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日谈》与《法苑珠林》对《月下小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褚连波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156,共6页
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佛经《法苑珠林》对沈从文《月下小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结构上,沈从文借鉴了两者的框架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嵌套结构;在内容和主题上,沈从文吸取了《十日谈》的情爱与智慧内容和主题,从《法苑珠林》摘录... 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佛经《法苑珠林》对沈从文《月下小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结构上,沈从文借鉴了两者的框架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嵌套结构;在内容和主题上,沈从文吸取了《十日谈》的情爱与智慧内容和主题,从《法苑珠林》摘录了与情爱、智慧和牺牲相关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法苑珠林》 《月下小景》 嵌套结构 性爱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哀伤的情绪谱成甜美的歌——卡拉姆辛《可怜的丽莎》和沈从文《月下小景》比较
2
作者 龚伯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S1期100-105,共6页
1892年,年仅25岁的卡拉姆辛在自己创办的月刊《莫斯科杂志》上发表了《可怜的丽莎》,由此一举成名。就题材来说,《可怜的丽莎》也是老而又老的,这是贵族子弟和社会底层姑娘的一曲恋爱悲剧。农家姑娘丽莎的父亲死后,家道中落。母亲终日... 1892年,年仅25岁的卡拉姆辛在自己创办的月刊《莫斯科杂志》上发表了《可怜的丽莎》,由此一举成名。就题材来说,《可怜的丽莎》也是老而又老的,这是贵族子弟和社会底层姑娘的一曲恋爱悲剧。农家姑娘丽莎的父亲死后,家道中落。母亲终日以泪洗面,丽莎不得不独自挑起支撑家庭的担子。在莫斯科卖花时,她碰到了年轻漂亮的贵族子弟厄拉斯特。他们一见钟情。在炽烈的爱情中,丽莎向厄拉斯特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在得到丽莎最宝贵的贞操以后,厄拉斯特厌倦了。后来,他在赌博中输光了他所有的领地,只得入赘到一个上了年纪的富孀家里去。丽莎被遗弃了,在羞辱与绝望中投塘自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下小景》 沈从文 爱情 女主人公 作品 农家 贞操 莫斯科 姑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总使人忧愁——沈从文《月下小景》《边城》联读
3
作者 章立明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1期67-69,共3页
美与悲的融合,是沈从文独特的文学境界。本文试图把握这一美学特征,来加深认识,理解沈从文的《月下小景》和《边城》 美丽、总是使人忧愁。这里蕴含着一种极为深刻的历史感兴和对人类的忧患意识。沈从文从中国历史上看到美的东西总是易... 美与悲的融合,是沈从文独特的文学境界。本文试图把握这一美学特征,来加深认识,理解沈从文的《月下小景》和《边城》 美丽、总是使人忧愁。这里蕴含着一种极为深刻的历史感兴和对人类的忧患意识。沈从文从中国历史上看到美的东西总是易于毁灭,给人以痛苦印象,于是发出了慰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月下小景》 翠翠 湘西世界 美与悲 人生形式 人与自然的融合 美学特征 渡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从文小说中的苗汉族形象及其背景──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一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洪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40,48,共8页
应用比较文学形象学方法,研究沈从文小说中的苗族形象,便可了解,苗族文化是沈从文作为湘西代言人与外界对话的依据和支撑,“湘西的真正特色是苗族文化;在处于优势的汉文化与劣势苗文化冲突的历史背景中,沈从文在确定自己民族身份... 应用比较文学形象学方法,研究沈从文小说中的苗族形象,便可了解,苗族文化是沈从文作为湘西代言人与外界对话的依据和支撑,“湘西的真正特色是苗族文化;在处于优势的汉文化与劣势苗文化冲突的历史背景中,沈从文在确定自己民族身份时反映出深刻矛盾:中期他说自己是苗族,后期又说自己是汉族。沈从文后期创作中,“隐瞒”民族身份是一个普遍现象,他采取的策略是用地域性消解民族性,用地域的存在瓦解民族的存在。在“五四”东西文化碰撞主潮中。沈从文所呈现的苗汉文化对话的极其复杂的形式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苗族文化 比较文学 形象学研究 苗族故事 《边城》 《神巫之爱》 民族身份 《月下小景》 《晨报副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从文著作版本初识 被引量:1
5
作者 具洸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沈从文 著作版本 《月下小景》 《边城》 苗族 《从文自传》 端午节 《东方杂志》 沈从文作品 翠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沈从文小说的叙事语言及其功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亚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40-45,共6页
叙事语言是叙事者借以完成叙述行为的工具,也是读者与叙事文之间的媒介,叙事语言是构成小说叙事形态的至关重要的方面。 沈从文小说叙事语言的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就为评论家所注意。苏雪林曾说:“句法短峭简炼,富有单纯的美”,“次则用字... 叙事语言是叙事者借以完成叙述行为的工具,也是读者与叙事文之间的媒介,叙事语言是构成小说叙事形态的至关重要的方面。 沈从文小说叙事语言的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就为评论家所注意。苏雪林曾说:“句法短峭简炼,富有单纯的美”,“次则用字造句,虽然力求短峭简炼,描写却依然繁冗拖沓。”同时代还有人认为沈从文的小说“方言和成语太多”。近年来,研究者已注意到题材内容与其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沈从文写小说,也许可以认为有三套笔墨(自然就其‘大略’而言)。写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叙事语言 叙述性语言 人物语言 描写性 《神巫之爱》 《月下小景》 《边城》 《菜园》 苏雪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沈从文小说的人物描写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亚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29-34,共6页
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形形色色,有船夫、水手、兵士、农人、妓女、军官、医生、少女、牧师、教授、佣人……等等,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产生,有赖于沈从文对多种人物描写方式娴熟自如的运用。如果我们潜入其小说中进行微观分析将会发现:... 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形形色色,有船夫、水手、兵士、农人、妓女、军官、医生、少女、牧师、教授、佣人……等等,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产生,有赖于沈从文对多种人物描写方式娴熟自如的运用。如果我们潜入其小说中进行微观分析将会发现:沈从文往往通过对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及语言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内心世界,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沈从文在上述方面并未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正如聂华苓所说的那样:“他的人物只是淡淡的几笔。”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边城》 人物描写 人物形象 都市文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 乡村文化 《月下小景》 贵生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