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左传》语境的《曹刿论战》解读
1
作者 杨璟怡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1,共4页
《左传》是春秋时期重要的历史典籍,具有言简意丰、言事相兼、文缓旨远等艺术特点。《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其解读不仅要关注课文内部语境,还要兼顾《左传》创作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该书的整体特点:了解春秋时期社会文化和表达习... 《左传》是春秋时期重要的历史典籍,具有言简意丰、言事相兼、文缓旨远等艺术特点。《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其解读不仅要关注课文内部语境,还要兼顾《左传》创作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该书的整体特点:了解春秋时期社会文化和表达习惯,解读关键字句的丰富内涵;从《左传》叙事特点出发,理解课文独特的结构方式;结合《左传》一贯的意义呈现形式,挖掘课文蕴含的民本思想。回归《左传》语境解读《曹刿论战》,有利于准确把握课文语言文字意蕴,深入领会其艺术魅力和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曹刿论战》 语境 文本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曹刿论战》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0,共4页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设定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学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审美素养、培养审美能力。以《曹刿论战》为例,为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笔者采用如下策略:朗...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设定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文言文具有独特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学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审美素养、培养审美能力。以《曹刿论战》为例,为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笔者采用如下策略: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之美;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之美;悟读课文,领会作品思想之美。让学生在任务中品味语言、加强理解、思辨探究,进而加深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曹刿论战》 审美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俊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68,共3页
【教学目标】1.随文巩固重点虚实词用法。2.细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综合分析明确取胜原因。3.感受对话描写之精,体会衬托手法之妙。【教学重点】综合分析明确取胜原因。【教学难点】细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教学准备】自读课文,借助注... 【教学目标】1.随文巩固重点虚实词用法。2.细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综合分析明确取胜原因。3.感受对话描写之精,体会衬托手法之妙。【教学重点】综合分析明确取胜原因。【教学难点】细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教学准备】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大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 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对话描写 衬托手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公有无“远谋?”──《曹刿论战》课堂论辩实录
4
作者 吴长青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曹刿论战》 课堂论辩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刿论战》中“鄙”字的形义源流
5
作者 高笑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72,共2页
《曹刿论战》是《左传》里的名篇,记载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里面有句非常有名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里注:"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1])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 《曹刿论战》是《左传》里的名篇,记载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里面有句非常有名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里注:"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1])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肉食者"就见识浅陋了呢?如果综合考虑一下文章的背景,我们会发现:一方面,在乡人揶揄曹刿"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时,曹刿直接否定了他说话的前提,硬生生地将这个毫无家国责任感的人怼了回去;另一方面,曹刿可能也表达了对庄公统治集团参与齐国立嗣而招来战火的愤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论战》 统编教材 统治集团 曹刿 长勺之战 目光短浅 九年级 责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刿论战》课堂实录
6
作者 邹向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曹刿论战》 课堂教学 教学案例 初中 语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刿论战》主题辨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恒林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曹刿论战》 主题分析
全文增补中
鲁庄公与公子纠谁为外甥?——《曹刿论战》中一点史料辩证
8
作者 贾秀英 《高校教育管理》 1979年第2期74-75,共2页
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六月出版的《中国古代史常识》(先秦部分),对广大工农兵和青年学生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确实能起有益的作用。此书采用了问答形式的编写方法,易使读者掌握重点,加深印象,是一部有用的普及读物。我们希望中国青年出... 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六月出版的《中国古代史常识》(先秦部分),对广大工农兵和青年学生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确实能起有益的作用。此书采用了问答形式的编写方法,易使读者掌握重点,加深印象,是一部有用的普及读物。我们希望中国青年出版社今后能多多出版此类读物。同时我们也希望出版社要重视审阅工作,使出版物少犯或不犯科学性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子 《曹刿论战》 文姜 鲁桓公 史料 中国青年出版社 姜氏 齐国 鲁国 犯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遮蔽的君主智慧——《曹刿论战》鲁庄公形象再审视
9
作者 陆丽萍 《语文建设》 2025年第17期44-47,共4页
在对《曹刿论战》的传统解读中,鲁庄公的形象常被边缘化,其君主智慧易被忽视。本文转换视角,从文本因果分析法、经传互证法和儒家伦理分析法三个方法论维度深入剖析鲁庄公,结合教学实践挖掘其被遮蔽的智慧,详细阐释各维度下的智慧体现... 在对《曹刿论战》的传统解读中,鲁庄公的形象常被边缘化,其君主智慧易被忽视。本文转换视角,从文本因果分析法、经传互证法和儒家伦理分析法三个方法论维度深入剖析鲁庄公,结合教学实践挖掘其被遮蔽的智慧,详细阐释各维度下的智慧体现及其教学启示,旨在为语文教学和经典文本解读提供系统的路径,助力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涵与传统文化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刿论战》 鲁庄公 君主智慧 文本解读 教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为生本 取舍有别——《烛之武退秦师》同课异构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超俊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0,共4页
方案一 一、导语切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初中,我们读过《曹刿论战》,了解了一位关心国家大事、远谋深算的军事家曹刿,今天我们再学习《左传》中的一个名篇———《烛之武退秦师》,结识一位临危受命、有勇有谋,从容陈辞、机... 方案一 一、导语切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初中,我们读过《曹刿论战》,了解了一位关心国家大事、远谋深算的军事家曹刿,今天我们再学习《左传》中的一个名篇———《烛之武退秦师》,结识一位临危受命、有勇有谋,从容陈辞、机智善辩,挽狂澜于既倒、化干戈为玉帛的外交家——烛之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之武退秦师》 同课异构 取舍 《曹刿论战》 阅读兴趣 国家大事 《左传》 军事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文化(七) “肉食者”≠食肉者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向东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12期64-64,共1页
《曹刿论战》是一篇经典的战争史传作品,选人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文中“肉食者”的注解。笔者以为有不当处。现不避薄陋,试作考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肉食 语言文化 语文实验教科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曹刿论战》 九年级 苏教版 下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食者”≠食肉者》辨正
12
作者 仲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4期57-58,共2页
《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2期刊载了杨向东先生题为《“肉食者”≠食肉者》的文章(以下简称杨文),认为苏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中“肉食者”的注文不妥,不应把“肉”视为专供人们食用的动物之肉,“‘... 《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2期刊载了杨向东先生题为《“肉食者”≠食肉者》的文章(以下简称杨文),认为苏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中“肉食者”的注文不妥,不应把“肉”视为专供人们食用的动物之肉,“‘肉食者’可以译作‘就鼎吃食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食 《中学语文教学》 辨正 《曹刿论战》 《语文》 九年级 苏教版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让纷繁的形式束缚学生的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黎雪芬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5-26,共2页
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和扬中高级中学一直进行生活化创造性的作文教学,一直主张作文并不是技巧的,而应该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的训练。在特级教师高万祥、蔡明、严华银等人的主持下,他们自己编写作文教材,虽然还不能形成完整的系列,但语文... 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和扬中高级中学一直进行生活化创造性的作文教学,一直主张作文并不是技巧的,而应该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的训练。在特级教师高万祥、蔡明、严华银等人的主持下,他们自己编写作文教材,虽然还不能形成完整的系列,但语文老师在作文课堂形式上大胆尝试,已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富有特色与个性的作文课堂案例;还开设日记课,编写并出版了有独特风格的日记本,在数字时代用笔墨记录着生活的每一天……这里发表的是两校自编作文教材的一篇样张,窥斑见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着这两所学校作文教改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 《曹刿论战》 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败绩”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振中 《高校教育管理》 1988年第3期8-8,共1页
《曹刿论战》中“齐师败绩”之“败绩”一词,现在通行注为“大败”,其义甚为含糊.这解释可能出自《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崩曰败绩”.在《左·庄十一年》有关“败绩”的一段文字如下:“凡师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 《曹刿论战》中“齐师败绩”之“败绩”一词,现在通行注为“大败”,其义甚为含糊.这解释可能出自《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崩曰败绩”.在《左·庄十一年》有关“败绩”的一段文字如下:“凡师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由此可见《左传》并非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给“败绩”确定义界的.“绩”在《三体石经》里写作“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词汇意义 三体 文字 京师 《曹刿论战》 石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言文教学应是阅读教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贺书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69,共2页
王俊杰老师将《曹刿论战》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综合分析明确取胜原因",将教学难点确定为"细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除了导入和拓展环节,其教学主体由"明详略""赏论术""话庄公""析胜... 王俊杰老师将《曹刿论战》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综合分析明确取胜原因",将教学难点确定为"细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除了导入和拓展环节,其教学主体由"明详略""赏论术""话庄公""析胜因"几个环节构成。顾名思义,我们有理由推测,王老师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读懂《曹刿论战》这篇文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阅读教学 《曹刿论战》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教学主体 引导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助电教媒体 服务古文教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志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2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电教媒体 古文教学 初中生 电教媒体教学 直观教学法 《曹刿论战》 心理特征 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兴趣 古今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情”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春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 《曹刿论战》 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传》记叙战争、刻划人物的艺术手法
18
作者 王荣初 《远程教育杂志》 1987年第4期16-17,共2页
《左传》这部春秋时期的编年史富有史学和文学价值,不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和众多的历史人物,都能形象生动地记述、刻划出来。这里暂且拿“齐鲁长勺之战”(也称《曹刿论战》)和“晋公子重耳之亡”这两段文章... 《左传》这部春秋时期的编年史富有史学和文学价值,不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和众多的历史人物,都能形象生动地记述、刻划出来。这里暂且拿“齐鲁长勺之战”(也称《曹刿论战》)和“晋公子重耳之亡”这两段文章做例子,对《左传》记述战争、刻划人物的艺术手法作—此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历史人物 艺术手法 战争 记叙 《曹刿论战》 文学价值 春秋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义引申与文言教学
19
作者 王锡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词义引申与文言教学王锡强文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所在。我们常常碰到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如:1、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不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因相与言... 词义引申与文言教学王锡强文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所在。我们常常碰到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如:1、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不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谭嗣同》)1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引申 《史记》 引申义 《五人墓碑记》 《六国论》 《曹刿论战》 语义系统 语义引申 引申规律 文言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20
作者 华晓隽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毕竟 《战国策》 文字 古文 《曹刿论战》 初中生 相对 难度 教学 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