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隋唐五代社会的林业税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林鸿荣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
-
出处
《古今农业》
2002年第4期34-41,共8页
-
文摘
隋及初唐实施租调力役、租庸调赋税制度,林业税主要通过“调”和“土贡”的形式来体现。中晚唐既寓林业税于“两税”,又集中表现为涉林产品的货物税、贸易税、实物税、财产税以及独立茶税。五代十国林业税沿袭中晚唐而来,但形成以下特点,即涉林税种名目繁多、茶榷茶税变化多端、货物过境征税更为苛酷。人民因之而深受其害,亦较中晚唐有过之而无不及。
-
关键词
隋唐五代
林业税制
中晚唐
《元和郡县图志》
五代十国
《十国春秋》
两税法
《旧唐书·食货志》
唐前期
赋税制度
-
分类号
F812.9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唐代复除制考略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仁玺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6期48-52,共5页
-
文摘
唐代复除制考略张仁玺复除,简称“复”,指依据法律或国君的临时诏令,免除人们应纳的租税和应服的徭役。它是伴随赋役制度而产生的.对赋役制度起一种补充和调节作用。复除最初称“施舍”或“舍”,《周礼》载:“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
-
关键词
《新唐书·食货志》
《唐律疏议》
《唐六典》
《唐会要》
赋役制度
《通典》
除权
《旧唐书·食货志》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册府元龟》
-
分类号
F812.9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唐代淮河流域农业评述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任重
-
机构
江苏省宿迁市水利工程处
-
出处
《古今农业》
2000年第2期29-34,共6页
-
文摘
唐高祖李渊接受隋亡教训,勤俭建国减轻农民负担,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要求自己“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太宗李世民发展了李渊重视农业的思想,提出“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的“民本”思想,把着眼点放在依靠农民发展生产开源方面,比高祖征敛赋役务在宽简有更大的积极意义。经过“贞观之治”,武后执政,到开元盛世,淮河流域人口与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安史之乱”使北方农业生产遭到破坏,人口由黄河以北向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黄淮移动,再向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江淮移动。
-
关键词
淮河流域
粮食生产
江淮地区
《旧唐书·食货志》
黄河流域
《新唐书·食货志》
茶叶生产
农业生产
“民本”思想
黄淮地区
-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宝室寺铜钟铭文考释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姬乃军
-
出处
《文博》
1996年第1期31-36,54,共7页
-
文摘
位于陕西省富县城内的宝室寺铜钟,铸造于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是迄今所知存世最早的一口唐代大钟.铜钟用铜三千斤,钟体上铸造有飞天、朱雀、青龙、白虎等图案,线条洗炼流畅,工艺精湛,堪称稀世国宝.历代的人们,都曾给其以极高的评价,并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但对于钟体的铭文,却尚未被考释.这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试考释于后.宝室寺铜钟铭文22行,每行14至15字不等,共328字.有边栏,但行距及字距间无界格.书体为行书.录文如下:“盖如如实际,性相平等;念念虚假,缘业万殊.是以导之,以解脱礼乐之,未之,□(洎?)诲之,以究竟象,系所不言.鄜州宝室寺,上座罗汉等.漏兹独善,府弘大度.不(扌舍)群生,眼膺四摄.以大唐贞观三年,摄提在岁。
-
关键词
佛教教义
铜钟
名词
《诗·小雅·大东》
高诱注
《旧唐书·食货志》
淮南子
吕氏春秋
《史记·天官书》
十二律
-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