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俞颂华与《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黎敏 夏一鸣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被黄炎培先生称为"新闻界之释迦牟尼"的著名报人俞颂华,离开我们已经整整61年了。回溯俞颂华先生不平凡的报人生涯,不禁令后人肃然起敬。
关键词 《时事新报》 俞颂华 副刊 释迦牟尼 闻界 黄炎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事新报·青光》连载之《阿Q画传》初探
2
作者 许海洋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3-116,112,F0002,共6页
鲁迅《阿Q正传》问世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涌现了多种形式图像化改编之作。笔者新近发现张义璋所绘,连载于《时事新报·青光》的《阿Q画传》,从分量和质量看,该画传为1930年代《阿Q正传》图像化改编作品中较为成熟之作。又因刊载于... 鲁迅《阿Q正传》问世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涌现了多种形式图像化改编之作。笔者新近发现张义璋所绘,连载于《时事新报·青光》的《阿Q画传》,从分量和质量看,该画传为1930年代《阿Q正传》图像化改编作品中较为成熟之作。又因刊载于上海市民大报,亦可将其视为新文学小说在都市化语境中通俗化实践的代表作之一,从中可窥新文学阅读群体从精英向大众下移的一个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阿Q正传》 《时事·青光》 张义璋 《阿Q画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文化生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由于受到营业化思潮的影响,副刊整体在思想趣味和文化品格上呈现出媚俗化的不良倾向。《时事新报》副刊《报馀丛载》就是在这种历史生态和演变逻辑的影响下首倡黑幕文化。黑幕文化的恶性发展在破坏社会... 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上海报纸副刊由于受到营业化思潮的影响,副刊整体在思想趣味和文化品格上呈现出媚俗化的不良倾向。《时事新报》副刊《报馀丛载》就是在这种历史生态和演变逻辑的影响下首倡黑幕文化。黑幕文化的恶性发展在破坏社会文化生态的同时,也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弄潮儿、进步读者乃至北洋政府的普遍批判和制裁。《时事新报》为了挽回危局,在研究系张东荪等人的带领下,创办了我国现代第一个学术性文化副刊——《学灯》,裁撤了以黑幕文化为特色的《报馀丛载》。这不但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壮大,已经渗透到了报纸文艺副刊,而且也反映出研究系知识分子在新的文化潮流下应时而变的积极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副刊 社会闻栏 访员制度 黑幕文化 《时事·学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之一种:《晨报》副刊的问题意识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静 李奕萱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晨报》副刊 问题意识 文化运动时期 《时事新报》 《民国日报》 “问题”意识 五四时期 传播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的新闻编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作者 朱小阳 孙营 朱冰清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2-104,共3页
梁启超曾参与编辑或撰稿的报刊有《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晨报》、《时事新报》、《庸言》、《大中华》、《解放与改造》等,一生积累了大量关于报刊编辑和学术研究的经验。... 梁启超曾参与编辑或撰稿的报刊有《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晨报》、《时事新报》、《庸言》、《大中华》、《解放与改造》等,一生积累了大量关于报刊编辑和学术研究的经验。关于梁启超的编辑思想,可通过以下几点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思想 梁启超 《万国公报》 民丛报》 《时事新报》 刊编辑 《时务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邵飘萍夫妇的新闻救国梦
6
作者 沙敏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1,共5页
邵飘萍是中国报界先驱,曾被毛泽东称为"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他曾任编辑、记者、社长、讲师,《汉民日报》《时报》《时事新报》的主笔,他的文章辛辣、一针见血,使北洋军阀闻风丧胆,而冯玉祥将军则... 邵飘萍是中国报界先驱,曾被毛泽东称为"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他曾任编辑、记者、社长、讲师,《汉民日报》《时报》《时事新报》的主笔,他的文章辛辣、一针见血,使北洋军阀闻风丧胆,而冯玉祥将军则称赞他:"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邵飘萍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闻史 邵飘萍 救国 《时事新报》 闻学研究 《时报》 北洋军阀 创办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2005新版《鲁迅全集》一处注释的商榷 被引量:1
7
作者 孟文博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89,共4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新版《鲁迅全集》第一卷第178页有对《未有天才之前》一文中“崇拜创作”一语的注释,在此注释中有这样一段话:“郭沫若曾在1921年2月《民铎》第二卷第五号发表的致李石岑函中说过:‘我觉得国内人士只注重媒婆,...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新版《鲁迅全集》第一卷第178页有对《未有天才之前》一文中“崇拜创作”一语的注释,在此注释中有这样一段话:“郭沫若曾在1921年2月《民铎》第二卷第五号发表的致李石岑函中说过:‘我觉得国内人士只注重媒婆,而不注重处子;只注重翻译,而不注重产生。’他的这些话,是由于看了当年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双十节增刊而发的,在增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是翻译小说,第二篇才是鲁迅的《头发的故事》。”郭沫若确实在致李石岑信函中说过那样一句话,但这句话是不是“由于看了当年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双十节增刊而发的”,就值得商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注释 《时事新报》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头发的故事》 翻译小说 1921年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灯》对新文化运动公共论坛的构建
8
作者 吴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112,共3页
《新青年》杂志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最早的公共论坛,在1918年后演变为同人杂志,而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在新文化运动的深入拓展阶段,以平等、开放的办刊理念,广纳稿源。打造名牌栏目,在江南为新文化界构建了一个重要的公共论坛。
关键词 《学灯》 青年》 公共论坛 《时事新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演讲《从思想到技巧》的早期传播问题刍议
9
作者 马凤梅 凌孟华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从思想到技巧》是茅盾1943年3月7日受邀在重庆储汇局演讲产生的重要理论成果,蕴藏茅盾珍贵的文艺创作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1943年3月8日,《新华日报》《新蜀报》《时事新报》皆对茅盾此次演讲进行报道,凭借各自的影响扩大了茅盾演讲... 《从思想到技巧》是茅盾1943年3月7日受邀在重庆储汇局演讲产生的重要理论成果,蕴藏茅盾珍贵的文艺创作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1943年3月8日,《新华日报》《新蜀报》《时事新报》皆对茅盾此次演讲进行报道,凭借各自的影响扩大了茅盾演讲的传播。较之5月15日《储汇服务》刊载的记录稿,这三份此前未能引起茅盾研究界足够重视的新闻稿各具特点,提供了讲演的时间、听众、氛围、反响等丰富的史料信息,展现出演讲的早期传播样态。只有全面把握其早期传播情况,才能准确还原茅盾此次讲演的现场情况、精彩内容与传播影响,为《茅盾全集》和《茅盾年谱》提供补充参考,推动茅盾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从思想到技巧》 《储汇服务》 华日报》 报》 《时事新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藏丁玲《母亲》
10
作者 孙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3,共3页
《母亲》是丁玲的未完稿小说。鲁迅所藏为上海良友印刷公司1933年初版的签名本(见封三)。小三十二开本,软布面精装,外加护封。封面上端有“良友文学丛书之七”字样,附有1902年丁母纺纱照片作为配图。版权页上是“一九三三,五,二十付排... 《母亲》是丁玲的未完稿小说。鲁迅所藏为上海良友印刷公司1933年初版的签名本(见封三)。小三十二开本,软布面精装,外加护封。封面上端有“良友文学丛书之七”字样,附有1902年丁母纺纱照片作为配图。版权页上是“一九三三,五,二十付排”、“一九三三,六,二十初版”、印数“1—4000”。初版没有序言,书尾有“良友文学丛书”的编辑赵家璧撰写的四百字《编者言》交代未完稿之事。随该书出版,另有两则售书宣传的大幅广告,印有丁玲照片,分别刊登于1933年6月25日的《时事新报》和6月27日的《申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友文学丛书 《时事新报》 《母亲》 印刷公司 《申报》 赵家璧 丁玲 版权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模特儿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海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8,共7页
本文已于一九二五年九月二十三日在上海美专公开讲演一次,由门人宋寿昌、杨枝录,同时由“开洛公司”以无线电传达四方。今略为芟翦,以应《时事新报》双十节征文。
关键词 人体模特儿 《时事新报》 上海美专 审美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郭沫若与宗白华讨论墨子的通信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久明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71,共6页
上海《时事新报》1920年1月3日第4张《学灯》第2版“通讯”栏刊载的郭沫若致宗白华的讨论墨子的信,是原计划写作的《读〈墨子的人生学说〉》的替代品。郭沫若写作该信有“阿好”《学灯》编辑宗白华的意思,其目的是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够发... 上海《时事新报》1920年1月3日第4张《学灯》第2版“通讯”栏刊载的郭沫若致宗白华的讨论墨子的信,是原计划写作的《读〈墨子的人生学说〉》的替代品。郭沫若写作该信有“阿好”《学灯》编辑宗白华的意思,其目的是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够发表。不过,宗白华后来大量刊发郭沫若的诗作并不是因为它,而是与这封信同时寄去的“最近的一首长诗和寄我一封谈诗的长信”。郭沫若接触、认识、研究墨子前后不少于50年,该信是真正具有研究意味的文章,并且可以看作是理解郭沫若后来评价墨子的一把钥匙。只有综合考虑包括该信在内的多方面因素,才能正确理解郭沫若在《匪徒颂》和致宗白华信中对墨子的歌颂、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宗白华 墨子 《时事·学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派小说之七:黑幕小说
13
作者 陈幼华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0,共1页
社会小说的末流是"黑幕小说"。所谓"黑幕小说",就是将社会或个人的一些丑恶的事情用小说的形式抖露出来。这种揭发内幕秘密的短篇其实是不能当小说看待的,但当时都称它"黑幕小说"。其始作俑者是《时事新报》副刊主编钱生可,他登... 社会小说的末流是"黑幕小说"。所谓"黑幕小说",就是将社会或个人的一些丑恶的事情用小说的形式抖露出来。这种揭发内幕秘密的短篇其实是不能当小说看待的,但当时都称它"黑幕小说"。其始作俑者是《时事新报》副刊主编钱生可,他登报向社会广泛征集各种黑幕秘闻,并将征集来的秘闻刊诸报端,从而大开"黑幕"之风。在众多生产"黑幕书"的出版商中,有一家名叫中华图书集成公司的出版社更是大张旗鼓地登报征集黑幕稿件,同时发售预约,定名为《中国黑幕大观》,准备收集三百万字,出版十六开大本,四厚册,定价五元,预约半价,请路滨生辑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幕小说 《时事新报》 中国黑幕大观 图书集成 六开 文化选择 受骗上当 幼华 书系 自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余者”的自述——鲁迅藏郁达夫《茑萝集》
14
作者 阿其拉图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96,共4页
《茑萝集》,1923年8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见封三),作为创造社“辛夷小丛书第三种”,是郁达夫第二部创作文集,收录短篇小说《血泪》《茑萝行》、散文《还乡记》、序跋《献纳之辞》《自序》《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现存北京... 《茑萝集》,1923年8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见封三),作为创造社“辛夷小丛书第三种”,是郁达夫第二部创作文集,收录短篇小说《血泪》《茑萝行》、散文《还乡记》、序跋《献纳之辞》《自序》《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的《茑萝集》是1923年11月郁达夫赠鲁迅的签名本,封面有郁达夫用钢笔题字“鲁迅先生指正 郁达夫谨呈 十二年十一月”。一1922年8月,短篇小说《血泪》发表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茑萝集 零余者 《时事新报》 郁达夫 《自序》 创造社 泰东图书局 《还乡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