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更路簿》的海洋文化内涵和海洋文化风格 被引量:10
1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107,共7页
《更路簿》是近年发现的海南渔民世代在南海进行捕鱼等活动时使用的航海工具书,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学术意义,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研究,涌现了不少成果。在此基础上,钩沉其中所蕴含的地名、航海技术、渔场分布、海神崇拜和商业贸... 《更路簿》是近年发现的海南渔民世代在南海进行捕鱼等活动时使用的航海工具书,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学术意义,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研究,涌现了不少成果。在此基础上,钩沉其中所蕴含的地名、航海技术、渔场分布、海神崇拜和商业贸易等文化内涵,诠释其外向开放、冒险开拓、灵活变通、重商、务实和平民性等文化风格,由此构成《更路簿》这一综合性的完整的海洋文化体系,应予以充分开发利用,为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更路簿》 海洋文化体系 名从主人 耕海 海上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针经书《更路簿》彭正楷本内容初探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晓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50,共9页
我国史籍中有大量关于南海的记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了南海诸岛,最早对南海诸岛进行了开发和经营,我国政府最早对南海诸岛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行政管辖。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海南的渔民总结出了大量在南海从事渔业... 我国史籍中有大量关于南海的记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了南海诸岛,最早对南海诸岛进行了开发和经营,我国政府最早对南海诸岛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行政管辖。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海南的渔民总结出了大量在南海从事渔业生产的经验,《更路簿》正是对这种经验的总结。《更路簿》是记录我国海南省渔民在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航行的航向和航程(古称海道针经)的书,是我国海南省渔民在南海诸岛航海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研究我国渔民开发南海诸岛的珍贵资料。书中所记之南海诸岛渔民俗称、南海渔业生产主要线路等内容较之其它各版本《更路簿》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研究非常有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更路簿》为今人们传递的历史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路簿》 南海 彭正楷本 地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南渔民《更路簿》的分期及其文化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阎根齐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113,共6页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西沙、中沙和南沙海域生产作业的指南。它形成于明代,曾经历口传更路径过程。清代嘉庆至光绪以前是流传时期,清末至民国是它的盛传时期。每个阶段的《更路簿》都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总体来说,越到后期,《更路簿》...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西沙、中沙和南沙海域生产作业的指南。它形成于明代,曾经历口传更路径过程。清代嘉庆至光绪以前是流传时期,清末至民国是它的盛传时期。每个阶段的《更路簿》都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总体来说,越到后期,《更路簿》记载的信息越详细,为渔民所共有。其见证了中国人最早开发和经营南海的历史,证明了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路簿》 分期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至民国时期南海《更路簿》兴盛原因探微 被引量:5
4
作者 阎根齐 吴昊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102,共10页
海南渔民的《更路簿》在明代形成之后,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便进入兴盛阶段,突出表现在《更路簿》的本子增多、记载的内容极其丰富、航海海域覆盖面广、南海诸岛航线和地名命名的增加等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对当时的渔民来说出海捕鱼成了唯... 海南渔民的《更路簿》在明代形成之后,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便进入兴盛阶段,突出表现在《更路簿》的本子增多、记载的内容极其丰富、航海海域覆盖面广、南海诸岛航线和地名命名的增加等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对当时的渔民来说出海捕鱼成了唯一的生存出路,新加坡马蹄螺的巨额利润激发了渔民们使用《更路簿》出海的需求,在当时他们还拥有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及敢于冒险、不怕死的精神。海南渔民和他们手中的《更路簿》对维护我国的南海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乃至南海文明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更路簿》 兴盛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维权的民间证据——《更路簿》内涵与面世抄本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朔人 张若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5,共10页
文章从历史地理学、版本学等学科为依托,挖掘"更""路""簿"等要素学术内涵,为《更路簿》进行科学定义;甄别面世抄本,剔除与《更路簿》定义不符的抄本,使研究走向严谨的学术轨道,为我国南海维权提供民间证... 文章从历史地理学、版本学等学科为依托,挖掘"更""路""簿"等要素学术内涵,为《更路簿》进行科学定义;甄别面世抄本,剔除与《更路簿》定义不符的抄本,使研究走向严谨的学术轨道,为我国南海维权提供民间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南渔民 《更路簿》内涵 面世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其锐本《更路簿》西沙更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珏琪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2-257,共6页
海南渔民梁其锐祖传的《更路簿》抄本内容丰富,但学界至今尚未见对其进行文本整理。本文以其中第一篇“东海更路”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更路条文、考释缺错更路、统计渔民地名、分析航线走向等途径,进行梳理与研究。“东海更路”一篇共... 海南渔民梁其锐祖传的《更路簿》抄本内容丰富,但学界至今尚未见对其进行文本整理。本文以其中第一篇“东海更路”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更路条文、考释缺错更路、统计渔民地名、分析航线走向等途径,进行梳理与研究。“东海更路”一篇共记载更路56条,记载地名25个,其中海南岛地名4个,宣德群岛地名9个,永乐群岛地名12个。梁本《更路簿》的西沙航线数量颇多,覆盖西沙群岛大部分岛屿礁滩,且与海南岛各港口及南沙群岛相互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其锐本《更路簿》 南海 西沙群岛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届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讨会在海南文昌召开
7
作者 刘冰一 《太平洋学报》编辑部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2020年11月7日至8日,第六届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讨会在海南省文昌市举办,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海南大学法学院特聘院长高之国,海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崇敏,外交部边海司南海处林士光处长,太平洋... 2020年11月7日至8日,第六届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讨会在海南省文昌市举办,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海南大学法学院特聘院长高之国,海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崇敏,外交部边海司南海处林士光处长,太平洋学会副秘书长潘峰,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刘义杰,海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叶英萍、院长王琦,以及来自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大学 高校科研机构 文化研讨会 《更路簿》 副校长 海南文昌 学会副秘书长 李国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讨会在海南博鳌举行
8
作者 郑俊云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第五届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讨会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举办,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海南大学法学院特聘院长、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原所长高之国,海...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第五届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讨会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举办,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海南大学法学院特聘院长、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原所长高之国,海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崇敏,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氏刘义杰、《太平洋学报》编辑部主任潘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许晓珠,以及中闰科学院、复旦大学、中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同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商校和研究机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大学 编辑部主任 文化研讨会 《更路簿》 台湾海洋大学 商校 国家海洋局 原所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路簿时代西、南沙岛礁移民问题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朔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共11页
晚明以来,海南渔民在西、南沙岛礁长时段的渔业实践中,产生了以《更路簿》为指引的航海指南。移民数量决定着南海岛礁开发程度,晚明至清代早期,西沙东部海域渔民约100人;清中期,西沙海域并向南沙推进,约500人规模;民国之后南沙深度开发... 晚明以来,海南渔民在西、南沙岛礁长时段的渔业实践中,产生了以《更路簿》为指引的航海指南。移民数量决定着南海岛礁开发程度,晚明至清代早期,西沙东部海域渔民约100人;清中期,西沙海域并向南沙推进,约500人规模;民国之后南沙深度开发,数量在700~1000人。系统梳理渔民岛礁生活实况及其在抗击外国侵略者行为等,对完善南海维权的民间证据大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路簿》 西、南沙岛礁 海南渔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南威教授对南海诸岛地名研究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争胜 石成 +2 位作者 赵霞 刘玄宇 牛姝雅 《热带地理》 2017年第5期742-746,共5页
刘南威教授长期关注《更路簿》和南海诸岛地名研究,为中国《更路簿》和南海诸岛地名的发掘、考证与文化传承等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简要地回顾了刘南威教授近50年来对南海诸岛地名研究的主要经历,认为他对南海诸岛地名研究的重要贡献包... 刘南威教授长期关注《更路簿》和南海诸岛地名研究,为中国《更路簿》和南海诸岛地名的发掘、考证与文化传承等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简要地回顾了刘南威教授近50年来对南海诸岛地名研究的主要经历,认为他对南海诸岛地名研究的重要贡献包括:1)发掘10个版本的《更路簿》手抄本;2)最早公开并研究《西、南、中沙群岛渔业生产与水产资源调查报告》;3)考证南海诸岛土地名来源、数量及命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南威 南海诸岛 地名 《更路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诸岛地名的权力关系及地方反馈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冠琦 张争胜 +1 位作者 赵静 黄奕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8-95,共8页
透过南海诸岛现存标准地名,审视民间地名及地名主体的生存状况,为地名规划提供依据,并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及海洋安全提供证据.以《更路簿》为数据来源,从批判地名学的视角,分析南海诸岛渔民地名与标准地名的关系,并调查渔民对地名的认... 透过南海诸岛现存标准地名,审视民间地名及地名主体的生存状况,为地名规划提供依据,并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及海洋安全提供证据.以《更路簿》为数据来源,从批判地名学的视角,分析南海诸岛渔民地名与标准地名的关系,并调查渔民对地名的认知状况,得出结论:(1)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现存2套地名系统关系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包容、融合的关系;(2)标准地名更讲求秩序,以大事、名人命名,渔民地名讲求方便,命名更为直接、通俗;(3)海南渔民可以识别2套地名系统,但在使用层面上更倾向于渔民地名;(4)历史时期的地名内涵通常滞后于实际情况,近现代时期情况相反,而内涵与实际相符才是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诸岛 批判地名学 权力关系 民间地名 《更路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网络的南海——南海渔民跨海流动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利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46,共11页
南海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渔民生产作业的重要渔场,是渔民生活的家园。由海南渔民记录和世代传抄之《更路簿》详细记载了中国渔民跨海流动作业的各种线路和规则,为我们呈现了一张点、线、面相结合的复杂南海交通网络。历史上海南渔民还集渔... 南海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渔民生产作业的重要渔场,是渔民生活的家园。由海南渔民记录和世代传抄之《更路簿》详细记载了中国渔民跨海流动作业的各种线路和规则,为我们呈现了一张点、线、面相结合的复杂南海交通网络。历史上海南渔民还集渔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于一身,频繁前往东南亚国家开展贸易互动,建构出一张覆盖整个环南中国海的跨海贸易网络。在海南渔民的南海交通网络与跨海贸易网络中,同时还交叉有宗教网络、移民网络、亲属网络、族群网络等其他文化网络,这些形式各异的亚网络共同形塑出了一张南海海洋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网络 南海渔民 《更路簿》 跨海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