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儒学案》缘何不为李贽立学案?——兼谈黄宗义的学术史观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记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16,共3页
《明儒学案》不为李贽立学案,不是出于门户之见,而是由黄宗羲的学术史观所决定的。黄宗羲主张打破学术门户,在明末清初阳明心学成为众矢之的的学术背景下,亟辩儒释界限,力主心学非禅学,反对人们将王门后学的禅学流弊加在阳明头上,并细... 《明儒学案》不为李贽立学案,不是出于门户之见,而是由黄宗羲的学术史观所决定的。黄宗羲主张打破学术门户,在明末清初阳明心学成为众矢之的的学术背景下,亟辩儒释界限,力主心学非禅学,反对人们将王门后学的禅学流弊加在阳明头上,并细致区分了王学末流的学术归属,认为有儒学中夹杂禅学,但仍为儒学者;有失却儒学本质,归于禅学者。李贽是极端“狂禅”,且落发为僧,其学术已失儒学本质,被黄宗羲划归禅学,从而在总结明代儒学发展的《明儒学案》中悄然隐去了李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儒学案》 黄宗羲 李贽 学术史观 儒学 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明儒学案》在编辑学上的特色 被引量:2
2
作者 姚文永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0-101,共2页
从编辑学而言,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在编辑思想和方法上有很多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关键词 《明儒学案》 编辑学 编辑思想 主要表现 黄宗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儒学案》百年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文永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26-130,共5页
《明儒学案》是黄宗羲所编著的一部明代学术史专著。是书在编纂体例、选案标准、人物评价等诸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以至成为后人模仿的榜样。在对成书时间、版本、总体评价及其他具体内容等方面的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是黄宗羲所编著的一部明代学术史专著。是书在编纂体例、选案标准、人物评价等诸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以至成为后人模仿的榜样。在对成书时间、版本、总体评价及其他具体内容等方面的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明儒学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正在朝着更为细致的方向发展,对其进行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综合研究是未来研究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儒学案》 黄宗羲 代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穆对《明儒学案》评价之转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笑龙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8-144,共7页
钱穆起初对《明儒学案》评价较高,直到讲授《中国史学名著》时仍对《明儒学案》推崇备至。而从1971年3月之后的一些著述中可看出,钱穆逐渐不同意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的一些观点,批评其"门户之见",论明代学者时亦举出《明... 钱穆起初对《明儒学案》评价较高,直到讲授《中国史学名著》时仍对《明儒学案》推崇备至。而从1971年3月之后的一些著述中可看出,钱穆逐渐不同意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的一些观点,批评其"门户之见",论明代学者时亦举出《明儒学案》所未收之材料进行分析。钱穆对《明儒学案》评价的转变,与其学术思想从"阳明学"到"朱子学"的转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明儒学案》 《读(刘蕺山集)》 朱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是明代儒学第一人?
5
作者 秦晋楠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自明末至今,学者们对谁是明代儒学第一人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过不同的答案。有人从文臣第一的角度主张过宋濂,有人从学祖的角度主张过方孝孺,有人从道统的角度主张是曹端,也有人从南北之争、气论与心学的角度分别主张过薛瑄、吴与... 自明末至今,学者们对谁是明代儒学第一人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过不同的答案。有人从文臣第一的角度主张过宋濂,有人从学祖的角度主张过方孝孺,有人从道统的角度主张是曹端,也有人从南北之争、气论与心学的角度分别主张过薛瑄、吴与弼。不同的答案背后常常反映出看待明代理学、明代儒学、明代哲学的不同视角。对此,应予以厘清。厘清工作表明:一方面,道统建构与历史真实之间有张力;另一方面,学术史本身就是复杂的,既需要关注被讲述的学术史中的人及其思想,也需要留意梳理学术史的人及其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哲学 第一人 《明儒学案》 道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之际学术史的突变——学案体的趋新与定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俊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8-122,共5页
明清之际学案体的成熟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体例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史学体裁的一大创新。《圣学宗传》、《理学宗传》和《明儒学案》即为该时期学案体的趋新与定型之作。《圣学宗传》具有明显的禅学风味,系为儒学正本清源而作;《理学... 明清之际学案体的成熟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体例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史学体裁的一大创新。《圣学宗传》、《理学宗传》和《明儒学案》即为该时期学案体的趋新与定型之作。《圣学宗传》具有明显的禅学风味,系为儒学正本清源而作;《理学宗传》系师宗理学传承及学理演变,摒弃门户之争的大作;《明儒学案》则是该时期学术史讨论的总结,不仅是17世纪学案体成熟的标志,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学术史成熟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史 《明儒学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儒学案》编纂成就刍议
7
作者 程得中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清儒学案》共208卷,民国徐世昌等编纂。继承《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的体例与宗旨,详记清代学术情况,共收清代学者1169人,内容之宏富远超先前诸家学案。同时,在编辑思想、体例以及学术资料选编等方面均有创新之处。
关键词 《清儒学案》 编纂 成就 《宋元学案》 《明儒学案》 清代学术 清代学者 编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学派开创民间儒学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47,共3页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卷三二《泰州学案》的序中就明确说,“泰州之后,遂非复名教之所能羁络矣”,认为泰州学派的后来发展已经突破了名教的束缚。由于泰州学派的学者多出身下层农工商阶层,他们的著作又多散失,故现代学者往往由黄宗羲的断...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卷三二《泰州学案》的序中就明确说,“泰州之后,遂非复名教之所能羁络矣”,认为泰州学派的后来发展已经突破了名教的束缚。由于泰州学派的学者多出身下层农工商阶层,他们的著作又多散失,故现代学者往往由黄宗羲的断语,而认定泰州学派代表了下层人民对当时的社会秩序、意识形态和价值系统的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州学派 下层人民 《明儒学案》 民间儒学 黄宗羲 当代启示 社会秩序 现代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案再释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祖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63,共5页
在迄今的中国学术史研究中,学案史董理依然称得上是一个新领域,可以深入开拓的空间还很大。就拿"学案"一语的解释来说,至今也还没有一个形成共识的定论。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认为,学案体史籍是我国古代史家记述学术发展历史... 在迄今的中国学术史研究中,学案史董理依然称得上是一个新领域,可以深入开拓的空间还很大。就拿"学案"一语的解释来说,至今也还没有一个形成共识的定论。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认为,学案体史籍是我国古代史家记述学术发展历史的一种独特编纂形式。其雏形肇始于南宋初叶朱熹著《伊洛渊源录》,而完善和定型则是数百年后。清朝康熙初叶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它源于传统的纪传体史籍,系变通《儒林传》(《儒学传》)、《艺文志》(《经籍志》),兼取佛家灯录体史籍之所长,经过长期酝酿演化而成。这一特殊体裁的史书,以学者论学资料的辑录为主体,合案主生平传略及学术总论为一堂,据以反映一个学者、一个学派,乃至一个时代的学术风貌,从而具备了晚近所谓学术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伊洛渊源录》 黄宗羲 《明儒学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宗羲和学案体 被引量:2
10
作者 仓修良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5期24-25,共2页
黄宗羲和学案体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仓修良作为历史学家的黄宗羲.曾创立了一种史体——学案体。可是对这样一项很有意义的贡献.却从来无人注意,而这种史体也从末引起人们的重视。尽管海外有些人写了关于这方面文章.但不是抓个住要领... 黄宗羲和学案体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仓修良作为历史学家的黄宗羲.曾创立了一种史体——学案体。可是对这样一项很有意义的贡献.却从来无人注意,而这种史体也从末引起人们的重视。尽管海外有些人写了关于这方面文章.但不是抓个住要领,就是有意无意地在抹煞黄宗羲是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学术思想史 新史体 学术发展 学术史 学派 《宋元学案》 历史学家 《明儒学案》 师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宋元学案》的学术史批评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久贵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78-80,共3页
略论《宋元学案》的学术史批评方法林久贵《宋元学案》是黄宗羲、全祖望、王梓材、冯云濠等编纂的一部240万言的学术史巨著。它继承并发展了《明儒学案》的编纂体例,特别是在学术史批评方法上更有完善与创新之处。这些方法对后世... 略论《宋元学案》的学术史批评方法林久贵《宋元学案》是黄宗羲、全祖望、王梓材、冯云濠等编纂的一部240万言的学术史巨著。它继承并发展了《明儒学案》的编纂体例,特别是在学术史批评方法上更有完善与创新之处。这些方法对后世学人影响极大,直到今天,对我们用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学案》 学术史 全祖望 黄宗羲 学术思想 《明儒学案》 学术文化 宏观把握 朱子 批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世儒学史的新图景——新发现的两部《理学录》及其价值
12
作者 李卓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126 159,159,共7页
较之先秦儒学,宋明理学新文献的发掘和研究相对沉寂。彭国翔先生对两部《理学录》的发现和研究,可以说是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一个亮点,对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宋、元、明儒学思想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尝试予以介绍和评价,并提... 较之先秦儒学,宋明理学新文献的发掘和研究相对沉寂。彭国翔先生对两部《理学录》的发现和研究,可以说是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一个亮点,对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宋、元、明儒学思想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尝试予以介绍和评价,并提出"带着问题意识广泛搜寻和大量阅读相关古籍,才是发现新材料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姜希辙 《理学录》 《明儒学案》 《宋元学案》 宋元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湛之学与明代书院的辉煌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洪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57-63,共7页
明代中叶以来,由于科举与官学的一体化,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官方哲学,被演蜕成敲开科举之门的砖块,《性理大全》、《四书五经大全》则成了属构八股之文的材料,人们奔竞于科举仕途而变得不择手段,诚所谓“率天下而为欲速成之童子,学问由... 明代中叶以来,由于科举与官学的一体化,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官方哲学,被演蜕成敲开科举之门的砖块,《性理大全》、《四书五经大全》则成了属构八股之文的材料,人们奔竞于科举仕途而变得不择手段,诚所谓“率天下而为欲速成之童子,学问由此而衰,心术由此而坏”,而且纳粟之例一开“使天下以货为贤,士风日陋”,愈益不可收拾。这与南宋初年的情形很相似,它说明官学教育的失败,同时也提出了重建新的理论以维系日益涣散和败坏的人心的任务。也和乾淳之际的理学大师一样,以王守仁、湛若水为代表的学术大家从批判官方哲学入手,承担了重建理论、重振纲常、重系人心的艰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书院 王守仁 白鹿洞书院 湛若水 程朱理学 《明儒学案》 学术主张 嘉靖年间 文献资料 官方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钧集》与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
14
作者 陈寒鸣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69-73,共5页
《颜钧集》与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陈寒鸣明代中后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加以王阳明心学思潮的激荡,儒学呈露出由庙堂重返民间,由经院之学而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的迹象,以至产生了同官方儒学、经典儒学迥然... 《颜钧集》与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陈寒鸣明代中后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加以王阳明心学思潮的激荡,儒学呈露出由庙堂重返民间,由经院之学而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的迹象,以至产生了同官方儒学、经典儒学迥然有别的平民儒学。其突出标志就是王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心隐 颜钧 泰州学派 泰州学 《明儒学案》 耿定向 《大学》 平民 黄宗羲 罗汝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初曹端的理学及其历史意义
15
作者 唐宇元 《河北学刊》 1987年第2期27-33,共7页
曹端(1376—1434),号月川,河南渑池人,学宗程朱,称明初大儒.他在理学中,排开技节的议沦,直接就理学中心的理气问题,著《戾说》篇,提出理气一体之说,与朱熹“商订”.曹端比说一开,即有“闻先生(曹端)之风而起者“薛瑄,和以曹端之说而发... 曹端(1376—1434),号月川,河南渑池人,学宗程朱,称明初大儒.他在理学中,排开技节的议沦,直接就理学中心的理气问题,著《戾说》篇,提出理气一体之说,与朱熹“商订”.曹端比说一开,即有“闻先生(曹端)之风而起者“薛瑄,和以曹端之说而发异议者罗钦顺,王廷相等等,他们或者把朱学推向“悃愊无华”的境地,或者把朱学理本气末,推阐为气本理末,颠倒了朱学.因曹端之说而产生的这些影响当中,即可看到新的思想,在原来理学的土壤中是如何孳生的?又可看到朱学(即程朱理学),至明代是如何被弄得“支离破碎”,以至王学得以乘间而起的?可以说,曹端在理学中提出理气一体之个新的论题,在后期的理学中是别开生面的.但曹端这一重要思想,过去却几无触及.本文即以曹端的理学及其影响两个方面,试为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图说 罗钦顺 朱学 理学 历史意义 论题 王廷相 无缝隙 理气论 《明儒学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海门学派归属辨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国翔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内容提要 黄宗羡在《明儒学案》中将周海门作为罗近溪弟子而归入泰州学案。海内外研究者历来皆沿袭此说,并未深究。本文以各种相关原始文献为据,详细考证《明儒学案》中周海门学派归属的失实。指出无论从地域、思想传承还是自我认同来看... 内容提要 黄宗羡在《明儒学案》中将周海门作为罗近溪弟子而归入泰州学案。海内外研究者历来皆沿袭此说,并未深究。本文以各种相关原始文献为据,详细考证《明儒学案》中周海门学派归属的失实。指出无论从地域、思想传承还是自我认同来看,周海门都应当作为王龙溪的弟子而归入浙中王门。由于《明儒学案》早已成为治明代思想史尤其儒学史的基本文献,其学派划分也历来被研究者以为依据。因此,本文之作,提请我们在明代儒学的研究中反省到《明儒学案》作为文献依据的限制,以便立足于更为原始的历史材料,使我们的研究更趋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派归属 周海门 《明儒学案》 泰州学派 浙东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
17
作者 刘辉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0-74,共5页
王阳明心学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刘辉平(江西省社科院马列所)按照一般的看法,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与王阳明心学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无可争议的鸿沟。因为众所周知,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学者,几乎毫无例外地把批判宋明理学(当然... 王阳明心学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刘辉平(江西省社科院马列所)按照一般的看法,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与王阳明心学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无可争议的鸿沟。因为众所周知,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学者,几乎毫无例外地把批判宋明理学(当然包括陆王心学)作为自己的理论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 黄宗羲 清之际 早期启蒙思潮 心学 李贽 泰州学派 《明儒学案》 《传习录》 “致良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学案刍议
18
作者 吴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142-150,共9页
本文认为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所设定的“泰州学案”未免过于庞杂 ,实有必要作一番重新厘定的工作。通过这一前提性的基础工作 ,才有可能对泰州学派的思想特质有一总体上的真切把握。本文主要就赵贞吉和耿定向与泰州学派的关系进行考... 本文认为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所设定的“泰州学案”未免过于庞杂 ,实有必要作一番重新厘定的工作。通过这一前提性的基础工作 ,才有可能对泰州学派的思想特质有一总体上的真切把握。本文主要就赵贞吉和耿定向与泰州学派的关系进行考察 ,指出无论从师承关系还是从思想特征来看 ,赵、耿 (包括他们的传人 )都不能视作泰州学派中人。进而指出黄宗羲在设定“泰州学案”之时 ,他的设计理念以及标准原则受制于他的明代思想史观 ;他为了维护阳明学的正统性、纯粹性 ,不惜把泰州学案拼凑成了一个儒释混杂、异端百出的“大杂烩”。其结果则有可能使得王艮—罗汝芳一系的思想传承及其泰州学的精神特质反而晦而不彰。最后对于应当注意并加以集中研究的泰州学派的思想人物 ,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明儒学案》 赵贞吉 耿定向 泰州学 王艮 王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心学中的本体与工夫之辨
19
作者 杨国荣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1期59-68,共10页
关键词 本体与工夫 精神本体 王阳 现成良知 泰州学派 心学 道德实践 道德意识 《明儒学案》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
20
作者 韩东育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0-67,共8页
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韩东育"龙场悟道",历来被视为阳明哲学发展的转捩点,这是不刊之论。但是,这种转变,除却其学术上的价值外,似乎更潜伏着某种非学术的动因和寓义。而且,一定程度上讲,这种非学术的因素,才真... 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韩东育"龙场悟道",历来被视为阳明哲学发展的转捩点,这是不刊之论。但是,这种转变,除却其学术上的价值外,似乎更潜伏着某种非学术的动因和寓义。而且,一定程度上讲,这种非学术的因素,才真实而不动声色地规定了阳明哲学的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 龙场悟道 学术 朱子学 格物致知之旨 《明儒学案》 格君心之非 王守仁 黄宗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