两篇文章,否定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有关的按语,题注的可靠性,否定《古... 近来,齐天举先生在《文学遗产增刊》十四辑和《文学遗产》八四年第一期,分别发表了《关于〈木兰诗〉的著录及其时代问题》、《〈木兰诗〉的著录及其时代问题续证》两篇文章,否定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有关的按语,题注的可靠性,否定《古今乐录》对《木兰诗》的著录,得出该诗产生于唐代的结论。此论实不敢苟同,我想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古今乐录》 题注 梁鼓角横吹曲 时代问题 《乐府诗集》 御史中丞 附入 折杨柳 续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诗》中几个地名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佟延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96-87,共2页
许可同志《关于〈木兰诗〉的时代》一文(见本刊1981年第五期),推断《木兰诗》产生于北魏前期,本文以此为前提,就《木兰诗》中的几个地名作一考辨。
关键词 《木兰诗》 地名考 盛乐 阴山山脉 黄河 大青山 《山西通志》 黑水 平城 和林格尔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诗》中木兰形象解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家旺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56,共3页
对《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分析,不少教师把木兰的形象定义为英雄。其实,木兰不仅是个英雄,更具有女儿情怀!从征前焦虑、备战之细、征途思亲、辞官还乡、爱美情结五个方面进行阐释,以丰满木兰的形象。
关键词 《木兰诗》 木兰 形象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教育在《木兰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Z期32-33,36,共3页
在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促进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感教育的辐射范围广,涉及教育的全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教学,除了要求学生诵读原文,掌握浅显的文言文外,还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领悟诗歌... 在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促进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感教育的辐射范围广,涉及教育的全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教学,除了要求学生诵读原文,掌握浅显的文言文外,还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领悟诗歌的深层含义,提高欣赏品位。学生要从诗歌中获得情感体验,对人生和社会悟出有益的启示。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赏析诗歌,还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教学 情感教育 《木兰诗》 非智力因素 情感体验 学生 文言文 工具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疑文本”中的“踩肩效应”——以《木兰诗》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国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35,共3页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质疑往往是发现和创新的基础,也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文本,不是要学生盲目地跟教材“叫板”,也不是教学生吹毛求疵,而是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进行大胆质疑和批判性阅读,...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质疑往往是发现和创新的基础,也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文本,不是要学生盲目地跟教材“叫板”,也不是教学生吹毛求疵,而是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进行大胆质疑和批判性阅读,最后实现文本颠覆或文本超越,从而拓展思维,提高阅读和感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质疑 文本对话 《木兰诗》 批判性阅读 教学 拓展思维 “叫板” 感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英雄之旅”的美学视域解析《木兰诗》 被引量:1
18
作者 褚庆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2,73,共4页
《木兰诗》是一篇讲述英雄故事的叙事诗。利用"英雄之旅"这一概念分析该诗中的旅程、原型和叙述,可以加深对诗歌的故事、人物和主题的理解,有利于更好把握该诗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木兰诗》 英雄 英雄之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诗》叙事学解读
19
作者 皮坤龙 陈家尧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52,共4页
《木兰诗》是叙事诗,根据中西叙事学理论,从诗歌叙事结构、叙事聚焦、叙事感官、叙事时空、叙事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把握诗歌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技法,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关键词 中国叙事学 西方叙事学 《木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诗》“旁逸”艺术二则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漪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2期16-16,共1页
(于漪老师教《木兰诗》时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中的“东…‘西”“南…‘北”有怎样的含义?对此,教师事先做了如下“旁逸”准备。)
关键词 《木兰诗》 艺术 老师 于漪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