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重大的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琪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30,共9页
理解普鲁弗洛克的"重大的问题"是理解《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主题的关键。在《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艾略特通过对普鲁弗洛克心路历程的描写、互文性和"非个性化"理... 理解普鲁弗洛克的"重大的问题"是理解《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主题的关键。在《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艾略特通过对普鲁弗洛克心路历程的描写、互文性和"非个性化"理论的运用,将一个表面看来滑稽可笑的个人情爱问题转化为对现代人类生存状况——"生存还是毁灭"这一"重大的问题"的严肃思考。在一首貌似无情的"情歌"里,体现出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心路历程 互文性 “非个性化” 生存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支没有爱的情歌——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解读 被引量:12
2
作者 祁洪彬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47-50,共4页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采取内心独白的形式 ,描述了普鲁弗洛克的意识流动。普鲁弗洛克象征着陷入情感危机和精神空虚的现代西方人 ,他所处的世界象征着处于半生半死麻醉状态的现代西方社会。《情歌》将古典主题和现代城市生活题材结合 ,...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采取内心独白的形式 ,描述了普鲁弗洛克的意识流动。普鲁弗洛克象征着陷入情感危机和精神空虚的现代西方人 ,他所处的世界象征着处于半生半死麻醉状态的现代西方社会。《情歌》将古典主题和现代城市生活题材结合 ,展现了现代人的挫折感和异化感。诗歌结构上的碎片性与主题的碎片性相得益彰。打破时空的连续性、意象隐晦、继承与创新、讥讽和幽默是《情歌》主要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主题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主题思想的解读
3
作者 孔沛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Z期43-43,共1页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美人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这首诗歌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矛盾以及复杂进行了有效地揭示。在这首诗歌中,艾略特通过美人鱼这种特殊的意象,对当时西方社会中...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美人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这首诗歌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矛盾以及复杂进行了有效地揭示。在这首诗歌中,艾略特通过美人鱼这种特殊的意象,对当时西方社会中人们比较空虚以及迷茫的一种生存状态进行了清晰地披露,也体现出艾略特早期诗歌创作中的一种"荒原"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看英美现代派文学的审丑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艳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3-165,共3页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西方现代派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S.艾略特的成名之作,该诗在文学界被公认为诗歌现代主义的序幕和前奏,对现代派诗歌审美标准的确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诗中主人公人格的分裂、对西方现代社会的荒...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西方现代派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S.艾略特的成名之作,该诗在文学界被公认为诗歌现代主义的序幕和前奏,对现代派诗歌审美标准的确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诗中主人公人格的分裂、对西方现代社会的荒谬的描写以及陌生化的叙事手段三个方面,探讨研究其所折射出的审丑的现代性特征,揭示出潜藏在大师艾略特内心深处的对社会现代性的反叛,以及重建人类社会秩序的美好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丑 现代派 情歌》 艾略特 陌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语言艺术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玲英 汤敬安 刘拥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89-592,共4页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艾略特语言艺术精湛的典型范例。艾略特在诗歌中大用意象,巧用意象,并运用了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暗指;同时,借助拼贴、反复和组合前人作品中看似无关的片段等语言手段来突现诗歌中奥妙鲜...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艾略特语言艺术精湛的典型范例。艾略特在诗歌中大用意象,巧用意象,并运用了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暗指;同时,借助拼贴、反复和组合前人作品中看似无关的片段等语言手段来突现诗歌中奥妙鲜明的意象,给诗歌的表达带来沉郁顿挫、一咏三叹的韵味,使灰暗、无奈的主调显露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诗作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济克的情歌 意象 拼贴 反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语用顺应新解
6
作者 沈敬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Z期70-70,共1页
顺应论中语境的相关因素、语言结构、动态性和诗人意识的凸显四个方面理论为艾略特的成名作《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全新诠释提供了基础,表明诗歌中对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及情感的抒发是对语言独特选择运用的... 顺应论中语境的相关因素、语言结构、动态性和诗人意识的凸显四个方面理论为艾略特的成名作《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全新诠释提供了基础,表明诗歌中对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及情感的抒发是对语言独特选择运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歌》 语用顺应论 语境相关因素 语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传统情歌及婚姻习俗
7
作者 和云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167,共11页
文章所讨论的纳西族情歌,涉及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西部、东部、江边三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以男性为主体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习俗;东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男不娶女不嫁、夜合晨离双方各居母家”的... 文章所讨论的纳西族情歌,涉及长江第一湾沿线纳西族西部、东部、江边三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以男性为主体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习俗;东部方言区的情歌多反映“男不娶女不嫁、夜合晨离双方各居母家”的以女性为主体的一妻多夫制婚姻习俗;江边方言区的情歌则兼具东、西两个方言区婚姻民俗。总体而言,文章试图以情歌为示例,陈述和解读一个相对复杂的民族、地域、文化“三交”史实及婚俗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传统情歌 婚姻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歌与木鼓舞
8
作者 刘睿昕(曲)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在广西与贵州交界处生活着质朴的苗族人民,他们会在男女求爱时于高山上对唱情歌,又会在出嫁与祭祀时跳起木鼓舞。作品中,笔者尝试发挥音乐的“叙事”功能,讲述一场“爱而不得”的恋情。这些叙事的情境被笔者转化为了数个带有主题性质的... 在广西与贵州交界处生活着质朴的苗族人民,他们会在男女求爱时于高山上对唱情歌,又会在出嫁与祭祀时跳起木鼓舞。作品中,笔者尝试发挥音乐的“叙事”功能,讲述一场“爱而不得”的恋情。这些叙事的情境被笔者转化为了数个带有主题性质的象征符号,并用蒙太奇似的视角转换将之拼贴在一起,其中包括了苗族情歌、木鼓舞、客家童谣《月光光》等体现岭南风格的音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鼓舞 音乐材料 蒙太奇 苗族情歌 象征符号 苗族人民 视角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抒情歌曲旋律的钢琴自动伴奏算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曹西征 牛靖雯 +1 位作者 秦杰 孙志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142,共6页
目前钢琴自动伴奏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和谐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和弦处理的固定性往往不能满足旋律的不确定性要求.为此,提出一种面向拍号固定的抒情歌曲旋律的自适应伴奏算法.首先,根据拍号对旋律进行小节分割和乐句整合,在传统三... 目前钢琴自动伴奏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和谐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和弦处理的固定性往往不能满足旋律的不确定性要求.为此,提出一种面向拍号固定的抒情歌曲旋律的自适应伴奏算法.首先,根据拍号对旋律进行小节分割和乐句整合,在传统三度关系的三和弦基础上定义更泛化的三元和弦,自适应获取三元和弦的内部音程关系;然后,自适应计算旋律音对和弦的贡献分值,以获取小节中所有可能的三元和弦;自动选取和弦个数,将选出的和弦与知识库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和弦添加合适的伴奏音型,最终生成伴奏.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不容易将该算法生成的伴奏与人工的伴奏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伴奏 情歌 自适应伴奏 三元和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仓央嘉措情歌汉语译介出版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武江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80,共8页
近年来,仓央嘉措情歌的汉语译介出版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从翻译出版学的角度,分析仓央嘉措情歌汉语译介出版的不同阶段、译介出版传播的形式、存在的问题将给人们以思考与启迪。
关键词 仓央嘉措 情歌 汉语译介 出版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南部地区苗族情歌音乐特征探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红波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2-133,共2页
四川南部地区苗族音乐特别是声乐形式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四川苗族同胞“赶苗场”盛会是远近闻名的,赶苗场中男女对唱情歌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苗族情歌不仅歌词非常讲究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极富歌唱性,而且音乐调性稳定,和声... 四川南部地区苗族音乐特别是声乐形式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四川苗族同胞“赶苗场”盛会是远近闻名的,赶苗场中男女对唱情歌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苗族情歌不仅歌词非常讲究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极富歌唱性,而且音乐调性稳定,和声语言丰富,结构多源来自然,旋律舒展柔美,演唱方法多以真嗓演唱或真假声音混合演唱,而多声部苗族情歌更是展现了苗族男女男唱女随、女唱男和的和谐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歌歌词 情歌结构 情歌声腔 和声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与欲望之间——论“花儿”情歌的基本文化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阿进录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99,共5页
“花儿”情歌的内容,始终游走于情感与欲望之间。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简要分析和阐述“花儿”情歌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花儿 情歌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仓央嘉措写作情歌真伪辨 被引量:6
13
作者 蓝国华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35,共11页
关键词 达赖喇嘛 真伪鉴别 时代背景 西藏 仓史嘉措 情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黑一雄《伤心情歌手》中的反讽与悖谬 被引量:5
14
作者 步朝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新近推出的短篇小说《伤心情歌手》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小说采用套嵌式的叙事结构:叙述者扬讲述了加德纳的故事,加德纳又讲述了琳迪的故事。加德纳的叙述以其突出的反讽性将小说引向更深刻的思考,琳迪以其人生... 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新近推出的短篇小说《伤心情歌手》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小说采用套嵌式的叙事结构:叙述者扬讲述了加德纳的故事,加德纳又讲述了琳迪的故事。加德纳的叙述以其突出的反讽性将小说引向更深刻的思考,琳迪以其人生的悖谬揭示了个体的无助,而在消费社会和媒体时代遭遇困境的个人主义似乎也难觅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伤心情歌手》 反讽 悖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仓央嘉措情歌》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自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8-144,共7页
《仓央嘉措情歌》得以在民族民间中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就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且技巧圆熟,通过运用比兴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突出事物特征,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渲染具体情景,创设出深邃的艺术境界;描摹细腻情感,激发读者产生丰富联... 《仓央嘉措情歌》得以在民族民间中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就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且技巧圆熟,通过运用比兴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突出事物特征,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渲染具体情景,创设出深邃的艺术境界;描摹细腻情感,激发读者产生丰富联想;表达象征寄寓,突现歌诗的隽永含义;强化状物写景,烘托渲染整体气氛;再现多种意象,激发读者审美创造。这使得《情歌》具有了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央嘉措情歌》 比兴手法 艺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近年来西藏文学体验式批评理论的反思——从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说开去 被引量:3
16
作者 蓝国华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71,共13页
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长期以来习惯于以仓央嘉措个人的生活事迹去推测情歌反映的内容 ,又从情歌本身的字面理解去反证仓央嘉措史实记载的确实性。这种社会历史大文化批评的具体运用 ,无疑推动了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的深入发展 ,但在无... 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长期以来习惯于以仓央嘉措个人的生活事迹去推测情歌反映的内容 ,又从情歌本身的字面理解去反证仓央嘉措史实记载的确实性。这种社会历史大文化批评的具体运用 ,无疑推动了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的深入发展 ,但在无确凿史实资料确定作品的归属性的情况下 ,以及情歌本身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增删的情况下 ,这种研究方法有着天然的障碍。与这种批评方法截然相反的是 ,近年来西藏文学创作和批评涌现出一股主体体验式理论的倾向。这种理论倾向的实践更多的是实验性的文学创作。许多作品在抽去具体的时空环境 ,消解社会历史的中心的同时 ,将语词修饰为一些空灵意象的情节对话 ,从而使作品的模糊性增强 ,但却不能使读者真正地进入作品 ,从而也不能实现阅读的价值。真正的文学批评是多方面的 ,必须兼顾作品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文学 体验式批评理论 仓央嘉措 情歌 体验式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苗族情歌审美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云娥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9-151,共3页
湖南湘西苗族情歌在苗族地域广泛流行,其歌词韵律结构与旋律结构隐藏着苗族语音、声调、韵律的独特而形成了情歌曲式独特的风格,通过词曲的外化,构筑而成的湘西苗族情歌的两个方面:词,曲。本文称“词曲艺术”,本文在案例中,发现... 湖南湘西苗族情歌在苗族地域广泛流行,其歌词韵律结构与旋律结构隐藏着苗族语音、声调、韵律的独特而形成了情歌曲式独特的风格,通过词曲的外化,构筑而成的湘西苗族情歌的两个方面:词,曲。本文称“词曲艺术”,本文在案例中,发现“词曲”主要存在于语音、声腔、音韵格律和曲体等几个方面,为使情歌这一特殊民族音乐元素从审美层面得以认知和肯定。本丈采用大量歌词和谱例作为论据,以求论证过程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情歌 词曲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花节上的情歌--拉伊 被引量:1
18
作者 谈爱芳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0-172,共3页
"拉伊"意为"情歌",是男女双方用来表达爱幕情意的歌谣,主要流行于安多方言区。流行在甘南舟曲藏区的拉伊,因其独特的地域环境与人丈环境,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与演唱特色。男女双方运用对唱的方式表达各自的情感,... "拉伊"意为"情歌",是男女双方用来表达爱幕情意的歌谣,主要流行于安多方言区。流行在甘南舟曲藏区的拉伊,因其独特的地域环境与人丈环境,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与演唱特色。男女双方运用对唱的方式表达各自的情感,一曲多词,歌词采用一问一答式即兴编唱。本文从流淌在舟曲采花节上的拉伊,阐述其独特的音乐结构与唱腔,并为它的传承与保护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花节 情歌 拉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族情歌文化及其民族性格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友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8-20,共3页
土家族的传统情歌是"以歌为媒",以社会生活为表现主体的文化形式。土家族情歌真实地描述了土家族儿女的爱情生活,表现了他们真挚的爱情观和审美观,以及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对包办婚姻的反抗。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土家族人通常... 土家族的传统情歌是"以歌为媒",以社会生活为表现主体的文化形式。土家族情歌真实地描述了土家族儿女的爱情生活,表现了他们真挚的爱情观和审美观,以及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对包办婚姻的反抗。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土家族人通常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歌词中常常表现出土家人对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起到了宣泄情感的作用。土家族情歌深刻地反映了土家人民的民族性格,即追求婚恋自由,反抗封建压迫;重情尚义,反对势利;安于农家生活,性情恬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情歌 民族性格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晃侗族情歌的艺术特征探微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卉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9-151,共3页
新晃侗族情歌是侗族民歌中较具地域特色的一种民歌形式。它的内容宽广而丰富、感情质朴而真挚、唱腔高亢而优美、歌词简练而形象。新晃侗族情歌表现了新晃侗族人民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也间接反映出新晃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 新晃侗族情歌是侗族民歌中较具地域特色的一种民歌形式。它的内容宽广而丰富、感情质朴而真挚、唱腔高亢而优美、歌词简练而形象。新晃侗族情歌表现了新晃侗族人民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也间接反映出新晃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审美心理。本文通过实地采访、社会调查等方法对新晃侗族情歌的语言、曲调、韵律进行了剖析与思考,意在使新晃侗族情歌为更多人了解与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晃 侗族情歌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