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晚清: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时段 |
王一川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0
|
|
|
2
|
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
杨联芬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
3
|
晚清粤人出洋游记中的异域书写与中国现代性的发生 |
陈义华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4
|
论晚清小说翻译的文学现代性 |
李昕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5
|
晚清与文学现代性 |
王一川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
6
|
从“语义位移”到“时代错置”——论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的史述策略 |
夏伟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7
|
重溯中国新文学精神之源:新文学与晚清新思想学术运动 |
李振声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8 |
0 |
|
|
8
|
被压抑与未被压抑的现代性——《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重新评价》质疑 |
田祝
刘浪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5 |
3
|
|
|
9
|
如何与"现代性"周旋──从《批评空间的开创》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汤惟杰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
10
|
“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 |
刘中树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
11
|
也谈晚清和“五四” |
刘纳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
12
|
晚清文学中的变化力量 |
唐宏峰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13
|
贬损憎恨情结与中国现代性焦虑 |
马传军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
14
|
也谈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与严家炎先生商榷 |
吴新平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15
|
“现代性”的体认、指向与矛盾——也论“被压抑的现代性” |
任杰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16
|
主持人语 |
文贵良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7
|
前夜的涌动──论民国初期的小说理论 |
柳珊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
|
|
|
18
|
民初小说再探索 |
袁进
|
《学术研究》
|
1987 |
2
|
|
|
19
|
反思历史与历史处境 |
孙玉石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