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弘治朝之科举与弘治会元考论——以《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为中心
1
作者 周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7,共7页
明代科举处于科举史的鼎盛之期,以弘治朝为代表的明代中期又是明代科举的成熟阶段。此期的分地域取人、考试规范性、庶吉士考选、防弊措施等方面均有表现,而会试所取的榜首——会元,正代表了明朝科举的最高水平。在弘治朝会元中,钱福之... 明代科举处于科举史的鼎盛之期,以弘治朝为代表的明代中期又是明代科举的成熟阶段。此期的分地域取人、考试规范性、庶吉士考选、防弊措施等方面均有表现,而会试所取的榜首——会元,正代表了明朝科举的最高水平。在弘治朝会元中,钱福之文体现了重气格的成弘时文之风,董玘因年辈较晚,对正嘉时文及唐宋派具有一定影响。汪俊的仕途浮沉则被打上了科举政治的较深印痕,体现了举业与宦业相关的特点。《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所载录的丰富史料对考订以上事实极具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科举 会元 八股文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体类型和创作生态看明代文学研究的两个学术增长点--以《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江俊伟 徐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4-598,共5页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一书,首次以编年形式展现有明一代文学与科举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历史进程,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对象和跨学科研究视域两方面都具有创新之处。从中可以发现明代文学研究的两个学术增长点:一是适当加强对某些文体类...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一书,首次以编年形式展现有明一代文学与科举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历史进程,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对象和跨学科研究视域两方面都具有创新之处。从中可以发现明代文学研究的两个学术增长点:一是适当加强对某些文体类型,如策论、八股文的研究;二是重视对科举时代作家的创作生态的整体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科举 编年 策论 八股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还原中建构——《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抽样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9-593,共5页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在全面梳理明代科举与文学相关史实的基础上探究明代科举与文学交互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史实收录方面,《编年》注重收录与科举相关的人物仕宦和与科举考试、文学创作相关的重要事件,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体现了该项...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在全面梳理明代科举与文学相关史实的基础上探究明代科举与文学交互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史实收录方面,《编年》注重收录与科举相关的人物仕宦和与科举考试、文学创作相关的重要事件,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体现了该项研究的交叉性质。在文献使用方面,《编年》大量采录登科录、碑志、行状、序跋等原始档案和集部文献,力图立体展现明代科举与文学发展的鲜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科举 编年 集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以选文为中心的明代科举与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建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2,共4页
科举与学术文化等关系很密切 ,本文探讨明代科举对文学的影响 ,主要从书籍出版入手。认为科举用书的出版是文学选本繁荣的原因之一 ,科举还影响到明代文学理论 ,突出表现在评点批评方面。最后论述了明代文学流派众多 。
关键词 选文 明代 科举制度 文学选本 古代文学 文学理论 文学流派 科举用书 出版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领科举文化研究热潮展示明代文学研究新貌--“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陈卫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1-382,共2页
关键词 传统文化研究 明代文学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科举文化 研讨会综述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国内地 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御用文人”的文学活动
6
作者 陈文新 江俊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21,共7页
明代"御用文人"群体及其文学活动,至少在生存样态、业务范畴及创作祈向等层面与科举制度存在关联。明代"御用文人"的主要来源是科举中人,相应地,其群体性职业取向也并不满足于担任单纯的文学侍从职务。其业务范畴... 明代"御用文人"群体及其文学活动,至少在生存样态、业务范畴及创作祈向等层面与科举制度存在关联。明代"御用文人"的主要来源是科举中人,相应地,其群体性职业取向也并不满足于担任单纯的文学侍从职务。其业务范畴既包括"典型御用文学活动",也包括与科举有涉的"非典型御用文学活动"。其创作祈向在整体上固然体现为"润色鸿业",但未尝不受科举背景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御用文人 文学活动 科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学史话语体系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文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31,共10页
以西方纯文学观念为标准而建立的中国文学史,致使大量为古人欣赏的佳作被摒除在中国文学研究视野之外。受纯文学理论的干预,中国文学的真面目被掩盖,失去了本有的丰富性。为了构建符合实际的中国文学史,学者们至少在三个方面作了尝试。... 以西方纯文学观念为标准而建立的中国文学史,致使大量为古人欣赏的佳作被摒除在中国文学研究视野之外。受纯文学理论的干预,中国文学的真面目被掩盖,失去了本有的丰富性。为了构建符合实际的中国文学史,学者们至少在三个方面作了尝试。一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编年体文学史,旨在客观地记录文学活动,阻止西方文学观念对中国文学事实的简单阉割。二是学者们对古代小说的辨体研究,试图恢复中国古代各种文体的基本观念,厘定不同文体的边界,在中国传统知识语境下给作家作品一个准确的定位,以清除胡适小说史以西律中的偏激影响。三是注意到科举文体是近千年来影响至广的文体,在唐至清的国家管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担起了文化传承的重任。从大文学视角审视科举文体,有助于拓展古代散文研究,以期完整地把握古代文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编年 小说辨体 科举文体 文学史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