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无中写“有”,有中写“无”——也读《明湖居听书》
- 1
-
-
作者
杨小波
-
机构
河北省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1-52,共2页
-
文摘
晚清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写明湖居白妞说鼓书.堪称匠心独运,出神入化。它首先于“无处写有”。白妞远未出场,她的技艺风采早已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焦点。招子的糨糊未干,便引起满城的赞誉,“举国若狂”,连旅店茶房也大谈“此人是天生的怪物”,“听了她唱书,无不神魂颠倒”。人们慕名而来,为听书而听书。说书场有几百张桌子,却是座无虚席。来晚的人从袖子里送看座的二百个钱“得一条凳在人缝里”坐下,再晚者只好从“夹缝”里坐下。
-
关键词
《明湖居听书》
“无”
“有”
《老残游记》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衬垫·描写·巧评——《明湖居听书》的艺术手法
- 2
-
-
作者
张汉清
方弢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2年第4期75-76,共2页
-
文摘
鲁迅先生在他的专著《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赞刘鹗的《老残游记》“叙景状物,时有可观”.的确,这部小说在艺术性上很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譬如选入中学语文今年秋季教材的《明湖居听书》一节,写王小玉亦即白妞唱大鼓,读了之后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艺术效果?我们就看看他怎样写的吧.
-
关键词
白妞
《明湖居听书》
艺术手法
说书
王小玉
《老残游记》
艺术效果
唱腔
通视
登泰山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比较两幅同题简笔画──《明湖居听书》教学片段
- 3
-
-
作者
邓腊祥
-
机构
湖北省黄石六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31,共1页
-
-
关键词
《明湖居听书》
简笔画
教学片段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陪衬物
艺术效果
美感享受
王小玉
公开课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语文教学中的填表作图法
- 4
-
-
作者
开明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4年第4期131-,133,共2页
-
-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侧面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
《明湖居听书》
《雨中登泰山》
《老残游记》
综合能力
投影片制作
学习兴趣
自学方法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梦湘先生”实有其人
- 5
-
-
作者
张放
-
机构
江苏金坛市华罗庚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9-39,共1页
-
文摘
“梦湘先生”实有其人江苏金坛市华罗庚中学张放《明湖居听书》一文,写至文末,评品王小玉(白妞)说书技艺,引出了一位不到三十岁湖南口音的青年“梦湘先生”的评溶: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尚不过瘾,倒是“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两字下得妙!刘鹗《老残游记》虽...
-
关键词
《明湖居听书》
《老残游记》
江苏金坛
文史学者
华罗庚
易顺鼎
清代诗人
辛亥革命后
湖南常德
陈三立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结合课文阅读学写文学评论
- 6
-
-
作者
张日铣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41,共2页
-
文摘
结合课文阅读学写文学评论张日铣结合文学课文的阅读学写文学评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也很有作用。我曾在这方面做过一些探索...
-
关键词
课文阅读
文学评论
学习方法
结合文学
作品
精神文明建设
祥林嫂
《明湖居听书》
阅读能力
鲁迅小说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侧面描写即铺垫吗?
- 7
-
-
作者
刘方
薛志扬
-
机构
山东定陶县二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8-39,共2页
-
文摘
侧面描写即铺垫吗?山东定陶县二中刘方,薛志扬高中语文第四册《明湖居听书》一文自读提示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方法:“这段文字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股地描绘出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所谓侧面描写,指的是文中那些铺垫的笔墨;正面描写,指的对白妞说...
-
关键词
侧面描写
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
《明湖居听书》
正面描写
白妞
山雨欲来风满楼
环境气氛
事件服务
写作方法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