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卜生主义”:一个一再激起多重反响的“五四”话题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方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4,共9页
《新青年》4卷6号通过策划、包装与运作推出"易卜生号",流露出倡导者"壮盛"的"意气"。胡适"心目中的‘易卜生主义’",更值得关注的是从《国民公敌》展开的论述,是《新青年》创办后的核心话语... 《新青年》4卷6号通过策划、包装与运作推出"易卜生号",流露出倡导者"壮盛"的"意气"。胡适"心目中的‘易卜生主义’",更值得关注的是从《国民公敌》展开的论述,是《新青年》创办后的核心话语之一。与"欧战"以及新村运动相关,"易卜生主义"被逐出主流话语空间,惟有鲁迅在《新青年》言论不断变化中始终保持独立之声。"易卜生号"在"五四"后的新文学发展中激起一次次反响,茅盾更立足于《娜拉》理解"易卜生主义",写出一个个"娜拉"式的时代新女性,但同时也能听到发自他内心深处的挽歌调。鲁迅更主要从《国民公敌》出发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写出《伤逝》,1928年把《奔流》月刊1卷3期设为"H.伊孛生诞生一百年纪念增刊",其《编校后记》浸透着"胜者的悲哀"和历史的"悲凉",而对托洛斯基为"同路人"的辩护产生强烈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号” 《易卜生主义》 《国民公敌》 《娜拉》 鲁迅 茅盾 伊孛生诞生一百年纪念增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世界主义”问题——五四新文化(文学)运动中心的多重对话(二)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方竞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0-14,9,共6页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世界主义 多重对话 陈独秀 尼采学说 人道主义 鲁迅 《易卜生主义》 周作人 《人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镇的娜拉——读王安忆小说《妙妙》 被引量:15
3
作者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5-188,共14页
一九一八年六月十五日,《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易卜生专号”登出胡适的评论《易卜生主义》,胡适、罗家伦合译的《娜拉》,陶履恭译的《国民之敌》,吴弱男译的《小爱之夫》等,由此开端的“娜拉旋风”在中国文学界越刮越猛④。
关键词 《娜拉》 王安忆小说 《妙妙》 《易卜生主义》 《新青年》 第四卷 罗家伦 文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